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775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docx

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纯净版含答案

2021北京东城高三二模

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

认真审题,仔细想一想,然后选出唯一正确答案。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化恶为善”既需要外部的强制与促进,又依赖人自身的修性与学习。

这体现了

A.“无为而治”的观点B.礼法并施的观点

C.“以法为教”的观点D.限制君权的观点

2.仪式是社会群体价值观念的重要反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到各地巡狩祭祀,并吸收各地神灵到秦人的神灵系统中,以使六国臣民接受秦朝统治。

古罗马的凯旋仪式是最大的公共庆典,向公民展示对外战争带来的战利品,以及将领的军事成就,以凝聚民心。

二者相同的目的是

①推动文化认同②传播人文主义思想③拓展本国疆域④宣扬统治者的权威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3.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长官任命下属的制度流行。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并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命。

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A.选拔人才方式与加强中央集权相适应B.选拔人才的标准从重才学转向重门第

C.选官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地方官吏职权D.制度不断创新保证了隋朝的长治久安

4.“随处体认天理,六字(指前一句)千圣同行。

万里一心感应,虚灵中正观生。

”是著名学者湛若水(1466—1560年)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对其思想解释合理的是

A.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B.突破了儒家思想体系

C.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发奋立志D.动摇了“阳明心学”的理论根基

5.观察右图①②③④所示位置。

下列选项中地域、时代和史实相匹配的是

A.①—春秋—孔子整理编订《诗经》B.②—汉代—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C.③—北魏—孝文帝下令禁穿胡服D.④—清朝—设立十三行管理外贸

6.“市”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

以下对于“市”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②富商巨贾操重资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或多数十万两

③殷君善治宫室,大者百里,中有九市

④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A.③①④②B.③④②①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

7.明清时期,西方数学等著作传入中国后,“西学中源”说出现。

黄宗羲说“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康熙帝说“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尔”。

19世纪中期以后,李善兰等人的数学研究均得益于西方数学原理,故加以驳斥“西学中源”说。

对这一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学中源”说是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接触时的一种文化观

②黄宗羲未认识到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本质不同

③“西学中源”说肯定了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西方的先进

④伴随西学不断传入,“西学中源”说逐渐被中国学者质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召开,这是发展中国家捍卫经济主权的一次国际会议。

邓小平代表中国在大会发言,提出国际贸易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应附带任何政治和军事条件。

这一倡议

A.有利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折射出中国以主动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C.改善了中国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D.体现了中国反霸权反殖民主义的主张

9.1978—1985年,中国扶贫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政府通过调整农村土地制度、疏通农产品流通机制等方式,激发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动力。

这一阶段扶贫工作的特点是

A.以合作化的集体力量来对抗贫困B.国内扶贫与国际组织援助相结合

C.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工作D.以政府救济为主要手段

10.某学者认为“对古代希腊人来说……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观点相接近的是

A.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苏格拉底认为追求灵魂的善,对于人来说更为根本

C.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存在于人类灵魂中

D.亚里士多德认为庄重是自傲和顺从的中庸

11.有人评论,18世纪后的英国政治体制是立法与行政统一的体制。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国王不得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B.国王权力开始受到议会的限制

C.内阁成员既是议员也是政府大臣D.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12.2020年12月16日,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纪念日。

他的音乐被誉为英雄主义和正义斗争的艺术象征。

下列选项对贝多芬评述正确的是

①生逢文艺复兴时期,其作品倡导个性的解放

②《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是其代表作

③他的音乐表达了追求自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④其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依据下表中的信息,确定最恰当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814年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78年

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

1896年

大清邮政官局成立

A.技术变革改变了社会生活B.工业文明推动民主化进程

C.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D.工业文明推动近代化进程

14.1933年,美国社会围绕联邦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一场争论。

右图是当时的一幅漫画,图中城门上的字意为“美国宪法”;城墙上方的字意为“美国公民”;冲向城门的驴子(借用“特洛伊木马”的典故)身上的字意为“新政”“暴政”。

该漫画的寓意是

A.批评新政企图突破美国宪法的限制B.反对政府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赞成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政策D.敦促政府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市场

15.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鲁国实行“初税亩”“履亩而税”

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

B

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理论指导

C

孙中山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D

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导致当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4题,共55分。

16.(10分)唐朝审美风尚

时间

史料

贞观十四年(640年)

《步辇图》中为太宗抬辇、撑伞和执扇的宫女身材纤瘦婀娜

贞观十七年(643年)

长乐公主墓出土的女俑体形修长,面部清秀

武则天时期

《旧唐书》载:

“(太平)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武)则天以为类己”

天宝十一年(752年)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虢国夫人姊妹均为丰颊硕体,富态典雅。

《旧唐书》称虢国夫人姊妹“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

晚唐时期

徐凝《宫中曲二首》云:

“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

文德元年(888年)

唐僖宗陵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体态清瘦

(1)上述史料反映了唐朝女性形象的一些变化,请概括这些史料的总体特点。

(4分)

(2)阅读材料,就唐朝女性“以胖为美”这个问题,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6分)

17.(9分)蒲安臣使团出使

互派驻外使节制度是近代国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天津条约》签订后,各国公使进驻北京,但当各国要求清朝也派出驻外使节时,清政府以“无须遣使”来加以驳斥。

1867年,清政府面临列强修约的强烈要求。

此时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AnsonBurlingame)即将离任,清政府委任他为中国出访欧美使团的全权使节,并规定“蒲安臣前往有约各国,与现在英法诸国大臣住京者等级无异”。

清政府对于出访的礼仪问题三令五申,却始终没有交代出使的具体任务。

蒲安臣赴美后,利用其充分自由的权力,签订《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了双方派遣留学生、允许华工赴美、美国在华传教和创办学堂等内容。

……蒲安臣出访时向各国元首行鞠躬礼,但回国后,清政府认为鞠躬礼“系泰西之礼,与中国体制不同。

因中国无论何时,国体总不应改,不必援照办理”。

——摘编自朱时宇《近代中国外交的艰难起步》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蒲安臣使团出使的认识。

(9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述。

18.(10分)三次党史教育的高潮

1937年至1940年,中共党员由4万人发展到80万人。

毛泽东发现许多新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较低,轻视对历史的学习,忽略对国情的把握,为此开展了党史教育。

1941年中央收集了党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文件,编印成《六大以来》,供高级干部学习。

毛泽东指明党史教育的目的是灵活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全党还开展系列党史座谈会,形成了党史理论的重要成果。

1951年恰逢党的而立之年,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出版,是第一本简明党史,成为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研究著作。

同年,收录了毛泽东不同时期论著的《毛泽东选集》出版,把全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推向了高潮。

80年代初,开展党史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从而掀起了全党学习的高潮。

邓小平还多次强调要将党史教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以教育党员树立改革开放思想。

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开设“中共党史”必修课。

——摘编自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党史教育的发展历程。

(10分)

19.(13分)双屿港与全球贸易

材料一

明初,政府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宁波等地的市舶司,只允许有朝贡关系的国家来华贸易,严禁民间与外国贸易。

然而,沿海商人为了生计,仍冒险与外商进行走私活动。

1517年,葡萄牙遣使来华要求通商,因不在朝贡国名单中被驱逐出境。

葡萄牙人只能在海上与中国走私商人交易。

之后,中国商人引葡萄牙人来到宁波港外的舟山群岛,葡萄牙人未经明政府的允许,就将六横岛和佛渡岛开辟为双屿港,并在此建房、修港口、成立自治的市政机构。

来自美洲、欧洲、日本的白银、珍珠、皮货等源源不断运到这里,向中国走私商人换取丝绸、瓷器和茶叶等,逐步形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国际自由贸易港。

1548年,明朝政府派兵攻入双屿港,用木石“筑塞双屿港而还,番舶后至者不得入”,这个国际自由贸易市场自此消失。

其后,葡萄牙继续寻找新的中西贸易中转站,1553年获得澳门租住权,最终葡萄牙和西班牙构建了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及澳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钩织出一个全球贸易网络。

——摘编自王颖《双屿港命运与东西方历史的分野》等

材料二

16世纪重要商路示意图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评析双屿港的兴废。

(9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及澳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对欧洲商业的影响。

(4分)

20.(13分)中国金融中心与世界金融体系

1912年,中国银行在北京开业,并赋予了中央银行的地位及相应特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北京、天津还增设了许多商业银行。

北京和天津的金融地位已高于其他地区。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适当分离,把上海发展为金融中心的方针,设立中央银行于上海,并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总行南移至上海,并增加官股、指派官股董事监事。

1928年,北平(当年北京改名为北平)某银行的营业报告写到:

“北平入春以来,因南北军事未经解决,交通又复阻滞,以致银根枯窘,各业均受影响,倒闭时有所闻”。

——摘编自吴景平《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区域变迁》

(1)依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转移,并结合所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金融中心转移的原因。

(6分)

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召开,66个国家代表与会。

英国企图让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承担保持世界金融货币平衡的义务,从而维持英国自己的主导地位。

4月19日,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实际贬值41%,英法担心自身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冲击,迫切要求召开国际会议以稳定汇率

6月12日,会议召开

6月14日,英法美达成初步协议:

将美元稳定在4美元合1英镑的水平,允许上下浮动3%

6月17日,罗斯福总统来电反对此协议,称“要实现稳定货币的最终目标不能只靠三四个国家的努力,需要在世界范围采取行动”

7月3日,罗斯福总统再次来电,提出“固定汇率也不是正确的答案。

我们必须做的是……方便产品交换、互通有无”

7月27日,宣布无限期休会,实质性问题未达成协议。

会后,英帝国的成员国组成英镑区,法国为首的黄金集团则形成了更加充分的保护圈,美国则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2)结合所学,为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撰写一份解说词。

(7分)

 

2021北京东城高三二模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A

C

C

A

B

D

C

B

C

D

D

A

A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0分)

(1)原始史料丰富并涉及唐朝不同时期;史料类型多样;史料内容围绕皇家和贵族生活。

(4分)

(2)示例:

上述史料仅反映了上层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

结合史料的时序,可以看到唐朝上层社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审美风尚,从唐初的清瘦到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丰腴,到唐末又回归清瘦取向,而非简单的“以胖为美”。

上述变化带有唐朝国势消长的时代印记。

(6分)

17.(9分)

评分标准:

等级

要求

水平四:

9—7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从3个角度围绕观点进行准确的论述;逻辑清晰

水平三:

6—4分

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论述较全面,至少从2个角度进行论述;逻辑较清晰

水平二:

3—2分

观点较明确;从2个角度论述,但论述较差,或者只从1个角度论述;逻辑不够清晰

水平一:

1—0分

没有观点或论述内容不符合观点,表述不准确,逻辑混乱

示例:

从蒲安臣使团出使,看到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复杂与艰难。

蒲安臣使团出使体现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突破。

蒲安臣使团出使欧美突破了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清政府规定蒲安臣与外国驻京公使同等级,间接承认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使团采取了近代外交礼仪。

蒲安臣使团出使的前后经历,也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仍未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在外交上只重礼仪,而不务实;以“国体”为由,否定鞠躬礼。

蒲安臣使团出使凸显了半殖民地外交的色彩。

使团出访是迫于列强压力;任命美国人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谈判签约;条约中宗教传播和华工赴美等规定,体现出蒲安臣维护美国的侵略权益,便利了美国来华传教和获得廉价中国劳工。

蒲安臣使团出使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

如派遣留学生、设立新式学堂等,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教育和科技的近代化。

综上所述,蒲安臣使团出使反映出中国外交近代化初期的历程,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进步与保守并存。

18.(10分)

示例:

抗战时期,党员队伍迅速壮大,但许多新党员存在理论水平低、脱离实际等问题。

党史教育从干部扩展到全党,通过文件学习和座谈会形式总结经验和教训。

这一时期的党史教育,提高了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夯实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着巩固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需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将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领导下。

党史学习涉及党员和社会各界,毛泽东思想和党史研究的相关著作出版,使党史学习的文本更具权威性。

这一时期的党史教育,提升了党员思想水平,为人民群众了解中国革命、认识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迫切需要纠正“左”的错误,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化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

对党员的党史教育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科学总结为内容,又强调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党史教育开始在高校普及。

这一时期的党史教育,为党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利于解放思想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党的奋斗历程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

党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增强了中国人民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19.(13分)

(1)评分标准:

等级

要求

水平四:

9—8分

史论结合,论述全面且准确;结论有深刻认识;逻辑清晰

水平三:

7—5分

结合史实,论述较全面;认识准确;逻辑较清晰

水平二:

4—2分

论述不够全面;缺乏认识;逻辑不够清晰

水平一:

1—0分

仅列举史实,没有分析

示例:

明初,海禁政策严禁民间与外国贸易,导致中国沿海走私贸易盛行。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希望与中国贸易,遭到拒绝后,也加入走私贸易行列。

双屿港凭借优良的地理位置,以及葡萄牙人建立的各种设施和机构,吸引了世界各地和中国的商人,成为了国际自由贸易港。

双屿港的兴起,是商品世界性流动与海禁政策之间冲突的产物,满足了葡萄牙商贸和殖民侵略的需求,但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由于走私贸易破坏了海禁政策,以及葡萄牙对双屿港的非法占领,明朝派兵收复双屿港,进一步强化海禁政策。

双屿港的兴起,折射出世界市场形成和殖民扩张加剧的历史新走向。

双屿港的覆灭,体现了明朝在对外政策上的选择——打击殖民势力和固守海禁政策,虽然暂时维护了主权,但是丧失了海上贸易的主动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加强了欧洲同亚洲、美洲等地区的直接商业联系,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分)

 

发现别人的优点

一个娇生惯养的富家女哭着跑回娘家,向父母诉说新婚丈夫的种种不是。

在双亲耐心地劝慰之下,仍旧表示要离婚。

这时,充满智慧的爷爷从书房出来,手里拿出一大张白纸和一支毛笔交给孙女儿,并对她说:

“孙女婿欺负你,很可恶是不是啊?

”女孩接过纸与笔,委屈地答道:

“是啊!

整天欺负我,爷爷要替孙女儿做主。

”爷爷慈祥地说:

“好!

你先照我的话去做。

现在你只要想他一个缺点,就用毛笔在白纸上点一个黑点。

”女孩遵照爷爷的嘱咐,拿起笔不停地在白纸上点黑点。

她点了一阵子后,爷爷拿起白纸问她:

“就这些,还有吗?

”女孩想了想,提笔又点了三点。

在她点完之后,爷爷平静地问她:

“你在这张白纸上看到了什么呢?

”女孩恨声答道:

“黑点啊!

全都是那死没良心的缺点啊!

”爷爷仍旧平静地问道:

“你再看一看,除了黑点之外,还看到了什么。

““没有啊!

除了黑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在爷爷不断追问之下,女孩不耐烦地说:

“除了许多黑点之外,就是白纸的空白部分了。

爷爷笑道:

“好极了!

黑点就是缺陷点,而空白部分的大白点就是优点。

你总算看到了优点。

想想看,孙子婿是否也有优点呢?

”女孩若有所悟,想了很久,终于勉强地点点头,开始说出丈夫的优点。

阴晦慢慢扫去,语气逐渐缓和。

最后终于破涕为笔。

当你讨厌一个人之时,只会看到他的缺点,这是人性盲点。

在取得成功获得成就的道路上,一定要学会从周围事物上发现优点,只有这样,才能不停地学习别人,完善自己,从而取得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