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6282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龙湖集团团队企业文化理念(吴亚军文集)Word格式.doc

个人素质和专业背景比销售技巧更重要。

现在我们对置业顾问的要求仍是这样:

一是不能有很多销售工作人员都有的陋习,二是了解产品、了解投资、了解置业。

只要符合以上条件,不管他们是大学生也好,还是在其他公司做过的好,龙湖都欢迎。

三问:

从龙湖对置业顾问的要求即可看出,龙湖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很高。

但对于一些能力稍强的人而言,怎么甘心到龙湖从普通员工做起?

龙湖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平心而论,现在行业处于一个浮躁的阶段。

龙湖在用人上的务实,反倒显得有些“另类”。

实际上,相对于一个虚无的头衔,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更高的人生平台,更加重要和实在。

来龙湖工作的人,必须要有一颗平常心。

我们的一个定义是,“成功=宁静的心灵+健康的身体+人生的目标+金钱的自由”,整个企业文化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但事实上,如果是优秀的人才,在龙湖成长的机会非常多,我们最年轻的部门经理只有28岁。

四问:

外界评价认为,龙湖的管理人员多数是从基层做起,龙湖是否只相信自己栽培起来的人,对引进“空降兵”怎么看?

答:

龙湖在引进人才上,从来都是不拘一格的。

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的中高层管理干部中,不少就是从外地引入的“空降兵”。

对“空降兵”,我们的态度是既不刻意强求,也绝不排斥。

五问:

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龙湖的压力非常大,加班是家常便饭,这样的压力是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

对整个房地产业来说,压力都是存在的。

在龙湖,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压力自然很大。

但不同的是,这是一种健康、单纯的压力,它只来自工作,而不是人际关系或者其他。

龙湖也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在企业发展的初步阶段,是曾经有过通过人力来保证工作的运转的阶段。

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规范化了,变成了靠制度来保证工作质量。

现在除了有突发事件,一般都不会加班,我们也认为,在工作时间内把事情做好是最棒的。

六问:

有人说“薪酬即沟通”。

龙湖的薪酬在同行业中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激励机制?

龙湖虽然是个民营企业,但有个非常好的理念:

和员工分享财富。

另一方面,龙湖自己的产品是品牌,如果自己的员工没有足够的收入去消费品牌,怎么体会高品质服务、高品质产品的内涵?

如果员工为自己的收入担忧,肯定也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工作。

因此,同一岗位龙湖所支付的薪酬,在本市同行业中是最高的。

在激励机制上,除了高薪,我们更看重的是对员工工作的尊重和精神的激励:

在每一年的年度大会上,龙湖设有各种大奖:

新人成长奖、最佳服务奖等,这也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七问:

在外界看来,龙湖一直非常低调和冷静,甚至认为龙湖需要的是‘有执行力’的人,而不是有个性和激情的人,对此评价如何看待?

在以前的面试中,我们也遇到很多人一来就要做操盘手,做职业经理人,要求有更多发挥个性的空间。

实际上有了空间就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吗?

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无限制地发挥,企业更需要的是保证其良性运转的制度,这个制度让每个人更加职业化、专业化。

龙湖从不束缚员工的个性和激情,比如一个决定,在决定前任何人我们鼓励每个人都尽情发挥个性,提出观点。

但在决定后就必须形成合力,劲往一处使。

体现个性要分不同的阶段而行。

八问:

在很多民营企业里,大家最担心的是“家长制”“一言堂”和一些纠缠不清的裙带关系,龙湖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怎样处理这些问题?

这个问题龙湖很早就意识到了,从公司老总到部门经理,大家都自觉地不用自己的亲戚和最好的朋友,因为如果他们是优秀的,在其他企业也能找到好的工作;

反之,在龙湖也不能正常工作,这样单纯的工作关系使任人为贤的宗旨得到保证。

九问:

房地产界人才流动频繁,许多在龙湖工作过的人,出去后都是独挡一面的业界精英。

龙湖怎样看待他们的选择?

我们希望每一个进入龙湖的人,都能在这个企业里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并受用一生,而不是成为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遗憾。

所以,不管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他们找到更好的平台或者自豪地说起他们在龙湖的经历,这本身也是行业对龙湖的一种认可。

十问:

很多新人尤其是对这个行业不熟悉的人可能不敢到龙湖工作,担心无法经受考验和挑战,龙湖在上下级沟通上如何做的?

对进入公司的新人,龙湖会指定一个“领路人”,现在指定是由部门经理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机会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在公司内部沟通上,我们一直鼓励“直接沟通”。

普通员工可以直接和老总对话。

并且有规定:

任何时候,下级找上级沟通,上级不能说没有时间。

第二章二、一起处理人际尴尬、公私尴尬的案例

文档作者:

吴亚军

录入者:

黄智

所属部门:

行政部人事组

所在岗位:

行政部行政组_主管;

文档类型:

通用案例

使用模板:

不使用模板

主  题:

一起处理人际尴尬、公私尴尬的案例

创建日期:

2003-01-13

2002年7月,公司举行了一次谈判技巧培训,曹筱玲和黄智以及培训老师共同商量了一个“创意”——组织全体参训学员在墨西哥西餐厅吃一顿饭,一是提供一次更加宽松的沟通机会;

二是学习西餐礼仪,每位58元的费用自理。

第一批学员吃饭前,黄智告知大家,自己付费,于是大家欣然前往。

第二批、第三批黄智则没有告知必须各人自己付费一事,大家同样,也许更加欣然前往。

(点评:

这不是公司安排的吃饭,不是公司的“公”,但是因为是大伙掏钱,所以是公众的“公”。

黄智的失误在未预先告知。

——幸亏黄先生在该餐厅无股份,也与老板非亲非故,其动机节操倒无甚问题。

饭后几日,黄智让张华担任催缴饭钱的工作,(点评:

黄智同志对先未说明及交费但事后催缴一事可能产生的后果没有预测过,否则他应亲自打电话,一边道歉,一边告知,而不是委托张华来办,相信其结果会大不一样),张华打了几个电话,发现第一批学员无问题,第二、第三批学员电话里露出惊诧的语气,(注意:

仅是语气,并未说不缴),张华意识到催缴比较难,向黄智、陈长军反映这种情况,黄智、陈长军也觉得这是一桩难办的事,(注意:

此时他们已是主观上觉得员工会拒缴,但并未向张华和员工进一步证实,而立即臆断 

“员工有抵触”)。

于是陈总带着黄智来到吴总办公室,向吴总陈述此事,陈总的意见是:

因为事先未告知,所以黄智有失误,除去第一批员工应收费之外,其余两批共计二千多元钱,钱并不多,建议由公司报销了。

陈长军同志此时已将公众的“公”和公司的“公”混淆了,说白了,就是本来商定好了“打平伙”,结果出了岔子,收不起钱,所以由公司“买单”吧。

吴总犯难了,按理不该公司出钱,但自己是公司老板不能小气。

她于是想说:

公司出吧。

(惭愧,吴老师此时有私心,怕别人说小气)。

好在吴老师翻心一想:

钱倒是不多,但会坏了公司的规矩——公司一惯反对用公司的钱在公司内相互请客、打平伙,只有开会、过年几次是规定的团圆饭由公司买单,否则一律是AA制,或者是有人愿意站出来请客。

例如:

即使樊琦、黄世轩等经理签单的权限很大,但未见他们用公款请兄弟们吃饭;

去年半年总结会在舞厅喝的啤酒是樊琦、陈长军买单;

公司吴老师、蔡大伯更是经常因为请客而负债,弄得家中老老小小没有着落;

这么些年来,大家都谨守这一规矩而且小心维护。

记得一次与樊琦闲聊,她有一次带新员工去加拿大,路过香港机场时,准备买一些书报杂志带上飞机供大家看,当时她叫宋龙去办,她突然想起未交待宋龙谁来买单,而宋龙是新员工,所以她特别叮咛:

“由我来付钱,不用开发票”。

怕给新员工留下可以用公款买消遣杂志的印象。

想到这些,吴老师心一横,觉得按“破窗理论”的说法,一个小洞也不宜留下,本想叫黄智去收钱,但看黄智那表情,杀了他他也不愿去收的,他宁愿自己付,也不会去收钱。

(惭愧,吴老师其实此时应正面引导黄智:

不是用自己付钱这一简单但是错误的方法,而应是面对自己的错。

试想财务人员差一元钱,可能他会花一天的时间去查帐,而不是交一元钱到帐上,因为有时面对问题比赔钱更难。

)吴老师又想到曹筱玲和黄智是始作俑者,加上曹筱玲是副总,责任要大些,工资也要高些(点评:

暴露出吴老师有杀富济贫思想且据后来查实,吴老师未弄明情况),所以作出如下草率裁决:

“这样吧,第一批学员收,第二、第三批的账单黄智付三分之一,曹筱玲付三分之二”,黄智、陈长军同意了。

看着他们的离去,吴老师觉得有不忍:

黄智还没娶媳妇,自己干脆为黄智出三分之一算了,但好在只是心中想了一想,否则此举只落下个“妇人之仁”的笑柄,还花了一笔冤枉钱。

吴老师在这过程中也低估了员工的素质,而且也不宜来断 

“家务事”,最好的办法是-----公众的“公”就应由公众去处理,让黄智在网上出个帖子,说明情况、道歉就完了,费用叫大家商量如何办?

吴老师没有理由用公司的“公”的角度去处理,真是的,逞什么能?

月2日,公司网站上出现了员工收到黄智的邮件后发出的帖子,原来在邮件中黄智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把所有的费用都自己扛了,员工们不依教,他们不愿意吃嗟来之食,也不原吃白吃的晚餐,他们要自己付费。

吴老师立即认识到自己错了,低估了员工的正直和对是非的判断力,吴老师真是惊喜、惭愧交织。

将黄智叫到办公室来,问他:

是不是你没告诉曹筱玲她要承担一份?

黄智说:

“这事与曹总无关,定的是由我负责通知,由我一人承担。

”看这傻小子一副悲壮的表情,吴老师又气又好笑,气的是他明明不赞成我的“裁决”,应该当面争辩,而不是“阳奉阴违”;

笑的是他和自己都是错的 

,而他明明是怯懦,但还在充耿直呢。

吴老师给曹筱玲打了一个电话,曹筱玲又向张华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员工只是觉得突然,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示不缴。

曹筱玲质问吴老师说:

“你们为什么就据此认为员工是拒缴呢?

我认为公司不应该缴,黄智也不应该缴,我也不应该缴。

我未提醒黄智,黄智未提醒大家,只应承担部分责任,譬如记5S或请大家喝茶,而不是承担全部责任为大家买单,员工吃饭缴费是理所应当的。

”后来曹筱玲又问了参加晚餐的徐菱、杨虎和物管公司的员工此事应如何处理,大家异口同声,愿意自己支付餐费,至于黄智有失误,大家觉得他应该挨批评,记5S一次,但不是为大伙儿买单,许多员工而且主动向黄智交了费。

员工这一切反应,吴亚军同志感动得不得了,黄智也有一些眼眶发红!

相信这一件事不但给黄智许多启发,学会了如何直接去面对人际中的一些尴尬问题,更给吴亚军同志上了很好的一课。

第三章三、先斩后奏为何遭重罚

先斩后奏为何遭重罚

先斩后奏为何遭重罚?

——谈必须先汇签合同后执行

碰了高压线!

2002年3月,造价采购部在选择香樟林(平屋面、挡墙)防水材料时,该选材通知未汇签完毕、也未征得公司分管领导同意的情况下, 

蒋志和越权签字,丁吉强明知公司的制度规定,仍擅自提前确定其防水材料并开始进场施工。

后查,这两人无任何私人原因,而是因工期紧张,丁、蒋二人也是为公司着想。

但是这严重违反公司有关工程发包及材料设备采购有关规定。

遭了重罚!

经公司研究,对2002年3月18日之前进场所产生之费用(共计RMB11,858.00元)由责任人丁吉强承担70%(计RMB8,300.60元);

蒋志和承担30%(计RMB3,557.40元);

上述扣款在两人工资中分月扣除。

点评:

1、 

 

这一事件的处理,应称得上是“狠”,但先做事后签合同的风不煞,公司的制度一定会形同虚设。

管理上的错乱不仅会导致成本失控,而且公司的管理体系被打乱,漏洞多了,给个别人造成了犯错误的机会就多了,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员工的不公平感,进一步会带来对公司信心的崩溃,也就是会带来公司的崩溃,这些话绝非危言耸听!

所以,公司将比价、采购和合同管理工作程序作为管理的一条“高压线”。

未签合同先进行的工作,公司有权拒付款,未经批准先进场的公司,公司有权赶出场。

2、 

有人说:

若公司决策慢或上道工序延误了时间,影响我的比价、采购合同会审时间,我怎么办?

建议首先协调、催促,同时,对严重影响周期且无法调适的,请你向公司投诉,若是有效投诉,一定纳入对上一道程序或对上一级领导的考核,并会为你追加周期的时间关于采购小区道路灯的案例分析

前车之鉴:

2000年元月初,工程部认为南苑二区商铺一线需要增加一批道路灯。

一是为了增加照明,二是为美化小区环境。

之后便由周润江和田禾进行了市场调查,最后确定了由宁姚市燎宁灯具厂为我公司生产该批灯具。

元月22日合同制定出来以后,先后由丁经理、黄经理和艾总签字,由于我们认为急需在本月底之前安装好,所以在会签单送交总经办签字前就叫厂家先行生产,合同之后再签。

但是蔡总却在元月25日通知,他认为没有必要增加这批灯具,叫生产单位暂停生产。

给公司带来了损失,并对当事人予以处理。

第四章四、公与私——细说对家属参与商铺招租制定规则的根由

行政部行政组_主管

细说对家属参与商铺招租制定规则的根由

2001年12月,西苑商铺面向业主和社会进行销售和招商,一时间,响应者众多,其中,恰好有几位员工亲属(而且也是业主)非常踊跃参与购买和开办各种经营业态,其状况大致是:

陈长军的妹妹买了商铺开美容院,田禾的夫人和曹筱玲的丈夫要买商铺开酒吧,樊琦的丈夫要开超市,张薇爱人的哥哥要开早点铺……。

当时,我没有深想,因为大家都是按公司规定买的、办的、无所谓亲疏。

而且,超市、美容、酒吧、早点铺等业态正是公司极力想招进来的。

但是,我突然之间产生了一种警觉:

“①现在是不赚钱的买卖,大家不会来争,但是,赚钱了呢?

甚至你没有赚什么钱,但社会上的人觉得这是个赚钱买卖,而只是主观上认为你们只是先满足公司内部亲戚,尤其是高级职员、老职员的亲戚,这种风言风语,对公司形象是伤害;

对商誉、公信力就是损失;

②公司越来越大,新职员越来越多,当新员工看了这种情况,他容易主观臆断为“公司职员亲戚都在利用职务之便在周边开店”。

听了个别人的议论,肯定会意冷心灰,对公司的文化持怀疑态度。

这种怀疑的态度,就是对公司员工士气的伤害。

第二天,我就找负责招商的曹筱玲、何长春谈及此事。

曹、何二人觉得我太小心了,他们招商费了大量工夫。

像樊琦的爱人,对超市非常有心得,非他无法办好;

张薇的哥哥开早点铺,也是小区翘首以盼的。

罗涛听了也在旁边说“无此必要”。

但我提了几个问题:

①这种风传是否极有可能形成的?

记得有一天在食堂吃饭,我去得晚,张老师给汤盆里加了一点汤,就有物管公司的员工说:

“老板的汤盆里肉要多一些。

”其实,我对这事没有注意,因为我在减肥。

②新员工和外界在不知真相时是否会贬低公司?

③这种虽然无中生有的东西,对我们是否会产生伤害。

④若有伤害,我们能不在乎吗?

⑤关键是,我们能向每一个员工,向社会各界人士去解释吗?

何长春听了,默然。

中午,召开公司部门经理会议,除了讨论别的事,也专门将这件事提了出来,非常令人感动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是站在自家私利的角度来看待此事,大家都开诚布公将这件事可能会产生的后果逐一分析,制定了三条原则。

原则一:

购买则机会均等。

即如果是销售,员工家属可以购买,与对外销售的条件一样。

原则二:

招租时同等条件外部优先。

即如果是招租,同等条件下外部人员优先,员工家属其次。

原则三:

家属只能参与有竞争业态项目的招租。

即员工家属不得参与独自一家的经营业态项目的招租,必须有两家或两家以上才能参与。

其实,我们都明白这样的结果,将许多有经营能力,有热情的家属挡在了门外,就象我们公司的回避制度使我们失去了亲戚中的优秀人才。

但也增加了透明度,减少了“瓜田纳履、李下正冠”带来的麻烦。

作为一个小公司,这些矛盾和后果不会明显和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人员的增多、沟通环节增多、发生误解、冲突的可能性也增大。

有了后果我们才来亡羊补牢修改制度,这会有较大阻力,这是很不合算的。

在政策的制定上,一定要有足够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举例说明:

我们曾经制定过对员工购房的优惠制度,而且改过许多次,其目的就是堵员工炒房的漏洞,因为公司的房价向来低开高走,加上员工个人享受的优惠,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若公司不加管束,势必让员工增加投机心理,与公司的文化相悖;

其次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去炒房,会影响公司形象(别的公司的小猫腻我们不是知道得较清楚,而且很反感吗?

).这次新东福公司利用员工身份证假购房、假按揭事件后,许多公司心惊胆颤,害怕大尾巴被踩住,而江湖上的风传却与龙湖不相干.试想一下,即使公司本没想骗贷,可因为考虑员工利益,让员工去赚了不该赚的钱,其结果,我们今天一定会因员工大量购房、炒房被扯进这股浊流中,我们进而会百口莫辩,靠解释,我们能还自己一个清白吗?

所以,加强自我约束,未必是坏事。

第五章五、从新办公楼的装修讨论谈开

从新办公楼的装修讨论谈开

2003-1-13早上的办公会,讨论新的办公楼的装修,为此产生了两派观点:

一派主张简单明快,方便适用为主;

另一派主张一定要有格调、要气派、要适应我们 

“大公司”的形象,应请香港公司设计,否则在没有品味、不够雅致的环境,我们的员工做一流产品,销售一流的产品都低气不足……而且前一派的声音还比较微弱。

我听了这些,心里惊出一阵冷汗:

我们什么时候成了 

“大公司”了?

我们的员工坐在普通一点的办公室里就自卑了吗?

我们一定只能做一流产品的公司,一流产品只能是高端、高档产品吗?

首先,自卑的心灵,才会在工作中表现委琐,但自卑是不自信、不专业、不出色而导致的,它是一个人的内心由内至外而产生的,绝不依靠任何外力、外物来附加。

我没坐奔驰、宝马,难道我就不是称职的董事长吗?

坐在一流的环境里,你就是一流称职的员工了吗?

我若是男人缺乏男子气,难道靠抽烟、讲粗话就能带来男子气吗?

在一流的环境中,管理混乱、无序,才是最大的羞耻,员工从不会因为办公环境不够好而辞职,全世界的人力资源调查中普遍发现:

90%的员工是不满意他的上司(他以为公司就是这样进而不满意这家公司)而辞职,IBM的中国公司在中国 

,在长安俱乐部的负一层里工作了好多年,不久前才搬进盈利中心。

惠普进入中国,在北京手表厂的厂房租了一层楼,在那里工作了8年左右。

全世界最大沃尔马的公司,在他年销售2亿美元的店内,办公室不超过60㎡,一间房间既作会议室,培训教室,又作会客室,我们这些 

“外宾”就曾在他们的办公室外等了五分钟,因他们的会议没结束。

你们知道太平洋百货的店堂很富丽堂皇,但他们的办公室却是另一副模样,可以说连我们公司目前的水平都达不到,不信你们去瞧瞧。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没有看到他们的领导很自卑,员工也不委琐。

第二,我们不是 

“大公司”。

全国房地产公司,年销售十亿以上,可以说是上千家,而我们今年才卖到6.73亿元;

净资产总额过十亿的公司也多得如过江之鲫,我们连十亿都不到。

我们重庆的市场条件不好,与北京 

、上海的公司来比公司利润并不丰厚,积累也不多。

现在竞投土地,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以上的资金。

我们若没有危机感,很可能几年以后就会被那些巨人们的屁股轻轻一撅,挤出场外,所以说我们还是弱小的,还是爬上坡阶段,必须夹紧尾巴、老老实实,抓紧一切机会积累,锻炼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锻炼身体、磨利爪牙,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取胜。

一个公司,打算花二百万或是花六百万来布置一个新窝,看似一个数字问题,但其实是一个信号。

我注意到,我们的董事,车越坐越好,员工也有个别人不派车不办事;

需要办公家具、办公设备也是新购为主,少有人去找一下旧的,调济一下用……但这所有的问题,与公司的高层有很大关系,你都觉得自己是大公司了,员工觉得用一点也无所谓。

本人深恨:

有的公司的老板,自己可以吃香喝辣,员工的培训费却斤斤计较;

有的人坐豪华车,用上万元的大班台,却不肯在办公自动化上投资。

其实,挣钱是公司的一种能力,如何花钱更体现公司的素质!

第六章六、老艾

老艾

前几天( 

2002年6月),去看艾总,他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想见见我和蔡奎。

一见面,只见他已瘦得剩一把骨头,大大的眼里,不住地往下滚落泪珠。

任铁石人见了,也是心如刀绞。

他说,他趁能说话,一定要表达这几层意思:

一是不后悔当初离开国营企业的选择,虽说失去一些福利,但觉得这几年干得舒心,交了真正的朋友,尤其是他生病以后,全公司的员工将他放在心里,觉得为这个集体,干得苦点、累点都值。

二是要将爱人、儿女的安排告诉我们,另觉得为治病我们为他花了钱,他已将手里的两处旧房产卖了十多万,要还给我们。

三是只是觉得老天爷未曾给他更多的时间,他曾叫爱人买了写字簿,要将过去许多工程上的经验写下来,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

蔡奎不停安慰他,但象他那样聪明的人,心里什么都明白的,我在一旁百感交集,但除了眼泪和那几句话,别的什么都无法表达。

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生离死别,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

老艾这一辈子,职务不高,挣钱不多,名气不大,但他的病痛生死,却让许多人心痛、牵挂。

老艾也许到了最后,才知道他自己在别人心中其实很重要、很高大、很了不起。

老艾像头牛,他平时吃得很简单,稀饭、面条足矣。

有一次,樊琦与他出差去广东,他天天吃炒粉,吃得同伴都抗议。

而他干起活来却不要命,在机场公司时,司机都不愿替他开车,因为他一去工地常常忙得忘了吃饭,或者是与别人吵架,施工单位即使巴结他要安排吃饭,他也会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结果,司机不是挨饿就是跟他吃面 

条。

在我们公司时,因为他常常忙到晚上十点钟,冯驰和驾驶人员常常心疼他,偷偷在办公室等他,好送他回家。

老艾是个很聪明好学的人,他的本专业是建筑机械,工民建都是他自己操练和偷师学来的。

他不会计算机,但图纸全装在他脑子里,仿佛有一个个视窗,你只要逐一点击,图纸、数据都会出来。

我有时和老艾共事,觉得他思维敏捷的程度象是年轻人,忍不住赞叹:

“艾总,我觉得一起共事太愉快了,你真是天生的总工程师。

”对他不懂、不明白的东西,他会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