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62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心理话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动作逐渐发展完善

孩子1岁以后,各种动作比起以前有了明显的发展,会走路就是一种表现。

①学会自由行走。

1岁左右孩子刚刚开始学步,走路还很不稳。

2岁以后,便能行走自如,并开始学习跑、跳和攀登等动作。

但动作仍然不灵活,比较缓慢笨拙,摔跤也是常有的事。

但这时的孩子非常喜欢走路,通过锻炼,他们的行走动作很快就熟练起来。

②开始使用工具。

1岁以后,儿童手的动作进一步灵活起来。

他们能较准确地拿住各种东西;

表演各种“舞蹈”动作,还能开始学习使用工具。

虽然动作不太精确,显得较为笨拙,但是,比起以前的动作来说是大大地向前发展了。

有了这种使用工具的本领,孩子特别爱做事,爱模仿大人使用工具。

(2)出现新的心理活动

①会说话。

幼儿前期,语言能力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这时,孩子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对语言的理解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孩子最先理解的词是他经常接触的物体的名称;

其次是对成人的称呼;

再次是玩具和衣服的名称;

还有对人的身体的称呼等。

一岁半以前,儿童的发音还很不准确,喜欢用叠音。

所说的句子也很不完整,常常以词代句,或句子非常简单。

3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最基本的语音阶段。

在与成人不断的言语交流活动中,儿童的语言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大约能说出一千多个词语,而且也能说出一些较为完整的句子。

②想像开始萌芽。

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在操作物体的时候进行简单的想像活动。

想像活动的萌芽使孩子的游戏活动初露头角。

幼儿前期,表象的发生也使孩子的认识活动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③思维的出现。

由于表象的出现,幼儿前期的孩子已能根据已有的记忆表象对事物进行最初的概括和推理。

2岁以后还能对一些简单的事物做出判断。

这时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即边行动边思维。

(3)独立性开始出现

2岁左右的孩子,由于开始能够独立行走,变得不那么顺从了。

这说明孩子独立性开始出现。

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也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这时儿童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心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②掌握语言的准备。

婴儿对语言的刺激非常敏感。

出生后不到l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别出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做出不同的反应。

婴儿对语音的感知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准备。

6个月以后的婴儿,喜欢发出各种声音,呀呀学语,反复嘟囔。

7个月的孩子还会用不同的声音招呼别人。

经过一段时间,婴儿开始能听懂一些词,当别人问“妈妈呢?

”他就会把头转向妈妈,即语言理解能力初步开始发展。

总之,婴儿阶段是人的言语萌芽期,婴儿从理解别人说话和呀呀学语中为掌握语言做准备。

.试述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

3~4岁处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

这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范围扩大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

新的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

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更多老师、同伴的新环境。

对于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由于他们活动能力的提高,他们也开始扩大活动范围,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行动

3。

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

他们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能想好了再做。

3~4岁的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或自己说话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

他们的注意也与动作联系在一起。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

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

这时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的影响,易冲动。

教师要善于理解、引导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

(4)爱模仿

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

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

模仿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由于他们爱模仿,所以在这个年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它们常常是在幼儿的模仿下形成和巩固下来的。

5.试述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4.5岁是幼儿中期,也是幼儿园的中班年龄。

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较3—4岁有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尤为突出。

4~5岁的幼儿总是处于不停的活动中,他们明显地比3~4岁孩子能动,能说,能跑。

幼儿中期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儿,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

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表现为活动积极性极高,时刻处于活动状态,不知疲倦,让老师觉得“不好带”。

但他们更能表现出童趣。

(2)思维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最为典型。

这时期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

他们的思维是很形象的和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5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

在进行集体活动时,能初步遵守集体活动规则。

在游戏中,他们已能理解一些游戏规则,与他人合作游戏时,初步能遵守游戏规则,在一定的要求下能做到不破坏游戏规则。

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合作游戏的开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

4—5岁的幼儿比起小班幼儿来说更会玩了。

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也会玩。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因此,中班幼儿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都可以在幼儿的参与下共同制定。

一旦定下来,他们能够自己分工,安排角色。

由于幼儿中期能够遵守一定的规则,所以这个时期幼儿的合作水平也开始提高。

他们在共同的游戏中逐渐开始结成一定的同伴关系,初步学习与他人相处,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6.试述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好学好问

幼儿的好奇心都很强,但5岁以后幼儿的好奇心和以前明显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要知道“为什么?

”。

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事物的兴趣。

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是,他们非常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5。

6岁的孩子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非常喜欢智力活动。

总之,强烈的求知欲、好问好学是这个时期幼儿非常明显的特征。

(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

幼儿已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事物的关系做出判断并正确排出顺序,有了初步的顺序的概念。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能初步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也能够对事物做出简单的因果判断。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6岁的幼儿已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或是思维、想像等,都有了一定的方法。

在观察图片中,他们不再是偶然看到哪就看哪,而是有顺序地按一定的规律去看;

在注意事物中,5—6岁的幼儿能够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自己集中注意;

在记忆一些事物时,幼儿也会采取一定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大班幼儿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和活动过程。

幼儿认知方法的掌握还表现在他们的绘画活动中。

他们能够事先思考,想一想再画,也能够有意地去想像画面,进行构思。

(4)个性初具雏形

①5~6岁的幼儿已对事物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

他们爱憎的态度比较明确。

看问题也开始有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②在情绪上也能够克制自己,情绪变化比以前要小得多。

③5~6岁的幼儿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

有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顾虑。

5~6岁幼儿的个性已经开始形成。

这些都对幼儿日后个性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但幼儿的个性仍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其可塑性还相当大,环境和教育都对其发展产生极大的作用。

儿观察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简要说明怎样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1)幼儿观察发展的主要表现

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

①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分为三级:

低级、中级、高级。

②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幼儿初期。

观察持续时间很短,其持续性和目的性有关。

③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经过系统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

④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对图像观察概括化可分四个阶段:

个别对象、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

(2)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的培养对幼儿及其今后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人应该采取以下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①在幼儿观察之前,成人可以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②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

③观察过程中,成人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概括,并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

④成人还可以教给幼儿有顺序的观察方法。

(1)幼儿前期,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映时间,如:

“生物钟”即以生物节律周期来反映“时间”,到点感到饿,想要吃。

幼儿期逐渐能够以外界事物作为时间的标尺。

(2)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

(3)幼儿中期幼儿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和“晚上”等词,但是对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等,理解起来仍感困难。

(4)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开始能辨别“前天”、“大后天”等;

并能学会看钟表等。

但对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钟等的辨别,仍感困难。

6.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儿童最初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出生时,已经有各种感觉,这些最初的感觉,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

知觉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已经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因此,从新生儿期开始,就很少有纯粹的感觉。

感知过程是对刺激物的初级的分析和综合。

在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很低的,以后这种能力不断地提高。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婴儿出生后第一年,认识事物所依靠的是知觉的恒常性。

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

随着孩子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渡。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如对空问和时问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联系。

与此同时,幼儿的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

也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知觉。

4~5岁以后,观察力进一步发展,能够掌握观察方法。

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其注意的稳定性是有明显差异的,实验表明:

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力3~5分钟;

4岁儿童可持续10分钟左右;

5—6岁儿童能保持20分钟左右。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维持时间的长短。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如果让幼儿注意的对象生动形象,幼儿的注意力就相对稳定些,反之,不容易坚持完成活动并使注意稳定。

(2)活动的游戏化

在幼儿的活动中,如果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幼儿的注意力会比较稳定,注意的持久性会大大加强。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在活动中,如果只是让幼儿坐着看或听,幼儿的注意不容易集中,也不容易稳定,因此,要把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注意会比较稳定。

(4)幼儿的身体状况

幼儿的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活动积极时,注意容易稳定,反之,注意不容易维持和稳定。

因此,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幼儿的健康和情绪状况。

5.简述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在幼儿期,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幼儿如果长时间处于单调的活动状态下,容易发生疲劳,幼儿就容易由于疲劳而分心。

因此,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缺乏规则的作息制度容易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因此,成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

(3)无关刺激的干扰

幼儿很容易被新异、多变、强烈的刺激物所吸引。

因此,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幼儿注意的转移还不很灵活,他们往往不能根据活动的需要及时将注意集中在当前应该注意的事物或活动上。

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活动,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在当前的活动上。

(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在活动中很难随意进行转换。

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恰当地引导这两种注意形式的转换,防止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6.幼儿注意选择性的发展有哪些规律?

幼儿注意选择性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律: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幼儿对某一事物的注意,或选择某一事物成为注意的对象,往往是因为他们对这一事物感兴趣。

在同一情境下,同一活动中,每个幼儿注意的对象也是各有不同。

(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幼儿阶段的儿童,只能注意到事物特征比较突出的明显方面。

当一幅画面出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选择那些自己认识、熟悉的事物来加以注意,有时对比较复杂而又不好理解的事物,虽然老师要求注意,有时幼儿还是不能加以选择注意。

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如果要求幼儿注意的对象是幼儿认识能力范围以内的和幼儿易于理解的东西,那么,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就要好些。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常见的强化方式有鼓励、表扬和批评、惩罚。

一些研究表明,强化可以改变幼儿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在评价幼儿时要慎重,不可随意。

否则,就会影响幼儿对活动对象的选择。

研究表明,对幼儿强化过程的关键在于给幼儿启发或指导,而不是批评、惩罚、表扬和鼓励等强化本身。

如果强化引起幼儿情绪上的波动太大,如很兴奋,很不高兴等都会影响幼儿的注意,使幼儿不能对注意的对象正确选择。

另外,刺激物的特点,如鲜艳、多变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7.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的特点包括哪几个方面?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注意的稳定性是幼儿进行活动的重要保证。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注意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注意的稳定性是有明显差异的。

(2)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如果让幼儿注意的对象是一些非常生动形象的事物,幼儿的注意就相对稳定一些。

②活动的游戏化。

在幼儿的活动中如果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活动,那么,幼儿的注意力则会比较稳定,注意的持久性会大大加强。

③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在活动中如果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操作,直接接触实物,把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那么,幼儿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而且也比较稳定,幼儿注意的持久性会大大提高。

④幼儿的身体状况。

幼儿的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活动积极时,其注意就容易稳定。

而如果幼儿有病、疲劳、情绪不佳、活动单调和活动时间过长时,幼儿的注意就不稳定和不易维持。

(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年龄差异,年龄不同注意的稳定性也不相同。

8.影响幼儿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

注意广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化,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在活动任务相同的情况下,注意的对象排列有规律时,注意的范围就要大一些,而排列没有规律的注意范围就小些。

同样,注意对象颜色相同时注意范围大些,颜色多杂时注意范围就小些;

大小一致的对象注意范围大些,大小不一的对象则注意范围就小些;

信息组块并有密切联系的对象注意的范围就大些,而信息零散毫无联系的对象注意范围就小。

可见,知觉对象是有规律、有意义的,各对象之间能建立联系并成为整体的其注意范围就大,反之,注意的范围就小。

注意对象的这些特点往往影响人的注意范围。

(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一般来说,如果在活动中要求的任务比较多,那么人的注意范围就要受到一些限制。

另外,一个人的知识经验也影响其注意的广度。

在幼儿园工作多年的人对幼儿园的环境、工作注意的范围要比没有去过幼儿园的人广。

其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有很大差别。

而知识经验在这里起到了将各注意对象建立联系使之形成整体的重要作用。

1.试述注意的规律与幼儿活动的关系。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等方面。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用这些规律的教育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

注意选择性的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律: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注意选择活动的目标,应该考虑到这些规律。

注意的选择性的教育意义在于:

幼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适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

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存在个性差异;

幼儿注意选择性可通过教育强化改变。

 

(3)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发展注意的分配能力需要考虑注意分配的条件有:

①如果对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比较熟练,或者对其中一种活动掌握得非常熟练,甚至接近于自动化的程度,那么,注意的分配就比较好。

另外更要注意,当要求幼儿注意两件或更多的事情时,其中有一件或几件应该是幼儿已经掌握的或熟练的,是幼儿能力范围之内的,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事物。

否则,幼儿的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②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在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

注意的分配的教育意义在于: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与自我控制能力;

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活动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太多注意力和精力;

使同时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

(4)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幼儿注意的范围是比较小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注意的范围在逐渐扩大。

一般来说,幼儿在较短的时间片段中不能注意较多的事物。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注意对象的特点;

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根据注意广度的规律以及幼儿注意广度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在组织活动时,应向幼儿提出明确的任务,而且任务具体,不能同时提出太多的任务,以免影响幼儿对某一活动任务的注意范围;

在教幼儿知识或讲述某一事物时,所使用的教具或所出现的事物一次呈现得不能太多;

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考虑到注意对象的特点;

为幼儿提供的活动一定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因为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可帮助幼儿把这些注意的各个对象联系起来,并且由于幼儿能够理解注意的对象,从而扩大幼儿的注意范围。

2.请论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1)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

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有:

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无关刺激的干扰;

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不能很好的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2)相应的教育措施

①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多样化,而且。

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坐20—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着听。

②教师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③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

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

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

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

④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理经常还“惦着”前一个事物,出现了注意的分散。

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⑤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

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四、论述题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活动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用这些规律的教育意义,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