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9356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上报《裕安区丁集镇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1投资估算—————————————————15

5.2资金筹措—————————————————17

第6章建设期安排与实施方案——————————17

6.1施工条件和特点——————————————17

6.2项目实施计划———————————————18

6.3施工方案—————————————————18

6.4工程招投标————————————————19

第7章经济评价—————————————————22

7.1经济评价的基本考虑————————————22

7.2评价的内容和方案—————————————23

7.3社会效益评价———————————————24

第8章问题与建设————————————————25

第1章概述

1.1项目背景与编制依据

1.1.1项目背景

农村公路,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加快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事关广大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提高,事关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对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拟建项目为丁集镇内主干道,拟申请以工代赈项目资金支持进行改建,我镇编制了新桥至砖井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任务依据:

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人民政府2010年上报的以工代赈“十二五规划”经区发展和改革委批准立项的批复。

2、技术依据:

(1)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颁发》(1996)。

(3)交通部颁发的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

(4)《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估算定额》(交公路发【1996】611号)。

(5)国家计生、建设部联合颁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发放与参数》(第三版)。

1.2研究工程及内容

1.2.1研究工程简述

2011年11月7日,我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赴实地进行踏勘和调研工作。

在调研工程中,充分听取了沿线干群的意见。

同时,还就路线的起终点、主要控制点进行了现场踏勘,还特别调查了老路的现有情况和平纵面线形指标,在对路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本项目路线方案和建设规模和标准进行科学论证和比选,提出推荐建设方案,并对投资、效益进行测算和分析,为项目决算提供依据。

1.2.2研究内容

本项目预可行性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建设必要性;

2、项目所在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预测;

3、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

4、拟定路线方案;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问题及建议。

1.3主要研究结论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是加快革命老区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实现沿线农民小康生活的需要。

目前,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镇发展是国家今后经济发展和扶持和重心,且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中心问题。

本项目建成后,对加强公路主骨架网和中心城镇对贫困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为革命老区早日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公路在经济建设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不畅是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拟建项目是当地重要的“经济路”,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当地信息闭、物流不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加强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和农村与街道、集市之间的联系、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2、项目的建设是方便沿线起着生产生活的需要

该村地处低洼区,易涝易旱,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

新桥至砖井道路严重损毁,砂石路面凹凸不平,坑槽连片,严重影响了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3、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改善农村面貌,加强区域联系的需要。

项目区自西向东经过长丰、永红、高峰、水库、砖井等村民组,是该村和镇区联系的主要通道。

4、项目的建设是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满足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沿线村民组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原因,至今还是以传统的粮食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单一,不合理。

有效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道路建设后,既能促进粮食、蔬菜、水产品、油料等农副产品尽快的外销,同时也能使一些现代化生产设备投入生产,农民也能更快的接收到各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项目建设后,加强沿线各行政村民组与镇区公路网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城镇物资交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农民从传统农业和向市场农业进行转变。

大力发展林业、养殖等高效、外向型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由于产业结构布局、农村劳动力结构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将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1.3.2技术标准

根据拟建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适应的远景交通量,再结合资金、施工技术等因素,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和有关规定,结合地方意见和经济发展现状,拟建项目推荐采用低丘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道路。

公路设计时速为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6米,路面宽4米。

1.3.3建设性质、沿线走向、主要控制点、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及建设年度

本项目建设性质为新桥至砖井公路改建,建设地点为丁峰村,建设单位为丁集镇政府,建设年度为2012年。

本项目起于新桥组,经长丰、永红、高峰、水库,路线全长1.5公里,呈东西走向。

主要控制点为:

新桥、永红、水库、砖井。

路线全长1.5公里,路基土方2500立方米,C30砼1080立方米。

涵洞5处。

1.3.4工程环境影响

本项目为来路改建项目,基本不破坏原先环境,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加强对环境和土地资源的保护。

应严格控制施工现场材料、固体垃圾、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材料运输和对方产生的扬尘采取遮盖、洒水等措施,保持现场及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严格在施工用地范围内作业,不侵占施工用地范围以外的果园、耕地等,不破坏施工范围内的水系,不破坏施工场地内的植被等。

1.3.5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工期安排

1、投资估算

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并按照实际地形情况,参照公路有关预算定额,结合当地建筑材料价格,并考虑有关费用后计算的该项目投资估算为45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30万元。

2、资金来源

资金筹措方式为:

申请国家以工代赈资金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万元。

3、工期安排

2012年5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竣工通车,实际工期为5个月。

1.3.6问题与建议

1、新桥至砖井公路的设施将对沿线交通和环境产生影响,应在施工前做好临时通行路线的准备,并做好环保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

2、新桥至砖井公路的建设相关单位应安排专职人员,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一旦资金到位,工程能按期完成。

3、沿线路基涵洞、桥梁等由地方政府配套建设,具体设施应拟定一个细致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工程按质、按期完成。

4、建议业主进一步细化、落实资金筹措方案,以使拟建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5、因项目为改建项目,基本全部利用老路,局部路段平纵线指标相对较低,在下一阶段具体实施时建议结合资金状况和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

第二章现状及发展

2.1研究区域概况

拟建项目新桥至砖井公路是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农村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路段,路线起于新桥组,止与砖井组,路线全长1.5公里,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裕安区丁集镇的交通条件,解决沿线2个行政村、7个村民组,近1600人交通困难,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根据项目建成后受影响的程度,把丁集镇丁峰村划为项目直接影响区,六安市及裕安区划为间接影响区。

2.2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2.2.1社会经济状况

丁集镇位于六安市裕安区西北腹地,距六安市30公里,其东临汲东干渠,与单王乡、顺河镇相接,南至徐集镇、江家店镇、西接罗集乡,北临固镇镇。

现辖11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4380户,至二0一0年底,全镇总人口52322人,集镇常住人口15000人,镇域土地面积99.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3万亩。

全镇经济以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玉米、同芋、大豆、西瓜。

养殖业有黄鳝、甲鱼、白鹅、鸡、鸭等家禽。

镇企业主要有集体改制企业和私营企业7个。

丁集镇属典型的丘陵乡镇,岗、湾、畈三种地形皆有,盛产优质小麦、水稻、油菜、家庭规模化养殖,皖西白鹅、丁集黄鳝远近闻名。

丁集镇水面面积大,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开发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全镇上下为改变少雨缺水、易干易旱的自然状况,在上级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实施“把水留住、把树栽上”工程,齐心协力挖大塘、打深井,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目前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鹭鸟齐聚的人居生态环境已形成。

丁峰村位于丁集镇中西部,是由原丁峰、高峰两村合并,辖13各村民组,1020户,4372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耕地5053亩,2010年度农民纯收入4452元。

2.3项目影响区经济发展趋势

2.3.1影响区社会经济“十一五”计划和发展规划

丁集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这里也是万亩良田示范基地。

同时还是革命老区所在地。

丁集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市区30公里,境内夏南路、罗丁路、胡鲜路穿境而过。

丁集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千余年的文化沉淀,造就了一批杰出的丁集人。

从彪炳史册的革命发起人赵翅生到位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建国少帅将军吴瑞山、査玉申、傅春早,从辛勤耕耘鼓励的朴实山民到勇力改革浪头、建设美丽中国、建功大江南北的群商、政要,他们都是丁集骄子和骄傲。

新时期,这些杰出的丁集人纷纷掀起了一股回报社会,回报桑梓的热潮,支持家乡建设,为家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

还有一批泱泱学子,只待学成名就,尽显风流。

丁集镇贸易繁荣、商贾云集,小集镇,大市场,初具规模的农贸、小商品、特色水产品等交易已成体系,生意兴隆。

同时,这里还是优质粮油、无公害瓜果、皖西白鹅、黄鳝等水产品的集散地与中转站,正在建设中的农贸大市场、滨河西路等组成的新区,将再造一个新丁集的壮举,三纵二横的记者框架将全面形成。

丁集镇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省无公害水产品牌“丁集黄鳝”享誉省内外,远销各地;

龟、鳖的养殖在六安市独树一帜,远近闻名。

这里又是皖西白鹅的故乡,鹅绒优质,鹅肉鲜美,且年产羽绒达20吨以上,各路商家、有识之士纷至沓来。

古老而又光荣的丁集镇与时俱进,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注重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发扬传统,已发展农村经济为依托,以集镇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凝心聚力谋发展,多措并举抓落实,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3.3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影响区经济发展指标预测主要是在分析影响区历年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经济结构组成特点,参考六安市及裕安区的“十二五”计划及远景规划目标,采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相关模型进行预测和分析。

因为本项目投资较小,直接影响区丁集镇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数据也较小,且影响因素过多,做逻辑曲线模型预测不太准确。

所以结合裕安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参照六安市模型预测结果,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进行预测。

预计项目影响区GDP增长率为16.5%。

2.4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状况

今年来,该镇在抓好集镇建设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加快村村通水泥路的建设步伐,2006-2010年,投资1500万,近70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完成,惠及全镇近70%的人口,全面实现晴雨通车的目标要求。

同时,该镇将力争再用1—2年的时间使全镇13个村全部通上水泥路,通村水泥路的通车里程达70公里以上,拟建项目为裕安区丁集镇丁峰村主干道。

第3章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3.1建设规模的论证

3.1.1公路建设里程

起于新桥组,止于砖井组,全长1.5公里。

3.1.2公路等级的确定

公路等级的确定,主要依据该路段在公路网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适应的远景交通量等,同时也应结合地方资金实际情况,综合裁定。

拟建项目为裕安区丁集镇农村骨架公路,它的建设将会加强镇域之间以及与外界的经济和交通联系,加快丁集镇的经济发展步伐。

通过交通量预测结果,考虑到地方资金筹措的实际情况,故采用四级公路标准。

3.2建设规模

通过交通量预测结果、资金状况和地形条件,本项目技术等级为低丘四级公路,路线全长1.5公里,设计时速为20公里/小时,路基宽6米,路面宽4米。

主要工程数量:

土方石7000立方米,路面工程6000平方米,涵洞5处,工程已经实施完毕。

3.3技术标准

指标名称

单位

采用值

备注

地形类别

低丘

公路等级

四级

行车速度

公里/小时

20

路基宽度

6

行车道宽度

4

停车视距

最小平曲线半径

30

一般最小竖曲线半径

500

600

最大纵坡

%

7.998

最小坡长

38.125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II级

设计洪水频率

1/50

第四章建设条件及路线方案

4.1建设条件

4.1.1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

1、气象、水文

丁集镇平均气温15.1度,年降水量在1020毫米,无霜期218至222天。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土质肥沃,适宜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生长。

2、地形、地貌

全镇地形大部分属丘陵地带,有部分湾畈区,地形海拔高度在60米至626.6米之间。

汲东干渠、东汲河穿境而过。

3、地质

本区底层属扬子地层区,大别山地层分区中的六安地层小区,山露地层有震旦系佛子岭群,石炭—二叠系“梅山群”,中生界侏罗系凤凰台组,白大畈组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总体评价:

项目经过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无断裂及断层,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条件。

4.1.2主要建筑材料和运输

1、砂石

丁集镇境内砂石资源丰富,淠河有优质天然砂供应,材料供应方便,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用砂的需要。

2、石料

裕安区内有大量优质的碎石资源的供应,产量充足,质量保证,运输方便。

3、工程用水

沿线为汲东干渠,可供本工程使用。

4、工程用电

沿线村庄密集,电力线、网分布齐全,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5、运输条件

各石料厂均有县镇道路沟通。

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运输条件较好。

4.1.3

项目路线两侧建筑物较多,果园、林木繁茂,所以对该路段的改建更加迫在眉睫,沿线群众积极拥护,建路热情高涨,社会环境良好。

4.2路线方案

4.2.1路线走向

拟改建道路是在原路面上进行改建。

主要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

1、本项目是镇村级公路,原有砂石路已经过长期使用,已完全成型,两侧排水沟渠已形成,道路路基满足建设要求,工程资金投入较少。

2、该路段是当地人民历年来进出门房的主要途径,两侧居民住宅已成有序的分布,受益群众集中。

受地理位置限制,无其它道路改建可供比选。

3、沿线耕地资源宝贵,为保护耕地,少占耕地,改建路线充任利用原有路基,以满足节约需要。

4.2.2

新桥至砖井乡村公路改建工程公路走向由西向东。

本次拟改建的项目起于新桥组,经长丰、永红、高峰、水库止于砖井组,全长1公里。

沿线主要控制点:

4.3主要工程概况

4.3.1路基工程

1、横断面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2003),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路基宽度为6米,路面宽度为4米。

横断面几何布置:

1米(路肩)+4米(行车道)+1米(路肩)

2、边坡

因是老路建设,填挖高度较小,边坡统一采用1:

1.5。

4.3.2路面工程

路面层采用18厘米厚水泥混凝土层面,25厘米砂砾基层。

4.3.3排水与护坡工程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等情况,采取草皮防护,保证路基稳定。

原线地面排水、路基边坡排水等设施,并与沿线桥梁配合,形成了良好的排水系统,施工时注意保护和修复,以保证路基及其边坡的稳定。

4.3.4桥梁工程

该路桥状况良好,道路两侧排水沟已经形成,涵洞5道,桥梁在水毁后已经先期改建完成。

4.4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4.4.1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1、社会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明显改善了环境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工程并没有对道路进行大规模改造,仅仅是改建升级,对道路影响较小;

工程完工后,道路通畅,对周围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2、生态环境影响

项目区内的陆域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直接受人为作用的影响,人工作用的结果,使环境保护功能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以强化。

3、水环境影响

项目实施不会对水资源有影响,随着项目排水设施的建设,将对沿线水环境有保护作用。

4、声环境影响

项目周围敏感点噪声都达到了标准要求;

施工引起的噪声对附近的一些居民有可能有影响,但并不明显。

4.4.2环境保护措施

1、防止水土流失和废物废方处理措施

(1)防水排水

A、在施工期间始终保护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不引起淤积和冲刷。

B、雨季填筑路堤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依次进行,每层表面筑成2—3%的横坡,使之不积水。

(2)防止冲刷与淤积措施

A、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

B、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及对水方状态的改变。

C、在施工中,无论何种情况下,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干扰河道、水道、或现有灌溉或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

2、防止和减轻水、大气污染措施

(1)保护水质

A、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田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不得排入饮用水源。

B、施工区域,砂石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以后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道、溪流的侵蚀,防止沉渣进入河道或溪流。

C、冲洗集料或含有沉积物的操作用水,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或其它措施,使能做到达标排放。

D、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水泥、油料、化学物品等应堆放管理严格,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季节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E、施工机械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

(2)控制扬尘

A、为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采取随时进行洒水若其他抑尘措施,使不出现明显的扬尘。

B、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予以遮盖或适当洒水或其他抑尘措施,使不出现明显的扬尘。

C、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砼拌和站(场)均设有防尘设施。

(3)减少噪声、废气污染措施

A、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放料场、加工厂等距居民区大于300米,而且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和下风处。

B、使用机构设备的工艺操作,做到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的污染。

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符合《建筑物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323—1990)的规定,并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

3、保护绿色植被措施

(1)采取措施尽量保护公路用地范围之外岳有绿色植被,若因修建临时工程破坏现有绿色植被,在拆除临时工程时予以恢复。

(2)施工期间破坏植被的面积严格控制,除了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不再发生其它形式的人为破坏。

第五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5.1投资估算

5.1.1编制依据

(1)交通部颁发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决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交通部等有关部门的有关文件。

(3)安徽省人民政府、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部、省公路局及六安市、裕安区等有关部门的有关文件。

(4)工程实地测量的工程量。

2.编制范围:

新桥组到砖井村为四级公路,路基宽6米,路面宽4米。

3.编制说明

(1)人工工资:

根据安徽省交通厅皖交基[2008]17号文《关于印发安徽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办法补充说明的通知》,四级公路人工工资为43.35元/工日。

(2)材料价格:

本工程项目建设所有筑路材料的产地价格都由近期实地调查。

由于各料场生产规模不同,产量不同,产品质量各异,其价格也有所差异,且料场分布不均,上路运距长短不一,彩数学加权平均公式计算材料单价,再根据地方运输部门有关规定的运价和卸妆费,计算出材料的综合价格。

(3)其他工程费:

按交通部批准的《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中附录一规定的百分率进行综合计算。

(4)其他直接费率、简介费率:

考虑到本项目为农村公路,故不计。

(5)施工技术装备费、计划利润、税金:

均按《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并按安徽省交通厅皖交基[2008]17号文执行的规定进行计算,费率分别为0%、7%、3.41%。

(6)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

按照《公路基本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