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7999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docx

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071203

实验二、细胞生物学基本技术

第一部分生物绘图法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物绘图的要求。

(2)初步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HB及2H或3H绘图铅笔、橡皮、直尺、绘图纸、铅笔刀、各种细胞标本玻片,显微镜。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生物绘图的要求

1.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不得有科学性错误。

形态结构要准确,比例要正确,要求真实感,立体感,精确而美观。

2.图面要力求整洁,铅笔要保持尖锐,尽量少用橡皮。

3.绘图大小要适宜,位置略偏左,右边留着注图。

4.绘图的线条要光滑、匀称,点点要大小一致。

5.绘图要完善,字体用正楷,大小要均匀,不能潦草。

注图线用直尺画出,间隔要均匀,且一般多向右边引出,图注部分接近时可用折线,但注图线之间不能交叉,图注要尽量排列整齐。

6.绘图完成后在绘图纸上方要写明实验名称、班级、姓名、时间,在图的下方注明图名及放大倍数。

(二)、生物绘图的方法

生物绘图的方法有多种,最长见的是点点衬阴法。

点点衬阴法即将图形画出后,用铅笔点出圆点,以表示明暗和深浅,给予立体感。

在暗处点要密,明处要疏,但要求点要均匀,点点要从明处点起,一行行交互着点,物体上的斑纹描出再点点衬阴,点点衬阴法要求不能用涂抹阴影的方法以代替点点,此点初学者要尤为注意。

如下图:

轮廓图(左)和细胞图(右)

(三)、生物绘图的步骤

1.绘图前认真的观察标本,搞清实物标本的结构特点,切忌抄书或平空想象。

2.用HB铅笔轻轻将图轮廓画出,作为草图要掌握好比例和位置。

3.在草图的基础上绘详图,此时要用2H和3H铅笔,线条要流畅,点要匀称,点线不要重复描绘。

4.按注图要求绘图,写上图名及班级、姓名等。

(四)、绘图练习

取准备好的标本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观察的图像。

 

第二部分临时装片法

对于某些新鲜而柔嫩的材料,不用做切片,仅进行简单处理即可进行观察的方法。

这种方法制成的标本可以保持材料的生活状态和天然的色彩,一般多作为临时观察使用。

常用方法有:

(一)涂片法:

主要用于血液、精液、尿、痰、微生物等无固定组织结构的样品。

取一干净载玻片,将一滴待观察样品滴在载玻片左侧,用另一干净载玻片的窄边接触样品。

此时液态样品沿两载玻片接触处展成一细线,迅速将上边载玻片以45度角向右侧推动,即在第一张载玻片上形成一薄层样品膜,可自然风干待用。

(二)铺片法:

主要用于动、植物组织的表皮层观察。

可活体取待观察的动、植物组织,用尖头镊撕去一小块表皮,迅速平铺在载玻片的水滴上(也可用染剂),用盖玻片盖上,避免气泡,除去多余水分,即可观察。

植物材料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1.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即将浸洗过的玻片用纱布擦干,擦盖玻片时,应十分小心。

2.用玻璃滴管吸水,滴一滴在载玻片的中央。

用镊子或毛笔挑选小而薄的材料放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3.加盖片:

右手持镊子,轻轻夹住盖玻片,使盖玻片边缘与材料左边水滴的边缘接触,然后慢慢向下落,方平盖玻片。

这样可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被水挤掉,以免产生气泡。

如果盖玻片下的水分过多,则材料和盖玻片容易浮动,影响观察,可用吸水纸条从盖玻片的侧面吸去一部分水。

如果水未充满盖玻片时,容易产生气泡,可从盖玻片的一侧再滴清水将气泡驱走,即可进行观察。

 

 

图1制作洋葱表皮装片

(三)压片法:

一些幼嫩、柔软的材料可将其置于载玻片上,加染液一滴,再盖上盖玻片,用拇指垂直用力挤压,使组织散成一薄片,再进行观察。

如植物根尖观察染色体,花粉观察发育阶段等。

(四)整装片法:

一些个体微小的原生动物或藻类,如水螅、线虫、四膜虫、衣藻、团藻等,可整体将其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观察。

以上仅是临时观察所用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如形态良好,有保存的必要,则应将盖玻片揭开,用化学试剂进行固定、洗涤、染色、脱水、透明、封藏步骤,才可制成永久标本。

图2整体装片法

 

第三部分徒手切片法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样品必须是透明的薄片,因此,要先把观察的材料制成透明的切片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徒手切片方法是观察植物内部构造的方法,徒手切片的重要工具是双面刀片,每次用后必须擦干净,注意保护,以免生锈。

徒手切片的过程如下:

(一)材料的选择:

一般选用软硬适度的植物根,茎或叶等,材料不宜太硬也不太软。

切较软的材料时,可用马铃薯、胡萝卜根或肥皂将欲切的材料夹住;一起进行切片。

有些叶片亦可卷成筒状再进行切片。

欲切之材料应先截成适当的段块,并削平切面,一般截面的大小以不超过3-5mm2为宜,长度2-3cm,较便于手持并进行切片。

(二)方法和步骤:

1.切片前,在小培养皿中盛以清水,准备好毛笔,滴管和刀片等用具和欲切的材料。

2.切片时用左手的三个指头拿住材料,并使材料稍突出在手指上,以免刀口损伤手指。

右手持双面刀片,把刀刃放在经过削平的平面上,轻轻压住它,刀口向内,且与材料断面平行,然后以均匀的力量和平稳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滑行切片,注意要用整个手臂向后拉(手腕不必用力)。

切片时动作要敏捷,材料要一次切下(整个过程中应用清水湿润材料和刀面,使之润滑,否则材料容易破损)。

如此连续动作,切下许多薄片后,就用湿毛笔将这些薄片轻轻移入已盛水的培养皿中备用。

徒手切片时最重要的是切下一小片平而薄的组织,而并不要求切下一个完整的切片。

3.用毛笔挑选最薄而透明的切片,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如标本有保留价值,则可再进行以下处理,制成永久标本。

(1)将切片移入小烧杯中,经50%、60%、70%各级乙醇中进行脱水及固定,每级5分钟,然后移入1%番红染液中(用70%乙醇溶液配制)中30分钟。

(2)继续移入80%、90%、95%各级乙醇脱水,每级5分钟。

再移入1%固绿染液(用95%乙醇配制)染色30分钟,再入95%乙醇中洗去浮色,最后进入无水乙醇脱水5分钟。

(3)切片置于无水乙醇:

二甲苯=1:

1的溶液中5分钟,再移入纯二甲苯中5分钟,此时组织切片呈透明状态。

(4)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树胶,盖上盖玻片封片,待干燥后即可使用。

 

实验三、血液涂片的制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血液涂片的制法。

2.学会各种血液细胞的识别。

二、用具及药品

采血针、滴管、载玻片、培养皿、记号笔、药棉、消毒用洒精、重蒸馏水或pH6.5—7.0的缓冲液、赖特氏(Wright)染液(配法:

加l克亚甲蓝于l00毫升0.5%重碳酸钠水溶液内,溶解后放在高压灭菌器或l00℃之锅内蒸lh,取出后速以冷水冷却,过滤除去沉淀。

以此液100毫升加500毫升的0.1%曙红水溶液,随加随搅拌使混合均匀,过滤。

保存滤纸上的沉淀,放在空气流通处或干燥箱中,待沉淀十分干燥后用研钵磨成细粉,就成赖特氏染色粉。

再用0.1克赖特氏染色粉,溶解于60毫升纯甲醇中即配成赖特氏染液。

也可购到配制成的赖特氏染色粉及赖特氏染色液)。

三、操作步骤

1.采血先揉搓采血的地方(人的手指背面或腹面或耳垂),使血流通畅,以75%酒精擦皮肤消毒,待干燥后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夹着局部使皮肤紧张。

再用消过毒的采血针迅速刺破皮肤,血液自然流出。

将流出的第一滴血用药棉擦去不用,如血流不出,可用手轻轻揉挤,但不可用力过大。

2.涂片取洁净的载玻片一张,将流出的第二滴血滴在载玻片右端。

另用一边缘光滑的洁净载玻片,以其末端边缘置于血滴左线,然后稍向后退,血液就充满在两载玻片的斜角中,再以30一40度(斜度愈小,涂片愈薄)角向左方推动,即涂成血液薄膜。

推动时用力不能太大,要均匀并保持一定的速度。

过慢,涂片则较厚。

注意不能在同一张片上涂第二次。

3.染色待涂片完全干烷后,在欲染色的区域用记号笔画一方框,加数滴赖特氏染液在血膜上使染液将血膜完全覆没,用培养皿盖上,以防蒸发。

l一2分钟后一滴一滴加上等量的重蒸馏水或缓冲液使与染液均匀混合,静置2—4分钟。

用滴管吸蒸馏水将多余染液慢慢冲去即可观察。

4.封藏涂片完全干燥后,可用中性树胶或浓香柏油封藏保存,不能用一般树胶,以防退色。

四、结果红细胞呈粉红色或橘黄色,白细胞的细胞核为蓝紫色。

 

实验四蟾蜍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学会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基本方法,了解操作步骤的原理。

观察动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二、实验材料器具

蟾蜍或小白鼠;普通显微镜,普通托盘天平,手摇离心机,蜡盘,剪刀,镊子,注射器,离心管,吸管,卫生纸;0.075摩尔/升氯化钾低渗液,甲醇乙酸固定液,100微克/毫升秋水仙素,吉姆萨(Giemsa)染液。

三、实验步骤

  1.配制吉姆萨染液取吉姆萨1克,甘油66毫升,甲醇66毫升,保存在棕色瓶内成贮备液。

在使用时用pH值6.8磷酸缓冲液1∶10稀释。

  2.用秋水仙素处理实验前3.5~4小时,选取幼龄活泼的蟾蜍或小白鼠,称重。

按每克体重2-4微克的剂量,用注射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

由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细胞有丝分裂在中期停止。

  3.解剖取材注射秋水仙素后3.5~4小时,用毁脊髓法处死蟾蜍或小白鼠。

在解剖蜡盘中剪开蟾蜍后肢大腿上皮肤和肌肉,暴露出股骨及其两端关节,然后从上端连关节剪下下肢,分离出股骨,用卫生纸剔尽残余肌肉。

剪去两端少量软骨,使骨髓暴露。

注射器针头插入股骨一端骨髓腔,用盛有5毫升氯化钾低渗液冲洗出腔内骨髓于离心管中,反复冲洗至骨髓腔变白为止(见图)。

  4.静置低渗把获得的骨髓细胞悬液在15~25℃室温下静置20~30分钟。

使细胞膨胀,促使中期染色体散开。

这一步常常是成败的关键。

  5.固定在低渗结束前1~2分钟,加入新鲜配制的甲醇乙酸(30∶1)1毫升,用吸管吹打混匀。

用手摇离心机以800转/分的速度运转5分钟。

小心吸去上清液,留下约0.5毫升沉淀物再加入5毫升固定液混匀,静置15~20分钟。

再重复运转5分钟,弃去上清液。

如果时间允许,为提高标本制片质量,减少杂质,必要时可以再固定一次。

  6.滴片用吸管把离心管留下的0.5毫升固定液跟沉淀细胞吹打混匀,然后取一张洁净载玻片平放桌上,用吹管吸取细胞悬液从10厘米以上高度滴下1~2滴在载玻片中央,轻吹载玻片上液滴加速蒸发,以利染色体铺展。

  7.染色载玻片蒸发干燥后,滴上1~2滴吉姆萨染液,染色12分钟,然后用水冲去染液,晾干后镜检。

四、分析和讨论

  1.如果标本中不见分裂相,或只有胀大的细胞核,说明低渗不足。

  2.如果染色体铺展不好,可以重新固定一次,或从更高处滴液,依借重力使染色体分散。

还可以试用冰冻过的载玻片,趁冷滴液。

  3.如果染色体缩得太短,可能是秋水仙素浓度太高或作用时间太长。

  4.如果分裂相不见或太少,可能是动物老化、细胞分裂不旺盛;秋水仙素作用不够;操作技术有问题。

  5.本方法为气干法制片,可以直接用树胶封片,也可以不封片,直接保存数年。

  6.蟾蜍作为实验材料受季节性限制,可以改用小白鼠等其他脊椎动物代替,方法基本相同。

  7.染色体制备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初学时往往会失败,经不断练习,成功率在80%以上即可认为基本掌握。

小白鼠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空气干燥法制片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在骨髓细胞中,有丝分裂的指数是相当高的,因此可以直接得到中期细胞而不必像血淋巴细胞那样要经过体外培养。

通过骨髓得到染色体是比较简便的,一般也无需无菌操作。

在临床上多用于白血病的研究,在实验条件下,这种染色体是机体内真实情况的反映,而且用骨髓制片的方法易于观察毒性物质在体内对细胞和染色体的影响。

直接制片法,是直接从骨髓中取出细胞,经压片法或空气干燥法制片。

所谓空气干燥法,实际上是将细胞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处理─充分的固定─滴片等步骤之后在载玻片上得到染色体制片的技术。

有时,有人把滴片的步骤叫做染色体分散,也有人把这一步和随后的干燥称为空气干燥法。

“空气干燥”就是滴片后,不加热或任何处理,使载片在室温下自然干燥的方法。

空气干燥法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基本技术,要熟练掌握。

三、实验材料

小白鼠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

冰箱、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显微镜、分析天平、药物天平、试管架、离心管、吸管、烧杯、量筒、注射器(1ml、5ml)、5号针头、载玻片、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酒精灯、切片盒、切片架、纱布。

秋水仙素、柠檬酸钠、氯化钾、冰醋酸、甲醇、磷酸缓冲液、Giemsa、甘油、

硫酸、重铬酸钾。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秋水仙素处理取骨髓前3~4小时先给小白鼠经腹腔注入0.1%的

秋水仙素,注射剂量为4毫克/每公斤动物体重。

(二)取骨髓经秋水仙素处理的小白鼠,可用损伤脊髓法处死,然后用剪刀剪开大腿上的皮肤和肌肉,取出大腿骨和胫骨,用一小块纱布来回搓干净附在骨上的肌肉碎渣。

剪掉股骨两端膨大的关节头,然后将股骨剪碎投入小烧杯中,用2毫升1%柠檬酸钠溶液搅烂碎骨,使骨髓细胞游离出来。

静止片刻,用吸管把悬浮液吸到离心管中,可重复冲洗一次。

此时离心管中的细胞悬浮液可达4~5毫升。

(三)低渗将所获得的细胞悬浮液先进行平衡(注意:

每次离心前都要平衡),然后以1000rpm离心10分钟,吸去上清液,留0.2ml沉淀物,加0.075MKCL溶液至8毫升刻度,将细胞沉淀物吹散打匀,在水浴37℃低渗20~30分钟。

(四)固定低渗处理后的材料,以1000rpm离心10分钟,吸去上清液,留0.2ml沉淀物,用吸管吹散沉淀物,沿管壁加固定液至6毫升,冲匀后静止固定20分钟,即第一次固定。

按上述条件离心,去上清液,再次加入固定液至6ml,进行第二次固定。

20分钟后离心吸去上清液,留0.2ml沉淀物,再往沉淀物中滴加4滴固定液,冲匀制成细胞悬液。

(五)滴片取事先在冰箱中预冷的载玻片(载玻片须经硫酸洗液浸泡10天以上,经清水冲洗,用蒸馏水浸泡),滴2~3滴细胞悬液于粘有冰水的载玻片上,用嘴吹气,使细胞迅速分散。

将载片插放在切片架上晾干。

(六)染色取2张制片平放在玻璃板上,用10:

1Giemsa染液染色20分钟,流水冲洗后晾干即可镜检。

(七)观察用中倍镜选择分散适度,不重迭的染色体分裂相,转高倍镜详细观察小白鼠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并计算2n的染色体数目。

实验七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目的]

  1.通过青蛙或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初步掌握低渗法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方法。

    2.熟悉染色体的形态、种类及青蛙、小白鼠等动物染色体的数目或类别。

  [实验原理]

    骨髓细胞是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胞,从这些分裂细胞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能对一种动物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数目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骨髓直接涂片观察到的分裂相少,效果差,因此要对骨髓细胞进行必要的处理。

这个处理方法称为低渗法,其基本要求首先是要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

秋水仙素对分裂期纺锤丝的形成具有破坏作用,当动物被注射适量的秋水仙素后,处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锤丝不能形成,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到达后期、末期,因而大量的细胞处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最佳的分裂中期。

其次是要能够清楚的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为了达到此目的,取出的骨髓细胞要经过低渗(kcl溶液)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适当的分散。

固定(甲醇、冰醋酸)使染色体保持完好的形态。

染色(giemsa液)使染色体易分辨、观察。

制备优良的标本可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

利用动物骨髓制作染色体观察标本取材容易,不需培养,不需无菌操作,比较简便,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般选用的动物有青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等。

      [实验用品]

1.动物:

青蛙或小白鼠、大白鼠、蟾蜍,雌雄均可。

2.试剂:

0.02﹪秋水仙素、0.075mol/l氯化钾(kcl)、3:

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吉姆萨(giemsa)染液、香柏油或液体石蜡、二甲苯。

3.器材:

解剖盘、小镊子、剪刀、注射器(2ml、5ml各一支)、刻度离心管、玻璃吸管、预冷载玻片、染色缸、玻片盒、量筒(10ml、50ml、100ml各一支),恒温水浴箱,盘架天平(配备等大的小烧杯两个)、电吹风、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火柴。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试剂配制

1.0.02﹪秋水仙素溶液:

秋水仙素2mg,灭活生理盐水(蛙类0.65﹪、哺乳类0.85﹪的nacl)10ml溶解,避光保存。

2.0.075mol/lkc1溶液:

原液:

kcl11.8g双蒸水100ml溶解。

   使用液:

原液1份,双蒸馏水19份混合,

3.吉姆萨(giemsa)染液:

原液:

吉姆萨染粉0.5g,甘油33ml,甲醇33ml,配制时先将giemsa粉置于研体中,加入少量甘油,研磨至无颗粒,再加入余下的甘油,拌匀后放入56℃温箱中保温2小时,然后取出加入甲醇,充分拌匀,滤纸过滤用棕色瓶密封,避光保存,一般要放置2周后才能使用。

   使用液:

原液1份,ph6.8磷酸缓冲液9份稀释。

使用液不宜长期保存,一般现配现用。

   4.ph6.8磷酸缓冲液:

该液可先配成甲液和乙液,然后混合使用。

   甲液:

kh2po40.907g蒸馏水100ml溶解。

   乙液:

na2hpo4·2h201.18g(或na2hpo4·12h202.38g)加蒸馏水100ml溶解。

   使用液(ph6.8):

甲液50.8ml,乙液49.2ml混合,该使用液也不易久放,一般也是现配现用。

二、染色体制备

   各种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基本都采用低渗法,现以青蛙为例,说明其制备的过程。

1.取健康小鼠一只,按每10g体重由腹腔注入含量为0.02%的秋水仙素0.3ml(此步在实验前12~24小时完成,哺乳动物在实验前2~4小时完成)。

2.将青蛙处死,迅速取出后腿长骨,包括股骨和胫骨,为了获得较多的骨髓细胞,前肢亦可使用。

3.用剪刀、镊子剥离肌肉及结缔组织,剪去两头的骨结,迅速用5ml注射器抽取0.075mol/l的kcl溶液,从一头插入骨髓腔冲洗,冲洗液接入刻度离心管内,反复多次,直至骨髓腔变白。

此时不要让组织块掉进离心管,如掉入,一定要用镊子或吸管取出。

加低渗液至5ml或8ml刻度,放入37℃恒温水浴箱内低渗处理25分钟。

4.低渗完毕,取出离心管,向离心管中加入1ml左右3﹕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进行预固定。

1~2分钟后,每两支离心管成对放在天平上配平,使两支管的重量相等,然后将这两支管对应的放入离心机内的孔中,以1500r/min离心5~8分钟。

5.取出离心管,弃去上清液,再加固定液至6~8ml,用玻璃吸管沿离心管壁吹打,使沉淀的细胞团块在固定液中充分均匀,然后放入37℃水浴箱中固定15~20分钟。

6.再取出离心管,配平后离心5~8分钟,转速同样为1500r/min。

离心完毕,去掉上清液,再加入1ml左右的固定液,用吸管吹打,制成细胞悬液。

7.取预冷湿玻片一张,用吸管吸取细胞悬液,从30cm左右的高度滴到载玻片上,再用口吹散滴液,置于酒精灯上微微火烤,最后放玻片架或玻片盒中晾干。

8.将晾干的玻片放入吉姆萨应用液染色缸中,或将玻片平放于桌上,将染液滴在片上染色。

染色10分钟后,用蒸馏水或自来水小心冲去染液,电吹风吹干后镜检。

三、染色体观察

将制好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首先观察标本的制备效果,检验操作过程是否正确。

一般来说,制得好的标本应是细胞多、颜色为紫红色。

此时间期细胞由于低渗和固定处理,细胞膜和质已被去掉,镜下看到的仅为膨胀后呈圆形的细胞核。

分裂期细胞染色体集中在一起,其外也无细胞膜包裹,染色体之间无重叠,易分辨,臂的长度适中。

但最重要的是分裂相要多。

分裂相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秋水仙素的用量和时间。

秋水仙素还影响染色体的形态,如用量过大,常使染色体过于缩短,不利于观察。

青蛙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为26条,性染色体机制为xx-xy,即雌性为xx,雄性为xy。

   染色体的形态随青蛙种类不同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序号和数目不同,如黑斑蛙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为3、7、8、11、12等5对染色体,金线蛙为3、7、11、12等4对染色体,虎纹蛙为3、6两对染色体。

小白鼠的染色体数目(2n)为40条,但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大小区别不明显,较难分组编号。

图6-1 小鼠染色体核型 

   大白鼠的染色体(2n)为42条,家兔的染色体(2n)是44条。

观察染色体时,不需加盖玻片,镜下先用低倍镜调好焦距,找到无离散,无重叠,形态好,可记数的一个分裂相,然后转高倍镜或油镜观察、记数,观察完毕后也不需擦试玻片,这样的玻片可保存数月。

 

 

实验三、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活体染色是能使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特异性着色但对活样品又没有毒害作用的一种活体染色方法,其目的是显示生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

活体染色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通常把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体染色与体外活体染色两类。

体外活体染色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料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靠染料的“电化学”特性。

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彼此之间就发生了吸引作用。

但并非任何染料均可用于活体染色,理论上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且使用时需要配成稀淡的溶液。

一般说来,最为适用的是碱性染料,这可能是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如卵磷脂、胆固醇等)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

詹纳斯绿B(JanusgreenB)和中性红(neutralred)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染色分别具有专一性。

实验目的

1、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

2、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实验原理

线粒体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细胞的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呼吸作用来提供的。

活体染色是应用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染色剂真实地显示活细胞内某些结构而又很少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染色方法。

詹纳斯绿B是线垃体的专一性活体染色剂。

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中性红为弱碱性染料,对液泡系(即高尔基体)的染色有专一性,只将活细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红色,细胞核与细胞质完全不着色,这可能是与液泡中某些蛋白质有关。

实验用品

1、器材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解剖盘、剪刀、镊子、双面刀片、解剖盘.载玻片、凹面载玻片、盖玻片、表面皿、吸管、牙签、吸水纸。

2、试剂

(1)Ringer溶液:

氯化钠0.85g(变温动物用0.65g)

氯化钾0.25g

氯化钾0.25g

氯化钙0.03g

蒸馏水100ml

(2)10%、1/3000中性红溶液:

称取0.5g中性红溶于50mlRinger液,稍加热(30~40℃)使之很快溶解,用滤纸过滤,装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否则易氧化沉淀,失去染色能力。

临用前,取已配制的1%中性红溶液1ml,加入29mlRinger溶液混匀,装入棕色瓶备用。

(3)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