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286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docx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

LT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操作规程

一、   解读 太谷县课堂教学“二十四字模式”

模式

解读

备注

阅读

感悟

新课在学生不自学前教师不讲。

教师的任务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的信息,但不进行单独辅导

自学

检测

不发现学生的问题不讲课。

合作

交流

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先由学生两人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四人小组解决。

教师只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即在学生不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之前教师不讲课。

展示

点拨

学生能讲清楚的问题教师不讲。

教师在点拨时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①重点知识,②难点知识,③易错易混淆的知识,④思维拓展之处。

教师对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鼓励和表扬

分层

训练

依靠习题进行训练。

选题时注意知识的顺序和思维的顺序:

知识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思维要逐渐拓展延伸。

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

延伸

处理教材时要做好知识的链接,讲课时应做到“新课不新,学生会学;旧课不旧,有新知识点的补充”。

讲课时要提前做到知识的拓展。

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入明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

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

导入新课后要立即出示目标。

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目标可用多媒体打出,也可印在学案上,也可事先写在黑板上。

2、自学质疑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

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学案,学案中要含

这一环节要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教师出示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这一环节的注意事项:

①当堂训练题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整合课本、资料上的题目,不要照搬课本或资料上的原题。

②当堂训练题要分层次设计,可设必做题,拓展题(与本节有联系的思维题,或者是下一节或以后所学知识的铺垫,起到巩固拓展所学知识的作用)。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

③当堂训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组内进行互阅。

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启发引导、点拨纠正。

④教师的反馈矫正要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6、小结反思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

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构建出个性化的比较科学的知识体系。

学生小结:

①学生个体先自结,整合知识点,构建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网络。

②组内可以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③教师适当地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

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延展与批判,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教师小结:

①教师进行点评式小结。

②用多媒体小结。

③将课堂表现计入学生平时成绩或计入小组成绩。

(二)、四种课型设计要领

以课堂教学24字模式为总纲,我们积极探索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设计要领,旨在通过设计要领的剖析,引导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授课教学模式案例设计要考虑六点:

1、如何导入    2、自学提纲  3、自测题  4、预估出现的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6、设计分层题组

复习课的“以练代讲”模式案例设计时考虑四点:

1、复习的是哪一段的知识,这一段知识有几个知识点,几个基本方法,哪些重要哪些次要。

2、哪些基础题能展示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方法。

3、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

和哪些知识链接较多。

4、这些知识点和方法在新课程的中考中如何考?

习题课“分解任务,小组展示”模式案例设计时应考虑五点:

1、今天习题课要巩固哪些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方法。

2、今天习题课要和哪些知识链接,做哪些拓展和延伸。

3、有几个小组,设计几个题,每个小组的任务如何分配。

4、每个小组中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点评?

5、用什么方法让小组展示。

评讲试卷课“找准问题疑难,题组分解补漏”模式设计时应考虑四点:

1、测评的是哪些章节的知识?

2、这次测评的共性问题和疑难有几处?

具体体现是什么?

症结在何处?

3、根据问题疑难,设计的题组是什么?

4、这些题组用什么方法解决,教师如何讲解提炼?

三、如何设计学案

一、学案设计的程序

1、研读教材。

教师必须熟读深思,确立三维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明晰内涵与外延。

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对知识进行拓展、创新,必要时还可提出策略和方法,供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讨论,共同设计最佳学习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2、分析学生。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最易出现的问题。

(3)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4)处理突发问题的对策。

3、优化资源。

我们要结合学生特点、新课改的要求,对知识加以甄别、筛选和加工,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反思的基础上,借助于教学用书,参考名家设计,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案设计。

4、集体研讨。

每周确定一名主备人,同组确定同一课题,先由主备人写出集体备课的说课稿,设计出学案的初稿。

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进行说课,同学科的教师针对说课内容及学案初稿进行研讨,发表各自的见解,确定教学的设计与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及能力训练题的量、面、难易度等,分析内容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学案。

二、学案设计的模式

学案的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学案的模式一般常包括学习目标、自学检测、问题讨论、思维训练、学习小结等五个部分。

1、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拟定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理解、综合应用。

让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

2、自学检测。

根据“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上课前,把它们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检测”的内容,自主钻研教材,并回答“自学检测”中提出的问题。

3、课堂探究。

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而拟定的讨论题,是教师课堂上的主要话题,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

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4、思维训练。

当问题讨论渐进尾声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或精选具有一定思考容量、短小精悍的题目——“思维训练”题,让学生训练,巩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把整节课推向高潮,同时又对个别知识点加强巩固温习,让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5、学习小结。

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的表现,起导向作用。

四、“小组捆绑式评价”

一、课前准备

(1)合理分组:

在分组时,一般按照四人一组,按优、良、中、差将学生编为1、2、3、4号。

由师生共同推选出2名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和副组长。

这样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实力都相差不多,容易激发他们的竞争心理!

小组分好后,由组长负责召集本组成员给本组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含义,

(2)制定奖惩措施:

奖惩制度的确定,主要围绕课堂知识的掌握、课堂纪律(说话,睡觉,看课外书等要扣分)、积极回答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等情况,由相关人员及时将相关分值正确填写,老师和课代表记录小组每节课的得分,小组长记录本小组成员的得分。

每周都评选优秀小组和最佳学员,期末评优也以此为依据。

(3)合理评价:

为了让学生重视分组的实施方案以及操作方法,我在黑板上展示我预先设计好的课堂评价表。

表中清楚地显示出了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

对照表格,同学们不难发现,各个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成绩高低不仅影响本人也会影响本组的成绩,进而不仅影响本人在本组中的名次而且也直接影响本组在全班中的名次。

会让每一个同学产生一种“组兴我荣”的感觉!

二、操作方法

㈠课上小组活动“捆绑式”评价方法。

根据课上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机制,激励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学习竞争。

我把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种:

A:

需要读熟、记忆背诵的内容3.。

采取下列步骤评价小组:

第一步,组长自教、自查,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让“所有组员”掌握学习任务。

第二步,小组长交换检查组员所学知识。

第三步,小组评价。

(附评价表)

小组活动最关键的是小组评价,小组评价可以给予小组极大的驱动力。

小组之间检查完后,向教师汇报结果,只有小组“所有成员”掌握学习任务,才能得到一颗星。

(我们强调的是小组所有成员都掌握了知识)只要有一人掉队或不会,就不能得星,每隔几周汇总一次,累计最多的三个组,集体照相,把照片展示在墙上。

这种方法极大的激发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捆绑式”评价表

组名

组长

组员

掌握情况

总评

1

2

3

4

B:

需要课上学生讨论的问题。

我们常常抱怨课上学生不爱发言,不爱讨论,走神。

我们在听课时,会发现有些教师课上不断提醒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举手,但是学生还是不理不睬,其实,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我们教师自身,是我们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激发学生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愿望。

针对这一现象,在激发小组回答问题时我采用以下方法:

(附评价表)

方法一: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讨论,要求所有组员必须参与讨论,如果有一个组讨论不积极,就要减分(不一定是分数,也可是星星,笑脸等)。

教师要注意观察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这种评价方法极大提高了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避免了“形式性讨论”现象的出现。

方法二:

课上发言时,1号(优)回答问题加一分,2号(良)回答问题加2分,3号(中)回答问题加3分,4号(差)回答问题加4分,组长做好记录。

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让学生养成了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而且提高了中下游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上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教师只需准备一个记录本,课上对每一个小组的发言随时记录,每隔几周进行汇总一次。

我的课堂我做主

—小组课堂表现评价表

组名

组长

组员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

课堂听讲情况

积极举手发言

书写效率

总评

㈡课下小组作业“捆绑式”评价方法(附评价表)

每个班的学生都有一部分调皮的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或者找各种借口不交作业,针对这部分学生,很多教师对他们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只能是放任自流,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我们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促使他们做作业,我在教学中利用了小组作业“捆绑式”评价方法,效果显著。

为了巩固学生当天的学习内容,给学生设计了精美的作业评价手册,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将计入小组“捆绑式”评价中。

这种“捆绑式”评价方法,让学生养成了顾全大局的学习品质,班内不再有完不成作业的情况出现。

父母关爱我成长

日期:

——作业家庭评价卡

姓名

家长签名:

作业内容

家长评价

优点

建议

三、教学效果

通过“捆绑式”评价教学法,调动了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学们兴趣越来越浓,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小组“捆绑式”评价让学困生有了明显的进步,让孩子们在一天天的帮助与鼓励中产生了自信,这种自信可以促使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而这一点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捆绑式”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做人

5、班级座位排列分为三种:

第一种(适用于50人以下的班级)    

   

第二种(适用于60人以下的班级)

 

   

五:

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一、彻底洗脑

1、“时间+汗水”型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是不为学生负责的教师,是不会享受幸福的教师。

2、传统教学让教师教的苦教师讲和学生讲是不一样的,学生讲其他学生会感到平等,敢于批评、主动提出质疑。

教师讲不清楚的就让学生讲。

3、对待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体验和理解。

他们说出来,即使是漏洞百出,依然可以丰富教学资源。

4、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的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学生整体的参与互动的过程才是最珍贵的。

5、教师不是“讲”师,是导师、是组织者。

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路人。

二、迅速行动

1、尽快掌握“24字课堂教学模式”,并明确每个步骤的要求。

2、学案设计实行分工合作,备课组一人主备,集体讨论,集体修改,共同使用。

3、改变过去备课备知识,备教材,备教参的做法,要把学生作为重要资源。

注重备学生,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如何引导学生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4、了解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5、耐心倾听,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组织协调,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7、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使用幽默风趣、民主尊重且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得体的举止手势。

比如:

(1)你真了不起!

你们组同学肯定都像你这样熟练!

(2)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

老师和同学都相信你会说得很好!

(3)请坐!

(不要说坐下吧!

)、请你回答这个问题。

(要用“请”字。

)……(用语举例附后)。

再者,课堂上老师真诚的微笑,赞赏的目光都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孩子可能都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8、教研活动认真务实,观课议课实事求是,既不过多美言优点,也不隐瞒不足,必须提出建设性意见。

看课看两点:

一看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看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如何。

9、教师要研究和反思课堂小现象。

对于课堂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家集体进行总结探讨、分析会诊,不断提高。

10、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课堂生成有时无法预测,必须学会随机应变,做好课中备课,进而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六:

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的要求

 

一、学习理念

1、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老师讲会的;

2、能力是自己练出来的,不是听老师讲出来的;

3、要坚信:

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

4、建立三种境界:

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讲明白是最高境界。

如果想进步,你就去教别人吧。

教会了你才等于真会了。

二、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安静等待上课。

2、自主预习时,主动、认真、投入的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安静。

3、交流讨论时,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理有节;达到了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乱扯捣蛋、高声喊叫等不良现象。

4、展示时,参与积极主动,一周内各成员至少应有一次展示;板演规范清楚,讲述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5、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6、善于思考,能及时发现和提出问题,别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7、组内“兵教兵”结对明确,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

8、每次课堂检测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并及时做好记载。

9、组长认真组织安排组内学习活动,组内成员服从组长和教师的指导,听从组长和教师的指挥。

10、做到入室即静,进入教室,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学习风气浓厚,无追打、乱扯、闲聊等不良现象。

七、教学案的内容

教学案种类不同,编写体例也应有所区别。

一般说来都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学习(复习)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

(二)知识(框架)结构   应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等。

(三)重点、难点   使学生对将要遇到的困难有一个准备,在学习中有的放矢。

(四)本节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是学案的中心。

在这一部分中通常要设计问题或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预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本节的基本内容。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

“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时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预习引导。

以问题的形式引发思考,引起好奇,鼓励自学探索。

2、读书自检。

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预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本节的基本内容。

3、疑难辨析。

疑点、易混点、易错点,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相似点。

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4、要点精析。

这是学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较为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5、应用演练。

这也是学案中的基本要素,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6、同步练习。

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

7、课堂小结。

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

当然,每一份教学案也不一定都按照以上的结构进行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删,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

(五)学习(复习)札记  

这一部分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

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

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六)习题 

 编制适量的经典例题,对于学生巩固学习(复习)内容也是颇有用处的。

在选题时,要精心选择那些最能代表本节学习内容的各个层次(特别是重点与难点)的经典例题,要尽量做到让学生通过题目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总之,教学案教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知识。

在教学案教学中,教师依学案、教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

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教师教学思路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