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12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docx

社会实践报告作业

浅论中国农村教育的贫困问题及对策

--—--—--以昭通市大关县上高桥乡为例

李海燕

201106423113

摘要:

本文通过假期佳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引发了我对中国农村教育贫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中国的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义务教育尚未“实际普及”;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尤其是女童辍学严重,;教育经费短缺;师资缺乏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包括重新认识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以及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学费问题等。

现在我以上高桥乡为例,就农村现存教育的贫困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上高桥乡农村教育现存问题教育经费教育资源经济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教育同样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

农村教育仍然是中国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是解决我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

现在,我以上高桥乡为例,就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上高桥乡的基本概况.

上高桥乡位于县境西南部,洒渔河东岸,总面积104。

13平方公里。

东与翠华、玉碗两镇接壤,南与昭阳区靖安乡相连,西与永善县茂林乡隔河(洒渔河)相望,北与悦乐、黄葛两乡毗邻。

乡人民政府驻地处于昭(阳)、永(善)、大(关)三县区结合部,距大关县城54公里,昭阳市43公里。

民国初年,上高桥乡为图乐乡(辖今玉碗镇老街、玉碗两个村委会),民国30年(1941)为玉碗、妥河两乡部分辖地,1950年4月与今翠华镇、青龙乡、玉碗镇合划为大关县第一区。

1958年11月单独分设为大寨公社,1961年8月并归翠华区,1962年7月分设为大寨区,1965年区驻地由大寨水营村迁到上高桥,1970年复名大寨公社,1982年改称上高桥公社,1984年1月改为上高桥区,1988年成立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全乡辖大寨、红旗、新民、团结、打堡、龙堡6个村民委员会,153个村民小组,居住有回、汉、彝、苗四种民族总人口1730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6988人,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32。

5%,其中回族4287人;彝族728人,苗族602人.2004年全乡粮食产量505万公斤,人均有粮29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284万元。

  教育及卫生:

全乡有中学一所,教职工24人,初中在校生268人;小学20所,在校生2042人,教职工87人。

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上高桥乡是相当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它的经济发展远远赶不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在这样贫困的地区,人民基本生活开支都是一个问题,再谈教育,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但是,作为家乡的一员,我还是想就它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上高桥乡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到20世纪末,我国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大大提高,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尤其像上高桥乡这样贫困的的乡镇。

上高桥乡是大关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以汉、回、苗、彝四大主体民族为主,由于这里大多以少数民族为主,大都采用原始的农耕方式进行社会生产,因此这里经济发展速度较缓慢,由于经济发展较缓慢,这一地区的人民的经济收入都较低,大多数家庭都支付不起来自教育的各种费用,因此,上高桥乡的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大多数的农村存在的教育问题,如:

1、中小学生辍学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尤其女童辍学现象严重。

2、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增大。

3、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

4、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

5、学校规模小且基础设施薄弱,软硬间设施落后.

6、农村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7、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缺乏可靠来源

8、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

9、义务教育尚未“实际普及"。

10、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11.、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需要相脱离等。

(二)主要原因分析:

农村教育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有人为原因也有政策原因。

这里不谈历史原因,因为这不是一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直观上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层的原因是值得注意的。

1.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资源严重缺乏。

义务教育的重担一直是由国家和中央政府担当。

200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2。

87%,不仅没有达到目标要求的4%,而且与世界平均水平的4。

7%相去甚远,我们又如何能够体现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们的发展目标不能仅仅盯在经济增长率上,而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解决存在于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的深层次问题。

如果将比较的单元下放到省级行政区,城乡之间的极差将更加突出。

1993年,上海市(包括所属郊区)小学生的人均经费高达879.2元,而安徽农村只有125.6元,相差7倍;北京市初中生的人均经费为2157。

7元,贵州农村仅为214.1元,相差10倍以上.至1999年,极差进一步拉大,小学生的城乡差距扩大到11倍(上海市3556.9元,贵州农村323。

6元),初中生的城乡差距则扩大到12。

4倍(北京市5155。

2元,贵州农村416.7元).农村教育不仅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且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可持续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们不能一方面不给农民提供平等和应有的受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又抱怨农民素质低,将其排斥在社会发展和政治参与之外.

2.师资缺乏且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潜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

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素质较低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师严重不足,公办教师不到50%,大多是乡聘、村聘的。

而且,在上高桥乡,有很多农村学校,一个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同时教几门课程或几个年级。

在这里,农村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教师居多;二是学历不合格,拔高使用现象严重,这批教师大约占30%至50%。

许多大学生因为农村学校条件差、福利不好和交通不方便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农村学生的质量。

3。

农村教育改革不彻底,遗留问题颇多。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

在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虽然国家政策上有奖学金、贷学金、减免学杂费、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等措施,但援助的面毕竟有限,而且尚未为广大农村家庭所知晓.这就使很多农村贫困学生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且由于改革没有很好的和地方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造成了农村地区改革的不彻底和遗留问题众多。

近年来,随着物价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不少农村家庭对供养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已颇感吃力,如果还想培养一个大学生,那花费的可能就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家产甚至还会负债累累。

4。

农村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缓慢。

上高桥乡是一个少数民族乡,以汉、回、苗、彝四大主体民族为主。

由于这里少数民族众多,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经济发展较慢,家庭收入低,这就加大了当地村民的在培养教育方面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教育贫困的局面,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发展经济才是解决教育的根本措施。

三、解决农村上高桥乡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发展经济才是发展教育之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发展教育的根本,上高桥乡要实现教育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加快该乡经济发展的步伐,以经济促进教育发展。

因此,上高桥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对义务教育事业的重新认识

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但它和其他教育一样是一项培养人力资源的工程.人力资源是一种软件资源.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白义务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基础性;2、非专业性和综合性;3、全民性和民族性。

而在上高桥乡这样的边缘山区,我们更应该重新认识义务教育,把教育改革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更符合本地区教育发展的方针、对策,并以此带动当地的教育发展。

(三)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短缺。

解决农村的义务教育贫困根本的措施在于政府对国家财政的分配,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力度的投入而言,这体现一个政府对国民的负责服务的程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应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而对农村义务教育更要比城市的投入力度大,西部的比东部的大,因为城市和东部中央对它的国民待遇远高于农村和西部。

上高桥乡要想发展教育,就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四)改变学校单一的办学模式,丰富办学内容,发展综合式的办学模式.

在上高桥乡这样偏远的农村,教学模式都相对单一,几乎都是一个老师教几个班,而且几乎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只是听,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它缺乏对学生的有利引导;而且课程也相对少,小学几乎只上语文和数学,其他课程都没有开设,即使有课本也没有这方面的老师。

为了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该乡应丰富学校课程内容,发展综合式的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的人才.

(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村普及教育,一手抓农村教育质量提高。

要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就要确保农村中小学的校舍与教学设备、教师编制、课程设置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兑现教师的工资,保证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彻底解决民办教师转正问题,规范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制度,为他们的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城、镇优秀教师轮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制度,鼓励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随着部分村小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缩小,县乡教育主管部门要协调好学校合并调整工作,通过择优录用,分流富余教职人员.在不具备合并条件的地区,要建立教师跨校流动制度,解决学校规模和教师编制之间的矛盾。

在教师严重缺乏的农村,可考虑与师范院校

合作,接受实习的学生作为临时教师.甚至,为了支持农村教育,师范院校也可以要求其学生在毕业前至少有一学期支援农村教育,将这一点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条件,以此来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

(六)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前提下。

其一,有利于节约财政开支:

其二,有利于资源来源渠道扩宽,有足够的资源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支持有能力的人到农村办民办教育以带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七)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学费问题.

中国的人口庞大,其中以农村人口居多,约占八九亿,如果这样庞大的农村人口教育都靠国家来支持的话,显然是不现实的,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我们国家也暂时还实现不了全民教育全免。

这就提示了我们,要想实现农村教育的发展,解决农村大学生费用问题,除了依靠国家的教育经费补贴外,还要依赖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教育机制的完善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

首先,教育部门应增大贷款金额和加快发放贷款的效率。

其次,学校应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和平台。

最后,大学生也艰苦奋斗,多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其它社会实践的机会为自己赢得一定的费用。

四、展望未来.

在这次的十八大上,“十八大新闻中心13日举办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的网络访谈,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说,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袁贵仁介绍说,教育公平涉及千家万户。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一起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两大战略任务,推动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是健全资助体系。

目前,我国已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8000万人次,资助金额980亿元。

在中西部地区启动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路费资助项目。

二是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一方面,对中西部采取特殊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如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另一方面,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如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提升中西部高考录取率,组团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扎实推进教育援疆、援藏工作,扩大内地高中班、中职班招生规模等。

三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近两年来,中央财政投入350多亿元,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实施特岗计划,共招聘30万名毕业生,其中80%留在当地从教.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还有面向农村教育的志愿服务计划。

四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

近年来,主要通过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办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将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

"(来自新华网)

回望历史成绩,透过十八大,我们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巨大成果。

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就让十八喜讯鼓舞着我们向更美的明天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汤灿晴 董志强-—农村教育:

问题与对策

2。

施国材—-浅谈农村教育的贫困及对策

3。

孙雪霞刘桂玉-—关于农村教育与农村贫困的思考

4.新华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