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的危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777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外线的危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紫外线的危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紫外线的危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紫外线的危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紫外线的危害.docx

《紫外线的危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线的危害.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紫外线的危害.docx

紫外线的危害

紫外线

紫外线亦称“紫外光”。

可见光能透过的物质,对于紫外线的某些波段却会强烈的吸收。

例如:

地球大气中的氧和臭氧几乎全部吸收了太阳辐射中,波长小于29×10-6厘米的紫外线。

水银灯和电弧的光中有(25~39)×10-6厘米之间的强紫外辐射,是常用的紫外线光源,紫外线通常用光电元件和感光乳胶来检测。

1、发现:

1801年的一天,有一位研究太阳光谱的科学家突然想要了解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后有没有其它看不见的光存在。

当时他手头正好有一瓶氯化银溶液。

人们当时已知道,氯化银在加热或受到光照时会分解而析出银,析出的银由于颗粒很小而呈黑色。

这位科学家就想通过氯化银来确定太阳光七色光以外的成份。

他用一张纸片醮了少许氯化银溶液,并把纸片放在白光经棱镜色散后七色光的紫光的外侧。

过了一会儿,他果然在纸片上观察到醮有氯化银部分的低片变黑了,这说明太阳光经棱镜色散后在紫光的外侧还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光线,这位科学家把这种光线称为紫外线。

这位科学家就是里特,1776年12月16日,里特诞生于德国。

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没有念过几年书。

14岁时就去一家药店当了学徒。

在学徒期间,里特贪婪地阅读了许多书籍,懂得了不少化学和物理学知识。

凭着刻苦的自学,20岁那年,他考进了耶拿大学,后来在化学和电生理学方面作出的不少贡献。

1802年,里特制作了第一个干电池,1803年研制成功蓄电池。

里特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就是发现了紫外线。

紫外线是比紫光波长更短的辐射,是太阳光谱中的一部分,人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强烈的紫外光照射,对人体,生物都有害,但适量的紫外光却可使用感到精神爽快,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紫外光在医学上还被用来杀菌。

另外,人们根据紫外线的“光激发光”(紫外线诱发物质发光)现象,还创造了一种新分析方法,即荧光分析,它不仅可以检测物质的结构,而且还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人眼难以发现的机器零件的裂缝。

紫外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可它的发现者里特却由于家境贫寒,生活清苦,却被肺病夺去了生命,在死时年仅34岁。

2、应用:

紫外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紫外线在工农业方面也有重要应用价值。

在生物学和医学上常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诱发突变、治疗皮肤病和软骨病等。

紫外线最突出的特性是在它的照射下,许多物质会发生荧光,照明的日光灯就是利用紫外线的荧光作用制成的。

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能使照片底片感光。

紫外线还具有生理作用,在医疗保健方面用途较大。

紫外线还可以透过表皮,使人体内部组织细胞发生化学变化。

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的皮肤会变色,血管会扩张,血液中的钙质和磷质增多,红血球和血色素亦会增加。

另外还特别适宜治疗佝偻病、小儿虚弱症、肺以外的结核病以及某些传染性皮肤病等。

太阳光中(透过大气层后被空气吸收了大部分紫外线)含紫外线虽然不多,但对人体是很有益的。

长期在城市居住、在室内工作的人,常因缺乏紫外线而体质渐弱,肤色苍白,尤其在矿井或地下工作人员,应常用太阳灯或水银灯照射。

另外,紫外线还有使油漆干燥,对食物、饮水、衣服、用具等消毒杀菌的作用。

紫外线的危害

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上出现红斑、痒、水疱、水肿等;严重的还可引起皮肤癌。

紫外线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等。

作用于眼部,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称为光照性眼炎,还有可能诱发白内障。

  虽然紫外线在一年四季都存在,冬季太阳光显得比较温和且北方多雾,但紫外线仅仅比夏天弱约20%,仍然会对人体皮肤和眼睛等部位造成很大危害,所以冬季仍需避免紫外线照射。

长期紫外线照射最易造成皮肤产生各种色斑。

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户外活动时也应涂抹隔离霜或防晒霜。

当然,SPF指数在15就足够了。

如果是外出进行滑雪运动或在雪地里长时间停留时,最好还是戴上护眼镜,以防止紫外线和雪地强白光对眼睛的刺激。

近年来,大量化学物质破坏了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破坏了这道保护人类健康的天然屏障。

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1979年以来我国大气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在20年间臭氧层减少了14%。

而臭氧层每递减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3%。

目前,北京市气象局发布了北京市的紫外线指数,以帮助人们适当预防紫外线辐射。

红外线的发现

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

当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

赫谢耳发现红外线的过程是这样的:

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惟一的窗户用木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条矩形的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

当太阳光通过这个棱镜时,便被分解成彩色光带。

他用温度计去测量光带中不同色光所包含的能量。

为了和环境温度比较,他在彩色光带的附近放几支用作比较的温度计,来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

在试验中,他偶尔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光带红光外的温度计,比室内其它温度计的指示值都要高。

经过对多次反复实验,这个所谓含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

于是赫谢耳宣布,太阳发出的光线中除可见光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外测,因而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也常常被称为红外辐射线简称红外辐射。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不仅太阳光中有红外线,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因此,红外线的最大特点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