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29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一、辨析题(第一道题七分,第二道题八分,共15分)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

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分);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分);(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分);(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2分);(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分);(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2分)。

二、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分)。

2、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1)、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分)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2分)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2分)。

(2)、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特点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1分)。

3、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分)

(2)基本内涵:

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等。

(8分)

4、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1)核心内容:

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5分)

(2)措施: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

(5分)

5、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分)

(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

(2分)

(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分)

(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3分)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

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5分左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

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5分左右)

8、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答案:

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

(5分左右)

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

(5分左右)

9、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答案:

(1)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3分左右)

(2)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

(3分左右)

(3)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分左右)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分左右)

2,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5分左右)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分左右)

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案: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分左右)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分左右)

1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分左右)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2分左右)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分左右)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

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分左右)

1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答案:

(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

(3分左右)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

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

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

(4分左右)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4分左右)

1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3分左右)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

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

(3分左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

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分左右)

14、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答案:

(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

(3分左右)

(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4分左右)

(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

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

(8分左右)

四:

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1、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2分)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意义。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式(1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2分)。

(3)结合身边事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3、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1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1分);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1分);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1分)。

2.材料1:

(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

但是又远非“完美”——,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

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

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

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

(资料来源: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

不以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

材料2:

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的比重达到8%以上。

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

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

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

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答案:

(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这一个指标来衡量。

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12分左右)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8分左右)

2、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具体数字。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

答案:

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

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10分左右)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

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10分左右)

3、下面是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的材料:

材料1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材料2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

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反动势力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

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

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

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

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材料3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

二者关系怎样?

我们的态度怎样?

(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答案: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5分左右)

(2)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

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

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基本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因素,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

相反,反革命等敌对分子是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10分左右)

(3)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

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

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5分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