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56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docx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篇一:

Di(2022)文献阅读报告

每周精读一篇文献,并做笔记答复下列问题.

1)列出已阅读文献(标准引用格式)

Di,X.,Zhu,S.,Jin,H.,Wang,P.,Ye,Z.,Zhou,K.,etal.(2022).Alteredrestingbrainfunctionandstructureinprofessionalbadmintonplayers.BrainConnect,2(4),225-233.

2)答复以下问题:

A).本文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研究背景是什么?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休息状态的MRI和fMRI考察与正常个体相比,专业羽毛球运发动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哪些改变。

研究背景:

人类大脑展现出可以根据学习和经历改变的可塑性。

专业运发动或音乐家的大脑在结构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灰质密度增加〕,但是支持这类人的大脑功能性变化的证据较少,而且由于不同范式的任务需求不同,使得这些研究不易于比拟,也就无法给出确定的证据。

所以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考察休息状态大脑功能连接性的fMRI。

本研究的被试采用专业的羽毛球运发动,因为专业球拍运发动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性尚没有被研究,而且这类运发动的大脑改变应该与其他已经研究过的运发动的大脑改变不同。

B).本研究采用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逻辑是什么?

本研究通过什么研究方法来实现以上的实验设计?

研究采用的被试、刺激材料、实验程序和记录参数是什么?

本研究主要探讨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羽毛球运发动与没有相关运动训练经历的被试相比,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上有无显著的差异。

实验组被试为20〔10个男性〕个从事过3年以上〔3-16年,平均8.9年〕羽毛球训练的专业运发动。

他们正在上大学或者已经毕业。

控制组是18〔9个男性〕个在年龄和性别上匹配的大学生。

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

所有被试均通过西门子3T三重扫描仪扫描。

在6分钟的扫描期间被试需要保持眼睛张开并盯着一个空白的屏幕〔没有其他的任务需要完成〕。

实验首先通

过VPM分析获得两组被试的GMC和GMV差异,这个分析发现了两个位于右侧小脑的核团用于进一步的功能连接性分析。

之后是休息状态fMRI数据处理,每组各有2名被试因超过标准而被删除。

在低频振荡振幅〔ALFF〕分析中发现了中部小脑和左侧顶叶皮质作为进一步分析功能连接性的区域。

功能连接性分析的4个种子区域为上述的右侧后部和前部小脑、中部小脑和左侧上部顶叶皮层。

第一步分析每个种子区域的固有神经网络;第二步分析两个被试组间的差异。

需要记录的参数:

性别、年龄、参与羽毛球训练的年限、灰质体积、ALFF数据和脑区间的功能连接性数据。

C).本研究结果是什么,推论是什么?

本研究结果和推论有什么科学意义?

VBM分析说明,实验组的右侧后部小脑和右侧前部小脑的GMC比控制组高,同样的结构也在GMV上存在组间差异〔仅在p<0.05水平上〕。

ALFF分析显示,实验组在小脑区域有着更大的ALFFs,而控制组在左侧上顶叶皮层上有更大的ALFFs。

FC分析揭示了右侧后小脑与左侧背外侧PFC、左侧顶叶皮质和左侧颞叶皮质有正性的功能连接;右侧前小脑和中部小脑与双侧的感觉运动区有正性的功能连接。

左侧上顶叶皮质与典型的任务相关网络有功能连接,包括双侧背外侧PFC、双侧顶叶皮质、双侧内侧颞叶和双侧的后部小脑。

在右侧后部小脑和右侧前部小脑的功能连接图上都没有发现组间差异。

中部小脑功能连接性组间差异主要定位在WM〔白质?

〕上,因此不会继续讨论。

实验组左侧顶叶皮层与右侧扣带前皮质、左侧中部额叶皮质〔BA6〕有更强的功能连接,而与左侧下部额叶皮质和双侧中部额叶皮质〔BA9〕有较弱的功能连接。

实验推论:

1、小脑在长时期的专业羽毛球训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由训练引起的小脑体积增加并不仅仅支持运动控制功能,还包含了一些非运动功能,如视觉-运动协调性和执行功能。

3、GMC研究结果只能反响两组小脑的相对密度差异。

4、实验组的左侧上顶叶的ALFFs小于控制组,而前人研究发现短期运动选连会增加上顶叶活性,这可能是因为训练期的时间长短导致的。

5、额-顶叶网络的功能连接性改变说明羽毛球运发动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视觉空间加工能力的增强。

D).本研究有什么缺乏之处?

1、本研究采用的是横断面研究,所以并不能排除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异是因为具有更大的小脑密度和特定的固有神经活性的个体更容易获得较好的运动灵活性,而较好的运动灵活性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羽毛球运动所必须的素质。

2、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异质性可能会降低实验结果解释的效度。

因为在我国体育特长生和一般本科生从高中或者初中就开始接受了不同的教育。

3、休息状态下两组被试的内心的想法可能存在差异〔例如专业运发动可能正在回想刚进行的一场比赛或者训练〕,需要用更加客观的方法来定义休息状态。

4、如果能区分羽毛球爱好者、一般个体与专业运发动之间的差异可能解释力度会更强一些。

E).针对本研究的缺乏之处,提出一个可能的改良研究设想。

1、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采用纵向研究考察个体在羽毛球训练前后或者不同进度时的大脑功能和结构上的差异。

2、针对第二个问题,可以找从事不同工作的同卵双胞胎来检测,或者找一些经历过一般体育训练的大学生来做控制组。

3、针对第四个问题,能否增加一些羽毛球爱好者作为被试,或者加大样本量来研究不同训练年限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的证明本研究的结果。

篇二:

记忆心理学文献汇报

Distinctelectrophysiologicalindicesofmaintenancein

auditoryandvisualshort-termmemory阅读报告

1研究背景及实验的提出

短时记忆〔STM〕的研究是整个认知活动的研究中心。

短时记忆这一概念,被反复定义、完善,而其中,对言语材料的短时记忆研究更是相当的透彻,言语材料是指有一定意义或规律的听觉资料,研究者使用不同的言语材料进行各种探究,对其原理及生理根底都有了较多理解。

例如针对言语材料的短时记忆提出的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该模型由中心执行器〔centralexecutive〕和情景缓冲区构成,前者包括负责空间和视觉信息的暂时存储的视空间模板〔visuospatialsketchpad〕和负责维持语言材料可记录的语音回路〔phonologicalloop〕,后者负责多维解码的储存。

用该模型分析非言语听觉材料的加工,如记忆一个音节,那么认为会在语音回路中得到维持。

但是,有研究却发现言语和非言语的记忆过程是不一样的。

确切的说,对词语、数字、音调、音品等声音的不同性质的加工是独立的。

Deutsch〔1970〕发现听数字和听音调不存在相互干扰,也就是说不同类型材料的记忆加工结构可能是不同的。

Williamson〔2022〕等人也发现类似的结果:

言语材料与纯音调的记忆加工是别离的。

因此,有必要对非言语的听觉记忆进行单独的研究,这是本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

此外,既然音调可能与言语有独立的模式,那么音品、响度会不会也有独立的模式呢?

因此,Postle〔2022〕建议对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完善为一个多储存模式的模型。

前额叶皮层〔PFC〕是与短时记忆有密切联系的脑区,Postle认为PFC的作用不是处理储存信息,PFC能使与刺激相关的先前记忆激活,从而使自上而下的加工取代自下而上的加工,通过这种机制PFC控制哪个系统模式在刺激过后能保持激活,例如,一个音调刺激就激活了音调刺激有关区域,使新刺激得到适宜的记忆加工。

对视觉短时记忆〔VSTM〕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上述观点,Vogel和Machizawa(2022)发

现对材料的记忆引起了后脑区域的脑电激活,而后脑区域是与PFC别离的,因此PFC可能没有处理储存信息的功能。

另外,脑电刺激强度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最大负荷时,负荷再高脑电激活也不再变强。

Perron等(2022)进一步发现,当记忆材料的保持时间很短时,与记忆相关的脑电激活会更快的回到0值,这种脑电模式为SustainedPosteriorContralateralNegativity(SPCN),它可作为短时记忆中视觉材料维持度〔maintenance〕的指标。

在视觉短时记忆的相关脑区研究上,Todd和Marois(2022)使用fMRI研究发现,顶内沟和枕内沟的激活与SPCN模式有联系;此外脑磁图〔MEG〕研究也发现双侧的后脑区域在视觉短时记忆中起作用。

那么,视觉短时记忆和听觉短时记忆又有什么差异呢?

从上述探讨中发现它们可能有不同的调节结构。

作者假设依赖不同结构的两种加工所产生的脑电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对听觉短时记忆的脑电研究还很少,而比拟非言语听觉短时记忆在听觉和视觉之间区别的研究更少。

本文旨在研究对音节顺序的短时记忆的维持,以及通过使用相似的实验设计比拟听觉和视觉刺激呈现顺序记忆的脑电差异。

对于听觉短时记忆,本文是指对无意义的纯音节的呈现顺序的记忆,为了更好研究这种短时记忆的机制,作者希望使用ERP技术来测量,并把SustainedAnteriorNegativity(SAN)作为测量指标。

由于人们认为听觉短时记忆可用言语材料来研究,对它的神经生理研究较为薄弱,排除言语或音韵干扰的研究就更少。

Pratt等〔1989〕使用Sternbergtask分别对视觉、听觉和音符的记忆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实验任务和设计的局限,无法确定所测量的是否是短时记忆。

在更多的前人研究中,把短时记忆从多种加工过程中别离成为了研究的一个难点。

Lang等〔1992〕采用了一种延时样本匹配任务的实验设计来防止这个问题,他们先让被试记忆一系列工程的出现顺序,在一定时间间隔后呈现第二组工程出现顺序,被试的任务是判断这两组顺序是否一致,以此确保反响不受刺激干扰及做出反响所带来的影响等,较好地记录了短时记忆。

Lang的研究以听觉数字、视觉数字和音调作为材料,发现对数字的短时记忆听觉和视觉存在差异,此外也在前额叶电位,F3和F4,发现音调比数字在回忆初期有更强的负性电位。

不过这个研究并没有把记忆的负荷作为研究的变量,不能排除知觉在实

验过程的影响。

总的来说,受到方法上的限制,研究者没能准确的测量短时记忆。

许多研究同时使用言语材料和音律材料,以区分高级的言语加工和音节加工。

这些研究都试图解决短时记忆某一方面的问题,但对听觉短时记忆的根本机制还没有一个有力的说法。

1.4实验的提出与假设

本研究的第一个实验希望把先前对听觉短时记忆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最小化,为了确保能准确测量变量,研究设计遵循4个要点:

第一,测量两次记忆间的脑电活动,即记录延时间隔期间的脑电。

作者这样做的原因很明显,在该段间隔内被试没有其他刺激的干扰,能最为准确的测量出其记忆维持过程的脑电活动。

当然这样也不是没有问题,由于在该间隔中没有其他刺激,被试可能会产生一些与任务相关的事件的期待和猜想,这种思考会对脑电数据产生一种称为关联性负变〔CNV〕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增加记忆负荷这一变量来排除这种影响,使被试在延时间隔中只产生于记忆负荷有关的活动,而其他脑部活动保持不变。

因此,本研究的第二个要点就是别离并记录与记忆负荷有关的脑区的电位。

第三个要点是本研究定义了记录个体记忆能力差异的指标。

本研究假设听觉短时记忆有这样的机制:

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脑部激活也增加。

因此我们作出预测,当记忆负荷增加时,大脑控制负荷的区域激活也增加,当负荷到达个人的最大值时,负荷再增加,激活的增加也会停止。

也就是说,研究测量的脑激活与个体记忆负荷有关而不是感知觉的负荷量。

进一步推测可知,低视觉短时记忆负荷的人大脑激活更快到达最高水平。

为此作者根据记忆负荷下脑部激活的变化定义了个体听觉短时记忆能力的指标——k值。

第四个要点是本研究使用的刺激为非音律音调〔non-musicaltones〕,与言语材料和音律材料不同,非音律音调更好的控制了言语加工过程,减少了其他加工的干扰。

这些原那么第一次被用在听觉短时记忆的研究中。

本实验流程简述如下:

被试记忆负荷为2、4、6个非音律音节的来自双耳的刺激,在2秒的延时间隔后,同样的呈现2、4、6个非音律音节,被试需要判断两组音节顺序是否一致。

此外,研究还使用一个控制任务,在此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第一组刺激,只判断第二组最后两个音节上下顺序,也就是在延时间隔期

间被试不需要进行记忆过程,刺激过程与材料与记忆任务一致。

最后,记忆任务的结果会与控制任务进行比拟。

这个设计确保了在延时间隔期间被试记忆的是非言语信息,而且控制组是没有记忆负荷的,因此在任何与听觉短时记忆有关的激活都会在记忆任务中出现而在控制组中不存在。

本研究假设与短时记忆维持有关的脑电活动随着记忆负荷增加而增加。

此外,作者通过测量任务判断的准确率来确定脑电激活和负荷量的相关改变,证明激活增加的程度能反映个人在记忆能力的差异〔因为负荷达峰值,激活不再随负荷增加而增加〕。

2实验1

2.1.1被试

39个被试参与了实验,其中一位的数据被删除了,因为他在实验之后受到了耳鸣的困扰。

被试平均年龄为24.6岁〔范围20~33〕。

在被试中,19位女性,20位男性。

所有被试均报告自己有正常的听力并且没有神经方面的问题。

2.1.2材料

刺激包括一种白噪音以及十四种没有音律的音色。

我们定义“没有音律的音色〞为一个纯粹的、与十二平均律不符的高音。

这14种音色从380~1375Hz,它们的准确频率〔380,419,463,511,564,623,688,759,838,925,1022,1128,1245,and1375Hz〕是由开始时的频率还有每一个结束频率与2的七分之一次方相乘得到的。

所以,在一个每个八度音阶都划分到七个相等的步调上的对数标尺上,这些音色之间的差异是相等的。

所有声音都以16比特的分辨率、一个取样为44.1kHz以及持续期为100ms〔包括10-ms的声音变化时间〕的情况下呈现的。

声音通过双声道65dBSPLviaetymoticsER-1耳机以及软塑料耳塞播放的。

2.1.3设计与过程

这个2x3的被是内设计有2个重复计量的因素:

任务〔记忆组vs.控制组〕和负载〔2,4,6〕。

在两个任务被遮挡时,负载变量随机在每个试验中变化。

被试会面对一个单纯的局部,由600个试验组成,分散在十组,各60个试验中。

在每个任务中,当被试完成五个组〔每个任务300次试验〕,其将会被记忆任务或者控制任务所替代。

这个在第一个组的任务将会在被试之间抵消掉。

在开始任务之前会有2组练习组供被试学习。

图1不同负荷下的记忆任务

2.1.3.1.记忆任务。

〔见图1〕被试通过按压空格键来启动每个试验。

在平均500ms的延迟之后〔会有上下100ms的浮动〕,一个固定的十字呈现在显示屏中央。

被试被要求持续注意在这个十字上,并且防止在剩余的试验中眨眼。

这个固定的十字一直在屏幕中持续直到第二个序列结束500毫秒以后。

第一个含有七个声音的序列会在固定的十字出现后的500毫秒时呈现。

呈现在最后的2,4,6个声音是在5,3,1这3种白噪音填充音节后面出现的,提高了音阶的,各自随机的“没有音律的音节〞。

这些音阶在每个试验中是随机选取的,并且不会在一个独立的序列中重复出现。

每个刺激间有100毫秒的间隔。

被试会被告知他们需要忽略那些白噪音填充音节与记忆那些“没有音律的音节〞。

第一个声音序列是在一个2000毫秒安静的停滞后呈现的。

在一段间隔过后,由与第一个声音序列具有相同数目的纯洁音节组成的第二个声音序列会呈现,在这个声音序列中并没有白噪音填充音节。

这能够保证不会鼓励被试去编码那些填充音节。

例如实验在图一呈现。

实验音节是相同的并且在一半的实验中都是在停滞间隔之前呈现的。

在另一半实验中,两个临近的音节在实验组序列中会被反过来呈现。

被试只能通过按一次或两次按键来指出两个序列是否一致。

在刺激结束500毫秒之后,一个空的,白色的圆圈替代了固定的十字。

这意味着被试现在可以进行反响并且随意地眨眼。

篇三:

荣格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荣格心理学文献阅读报告

哲学基地班郭鹏华王德志曲振龙

卡尔荣格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也是最具争议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心理学致力于建立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联系。

其心理学来源广泛包括东西方的宗教神话哲学和炼金术等等。

故他的心理学对哲学家作家民俗家都产生深刻影响。

一.成长经历及其思想来源。

荣格心理学思想与其成长经历有很大联系。

他曾说:

“我的一生是无意识的自我实现〞。

他的心理学最初是在弗洛伊德的门下开始的。

但后来二者分歧太大最终导致分道扬镳。

但弗洛伊德思想无疑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使他找到分析人类精神功能结构的视角,但他更强调人格开展中种族起源的重要性,他将无意识分成两层:

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包含着人祖先在过去各个世纪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

歌德的《浮士德》和尼采的作品使荣格对人性阴暗面和邪恶的力量有深刻的认识,此外他在炼金术和印度的思想中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思想。

二.荣格主要观点及概念。

态度类型:

他认为心理能量的流量有两种,外向表现的外倾和内向表现的内倾。

内倾的人兴趣更多指向自身情绪表现较为压抑郁郁寡欢;外向的人主题兴趣在外而不在内,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擅长交往,待人接物热情大方情绪比拟乐观。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态度类型,只是比例大小因人而异。

人格功能类型:

荣格认为心理活动有四种功能:

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思维功能是运用推理和逻辑,以解释各种事件;情感是做出判断时候的主观体验,其功能是给人以痛苦或愉快的主观感受;感觉是对现象不加评价的最初体验;直觉那么是超越事实与逻辑而把握现实的本质。

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组合与匹配产生八种性格类型:

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情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和内倾直觉型。

无意识:

无意识分为两个层次:

〔1〕个人无意识,由曾经显现在意识之中而后来被压抑或被遗忘的经验组成;〔2〕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祖先经验的积淀和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经验,是人格中最强有力的成分。

讨论荣格心理学时遇到的第一个概念就是“精神〞,这是整个荣格心理学大厦的根底。

在荣格看来,精神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到的还是无意识的。

据此,精神分为三个层次:

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和弗洛伊德的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有所不同〕。

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够被个人直接知道的局部,个性化和意识在人格的开展中是同步的。

而在意识的个性化过程中,荣格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

自我〔ego〕,以解释人在个性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变得与他人不同的。

所谓的自我由能够自觉到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等组成。

自我的功能是决定哪些观念、情感、记忆和知觉进入意识,哪些不能进入意识。

那么是什么东西在决定着自我的这种选择呢,荣格认为主要有四个因素决定了自我的选择范围,其一是一个人心理中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功能,如一个人是情感型的,那么自我将允许角度的情绪体验进入意识;其二是一种体验在自我中激发的焦虑程度,但凡容易唤起焦虑的表象和记忆都容易被自我拒绝在意识之外;其三是个性化到达的程度,但凡个性化程度较高者,那么允许较多的东西进入意识;最后是体验本身的强度,强烈的体验可以轻易攻破自我的大门。

而集体无意识是荣格最伟大的发现。

可以这样说,集体无意识就像黑洞,我们只知道他的存在,但是却看不到它。

集体无意识的产生与人类的进化相关,它是我们人类原始祖先潜藏记忆的储存库,由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常常影响我们行为的各种本能和原型组成原型有

很多,。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是通过进化而预先确定了的,个人因而是同往昔联系在一起的,不仅与自己的童年的往昔、更重要的是与种族的往昔相联结,甚至是与整个有机界的进化联结在一起。

祖先的种种体验通过物理的遗传而被传给下一代,例如对黑暗和蛇的惧怕,人刚生下来,即使没有过对于蛇的体验,刚看到蛇还是会感到惧怕。

也可以这样说,每个中国人生下来就具有中国人的心理结果,不管他是生在海外还是国内,他的人生行为方式被深深的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

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称为“原型〞,如出生原型、死亡原型、英雄原型、太阳原型等等,荣格说:

“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感觉到。

〞原型的含义比拟难于理解,据个例子便可对原型的内涵有所了解。

全世界的所有婴儿都天生具有母亲原型,后来通过现实中的母亲的外貌和举止,通过婴儿与母亲的接触和相处,而逐渐显现为确定的形象,但是由于婴儿与母亲的关系在不同的家庭中,因此原型在外现过程中也就出现了个性的差异。

总之,原型像是一张必须通过后天经验来显影的照相底片。

荣格认为原始意象多种多样,可以分别代表不同的人格系统。

其中几种原型对于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分别是人格面具〔persona〕、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阴影〔Shadow〕、自性(self)。

在介绍这几种原型之前,首先介绍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格面具和阴影是荣格分析人格外在表现与内在根据的一对概念。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荣格分析心态和精神的一对概念,人格面具是精神的“外部形象〞,而阴影那么是精神的“内部形象〞.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决定着两性之间关系的性质,而阴影那么影响到个人与其他同性别的人的关系,而自性那么起到了一种原型核心的作用,它把所有的其他原型都吸引到他的周围,并使他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人格面具〔person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conformityarchetype〕。

人格面具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却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的真实性格,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成认。

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面具,而这些所有面具的总和便构成了他的“人格面具〞,人格面具在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如果一个人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他方面就会受到排斥,就会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相异化而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而当他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和要求时,他会受自卑感的折磨,也会自怨自艾。

阿尼玛〔Anima〕拉丁文原来的意思是“魂〞,男人的灵魂。

在此是男人心里中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Animus〕拉丁文原意也是“魂〞,是指女性身上的男性特征。

在此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

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这种异性特征保证了两性之间的协调和理解。

如果一个男人在生活中展现的仅仅是他的男性气质,他的女性气质就会始终遗留在无意识中而保持其原始的未开化的面貌,这就使他的无意识有一种软弱、敏感的气质,所以那些外表上最富于男子气的人,内心却往往十分软弱和柔顺。

阿尼玛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是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补偿因素,也是男性心目中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

荣格说:

“在男人的无意识中,通过遗传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个集体形象,借助于此他得以体会到女性的本性。

〞它在男人身上既不呈现也不会消失,但始终存在于男人身上,并起着女性化的作用。

〞荣格后来给阿尼玛所下的定义便是“在男性无意识中起着一种根本的或原始意象作用的女性特征的表现。

阿尼玛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差不多总是自己的母亲,正像阿尼姆斯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总是父亲一样。

在这之后,阿尼玛原型被投射到那些从正面或反面唤起其情感的女人身上。

如果这个人体验到一种“情欲〞的吸引,那么这女人肯定具有与他的阿尼玛原型相同的特征,反之,如果是厌恶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