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8877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docx

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

2019年最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卷语文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深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儒、道、禅为一体的思想系统,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要想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就需要对它的思想体系进行学习和理解,因此教育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让青少年去学习四书五经、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举措。

但是不能让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背诗而背诗,这与让中国传统经典进教育的真正目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本末倒置的。

只有通过教育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内化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才能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把握住其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中国传统艺术可以说是其最集中的表现形式。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不论是昆曲、京剧,还是黄梅戏、河北梆子,其化妆、服装、语调、唱词、身段、步法无不体现着中国特色,与欧洲的歌剧、日本的能剧等外国戏曲艺术明显不同。

中国的水墨画使用宣纸、毛笔、墨汁,讲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在一幅有限的画境里觅得无限的天地,才有了“马一角”“夏半边”“留白”等绘画手法,这与西方油画的画布、笔刷、颜料等工具以及将绘画当做科学从而追求客观、逼真的传统绘画态度也大相径庭。

中国书法更是发展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成为世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传统艺术就是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的精华。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缺少传统艺术。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还应身体力行,落实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行为范式。

炎黄子孙在华夏大地躬耕多年,已形成许多对自然和生活的认识。

比如“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先人指导农业耕种的历法,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包括“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则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注重调理、治根的中医让中国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联系着自然与人的身体,针灸、拔火罐等古老的医疗智慧在海外悄然盛行。

不仅如此,品茗、焚香、抚琴、对诗等生活场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当代社会生活中。

所以,通过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因素,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又可以间接地促进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一个生动体现。

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古今中外、优胜劣汰”的原则,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也不能崇洋媚外或唯我独尊,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说要坚持开放、发展和辩证的态度。

三个途径虽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中国的文化自觉并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摘编自张新科《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三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当代社会应该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以儒.道、禅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

B.通过对四书五经、古典诗词等中国传统国学经典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就能内化于心。

C.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比西方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是世界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D.身体力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北每一个人都应传承包括传统节日、传统风俗等所包含的中国古人对自然、生活的认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代社会应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本文论证的前提,文章在此共础上论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三种途径。

B.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传统艺术关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是为了论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缺少传统艺术。

C.文章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阐述了通过生活实践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范式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

D.围绕花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以及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认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三个途径,即通过教育内化于心、通过艺术传承中关观念,通过生活传承行为范式。

B.戏曲绘画书法等传统艺术、“-二十四节气”这样的传统历法、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共司构成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C.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个途径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价值和意义,这三个途径显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

D.当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白觉,共目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光荣

孙犁

饶阳县城北有一个村庄,这村庄紧靠滹沱河,"七七"事变那一年,河滩上的芦草长得很好。

那时候,东西北三面都有了炮声,国民党的军队和官员,整天整夜从这条渡口往南逃,还不断搔扰抢劫老百姓。

这一天,原生在河滩上割满了草筐,忽听得有人叫他。

他回头一看,是秀梅,秀梅低声说:

“那道边有一个逃兵,拿着一只枪。

”原生紧握他那镰刀,拔动苇草往东边去了。

秀梅跟在后边,低声说:

“去吧,我帮着你。

原生一脚把他踢趴,拿起枪枝,回头就跑。

到了村边,两个人才站下来喘喘气,秀梅说:

“明天你就去当游击队!

原生说:

“你听见人家说了没:

男的去当游击队,女的参加妇教会。

咱们一块去吧!

“我不和你一块去,叫你们小五和你一块去吧!

”秀梅笑一笑,就舞动小镰刀回家去了。

原生当兵去了。

小五是原生的媳妇,常常和婆婆吵架,后来就长期住娘家,秋收也不来。

秀梅在村里当了干部,有一天,一群妇女在一家梢门洞里做活,小五刚从娘家回来,站在一边摇着扇子。

秀梅笑着坐下,说:

“当兵是为了国家的事,是光荣的!

“光荣几个钱一两?

”小五说“我看也不能当衣穿也不能当饭吃!

“是!

”秀梅说:

“光荣不能当饭吃、当衣穿。

这得看是谁说,有的窝窝囊囊吃上顿饱饭,穿上件衣裳就混的下去,有的人还要想比吃饭穿衣更光荣的事!

别的妇女也说:

“秀梅说的一点也不假,打仗是为了大伙。

小五说:

“你不是干部吗?

我要和他离婚!

大伙都一楞,望着秀梅。

秀梅说:

“你不能离婚,你的男人在前方作战!

“有个头没有?

”小五说。

“怎么没头,打败日本就是头。

小五回来就又和公婆闹,闹得公婆没法,咬咬牙叫她离婚走了。

自从小五走了以后,秀梅就常到原生家里,帮着做活。

日本投了降,原生回来了。

说:

“队伍往北开,攻打保定,我请假回家来看看。

”新农会的主席手里扬着一张红纸,说:

“咱们原生在前方立了大功,活捉了蒋介石的旅长,队伍里选他当特等功臣,全区要开大会庆祝哩!

第二天,在村中央的广场上开庆功大会。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换了新衣裳,先围到台下来,台上高挂全区人民的贺匾:

“特等功臣。

”各村新农会又有各色各样的贺匾说辞,台上台下全是红绸绿缎,金字彩花。

区长讲完了原生立功的经过,他号召全区青壮年向原生学习,踊跃参军,为人民立功。

接着就是原生讲话。

台下妇女群里喊了一声,欢迎秀梅讲话,全场的人都嚷赞成。

秀梅到台是讲了这段话:

“原生立了大功,这是咱们全村的光荣,有人问:

什么时候打败蒋介石?

这问自己就行了。

我们要快不快,要慢就慢,我们坚决,我们给前方的战士助劲,胜利就来得快;我们不助劲,光叫前方的战士们自己去打,那胜利就来得慢了。

这只要看我们每个人尽的力量和出的心就行了。

有的人,说光荣不能当饭吃。

不明白,要是没有光荣,谁也不要光荣,也就没有饭吃;有的人,却把光荣看得比性命还要紧,我们这才有了饭吃。

”台下面大声鼓掌。

接着就是游行大庆祝。

最前边是四杆喜炮,两面红绸大旗;一面写“为功臣贺功”,一面写“向英雄致敬”。

后面是大锣大鼓,中间是英雄匾,原生骑在枣红马上,马笼头马颈上挂满了花朵。

每到一村,锣鼓相接,男男女女挤得风雨不透,热汗齐流,街上的老头老婆们连声说:

“修下这样的好儿子,多光荣呀!

队伍在平原的田野和村庄通过,带着无比响亮的声音,无比鲜亮的色彩。

太阳在天上,花在枝头,声音从有名的大鼓手那里敲打,这是一种震动人心的口号:

光荣!

光荣!

(有修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生当兵后,小五感到打仗不知何时结束,她在家里生活压力又大,就常和婆婆吵架,回娘家住,最后和原生离婚了。

B.小说主要通过原生与秀梅河滩抢枪、秀梅和小五门洞谈话、全村开庆功大会这三个场景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C.小说以原生去当兵打仗为中心,通过对比秀梅与小五,突出秀梅的秀与美----远见、识大体、顾大局、勤劳、能干。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也有当时的社会环境,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面。

5.小说以“光芒”为题,有何用意?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庆功会,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

材料一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

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

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

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

“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

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

李老师还是那句话:

“损失了都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

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

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

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

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

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

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

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

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

2016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

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

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

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

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

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

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

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

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

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

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B.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D.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收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B.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呼吁。

C.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充分说明了知识分子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就能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到自身价值,并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D.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还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E.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

9.这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试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羊琇,字稚舒,景献皇后之从父弟也。

琇少举郡计,参镇西钟会军事,从平蜀。

及会谋反,琇正言苦谏,还,赐爵关内侯。

琇涉学有智算,少与武帝通门,甚相亲狎,每接筵同席,尝谓帝曰:

“若富贵见用,任领护各十年。

”帝戏而许之。

初,帝未立为太子,而声论不及弟攸,文帝素意重攸,恒有代宗之议。

琇密为武帝画策,甚有匡救。

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其后文帝与武帝论当世之务及人间可否,武帝答无不允,由是储位遂定。

及帝为抚军,命琇参军事。

帝即王位后,擢琇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

帝践阼,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

琇在职十三年,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

初,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而坐。

琇与裴楷后至,曰:

“杜元凯乃复以连榻而坐客邪?

”遂不坐而去。

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

又喜游燕,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

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

穷窘之徒,特能振恤。

选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尽铨次之理。

将士有冒官位者,为其致节,不惜躯命。

然放恣犯法,每为有司所贷。

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及齐王攸出镇也,琇以切谏忤旨,左迁太仆。

既失宠愤怨,遂发病,以疾笃求退。

拜特进,加散骑常侍,还第,卒。

帝手诏曰:

“琇与朕有先后之亲,少小之恩,历位外内,忠允茂著,不幸早薨,朕甚悼之。

其追赠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威。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B.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C.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D.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指称父亲的亲兄弟,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关内侯,爵位名,一般是对立有军功的将领的奖励,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

犹言下迁。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用于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琇足智多谋。

武帝的太子之位不稳,羊琇为武帝出谋划策,在很多方面都有补救,最终得以成功。

B.羊琇个性十足。

在参加杜元凯的庆贺宴会时,因为不满杜元凯以连榻招待客人,他不肯坐下就此离开。

C.羊琇深受宠幸。

武帝让他主管禁兵,参与机密,羊琇死后武帝亲下诏书,追赐官职,赏赐财物。

D.羊琇生性豪奢。

他用木炭捣成碎屑制成兽形来温酒,洛阳的豪贵都争相仿效;他还经常和亲戚夜以继日地玩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2)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

穷窘之徒,特能振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

虞美人

秦 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秦观:

“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作者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15.“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述而》记录了孔子对快乐的理解:

他鄙视不义而得富贵,能从“

,”这样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并乐在其中。

(2)《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比喻成璧玉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

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

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和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都空前重视传统文化,采取了一系列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

之所以如此,①。

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挑战,本身发展得很好,就用不着专门花这么大气力来传承了。

②?

因为它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基础,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经济是小农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以前的农业文化失③,所以今天还要守着过去的农业文化就很困难。

21.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含标点符号)。

(6分)

  

  

四、写作(60分)

我们生活在阅幸福时代,传统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养并行不悖,人工智能对阅读的影响诚可期待。

有的人认为数字阅读碎片化,会导致阅读能力和水平的下降,有的人认为此担心属杞人忧天,数字化阅读将来会取代传统阅读;有人认为根据不同的阅读人群、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是一种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请你针对上述材料中所谈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思考或阅读实践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3分)【解析B项“通过对四书五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