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7361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docx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

【语文】上海市复旦科技园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试题

一、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敬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

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

想不到小小生灵,竞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zì)序有意义。

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庭绝对会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卑微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

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只有体积,没有精神。

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

卑微:

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

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找出来。

(2)“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________。

(3)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请找出来。

①第一个是设问句,第________自然段是这个设问的回答。

②第二个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应为________

③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

________

(4)你最喜欢哪句话,请抄下来。

(5)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运用已有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声音(节选)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

当微风拂过,声音是________的,当狂风吹起,声音是________的。

(3)为什么说“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你是怎么理解的?

3.阅读绘本故事,完成练习。

彩虹色的花

   早春的一天,在积雪还没融化的原野上开出了一朵彩虹色的花。

花儿跟太阳打招呼:

“终于见到你了!

真高兴呀,我想跟每个人分享我的快乐!

   过了几天,有一只蚂蚁从彩虹色的花身边经过,它告诉彩虹色的花:

“我想去奶奶家,可是雪融化了,原野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水洼,我不知道该怎么过去。

   彩虹色的花摘了一片橙色的花瓣给小蚂蚁:

“你可以用来当船划过去哦!

   又过了几天,一只蜥蜴经过,它告诉彩虹色的花:

“我想去参加宴会,可是没有合适的衣服,怎么办呢?

”彩虹色的花又摘下一片红色的花瓣,当作披风,衬在绿色的蜥蜴身上,威风极了!

   ……

(有删改)

(1)你喜欢彩虹色的花吗?

请结合故事内容说说理由。

(2)展开想象,还有谁会遇到困难?

彩虹色的花会怎么帮助它?

4.课内阅读。

   “等等,老屋!

”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

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

“哦,是老母鸡啊。

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

“叽叽,谢谢!

   老屋说:

“再见!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这是老屋第________次做好事。

(2)老母鸡提出了什么要求?

请你在选文中写出相关句子。

(3)老屋有没有答应老母鸡的请求?

这说明了什么?

5.课内阅读。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谢谢你!

”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1)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说的?

请你写出相关句子。

(2)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一下,红头得救后会说些什么?

6.课外阅读。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河水________的特点。

(3)第4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写的。

(4)本文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色,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北大荒________的美丽景色。

7.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蜡烛

   看着正在燃烧的蜡烛,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你看,蜡烛通体洁白,不停地燃烧着,在这漆黑的夜晚放射出明亮的光芒。

它的一生是duǎnzàn___________的,却又是高尚的。

它照亮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

老师的品质不也正像蜡烛一样吗?

他们从不企求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埋头苦干,为培养接班人gòngxiàn___________毕生精力。

一些老师虽然已经到了暮秋之年,但是他们还是如夕阳一样把生命的每一缕光都洒在祖国的繁花嫩叶上。

他们像蜡烛一样,“油不尽,光不灭”,愿在有限的岁月,“燃烧”自己,放出光辉。

我赞美蜡烛,更赞美老师。

(1)看拼音,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相应词语。

(2)“蜡烛的高尚”是指________。

(3)文章中“燃烧”打引号是(  )

A. 表示引用语言            

B. 表示专用名词            

C. 表示讽刺,嘲笑,说反话            

D. 表示特殊含义

(4)文章中“繁花嫩叶”是指________;“油不尽,光不灭”中的“油”指________、“光”指________。

(从文章中找出)

(5)写出短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关港珠澳大桥材料的阅读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从设计到建成历时14年,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基本实现“1小时经济圈”目标。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该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早在2015年就被英国《卫报》称为“即将完工的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从上面的材料中,可提取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大桥总长约55公里。

B. 大桥从设计到建成历时14年。

C. 大桥建成通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只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

D. 大桥建成通车。

基本实现“1小时经济圈”目标。

(2)港珠澳大桥是连接哪些地方的大桥?

(   )

A. 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                  B. 西接广东省珠海市                  C. 西接澳门特别行政区

(3)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工程。

它获得了什么赞誉?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有删改 新华网)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大部分公民都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

②知道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足三成。

③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

④大部分民众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并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⑤只有极少部分的民众从未对垃圾进行分类。

(2)据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多少元左右?

(   )

A. 200亿                                 

B. 300百万                                 

C. 300亿                                 

D. 300

(3)下列对垃圾分类作用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B. 垃圾分类处理费时费力且意义不大

C. 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D. 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4)你对垃圾分类怎么看?

又会怎么做?

10.阅读课文片段。

完成练习。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文中说明秋天树叶颜色的语句是________,这些颜色写出了秋天由________变________的气候特点,非常形象生动。

(2)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句比喻句________,这句话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选文中具体写到的秋天的颜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表现了秋的________(声音 气味 色彩)。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羊和狼

   狼干了坏事,被狗咬伤,倒在地上,自己不能找吃的。

它真想到前面的河里去喝水,可是,怎么也爬不动。

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只山羊。

狼有气无力地叫着:

“山羊大哥,我渴极了!

请您快给我到小河里弄点水来!

”山羊望了望狼,摇了摇头说:

“我不能替你去拿水。

   狼①(  )想发火,忽然伤口一阵剧痛,便忍住了,“我受伤了,伤势很重,一点也不能动了!

②(  )你一点不同情我吗?

   山羊还是摇了摇头。

   狼简直要哭出来了,又苦苦地③(  )到:

“行行好吧!

山羊大哥。

只要你给我一点儿水,我就可以自己去找食物了,要不我会饿死、渴死的!

    “要是我给你水喝,你能够站起来了,那么,你会④(  )不客气地把我当食物吃了!

”山羊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1)给文中括号选择正确的字或词。

①A.纲  B.刚________          ②A.难道 B.难到________

③A.请求B.哀求________        ④A.毫   B.豪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是      句,下列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变的是(  )

A. 反问;你一点不同情我。

           B. 反问;你肯定同情我的。

           C. 反问;你一点同情我。

(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互为近义词的是(  )

A. 剧痛—刺痛                              

B. 哀求—苦求                              

C. 发火—点火

(4)短文三次山羊头部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山羊          。

(  )

A. 对狼的凶恶本性是认识的,坚决不同情这只受伤的狼。

B. 对狼的狠心和不善良。

C. 对帮不帮助狼心中仍存着犹豫。

(5)这则寓言说明坏人的凶恶本性是   的,我们绝不能            。

(  )

A. 有可能改变的;一直当他们是坏人        

B. 不会改变的;伤害他们        

C. 不会改变;同情坏人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记杨必(节选)

杨锋

   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jué jiào)。

她表示要好,尽(jìn jǐn)力做乖孩子。

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乖乖地闭上眼,一动都不动,让我唱着催眠歌摇她睡。

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以为她已入睡,停止了摇和唱。

她睁开眼,笑嘻嘻地“点戏”说:

“再唱《摇篮曲》。

”原来她一直在品评,选中(zhōng zhóng)了她最喜爱的歌。

我火了,沉下脸说:

“快睡!

”阿必觉(jué jiào)得我太凶了,乖乖地又闭上了眼。

我只好耐心再唱。

她往往假装睡着,过好一会儿才睁眼。

   有时大家戏问阿必,某人对她怎么凶。

例如:

   “三姐姐怎么凶?

   “这是‘田’字啊!

”(三姐教她识字)

   “绎姐怎么凶?

   “快睡!

   阿必能逼真地模仿我们的声音语调。

   “二伯伯(二姑母)怎么凶?

   “着得里一记!

”(打一下)

   她形容二姑母暴躁地打她一下,也非常得(dé děi)神。

(有删改)

(1)给选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睡午觉________(jué jiào)    尽________(jìn jǐn)力

选中________(zhōng zhóng)   觉________(jué jiào)得

得________(dé děi)神

(2)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到横线上。

A.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B.形容紧急   C.比喻发怒   D.形容红色

①海娃知道这情报十万火急,得赶快送出去。

________

②我火了,沉下脸说:

“快睡!

”________

③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________

④小女孩在火光中看见了慈爱的奶奶。

________

(4)请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意思正确的句子是(   )

A. “我”以为阿必睡着了,便停止了摇和唱。

B. “我”一直很有耐心地哄阿必睡午觉。

C. 阿必能逼真地模仿别人的声音语调。

D. 虽然阿必表示要尽力做乖孩子,可是却不听话,“我们”都不喜欢她。

(5)请用横线画出选文中运用语言描写的句子:

________。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体会到阿必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和司马光比起来,我更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听过柳树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一大群小蚂蚁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也许你会说:

“这都是想象的,我怎么能听出来呢?

”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

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水声吧?

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只要你的耳朵能够听,从你出世那一天起,你就在听了。

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说话的声音,学着听开门、关门、上楼梯、电话铃的声音。

你很快懂得:

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从声音里,你逐渐熟悉了你身边的世界;在声音中,你逐渐成长。

   但是,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不知不觉中,你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

你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用心听周围的各种声音了。

一些声音你没有听见,好像它们发出时,你的耳朵正好关闭了似的。

   别让你的耳朵关闭:

在寂静的夜里,听一听外面有什么声音传来;在闲暇的时候,听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曲或乐曲……

   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然后你会微笑:

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1)画线的句子把________和________当作人来写,这是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第三至五自然段依次写了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的声音。

(3)我们一天天长大,一些声音却没有听见,这是因为(  )

A. 我们长大后,耳朵不像小时候那样灵敏了。

B. 我们懂得了要保护耳朵,所以不再去听了。

C. 我们失去了听的兴趣,不再用心去听了。

(4)作者告诉我们,只有________,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声音非常________、________。

(5)你听过什么声音?

仿照上文第三至五自然段写一写。

你总听过________的声音吧?

当________,当________,当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班主任

   张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趁他顶着春天的风沙,我们可以(仔细 详细)观察他一番。

   张老师实在太(平凡 平常)了。

他今年三十六岁,中等身材,有点发胖。

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

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规规矩矩,连制服外套的风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

他脸长圆,头上有三条挺深的抬头纹,眼睛不算大,但能闪闪放光地看人,撒谎的学生最怕他这目光。

不过,更让学生们(敬畏 畏惧)的是张老师的那张嘴,张老师是一对厚嘴唇,冬春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儿。

从这对厚嘴唇里说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

(1)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仔细 详细)________观察    太________(平凡 平常)

(敬畏 畏惧)________的是

(2)从文中找出和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

冷淡——________   杰出——________   马马虎虎——________

(3)短文第3自然段主要是对张老师________的描写。

(   )

A. 外貌                                     B. 心理                                     C. 语言                                     D. 动作

(4)默读短文后,我觉得张老师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5.读短文,做习题。

小蓝裙的故事

[美国]彼兰特

   多年以前,一个小镇的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

   开学时,老师就向小朋友们宣布,这个学期谁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多,老师会亲自做一件礼物送给她。

   学期结束时,有个小女孩得到了老师做的一条小蓝裙。

   小女孩很高兴地跑回家,穿上小蓝裙给妈妈看。

妈妈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于是妈妈给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

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

小女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女孩和妈妈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了。

原来,平时不注重整理,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于是母女俩一同收拾屋子,一个下午的工夫,家里焕然一新。

   傍晚,爸爸回家,一进门就急着往外走,以为进错门了。

   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很不协调,于是决定整理庭院,粉刷墙面。

三天后,一栋整洁亮丽的房屋出现在街道上。

   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

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洁净的街道出现在这个城镇上。

(1)第五自然段中与“乱糟糟”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是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不协调”具体是指(   )。

A. 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与乱糟糟的家不协调

B. 小女孩脏脏的脸和上衣与干净的小蓝裙不协调

C. 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不协调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 奖励肯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B. 改变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妈习作天地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的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脸盆里,当清洁工清扫水沟里的落叶,当妈妈打开水龙头淘米煮饭,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1)积累词语。

从文中找出恰当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