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674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docx

《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docx

拉小提琴的正确姿势

拉琴姿势包括身体姿势、持琴和持弓姿势。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站立时,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全脚掌着地,脚尖梢朝外。

自然地挺胸、收腹、直背、垂肩,呼吸顺畅。

全身肌肉不要紧张,我看到过一个人拉琴,紧张地嘴都歪了,恶狠狠地象要咬人。

女孩不要穿高跟鞋。

坐着拉琴,只是注意不要靠椅背并把脚放稳就行了,除非有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坐着。

持琴时,将头扬起一点来,把琴肩垫部分平稳地放在左锁骨上,琴和脖子不要有缝隙这样琴体共鸣腔会和人体共鸣腔相连,然后把头放下,用头的重量自然地落在琴上。

头正脖直,不应该歪脖子、歪头。

也不要死死地夹琴,有的老师让学生练习用脖子夹琴,是不必要的。

练空弦时,可由左手把住小提琴的右肩,一定要平稳、放松。

左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指根部分挨住琴颈,虎口要与琴颈留出缝隙。

手指自然弯曲,绝不要往后翘。

手腕与前臂尽可能形成一条直线。

手肘垂挂在琴的下面。

琴头与嘴同高,方向在身体的左侧45度左右,和脚尖的方向一致。

琴面稍向右斜,与肩垫相适应。

乐谱高度和眼睛视线尽量平行。

拉琴时如果能背谱,眼睛看着弓子和琴弦保持成十字型。

持弓时,先用左手拿住弓尖,右手大拇指指尖碰在马尾箱和胶皮的中间,指甲不要碰到弓毛,其他四指按自然手型放在弓杆上食指第二关节末端斜放在弓杆上,中指与无名指稍近,小指放在弓的上方,略微伸直,手心留出一个圆圆的空档。

大拇指指尖与中指第二关节内侧形成一个圆环。

整个右手指呈圆拱状自然分开。

姿势摆好后,放下左手,仅用右手持弓,静止朝上,再检查一遍。

然后左右晃动,在运动中寻找持琴的稳定。

最后放在弦上,垂直于弦来回拉动。

在没事的时候,可用持弓的方法,拿根铅笔,平拿、竖拿,左右摆动,来锻炼手指。

一开始持琴和持弓不稳,很正常,慢慢来,等空弦练完就会基本掌握了。

但摆姿势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把琴掉在地上摔了。

小提琴演奏的十大关系

一、人体与乐器:

林耀基认为小提琴演奏家和歌唱家相比,有一个先天的遗憾,歌唱家的声带长在人的身上,小提琴家的乐器是身外之物。

要想使小提琴的声音接近歌唱,就必须将琴和人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他经常幽默地批评那些持琴过于松懈的学生“琴和脖子中间可以飞过一只麻雀”。

他主张持琴要尽量贴近脖子,使琴变成人体的一部分。

弓子好像歌唱家的气,也要成为人体的一部分,五个手指巧妙地和弓子相结合,使弓子变成右臂的延伸。

正确的姿势,是演奏者良好的基础。

二、琴弓与琴弦:

用弓毛摩擦琴弦,使琴发出声音,是小提琴演奏的第一步。

在弓毛作用于琴弦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

压力大小、弓速快慢以及接触点和角度等,都是直接影响发音的重要因素。

林耀基精辟地提出运弓要“一直、二平、三稳”。

“直、平、稳”便于解决各种弓弦矛盾,发出“匀、准、美”的声音。

三、左手与右手左臂与右臂:

小提琴演奏者和钢琴演奏者相比,也有一大遗憾:

钢琴演奏者的两个手臂的姿势是一致的;而小提琴演奏者的两个手臂的姿势却截然不同,左右手经常出现互相干扰和“分家”的情形,这是小提琴包括所有弦乐器演奏者身上出现的最突出的矛盾。

林耀基简明地提出“动作要分家,演奏不分家:

关于这一点,他曾有详细的解释:

“两手的动作和感觉虽然不同,但我们的音乐表现必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左右两手的动作必须统一在共同的音符上。

这就要求双手彼此相通,保持默契。

经过体察,我们发现把弓放在弦上,左右手两极就通过弓与弦接通了。

弦乐器演奏的外形很像一个能伸缩的大环,琴身被人夹住,好象固定这个大环的梁。

这个大环由人体、琴身、弓子三个部分组成,所以有三个连接点:

左手持琴按弦点、右手握弓子和弓弦接触点。

如果在演奏时能使这三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气息相通,我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歌唱’。

”林教授还有一个神话般的口诀:

“三点相通声音通,点点相连显神通,三点合成一颗珠,串起珠子闹天宫。

”讲的就是三个点互相联结的重要性。

四、部位与整体:

在小提琴演奏中,人体主要是双臂每个部位的动作是不同的,但又联合为一整体。

既要分清部位、各守岗位,更要紧密配合。

对于左手,林耀基有这样一个口诀:

“指根发力到指尖,手指关节不发蔫,指头轮休存耐力,手指独立实又坚。

”对右手也有一个口诀:

“肩肘腕指环扣环,整体动作不零散,上臂下臂联合动,大刀阔斧声音宽。

”都具体明确地阐明了部位与整体的关系。

小提琴内在的六大关系是:

五、用力与放松:

很多人在演奏时从心理到身体都常常出现“紧张”状态。

多年来“放松”的课题贯穿在小提琴教学之中。

但对“放松”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不尽一致。

林耀基认为“放松就是去掉多余的力”。

演奏小提琴是一种运动,运动就需要力。

持琴、握弓、左右手的演奏都需要一定的力。

重要的是在演奏的不同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力,用多少力。

用力是否适当,是“放松”和“紧张”的分界线。

比如运弓,弓子和右臂的自身都有一定的重量,在演奏时“弓放弦上,手放弓上”所产生的力量“11=2”。

充分运用这两个自然重量,演奏就会省力,省力就是放松。

相反,如果用了多余的力把弓子过紧地抓起,这个多余的力就会把弓子的重力抵消,两者的力量不是相加而是相减:

“1-1=0”,这样演奏就会费力,就会出现“紧张”状态。

由于杠杆的原理,弓子在运行时随着部位的变化,作用于弦的重力也在不断地变化,要想奏出均匀的声音,就需要手指手臂的调节,增减变换所用的力量。

如果我们用的是最低限和最必要的力,这个力的绝对值再大也不能叫做“紧张”。

林耀基经常对学生说:

“我们所说的放松不是睡觉时的绝对放松。

”而要在“运动中寻求放松”。

“放松”的原则不仅体现在运弓上,它要体现在整个演奏大环之中,它要贯穿演奏的全过程。

六、动与静: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但在绝对运动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就无所谓运动,两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

小提琴演奏中也存在着“静”的因素,抓住“静”的因素十分重要。

比如左手手指按住琴弦以后就要安静下来,否则音准将遭到破坏。

保留指更要安静,不能受其他手指运动的牵连。

对右手运弓,林耀基提出的“手动弓静”,弓子运动要“一直二平三稳”,都是强调了静。

有时也要强调“动”,在演奏慢弓长音时,就要强调弓子的流动性。

在表达音乐时更要把握动与静的统一,演奏快速流动的音群,要用冷静的头脑和安静的耳朵树立“静”的支柱;演奏慢速乐段、极慢乐章,要多体会它内在的动力。

汹涌的波涛下面有静静的海底,平静的河面下面有奔腾着的暗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七、变化与稳定: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由于不同音符的无限组合和人的感情的多彩,这一建筑也是变幻无穷。

面对这千变万化,往往使人的演奏越变越乱,陷入迷茫。

针对这一状况,林耀基提出在“变化中求得稳定”。

节奏是音乐的轴心。

节奏的均匀和准确、拍律的稳定特殊处理除外,要像心脏跳动一样,不能出现“心率不齐”。

林耀基经常提醒学生要有“松弛感觉、坚定的节奏”。

音高的准确,发音的优美等,都是这一建筑的“标准件”,不管旋律如何进行,音符如何跳动,力度、音色、感情色调如何变化,这些“标准件”都是不容破坏的稳定因素。

对那些单调而缺乏音乐表现力的演奏者,应该让他们注意音乐的变化。

变化与稳定同样是相辅相成的,“变化中有稳定,稳定中有变化”。

八、空间与时间: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遗憾的是,乐器占有一定的空间。

小提琴四条弦之间、手指与琴弦之间、同一弦上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弓子的运行又有上下两个方向。

所以在演奏中需要平凡地换指、换把、换弦和换弓,使小提琴演奏产生了空间障碍,正所谓“换字易冒尖,问题在空间”。

这个空间障碍往往影响音符时值的准确,破坏了时间的艺术。

为了克服空间障碍,解决四换难题,林耀基提出减少空间,争取时间。

他告诉演奏者们,左右手在演奏中要走近道,不绕多余的路。

比如换弦时,弓子的换弦扇面要尽量缩小角度,右手的垂直运动要尽量缩短路线,左手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在能满足力量需要的前提下,抬的越低越好。

减少空间,争取时间,不仅能保证音符时值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它能扩充每个音符发音的时间,增强乐器的共鸣而产生巨大的空间震动。

还有助于减少多余动作,使演奏更加省力,更加放松。

九、感情与理智:

丰富的感情是优秀艺术家的必要条件,一个内心没有感情、没有热情和激情的演奏者的演奏,是,没有感染力、不会打动听众的。

但是感情过分激动,缺乏必要的理智,演奏便会失去控制、音不准节奏不匀、音质不准音色不美,使想表现的东西无法表现,自己也在受罪。

林耀基主张小提琴演奏者要有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还认为只有用理智才能合理分配感情,才能达到音乐的充分表现和自我的充分享受。

十、共性与个性:

一把琴、一根弓和人体双手构成一个演奏环,通过环的运动演奏出乐曲,并力求完美地表现乐曲的内容和自我的情感。

所有好的演奏者都是如此,这是他们的共性。

由于人的手和臂大小、长短、粗细的不同,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心理气质以及美学观点的不同,在演奏的姿态和情调上不可能一成不变。

演奏技巧是这样,比如左手拇指的位置是高点好呢还是低点好,是应该靠前点还是靠后点,对于这个多年争论不休的问题,林耀基认为拇指可以很松动,演奏者怎么舒服怎么拉,他不主张拇指有固定的位置。

事实上,许多演奏家差别很大,柯冈把拇指放在琴颈下面,舍林格确使虎口与琴颈之间几乎没有空隙。

但他们都使较弱的小指处于有利地位,使四个手指得到平衡的发展。

其他的环节也是这样,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选择适合自己生理特点的姿态。

再者,由于演奏者听觉习惯与爱好的不同,音准的观念和音律的选择也是有所变化的。

舒伯特圣母颂开头的小二度,三个一流演奏家的演奏是三个样子,听众都可以接受,都感到美。

林耀基要求学生当以旋律为主的时候,照顾旋律,偏向五度相生律一点,以和弦为主的时候,就要照顾和声,偏向纯律一点,如果与钢琴同度或八度进行,就要用十二均律,和钢琴取得一致。

他自己称之为综合平衡律。

不管如何选择和变化,都要使人的听觉乐于接受、得到美的享受。

共性即寓以个性之中。

在艺术上更是这样,个性在音乐表达中极为重要。

演奏者不仅是乐曲的解析者,还是乐曲的再创造者。

每个大师对乐曲的处理都有独到之处。

单纯模仿别人、没有创造和个性的演奏是没有艺术价值的。

林耀基在教学中特别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树立自己的风格。

他经常告诫学生,任何艺术家的方法、音乐表现和艺术思想,都不是绝对真理,绝不能生吞活剥地照搬。

应该吸取的只能是其内在规律性的、带普遍性的东西。

他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已突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框框,进入了现代的以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为中心的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