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618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音韵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韵文档格式.docx

《音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韵文档格式.docx

三十六字母:

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来日晓匣。

现代汉语中有21个声母,依据发音部位分为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

依据发音方法分为塞音(bpdtgk)、擦音(fhxshrs)、塞擦音(zhchjqzc)、鼻音(m)、边音(l);

依据声带是否颤动分为清音和浊音(mnlr);

依据送气或不送气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三)五音、七音(发音部位)

五音:

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七音:

五音及半舌音、半齿音

(四)清浊(发音方法)

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辅音,又称不带音;

浊音: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又称带音。

全清:

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也不颤动的塞音、塞擦音以及擦音。

次清:

发音时送气而声带不颤动的塞音、塞擦音。

全浊:

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次浊: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

(五)双声

两个字的声母相同谓之双声。

考察古汉语的双声时,应以古音为根据,而不能以今音为根据。

现代汉语中是双声的,古代不一定是双声,如“威望”等;

现代汉语中不是双声,但古代不一定就不是双声,如“微妙”等。

二、韵

(一)韵母、韵、韵目、韵部、韵摄

一个音节除去声母的部分就是韵母。

韵母最多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其中韵腹是每个韵母必不可少的,韵头和韵尾则不一定都具备。

韵,有别于韵母,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声调相同,但不要求韵头相同。

韵母则要求韵头、韵腹、韵尾完全相同,但不要求声调相同。

例如:

“东董送屋”虽然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因此不同韵。

“沙家花”虽然韵母不同,但韵腹相同,声调相同,因此同韵。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韵目:

从同韵的字中选取的代表字。

(韵目是韵的代表字,一个韵目代表的同韵字往往因韵头不同,而包含几个不同的韵母。

韵部,韵腹和韵尾相同,即为同一韵部,不讲求韵头和声调。

韵摄,简称摄,即把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韵归并而成的大类。

前人把《广韵》的206韵归并为十六摄:

通摄、江摄、止摄、遇摄、蟹摄、臻摄、山摄、效摄、果摄、假摄、宕摄、梗摄、曾摄、流摄、深摄、咸摄。

(二)开合口和四呼(韵头或韵腹)

呼,即根据韵头和韵腹发音时唇形的不同给韵母分的类称为“呼”。

宋元时期将韵母分为开合口两呼。

凡韵头是[u]或以[u]作韵腹的,就是合口呼,其余为开口呼。

现代汉语中,分为开齐合撮四呼。

凡没有韵头、韵腹也不是i、u、ü

的韵母为开口呼;

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为齐齿呼;

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为齐齿呼;

韵头或韵腹是ü

的韵母为撮口呼。

(三)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韵尾)

凡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凡以鼻辅音[-m]、[-n]、[]收尾的,叫做阳声韵。

阴阳声韵合称舒声韵。

凡以塞音[-p]、[-t]、[-k]、收尾的,叫做入声韵,又称促声韵。

(四)叠韵

音韵学中,如果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就叫做“叠韵”。

判定古汉语中的叠韵,必须以古音为依据。

三、调

(一)四声

古汉语四声:

平上去入

中古四声和现代普通话的关系:

1、平声分为阴平、阳平;

2、全浊上声变为去声;

3、入派三声。

(二)平仄、舒促

根据声音高低变化的角度分析声调,分平声和仄声(上去入)两类。

根据声音长短缓急的角度分析,又分为舒声(平上去)和促声(入)。

四、其他

韵书是按声、韵、调关系将汉字编排而成的书,是为写诗文押韵而作的。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韵书是《广韵》。

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著的《切韵》,在隋唐时影响很大。

等韵图简称“韵图”,是古代音韵学家制定的一种声韵调配合表,它用图表的形式将汉语的语音系统表现出来。

现存最早的等韵图是《韵镜》。

第三节中古音韵

中古音韵是指南北朝至宋这一时期的语音系统,它以《广韵》音系为代表。

(一)《广韵》及其体例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期陈彭年等人奉皇帝之命重修《切韵》、《唐韵》而编写的一部韵书。

《广韵》一出,其他韵书逐渐失传。

体例:

四声为经、韵目为纬。

即先按平上去入四声将所收字分为四部分,然后在每个声调下再按不同的韵目进行编排。

韵目排在各韵之首,又根据声母或韵头的不同将各韵中的字分为许多同音字群,称为“小韵”。

每个小韵在第一个字下用反切注音,其余字则不注音。

若某字又有其他读音,则在该字下注明“又音”。

《广韵》收字26000多,分为206韵,其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一般认为,有35个声母。

(三)《广韵》的韵母系统

《广韵》206韵,归并为61个韵部,142个韵母。

阴声韵仅有平上去三个声调。

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反映出汉语语音系统具有整齐性的特点。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在所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中,将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修订为106韵,即人们常说的“平水韵”、“诗韵”。

其包括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四)《广韵》的声调系统

第四节上古音韵

一、上古声母

研究上古声母从清代开始,依据的材料有形声字、古代各种注音、古书异文、通假字、声训、方言、对音等。

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即仅有重唇音“帮滂并明”,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

如“非、悲”“番、播”“甫、捕埔”等。

古无舌上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即仅有舌头音“端透定泥”没有舌上音“知彻澄娘”。

如“登、澄橙”

王力《汉语史稿》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上古32声母系统。

二、上古韵部

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据《诗经》等上古韵文和谐声偏旁。

王力综合各家意见,考订古韵为11类30部。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

第五节诗词格律

一、诗律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其形成于唐代初年,是一种讲求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

其不同于古体诗的地方:

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求平仄、要求对仗。

古体诗,是指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观沧海》、《古诗十九首》、《赤壁赋》、《蜀道难》等。

(一)句数

绝句4句,律诗8句,超过8句为长律,其句数不限。

两句组成一联,每一联的第一句为“出句”,第二句为“对句”。

律诗的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押韵

押韵的依据是《切韵》音系,归并为106韵的平水韵。

逢双的句子必须押韵,逢单的句子一律不押,除第一句外。

1、一般只押平声韵

2、不能换韵或出韵

(三)平仄

1、律诗的平仄格式

(1)近体诗的基本句式

五言:

(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

七言: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2)粘、对

所谓的“对”,即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应该相反(尤其是逢双的字和句尾要求严格)。

所谓的“粘”,即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的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如不符合粘对的要求,则为“失粘”或“失对”。

(3)律诗的平仄格式

A仄起仄收式

B平起仄收式

C仄起平收式

D平起平收式

(4)拗救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近体诗中有些地方的平仄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如违反了平仄格律就叫“拗”,但是,“拗”了以后可以用改变其他字的平仄的方法来“救”,这就是所谓的“拗救”。

2、绝句和长律的平仄

(四)对仗

律诗一般中间两联用对仗,首尾两联不用。

律绝一般来说不用对仗。

1、工对和宽对:

不仅要求互相为对的词语词类相同,还要求所指称的事物相类的对仗称“工对”;

只要求互相为对的词语词类相同,不要求所指称的事物相类的对仗称“宽对”。

2、借对:

利用一字多义和谐音关系而构成的对仗。

3、流水对:

互为对仗的两句诗用一个意思连贯下来的对仗。

二、词律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词由于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与音乐密切相关,都是按谱填词,合乐歌唱,故又称“曲子词”。

(一)词调、词牌、词谱

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强调的是音乐部分)。

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根据分段情况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以双调最为常见,词的一段叫做一阕或一片。

词牌,即每个词调特定的名称。

词谱是各种词牌在字句、平仄、用韵等方面的特定格式(强调的是歌词部分)。

(二)词的用韵(略)

第六节古书的注音与读音

一、古书的注音

(一)譬况、读若、直音

1、譬况,对需注音的字用打比方或描写说明的方法注音。

2、读若,是采用音同或音近字为被注音字标音的方法。

3、直音,用一个完全与被注字同音的字注音,有时没有常用的同音字,也可用与被注字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字注音,注音时注明被注字声调。

(二)反切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反切正例,也称音和切;

反切变例,也称类隔切。

二、古书的读音

(一)破读

所谓的“破读”,是用改变字词读音来区别意义和词性的方法。

传统上把原来的读音称作“本音”或“如字”,改变后的读音则叫做“破读”或“读破”。

破读的音有的是声母,有的是韵母,有的是声调,也有兼而有之的。

声音破读时,大多数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为读去声,所以去声是我们认识古书中破读音的重要线索。

破读音和本音表达的意义之间大多有引申发展的关系,词义的改变还往往伴随者词性的改变。

古书中注明的破读音,有许多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

(二)通假字的读音(约定俗成性)

1、如通假字和本字的今音相同,便不存在读音的问题。

如:

“惠”通“慧”。

2、如通假字和本字今音不同,一般就要将通假字按它所表示的本字读音来读。

3、有少数通假字,习惯上仍按通假字注音,而不按它所表示的本字注音。

(三)特殊读音

古书中有些古代的国名、族名、地名、人名、姓氏、官职名和其他专有词语等有着不同于通常读音的特殊读音。

语言的约定俗成性以及规范性。

【作业布置】

1、什么是音韵学?

2、音韵学主要包含几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学习音韵学的目的和意义?

4、什么是声,声和字母的关系?

5、何为“三十六字母”?

6、“五音”和“七音”分别指什么?

7、什么是清音?

什么是浊音?

8、“韵母”和“韵”、“韵目”、“韵部”、“韵摄”的区别?

9、什么是四呼?

10、什么是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

11、什么是双声和叠韵?

12、古汉语中的四声是什么?

它和普通话中的四声的关系是什么?

13、什么是平声、仄声、舒声、促声?

14、什么是韵书?

15、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

16、什么是“粘”和“对”?

17、什么是对仗?

18、什么是词?

19、什么是词调、词谱和词牌?

20、古书的注音方式有哪些?

并举例说明。

21、什么是破读?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

rdenpersö

nlichenfü

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

é

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

desfinspersonnelles;

pasà

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