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799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上期必修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5.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对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是①③④

B.整个②过程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④过程比③过程释放的能量多

D.人在剧烈运动产生的CO2只来源于②过程

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3个磷酸基B.含有3个高能磷酸健

C.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D.水解时释放能量并生成ADP和磷酸

7.玉米叶肉细胞中DNA的载体是()

A、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 

 

B、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

C、染色体、中心体、核糖体 

D、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8.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要产生2个葡萄糖分子,需要有多少五碳化合物参与CO2的固定,又有多少CO2被固定

A.2、2B.6、12C.12、12D.24、12

9.在不损伤高等植物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去除细胞壁()

A.蛋白酶B.纤维素酶C.盐酸D.淀粉酶

10.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

B.线粒体内大量合成ATP的部位是基质

C.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D.叶绿体内AT

P的运输方向是基质→类囊体薄膜

1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可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B.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参与

C.ATP的组成中与脂肪酶相同的元素只有C、H、O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

12.将某种细胞膜表面的磷脂分子抽取后在空气-水界面铺展成单层

分子,测得其表面积为S,则该细胞膜的表面积最接近

A.SB.2SC.0.5SD.0.25S

1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内的液体叫细胞液

B.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D.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14.下图所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②需要的酶均存在于线粒体内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C.过程②和④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15.人们经常食用的牛、羊、猪等肉类和白菜、土豆等蔬菜,经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大多被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部分,其根本原因是(  )

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B.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相同

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D.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

1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猪、猴的红细胞收集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进行研究,收集时要用到差速离心的方法

B.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可推测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布

C.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膜呈现暗一明一暗三层,说明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组成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都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17.如图表示某种膜结构及物质与膜的关系,以下分析不当的是

A.若是癌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少的是D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决定于B

C.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b

D.人体淋巴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B、A

18.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19.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

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

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与呼吸作用消耗有关

B.5分钟时给予光照,细胞的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减小

C.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

D.放置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0.7×

10-7摩尔的氧气

20.生物技术中常用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

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然后侵染烟草叶。

通过示踪观察可以得出:

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B.用

标记的二氧化碳追踪得到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的转移途经是: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C.

标记的亮氨酸,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D.有

分别标记

,可以用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1.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的浓度

C.升高CO2的浓度D.降低CO2的浓度

22.某同学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观察到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可能

原因是①无水乙醇加入量太多②未加CaCO3③未加SiO2④使用放置了两天的菠菜

叶⑤只画了一次滤液细线

A.2种B.3种C.4种D.5种

23.向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ATP合成,则使C3含量上升

B.若b能抑制CO2固定,则使[H]、ATP含量上升

C.若c能促进[H]的产生,则使C5含量下降

D.若d能促进(CH2O)的合成,则使[H]、ATP含量下降

2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式中的电子最终来自()

A.CO2B.O2C.叶绿素aD.H2O

25.如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

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D.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26.

图一表示花生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图二表示我国北方八月份某晴天一昼夜中花生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

请分析指出图一中⑴、⑵、⑶、⑷四种生理状态与图二中相对应的时间最恰当的一项是

A.d、e、f、gB.d、c、b、aC.e、g、a、hD.f、c、b、d

27.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多肽片段充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有四种

B.③、⑤、⑦只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形成

C.该化合物含有三个肽键,是四肽化合物

D.该化合物有两个氨基,3个羧基

2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有核膜,而乳酸菌没有核膜   B.大肠杆菌有质粒,而酵母菌没有

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 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29.细菌和病毒所共有的特征是()

A.有核糖体B.进行有丝分裂C.属于异养生物D.以核酸为遗传物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0.下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

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

(2)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填序号)。

(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

的结构是(填序号)。

(4)为制备酵母菌原生质

体,需用酶解法除去结构①,但应在溶液中进行

(5)植物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厌氧呼吸,酵母菌也可以吗?

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

若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则它厌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

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会与酒精发生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

实验器具和试剂:

如a~d所示实验装置,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等。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

实验组的装置序号:

对照组的装置序号:

②请写出检测该实验结果的方法

31.下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因为无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所以为_________细胞。

(2)②是_________,是细胞进行_________场所,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多。

(3)与动物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是[]________,动物体内的该细胞器则与_________有关。

(4).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利条件,并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细胞器为[]________并且与________的合成有关。

32.(12分)下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

据图回答:

(1)甲、乙两种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植物。

在A、C点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当光照强度达到E点后,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2)如果在图中F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其主要原因是发生在停止,使减少,影响;

同时过程仍继续进行

(3)当平均光照强度在B和D之间,光照和黑暗的时间各为12h。

实验前后,甲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乙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

33.(16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图是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检测实验结果。

下图甲是在20℃、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曲线,乙图是在甲图a点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表明,A植物与B植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差异主要是,该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决定的。

据此可将它们共同种植,构建群落的结构,达到充分利用光能的目的。

(2)影响甲图b点位置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乙图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4)比较乙图中两曲线可知,饱和CO2浓度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比大气CO2浓度下的高,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5)如在乙图的m点条件下测得A植物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速率关系曲线,则该曲线与甲图曲线比较a点的移动情况是。

34.根据题意回答相关问题(13分)

(1)下图是各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④⑥⑦等细胞器膜和②⑨共同构成细胞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此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模型。

2)如果将一个活的图乙细胞放入适宜浓度KNO3溶液中,将会出现   的现象。

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和结构特点.

3)图甲无细胞壁,图乙所示细胞壁的成份是。

可用酶破坏图丙的细胞壁。

(2)如甲是小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        ;

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

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还有        ;

(3)若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状态,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和。

参考答案

1.B

【解析】蛋白酶的合成首先在核糖体上进行,然后肽链的折叠在内质网上进行,而核糖体无膜结构。

2.D

【解析】略

3.B

【解析】玉米是C4植物,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后被固定成C4化合物,C4化合物又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内,进行C3途径。

4.D

5.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过程表示ATP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③④过程表示无氧呼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

②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释放能量比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多;

人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所以人体产生的CO2只来源于有氧呼吸过程。

考点:

考查真核生物细胞呼吸过程的知识。

点评:

难度中等,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6.B

A.ATP的结构简式A—P~P~P,含有3个磷酸基;

正确。

B.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健;

错误。

C.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

D.ATP→ADP+Pi+能量,水解时释放能量并生成ADP和磷酸;

ATP。

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7.D

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则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

玉米叶肉细胞中既有线粒体,又有叶绿体;

故选D。

DNA的载体。

本题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8.C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相关知识。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要产生2个葡萄糖分子,根据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计算:

6CO2 

6H20 

——→ 

C6H12O6 

6O2,

61

122

再根据CO2固定的反应式CO2+C5→2C3计算,五碳化合物的数量和CO2的个数都是12.选C。

光合作用反应式以及计算。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9.B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纤维素酶可温和的去掉细胞壁。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纤维素酶去溶解它。

选B。

细胞壁的成分

此题较简单,属识记内容。

掌握植物细胞细胞壁成分是解题的关键,并注意与原核细胞细胞壁成分相比较。

10.C

11.C

12.C

13.B

A.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

B.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及染色体等结构。

D.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核糖核酸(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脱氧核糖核酸(DNA)不会从细胞核出来。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14.B

【解析】过程②是有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过程③是化能合成作用,进行该过程的生物是硝化细菌,没有核膜,属于生产者;

过程②和④可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如植物细胞;

过程①属于化合作用,可发生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也可发生在无叶绿体的蓝藻细胞中。

15.B

生物体总是不断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有选择地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管相同生物还是不同生物,组成它们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是相同的,因此不同生物间可进行物质转化;

但是组成它们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都来自无机自然界,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据研究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即A、C两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所问。

选B

本题考查元素与化合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6.B

实验室通常采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提取细胞膜的材料,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故A错;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尾,而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因此推测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呈双层排列,故B正确。

电镜下,细胞膜的暗一明一暗结构,说明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故C错;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D错。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7.B。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A项,若是癌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少的是D(糖蛋白)。

B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决定于载体,而不是B(磷脂双分子层:

不具有特异性)。

C项,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b(自由扩散:

吸收O2)。

D项,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B(磷脂)和A(蛋白质)。

18.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对照实验的设计。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A错误。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错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需要设计温度梯度,自变量为温度,C正确。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该设置pH梯度,D错误。

19.B

【解析】5分钟前没有光照只进行细胞呼吸,氧气减少是细胞呼吸消耗的结果,光反应产生的原子氢和ATP供给暗反应,使C3被还原,生成C5化合物,所以五碳化合物增加,所以B选项错误。

20.A

【解析】用32P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然后侵染烟草叶进行实验。

由于缺少32S标记蛋白质的对照实验,也无法排除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1.D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所以先排除A和B。

CO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直接被氢还原,在暗反应中,它首先必须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

发现叶肉里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一定是降低了CO2的浓度,使CO2的固定受阻,不能形成三碳化合物所造成的。

光合作用的过程暗反应

本题较难,要求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熟悉并能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

22.D

23.C

【解析】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

C3的还原消耗ATP,若a能抑制ATP合成,使C3的还原减少,而CO2固定不受影响,结果C3含量会上升,A正确。

若b能抑制CO2固定,会使C3的合成减少,从而对[H]、ATP的消耗减少,结果[H]、ATP含量上升,B正确。

若c能促进[H]的产生,ATP也充足,C5含量会升高,C错。

若d能促进(CH2O)的合成,C3还原消耗的[H]和ATP会增多,含量会下降,D正确。

24.D

【解析】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将其它色素吸收、传递来的光能转变为电能,成为激发态的叶绿素a,释放出高能电子后,从水中夺得电子,因此水是电子的最终来源。

25.B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

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因为在底物足够多时,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选B

26.B

【解析】本题以图像、曲线为信息载体,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相互关系,属于考纲获取信息能力层次。

图一中⑴表示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与图二中d、e、f对应;

⑵表示光合作用等于细胞呼吸,与图二中c、d对应;

⑶表示细胞呼吸大于光合作用,与图二中b点对应;

⑷表示只进行细胞呼吸,与图二中a、h点对应。

27.B

氨基酸的种类决定于R基,多肽片段有4个R基,各不相同,充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有四种,A正确;

③、⑤、⑦是肽键,也可以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形成,B错误;

4个氨基酸形成的叫四肽,C正确;

该化合物有两个氨基,在①②基团上,3个羧基,分别在⑥⑧⑨上,D正确。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化学结构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8.B

29.D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核糖体;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不能进行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

病毒属于异养生物,而细菌种类不同,代谢类型不同,比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等就是自养型生物;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是DNA或者RNA,都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答案选D.

30.

(1)没有叶绿体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

(2)②④⑥⑧

(3)⑥

(4)等渗(或高渗)

(5)①da

②从d、a中分别取2mL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两试管中(2分)

再分别向甲、乙中加入适量等量的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2分),

振荡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2分)

31.

(1)细胞壁,【5】中心体,动物

(2)线粒体,有氧呼吸

(3)

【5】中心体,【3】高尔基体,分泌物的形成

(4)[9]内质网,蛋白质的加工及脂质的合成

【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的相关知识。

(1)根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可以看出,该细胞无细胞壁,但有【5】中心体,所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2)图中结构②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所以②是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多。

【5】中心体的功能是: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3】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

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4)

【9】内质网的功能:

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利条件。

内质网还与蛋白质的加工及脂质的合成有关,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

内质网还与蛋白质的加工及脂质的合成有关。

32.

(1)甲

线粒体、叶绿体(答全2分,仅答出线粒体、叶绿体其中一个给1分。

仅答出“细胞溶胶”不给分)

CO2浓度和温度(答全2分,仅答出CO2浓度、温度其中一个给1分,另答出光质、水、矿质元素、无机盐给分,即CO2浓度+无机盐,给2分;

答内部因素,如:

叶绿素的多少不给分)

(2)增加(答出趋势给分如:

增多给分,但只答“多”不给分)

类囊体膜(上)的光反应(必需都有得分)

ATP和NADPH(答全得分),答[H]给分,多答O2给分;

答NADH不给分;

C3化合物的还原(C3酸还原成C3糖给分;

C3化合物的消耗不给分)

CO2与C5化合物结合(CO2的固定给分;

答暗反应;

碳反应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