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314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x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盐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毕业各奔东西的老同学在100周年校庆之际纷纷回到母校,萍水相逢,真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

B.面临企业严重亏损的局面。

王厂长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种从谏如流的态度终于激起群众的愤怒。

C.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平均年龄25岁,身高1.69米,是第一批迈出高等学府的警花。

D.起初由于方法不对,力气花了不少,但却事倍功半,收效很不理想。

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设计、配备、生产等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管理制度。

B.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中国结、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C.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D.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她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3.(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

②他要有匠人的手腕,又要有诗人的心灵。

③凡是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④只有诗人的妙语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创作也难以尽善尽美。

⑤只有匠人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语,固不能有创作。

⑥妙语来自性灵,手腕则可以模仿。

A.③②⑤④⑥①    

B.①③②⑤④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③②⑥⑤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4.(15分)(2018高三上·浦东期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思想的空间

①思想需要空间,这是我在多年阅读以后忽然领悟的道理。

尽管孔夫子早已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叔本华也教导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但背名言是一回事,明晰其中的道理又是一回事。

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真的感到了为信息所驱使、所淹没的苦恼;读也读不完的书,看也看不完的报,使我们整天手不释卷,疲于奔命,依然欠下一屁股书债。

望着日渐膨胀的书柜,总有几分莫名的惭愧和惆怅。

虽说有些书本来是为了收藏的,但藏而不读的书正如存而不用的钞票,到底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浪费呢?

②我们时时为此苦恼着。

③作为思想的载体,信息是无形的财富,是战略的资源。

④如今的时代号称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使是在信息不甚发达的中国,每天也有两千多份报纸、上百种图书在印刷机上滚动,单是长篇小说,据说就已达日产两部的速度。

不要说读,哪怕翻一翻,恐怕也要加快速度才行。

大大小小的电视台,更是如凶猛的怪兽,时时考验着我们抵御诱惑的能力。

更不要说小小寰宇正日益成为地球村,密密麻麻的因特网,打鱼似地将我们一网打尽,使我们只能在既广大又狭小的空间里挣扎。

久而久之,我们不再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而成为一只地道的网虫。

⑤信息时代造就了批量的信息傻瓜。

他们无所不知,又一无所知。

在电视机前打瞌睡、在报纸缝里觅趣闻,是这一代“文化人”常见的姿态。

他们看起来倒也刻苦,但有点像伊索笔下那只犹豫不决的驴子;从一堆草料跑到另一堆草料,不知究竟先吃哪一堆更好。

不同的是,那只可怜的驴子死在选择的不确定上,而我们多半要死在无力消化上。

或者说,我们的肉体虽然没有被信息撑死,但精神早已丧失,与死去又有多少差别呢?

⑥英国路透社下属的一家公司,对1300名欧洲各国的企业经理进行调查,有40%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由于每天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他们分析和处理能力,使他们的决策效率受到影响。

调查人员认为,目前收集不少信息所耗费的成本已经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

据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测算,许多企业花费昂贵代价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只有7%真正派上了用场。

仅在英国由于信息过剩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每年就要浪费3000万个工作日,折算下来,相当于3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

据统计,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的信息生产总和。

汹涌而来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

信息上瘾与信息过剩现象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提供机会的同时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一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呼吁,要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使自己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它的俘虏。

⑧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我想套用一句:

未经思考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

美国人从今年4月22日开始发起“一周不看电视”运动,迅速得到31个州的美国医生协会、小学校长协会、教师联盟等团体的广泛声援。

我以为,不仅电视可以拒绝,过多的低质量的报纸可以拒绝,甚至大量泛滥的普通书籍也完全可以拒绝。

吾生有涯,而学也无涯,怎能让思想和生命在低俗的阅读中消解和浪费?

没有思想,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给思想留下空间,就是给创造留下空间,就是给我们的未来留下希望。

(1)   第①段中作者“惭愧和惆怅”的原因是指________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思想的屋宇如果被功名利禄的算计充斥

②但财富的巨大诱惑常常让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过分膨胀的资源有时也会变成过重的负担

③结果大概也只能走到思想的反面

④当然失去了思考的余地

⑤思想的空间如果为各种杂多的信息霸占,使头脑和世事之间没有丝毫的距离

A.⑤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②⑤③①④    

(3)第④段作者为什么要分析“中国”的现状?

(4)下面对第⑤和第⑦段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傻瓜”指占有大量信息却不知何为有效信息,看似无所不知实际一无所知的人。

B.“文化人”有嘲讽意味,是品位低俗“在电视机前打瞌睡、在报纸缝里觅趣闻”之人。

C.“犹豫不决的驴子”是指在多元信息选择面前无所适从、无力消化,精神沦丧之人。

D.“信息节食”指虽然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但不为所累,断然拒绝、超然局外的言行。

(5)从议论逐层展开的角度,概述本文的论证结构。

5.(2分)(2019高一上·诸暨期中)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

“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A.作者说那些小昆虫和自己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因为作者当时对人生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小昆虫一样可怜。

B.选文的最后两处引文把园子描写得形象生动,作者笔下的园子可以说充满生机。

C.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小昆虫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展现着生命的活力,突显“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同时为下文的生命感悟做铺垫。

D.“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向作者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缤纷的生命世界,使作者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都有存在的理由,都呈现出它们自身的价值,触景生情,作者因自己的残疾而感伤。

6.(10分)(2018高一上·佛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传

朱东安

曾国藩从小就有很高的志向,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劲,这与他父亲的教导有关。

其父曾麟书自知天分有限,没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给儿子,可从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悟出一条真理:

“有志者事竞成!

”为此,曾国藩青少年时代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刻苦读书,百折不挠。

一天,曾国藩在家背书,可有一篇文章就是背不下来。

这时有个贼正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准备等他背完睡觉后动手行窃。

可曾国潘国一直背不下来,就不去睡觉。

贼等不及了,跳起来大怒道:

“你这个笨蛋,背了这么多遍还背不下来,我都听会了!

”说完,那个贼果然背诵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还有一回,曾国藩和妹妹一起跟着父亲外出。

父亲看到路边有棵“狗尾草”,马上出了一句上联:

“狗尾草!

”妹妹马上回答:

“鸡冠花。

”一会儿,他们经过一座桥,父亲又随口出一句上联:

“观风桥。

”兄妹俩都没有对出。

三天后,曾国藩突然跑去对父亲说:

“听月楼。

”父亲一听,对儿子的执著大加赞赏。

为激励自己,曾国藩还给自己取了个号:

涤生。

他在日记中是这样解释的: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涤生”就是“见善思齐,有过则改”的意思,可见曾国藩时刻不忘自己的远大志向。

后来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涟滨书院和岳麓书院学习。

在名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曾国藩在学业上实飞猛进。

1834年,曾国藩24岁,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这年冬天,曾国藩独自北上京城,参加次年春天的礼部会试,结果名落孙山。

然而,进取不止的曾国藩依然高唱着“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1836年参加恩科会试,曾国藩还是没有被录取,但他没有灰心,他相信自己还年轻,仍有机会。

放榜后,曾国藩收拾行装,搭乘运河的粮船南返。

会试虽然落榜,却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

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做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宏愿。

这时曾国藩身边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

路过睢宁时,遇到了知县易作梅,也是湘乡人,他与曾国藩的祖父、父亲非常熟悉,与曾国藩也相识。

在交谈中得知曾国藩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言谈举止中,易知县看出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无量。

当曾国藩开口向易和县借钱做路费时,易作梅慷慨应允,借给曾国藩一百两银子,临别还给了他几两散银。

经过金陵时,曾国藩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释手。

一同价格,曾国藩大吃一惊,恰好与他身边所有的钱相当。

但他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部书买下来。

曾国藩心中暗自盘算:

好在金陵到湘乡全是水路,船票既已交钱定好,沿途就不再游玩了,省吃俭用,所费也很有限。

这时已是初夏,随身所带的皮袍冬衣也穿不着了,干脆送去当了,勉强还可凑足回家的盘缠。

于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铺,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了回来。

回家以后,父亲曾麟书得知他当了衣服借了账,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

“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

”望着慈样的父亲,曾国藩暗暗立下誓言:

“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

功夫不负有心人。

1838年,曾国藩终于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至此,曾国藩走完了自己的科举之路,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志向。

这位远居山村,出身寒素的偏强小伙子,从此由“田舍郎”一跃而进入了“天子堂”,实现了少年时代就立下的远大志向。

此时的他感觉前途无限,便产生了一定要做一个屏藩国家的重臣的志向,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子城”改为“国藩”。

就是“为国藩篱”的意思。

从取号到改名,少年时代的理想又升华了。

(节选自《曾国藩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麟节天分有限,科举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严格要求曾国藩,希望他刻苦读书,百折不挠。

B.曾国藩给自己取号“涤生”,希望自己如明代的袁了凡所说的那样,涤洗过去种种不足,做一个重生后的全新的自己。

C.曾国藩第二次参加会试依然落榜,在他南返经过金陵时,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非常喜欢,就借钱把它买了下来。

D.曾国藩把名字由“子城”改为“国藩”,希望成为一个屏藩国家的重臣,“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出世理想扑面而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曾国藩从小就有很高的志向,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劲,这与他父亲的教导有关。

B.父亲出了一句上联:

“狗尾草!

”妹妹马上对:

“鸡冠花。

”曾国藩三天后才对了出来,说明他文才大不如妹妹。

C.曾国藩第一次参加礼部会试,名落孙山后高唱着“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由此可以看出他很自傲。

D.易作梅与曾国藩在睢宁一见如故,易知县看出曾国藩是个非凡之人,就借给他百两银子,并送了几两碎银。

(3)文章在刻画传主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侧面描写在文中的运用。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4分)

7.(14分)(2017·溧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李翱书[1]

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

嗟乎!

子之言意皆是也。

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

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

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

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

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

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

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

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

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

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

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

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

无也?

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

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

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

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

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

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

孔子称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

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

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

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

愈再拜。

【注】[1]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

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

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酌时人待我之情   酌:

考虑    

B.子之责我诚是也   是:

这样    

C.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病:

担忧    

D.履之而后难耳   履:

践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B.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来源,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让他当时感到羞愧的过往如今想来更是令他痛定思痛。

C.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一个人是很难让自己不受玷污而得到一个乐于接受的位置的。

D.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②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③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4)韩愈在给李翱的回信中主要表达了几层意思?

请简要概括。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8.(6分)(2019·安溪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述说自己长年谪居荒僻之地的经历。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多种自然界的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3)《荀子·劝学》连用多个比喻,论证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________”;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四组比喻,说明“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9.(7分)(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忆秦娥·娄山关①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②。

雄关漫道③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①这首词创作于1935年2月,中央红军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的敌人后夺回了遵义,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鼓舞了军心。

②咽,呜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③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写出了战斗的时间、节令,描绘了看到的景物,营造了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嗒嗒的马蹄声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跌宕,在山间回环向前,生动地描绘出了红军行动的机敏、暗示了战斗的紧张、激烈。

C.上阕的整体色调是明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

为整首词奠定了豪迈昂扬的感情基调。

D.“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10.(3分)(2016高二上·冀州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

________,其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让我们远离了诗歌,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

但在我们心底深处,________,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________。

11.(5分)(2019高三下·河东模拟)林清玄先生曾说: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的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林清玄先生犹如一朵莲花,以笔墨浇灌,在生命中静静地绽放,散发出来的芬芳,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淡然和洒脱,多了一份禅意和释然——回想你喜欢的那些作家,用一种花来比喻他(她),细数花的绽放,抒写他(她)是以什么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

字数不少于80字。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9高二上·深圳期末)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把所选的题目写在作文纸上。

①亮

②生活需要清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4-1、

4-2、

4-3、

4-4、

4-5、

5-1、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4分)

7-1、

7-2、

7-3、

7-4、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8-1、

8-2、

8-3、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9-1、

9-2、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10-1、

11-1、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