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6957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docx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哲学)汇总

1999-2006年高考哲学选择题精选2010-9-25

1999年广东高考

单选:

19.据专家介绍消费4000张贺卡就等于毁掉一棵大树,为了保护环境,今年元旦前后,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减卡救树”活动,倡议“少寄一张贺卡,多留一片绿色”。

这件事情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根本任务20.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

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

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门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这幅漫画是在批评卖辣椒者21.

A.片面地看问题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

D.不实事求是

2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活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B.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23.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

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

这说明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D.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24.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不定选:

31.8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太湖水污染日趋严重。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环保总局统一部署实施太湖流域污水达标排放的“零点行动”,至1999年元旦零点,顺利完成太湖水污染治理第一战役的任务。

这表明

A.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联系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主要矛盾决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3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做莫能知: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包括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1

33.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

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很快死去。

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

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

2000年广东高考

单选:

12(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骄。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矛盾无时不在,矛盾无处不有B(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C(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13(读漫画“弯与直”(图略):

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14(“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15(“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这段话说明

A(难与易因人而异B(学与不学因时而异

(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C

16(基因是指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因子。

近年来,转基因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试验,以便为人类器官移植供来源。

这表明

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联系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

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

这表明

?

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人的认识的受主观条件制约的

?

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

?

B(?

?

?

C(?

?

?

D(?

?

?

不定选:

27(曾是共和国伐木功臣的马永顺,面对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以七十多岁的高龄上山植树,决心不让“红松的故乡”失去诗情画意。

经过多年努力,终天在小兴安岭造就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永顺林”,成为造林英雄。

他的行为表明: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A(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B(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C(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D(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8(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B(天不变道亦不变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29(1999年信息产业给美国增加了5070亿美元的产值。

目前,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到美国GDP的

2

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

专家预测,未来10年,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将增加一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50%。

上述材料表明

A(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B(高新技术产品有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

C(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增加就业D(凡是高新技术产品就必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30(上述材料,从哲学上表明

A(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D(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2001年广东高考

单选:

10.今年,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

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11.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

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

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稻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

当稻草辗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

稻草遇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

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他们

A.承认自然的客观实在性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分清主流和支流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12.小灵、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13.小灵、小敏取火成功启示我们,要解决好实际问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

A.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善于抓住重点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4.小灵、小敏取火成功启示我们,要解决好实际问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

A.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B.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C.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15.读漫画(略),假如考生真的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灵”,从哲学上看,他主要错在

A.不调查研究,对“大脑灵”缺少了解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D.主观主义,理论脱离实际

16.假如漫画(略)中的“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准行”是一则误导考生的广告,从哲学上看,它主要错在

A.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D.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不定选:

27.河南省在扶贫攻坚战中引进大量野刺梨,这种野刺梨被营养学界十分看好,经济价值极高。

但由于这种表面密生细小芒刺的果实不能鲜食,当地加工能力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生产;而家庭小作坊

3

式的榨法、晒片,又因质量原因,销路渺茫。

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

A.正视矛盾,解决矛盾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

C.抓住主要环节下大力气解决D.放弃野刺梨种植,另寻致富途径

28.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

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见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

“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不同也。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6?

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7?

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

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表明

A.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D.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受具体条件制约

29.沈括通过实地考察,用“地势高下之不同”解释了白诗所描绘的景色,这说明

A.调查研究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必要条件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C.

30.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提示本质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只有通过事物的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02年广东高考

单选:

9(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也给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D(应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

10(“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外部条件影响事物的发展

C(内在因素决定事物的发展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11(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12(2001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

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

甘蔗制糖__________制糖废料制造酒精________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_______黑液碱回收。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13(上题材料中提到的利用制糖工业的废物生产出新的产品,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这体现了()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矛盾一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变化C(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4

14(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15(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

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

后来发现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这一事例表明()

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B(认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1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不定选:

27(江泽民同志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这说明()(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A

C(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D(必须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三盆水”:

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某地对于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

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据此回答第28—30题。

28(强调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D(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29(强调当干部要“洗手”,是因为()

A(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B(干部是部门利益的代表者

C(吏治腐败是对人民利益的最大损害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的行为准则30(强调当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B(一切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

C(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

2003年广东高考

单选:

9(鲁迅说: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二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表明

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回答10,11题。

10(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1(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

5

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D(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12(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活动。

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A(唯一源泉B(基础C(全部内容D(最终目的

1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4(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

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15(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有力量。

”这句话说明

A(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C(个人活动影响社会发展

D(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不定选:

28读右图漫画。

它表明

A事物总是具有二重性

B利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C现象和本届是有区别的

D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29、1928年佛莱明发明了青霉素,经过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实验的长期反复过程,1942年青霉素成为人类战胜病菌的有力武器(但是青霉素不能治疗结核菌等病菌的感染。

之后,人们又发明了金霉素等,形成了抗菌素家族。

这表明

A人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B新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C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D新事物发展要经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30、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全党的终保信与时俱进的精粹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问的新境界”这是因为

A与时俱进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B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C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D能否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004年广东高考

单选:

17.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

?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

?

B.?

?

C.?

?

D.?

?

18.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群众利益无小事。

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是天然合理的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6

19.下列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20.广州某医院护士长叶欣,在“非典”袭来时临危不惧,哪里危险献出现在哪里,用自己的生命挽救病患者的生命,受到人们的敬仰。

这说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

A.临危不惧,敢于牺牲B.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C.对社会做出贡献D.受到人们的敬仰根据右图(略)回答21一22题。

21.本图所讽刺对象的错误在于

A.对人冷漠,袖手旁观B.安于现状,不思进取C.只顾个人,不顾集体D.回避矛盾,明哲保身22.针对上述问题,应对所讽刺的对象加强的教育。

A.助人为乐,见义勇为B.积极进取,奋发图强C.关心集体,奉献社会D.是非分明,直言不讳23.两广自古产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但进食过多则易患“荔枝病”。

这说明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地看待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

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

24.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

这说明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D.

不定选:

29.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生活习俗同中有异,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

有的蕴藉深沉、古朴苍凉,有的豪迈不羁、自由奔放,有的华丽繁复、活泼跌宕。

这说明蒙古民歌的

A.统一性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B.多样性是以统一性为基础的

C.统一性是共同文化心理的直接体现D.统一性是共同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

30.邓小平说: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它违背了A.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B.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的原则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2005年广东高考

17(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18(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B(不可捉摸的C(因人而异的D(固定不变的

19(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

A(目不识丁B(目不见睫C(目不窥园D(目无全牛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以下正确的认识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B(社会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低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D(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

7

2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该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22.某高校2004届的某班毕业生共52名,在求职简历中,却出现了38名“班长”,17名“学生会主席”,引起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质疑。

对于这一现象正确的看法是:

A(毕业生制作简历不诚信不足为怪,因为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

B(简历掺水并没有直接损害他人利益,属于个人的正当行为

C(诚信是公民的起码道德,缺乏诚信将导致社会陷入信任危机

D(社会竞争环境存在某些不公平现象,部分学生简历掺水值得同情

23.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问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2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队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但在局部地区也发生了一系列较严重的腐败事件,老百姓议论纷纷。

对此正确的看法应该是:

A(腐败蔓延将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必须把整顿干部队伍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C(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