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37236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资本市场20年发展历程回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证监会承担全国证券市场的集中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地方证券监管机构由中国证监会垂直领导。

1998年9月,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对深圳证券经营机构的监管职能划转至深圳证管办。

同年,中国证监会设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监管办公室”,深圳证管办由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转为中国证监会的派出机构,职能发生重要变化,不再负责政策制订、市场发展和行使审批权,专事对深圳辖区资本市场的一线监管。

11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将深圳市的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划归中国证监会。

1999年7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监管办公室”正式挂牌。

2004年3月1日,根据中央编制办公室的批复,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统一更名。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监管办公室更名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简称“深圳证监局”。

(二)影响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的重大监管事件

多年来,深圳证监局坚持奉行“思想、责任、创新、强势”的监管理念;

倡导“坚定理想信念、谨记使命责任、独立思想、锐意创新、认准方向、强势监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弘扬“奉献事业、实现自我、做智力型干部、不做权力型干部、做思想型干部、不做工匠型干部”的价值观;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解决监管实践难题,即“遵照法律法规并遵循法理精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效率”,积极进取、不断探索,不畏难、不信邪、勇往直前,在资本市场发展和监管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之举,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提出多项监管建议,引导多项全国性监管制度的重大变革

(1)2001年3月,为规范关联交易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出在深圳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后来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在全国上市公司正式实施。

(2)2002年底至2003年上半年,提出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独立存管思路。

2004年第三方独立存管模式在南方证券风险处置过程中率先实施,随后在全国全面推行。

该存管模式被写入新修订的《证券法》,为根治行业挪用客户资金顽症、防范金融风险作出了重要贡献。

(3)2004年,推动国债回购制度改革,分析了国债回购制度存在的漏洞,力荐采取买断式国债回购模式。

在深圳证监局的推动下,2006年,交易所债券回购业务改革在全国证券公司实施。

(4)2006年12月,推行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报备制度,并不断加以深化,这是立足我国国情背景和现行法律框架,应对上市公司特殊监管难题的开创性举措。

这一制度创新在2010年1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五部委《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中已经被正式采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5)2010年,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和绩差公司重组制度的主张,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了系列专题建议,呼吁重点解决资源流向问题。

目前,改革上市公司退市和绩差公司重组制度已被列入中国证监会的重点工作,并逐渐赢得了资本市场各方的认同。

2、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打响监管第一枪

(1)1999年至2000年,查办我国股市第一个市场操纵大案——中科创业股价操纵案,最终此案移送司法机关起诉,成为我国第一例因市场操纵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2)2001年,在法律法规未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坚决查处三九医药大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26亿巨额资金案。

三九医药案件的查处在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和震慑效应,外国媒体对中国证券监管当局的决心也给予充分肯定,由此打响了全国范围清理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战役的第一枪,推动了《公司法》修订等相关法制建设。

(3)2001年至2004年,在券商风险处置政策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为摸清、跟踪、处置南方证券风险作了艰苦的努力,并为行政接管拟定实施方案,拉开全国范围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序幕。

(4)2005年,针对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利用公众媒体以虚假宣传、承诺收益等方式招揽会员、骗取会费、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率先清理整顿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会员制业务,果断立案查处了智多盈、股海观潮、华鼎财经三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

在深圳证监局监管实践和政策建议的推动下,中国证监会2005年12月发布了《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有效防范了全行业的社会稳定风险;

主动出击,在没有明确职责要求的情况下严厉打击非法证券活动,走在全国范围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前列。

(5)2009年8月,对辖区全部基金公司开展突击检查,检查发现两家基金公司三名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行为,随后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并高效完成调查工作,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促进了基金行业的规范发展。

2010年7月,中国证监会将其中一名基金经理涉嫌犯罪的证据材料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首开我国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被移送追究刑事责任之先河。

3、改革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1)1998年,在证券公司没有法定审计要求和缺乏证券公司会计制度的情况下,主动推行深圳证券公司强制审计制度和制订证券公司审计指引,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效果。

(2)2004年11月,调整监管思路,实施年报审计监管,把对监管对象的直接监管,调整为通过对会计师执业活动的直接监管而实现对监管对象的部分间接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和资本市场透明度。

这一模式后在全国证券监管系统内推广。

(3)2006年起,开展证券公司信息技术治理,2007年起草了证监会系统内第一部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为2008年4月开始的全行业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积累了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008年11月,提出要在辖区全面开展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建设专项工作。

2009年全面启动对辖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调研、检查和规范,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5)2009年10月,基本建成证券公司远程实时非现场检查(稽查)系统,通过连接16家证券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实现对辖区公司各项业务、财务数据的实时定量查询,从而真正实现非现场监管。

这是证券公司监管模式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此外,多年来深圳证监局也为深圳地方经济建设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如参与深圳资本市场创建,积极培育上市资源,大力推动深圳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发展,为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献计献策,等等。

二、深圳上市公司

深圳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中国第一批上市公司。

20年来,深圳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从最早的“老五股”发展到现在146家上市公司,整体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形成了充满活力、勇于创新、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举足轻重的“深圳军团”,有力支持了全国和深圳的建设发展。

(一)深圳上市公司发展历程

1、市场萌芽阶段(1986年-1990年)

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当时一些国营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1987年5月10日,深圳发展银行以自由认购的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

1988年4月1日,深发展股票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

此后,深圳万科企业股份公司、深圳市金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蛇口安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原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发行股票,并在特区证券公司、深圳市国投证券部和深圳市中行证券部上柜交易,构成了深圳证券市场的雏形。

在特区改革开放的第10个年头,深圳证券市场经过催生、培育,进入了新的里程。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深发展、深万科等5家公司成为上市的首批股票,俗称“老五家”。

1990年末深发展、深万科等5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不到50亿元,利润总额2亿元,净利润1亿元。

2、成长阶段(1991年-2000年)

此后的10年里,深圳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至76家。

上市公司总资产达2210亿元,是“老五家”时期的40多倍,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10年增长60多倍;

净利润达40多亿元,增长30多倍;

缴纳的各项税费也由数千万元快速增长至约50亿元。

3、调整阶段(2000年-2005年)

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也显现出来。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2000年至2005年是深圳上市公司发展的调整期。

2000年9月起,受政策调整的影响,深圳证券交易所暂停新股发行,2000年至2005年期间深圳本地上市公司数量基本没有增加;

2001年起,股票市场进入持续低迷状态,深圳上市公司市值大幅缩水。

4、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2005年以来,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深圳证监局扎实做好股权分置改革、清理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新《公司法》和《证券法》实施、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等一系列工作,为深圳上市公司发展营造了规范发展的环境。

随着中小板快速发展和创业板开板,深圳上市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抓住机遇成功上市。

2006年至2010年12月14日,深圳共72家公司首发上市,2010年12月14日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家数达到146家。

深圳上市公司家数情况

5

54

76

114

146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990年底

1995年底

2000年底

2005年底

2009年底

2010年12月14日

深圳上市公司家数(家)

(二)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成就

从纵向比较来看,20年来深圳上市公司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

从横向比较来看,深圳上市公司各项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1、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上市公司家数名列前茅

截至2010年12月14日,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共146家(此外还有11家已过会未发行的公司),位居全国第五名。

其中,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64家,中小企业板挂牌交易55家,创业板挂牌交易15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2家。

在行业类别方面,深圳上市公司主要类别为信息技术类、工业、房地产类、消费类等。

近年来,随着深圳对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力度的加大,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深圳还有丰富的上市后备资源,截至2010年12月14日,深圳辖区在辅导期的拟上市公司75家,已完成上市辅导工作的拟公开发行股票公司38家。

2、整体规模、经营业绩显著提高,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从纵向比较来看,20年来,深圳上市公司总资产从不足50亿元增长到4.6万亿元(2009年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按当年底已上市的114家公司计算),营业收入从12亿元增加到6032亿元,净利润从1亿元增长到近770亿元,均增加了几百倍甚至近千倍,为深圳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圳上市公司净利润及纳税额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9年

净利润(亿元)

纳税额(亿元)

从横向比较来看,2009年深圳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均位居全国三甲之列,2009年同比增长速度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全国第二。

深圳上市公司市值规模居全国第三,2009年底深圳证券化率(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类证券总市值占当地GDP的比率)已达264%,排名全国第二。

3、民族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优秀上市公司群体不断壮大

深圳上市公司凭借特区“拓荒牛”的精神,开疆拓土、崛起壮大,形成了中国大陆最大的一个优秀民族企业群体,比如金融业的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信证券,制造业的中集集团、南玻,地产行业的万科、金地集团、招商地产,信息技术行业的中兴通讯,旅游行业的华侨城等等,在打造民族品牌、引领创新、环保意识、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更为可贵的是,深圳的优秀企业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层出不穷,源源不断,涌现出一大批生物制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领跑者。

4、社会贡献度不断提高,积极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12月15日,深圳上市公司从境内市场累计募集资金3000多亿元,其中70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IPO募集资金超过540亿元,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此外,深圳上市公司社会贡献能力不断提高,年缴纳税费从市场初期的几千万元增长到600多亿元,员工总数从几千人增加到60多万人,有力促进了和谐社会构建。

5、秉承“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勇于开拓创新

在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自身发展、服务深圳经济的同时,深圳上市公司秉承“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推动或参与了多项资本市场新产品、新制度的创新。

例如,1988年4月深发展股票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挂牌交易,成为国内第一只公开在柜台交易的股票;

1992年2月南玻B股发行上市,成为我国最早的B股之一;

1992年11月中国第一只可转债“宝安转债”由中国宝安发行;

2003年1月中信证券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证券公司。

除此之外,第一批股权激励、第一批中小板上市公司、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都有深圳上市公司的身影。

三、深圳证券业

(一)深圳证券业发展历程

深圳证券经营机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初以商业银行和信托机构的证券业务部形式存在。

随着证券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的分离,专业的证券公司开始发展起来,最早的证券公司是1987年9月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

90年代初深圳只有三家证券商、4个营业点,从业人员仅30余人。

此后,证券经营机构快速增加,到2000年末,在深圳市注册的证券公司共10家,深圳本地和异地证券公司所属的深圳证券营业部达202家,深圳成为证券营业网点最多的城市之一,202家证券营业部共有从业人员4600余人。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矛盾也逐步开始显现。

从2001年开始,证券市场步入持续4年的调整阶段,2003年至2004年一些证券公司多年积累的风险呈现集中爆发态势,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理财以及大股东占用资金等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全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2004年至2007年,在中国证监局的领导下,深圳证监局积极投入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

南方证券的风险处置拉开了全国证券公司大规模综合治理的帷幕,在此后的几年中又相继处置了汉唐证券、大鹏证券、巨田证券等高风险公司,以及一大批证券公司驻深分支机构。

经过艰苦努力,2006年深圳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2007年综合治理顺利收口。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处置了高风险券商和化解了历史遗留风险,从法律法规、基础性制度、创新机制等方面为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证券公司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截至2010年11月,深圳共17家证券公司,下属营业部685家,全国券商设在深圳的营业部共210家,深圳证券公司从业人员4.9万人,并涌现出一批中国证券业的中坚力量,如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中投证券、安信证券等。

在2010年分类监管评价中,深圳有7家公司被评为A类(不含与华泰证券合并评价的华泰联合证券),占全国35家A类公司的20%,其中AA级公司3家。

(二)深圳证券业发展成就

深圳证券业在资本实力、经营业绩、行业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年来整体竞争实力保持全国领先优势。

1、资本实力显著提升,资产规模名列前茅

90年代初,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仅550万元,招商证券的前身招商银行证券业务部1991年创建初期资产仅3000余万元。

20年来,深圳证券公司采取增资扩股、上市发行、利润积累、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2010年11月底深圳证券公司总资产4526亿元,净资产1436亿元,名列全国第一。

2、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业务开拓活跃

深圳证券公司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在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服务模式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

第一家上市证券公司、第一家经批准在境外设立子公司的证券公司、第一家B股境内主承销商、第一套电话委托交易系统、第一家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等都来自于深圳证券公司,第一批直投业务、QDII业务、IB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等创新业务的首批试点资格也活跃着深圳证券公司的身影。

如国信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管理模式和“金太阳手机证券”,中信证券的股票买断式回购业务,招商证券的“风险资本管理模式”和“全面压力测试体系运行机制”,华泰联合证券的“金掌柜”财富管理平台和“单客户多银行第三方存管模式”以及华林证券的IQ机等,在业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3、经受市场波动考验,整体经营业绩良好

2003年度深圳证券公司合计净利润仅为0.92亿元,有7家亏损,但仍好于全行业总体亏损的局面。

2007年迎来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发展,深圳证券公司实现全面盈利,共实现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倍多。

2008年尽管股市出现深度调整,但深圳证券公司仍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实现净利润135亿元。

2009年实现净利润225亿元,是除2007年外的历史第二高水平。

2010年1-11月,尽管受市场行情调整和佣金率降低的双重影响,深圳证券公司仍实现净利润近200亿元,名列全国首位。

4、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一是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

2010年前11个月深圳证券公司股票基金交易额接近20万亿元,市场占有率超过20%。

二是投行业务增长迅速,2010年前11个月深圳证券公司总承销金额达3600多亿元,股票主承销家数前五名均为深圳公司。

三是研究业务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如2010年由中国证券报社和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证券分析师金牛奖”评选中,前五名获奖公司中有四家是深圳公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和华泰联合证券)。

四是资产管理业务稳步发展,深圳证券公司受托投资规模、集合理财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四、深圳基金业

(一)深圳基金业发展历程

1、早期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1998年以前)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于1992年颁布《深圳市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国内有关投资基金最早的一部地方性法规。

1992年10月,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专业性基金管理公司。

同年深圳蓝天基金管理公司、深圳市南山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深圳半岛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相继成立。

当时投资基金的投资除股票外,还包括房地产与实业投资,而非真正意义的证券投资基金。

这些基金管理公司与所管理的基金被称为“老基金管理公司”与“老基金”。

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于11月14日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8年,中国证监会要求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前成立的老基金管理公司均要进行清理规范,深圳证管办从1999年4月开始对老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清理规范,到2000年7月基本完成有关清理规范工作。

2、规范化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1998年以后)

1998年3月6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在深圳成立,这是首批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也是深圳市设立的第一家规范化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同年,博时、鹏华基金管理公司在深圳筹建。

新的基金管理公司按《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运作。

随后十二年,基金业迅速成长为深圳金融业的生力军和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目前深圳基金管理公司已达16家,资产管理规模快速增长,品牌效应显现,创新亮点频出。

基金业已成为深圳金融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深圳基金业发展成就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深圳基金业在市场主体数量、基金资产规模、产品种类、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

1、基金种类不断丰富,产品和组织创新走在行业前列

十几年来,深圳基金业品种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为主到开放式基金为主,由单一的股票型基金发展为多元化基金品种,从单一的境内投资到海外投资的跨越。

目前注册地在深圳的16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超过210只。

深圳基金公司创新亮点频出,例如第一只收益分级基金(国投瑞银瑞福分级)、第一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大成优选)、第一只投资海外市场的股票型基金(南方全球精选QDII)、国内首只在基金合同中规定可以投资股指期货的基金(南方小康ETF及其联接基金)、第一家在境外设立子公司的基金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中资公司在港子公司中牌照最全的资产管理公司(大成国际资产管理公司)、首家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信达澳银基金管理公司)均诞生在深圳。

2、基金管理规模快速扩大,盈利水平稳定增长

目前深圳基金业规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

截至2010年11月底,深圳基金规模7694亿份,比2000年增长了约24倍;

基金资产净值787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约15倍。

其中,2006至2007年大牛市拉动了基金业的井喷式增长,2007年基金资产净值同比增长高达3倍。

3、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行业知名公司

目前,深圳有8家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