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菲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983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尔菲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德尔菲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尔菲法.docx

《德尔菲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尔菲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尔菲法.docx

德尔菲法

主题:

预测2011年海南大学经管学院农经系学生就业率

说明:

就业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毕业生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

(2)毕业生中考上研究生或是被保研的;(3)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4)毕业生中考上公务员的。

农经系毕业生就业率等于某届农经系就业总人数除以该届农经系毕业生毕业总人数。

一、搜集的资料

(1)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0年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20101116

单位名称:

经济与管理学院

 

 

 

 

毕业生总人数:

1276

博士:

0

硕士:

23

本科:

1253

专科:

0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学院

学历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签约人数

灵活就业人数

升学人数

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科

农林经济管理(专升本)

55

 53

96.36%

12

21.82%

41

74.55%

0

0%

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科

农林经济管理

55

 43

78.18%

22

40%

21

38.18%

7

12.73%

(2)近年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008年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第一,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放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相关出口企业可能将降低今年的招聘需求。

  第二,国家从今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将控制国内的固定生产投资,企业在扩大规模时将更加谨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招聘需求。

  第三,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成本增高,有专家认为,这将使他们由原来的重学历改为重能力,这也将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第四,以前企业采用大量招聘、大量淘汰的招聘策略,但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招聘方式的成本提高,一些企业对于眼前“可招可不招”的岗位,暂时可能会以内部挖潜的方式来解决。

2009年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第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

第二,应届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免。

第三,2009年以来,国家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使得这七大产业,新能源:

属于低碳经济范畴,是主流之一;节能环保:

属于低碳经济范畴,是主流之一;电动汽车:

属于低碳经济范畴,是主流之一;.新材料:

“建材下乡”继家电汽车与摩托车下乡后新推出的,市场广阔,应该成为2010年的多次阶段主流之一;.新医药:

生物制药类;.生物育种:

是2010主流之一,生物育种包括玉米、水稻、棉花、果蔬、花卉等;信息产业:

主要是物联网和传感器类,都与互联网计算机有关。

相关的科技和工作人员需求剧增。

2010年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第一,地域因素

  上学期签约率较高的主要是中西部省份,包括湖南、四川、安徽、湖北等;其中,湖南就读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最高(33%)、高职高专则四川最高(45%)。

而北京、浙江、广东等较为发达的省/市签约率却较低;这可能和这些地区就业机会较多,当前毕业生仍在求职选择中有关

第二,专业

  总体来看,理科专业较文科专业容易找到工作,签约率高,其中本科能源动力类专业签约率最高为55%,高职高专则为自动化类(51%)

第三,实习经历,有实习经历者签约率较高

  60%本科毕业生、63%高职高专毕业生有实习经历,有实习经历者签约率较高。

截至1月25日,约六成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有实习经历,其中以专业相关实习为主,占到应届大学毕业生群体的38%。

调查显示,有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与无实习经历者相比明显较高,其中,“有专业相关实习”者和“既有专业相关也有无关实习”者签约率相对较高,本科和高职高专分别为40%、43%;而有与专业无关实习者本科

其它因素影响:

1、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尽管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但是大多数的毕业生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据北京市的一些高校反映,大部分学生就业首选地区仍是北京,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等要求比较高,出现很多不急于与外地单位签约或不在外地找工作的情况,但是,并非每个学生的留京愿望都能满足。

因此学生应合理定位自己,不要无限制地抬高自己的期望值,及时选择就业方向,避免错失就业良机。

2、用人单位需求量减少

许多企业裁员,对高校的就业率造成了一定冲击。

以往大量需求人才的单位今年需求量小,甚至一些单位还没有需求信息,这就使一些院校的签约状况不如往年。

3.学校知名度影响学生就业

一些院校由于不是名牌大学,用人单位不能充分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甚至出现有一些用人单位打出“只招某某大学学生”的旗号,这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要向用人单位解释一下学校的概况,学校也应该注重自身的“外包装”,加强对外宣传,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4.考研学生找工作“二心不定”

由于研究生就业的情况比较好,所以今年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仍然趋之若鹜,一些学校毕业生考研的比例高达60%。

但是国家公布研究生的考试成绩在3月中旬,学生等待成绩和录取通知书的时间相对长一点,这就使一部分同学在择业时还处于观望态度,影响了就业时机。

此外,用人单位也不大愿意和考研的学生签约,因为学生一旦考上研究生之后,用人单位还得招贤纳士,进行二次招聘。

5.女大学生就业依然困难

一些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多数比较艰苦,不太适合女大学生。

另外,一些用人单位录取条件还锁定男性,就业的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6.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待就业大学生群体增大,大学生初次签约率较低,呈现两高一低的现象。

7.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

8.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城镇的转移。

9.大学生盲目择业现象严重。

目前,大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大学生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由于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普遍流行,毕业的时候盲目投简历,以先安顿为目标,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不少学生盲目就业,对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另一方面也产生大量违约现象,给大学生的社会信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10.外籍人员、海归派的涌入,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11.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缓慢,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

不少高等学校缺乏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导致专业趋同现象严重,最终使得专业人才的产出和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人才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据调查,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和创新精神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

 

近年影响毕业生择业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劳动人事制度以及社会职业结构调整中的有关政策等。

    大学生毕业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有关准则,是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并根据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而进行调整。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由“统包统分”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几个发展阶段。

这是为了实现以市场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国家不再采取包分配的方式来安排大学生就业,而是把择业、选才的自主权交给了大学生本人和用人单位。

然而,有人认为:

今后实行自主择业,国家政策不会再对大学生就业有所约束。

我们认为,实行“自主择业”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政策仍具有导向、调控、约束的功能。

实际上,国家的就业政策,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政策、吸引人才政策,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进人调控政策等,都对大学生的择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必须清楚地了解国家就业政策等相关的制度、规定,以免走入择业误区。

  2、经济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其劳动就业状况。

如: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职业类别的增加和分化,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专业性强的大学生来说,其就业面就相对较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职业更新演化速度的加快,同样的职业,在不同的时代,工作内容会有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了解和适应这种变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行业、产业和职业结构的调整,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必然增大;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多元化与综合化,用人单位普遍提高了对拟聘用人才的计算机技能、外语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即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在择业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3、地域因素

地域因素对大学生择业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大城市尤其是省会级以上的城市,由于学习条件较好,深造机会较多,成为了众多大学生择业时的首选。

而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虽然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的工作岗位,但由于大学生缺乏基层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准备,却较少问津。

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状况下,地域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数据表明,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仍旧最大,超过90%的大学生渴望去经济发达城市就业。

但是,仍然有27%的毕业生重视到边远地区的发展机会,他们认为,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内地和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将日益加快。

国家对西部地区人才政策的倾斜,也吸引了一部分毕业生。

从较小的地域概念来说,工作地点距自己家庭的远近不再是毕业生主要考虑的因素,这一点也说明毕业生对地域因素的重视,并非对单纯的物理距离的考虑,而是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大环境的重视。

表1高校毕业生择业客观因素的统计:

区域因素择业因素

                         观点

对象

非常重视

比较重视

不太重视

不重视

地区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62.6%

31.8%

4.5%

1.3%

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或艰苦行业

5%

22.2%

47.1%

25.7%

距自己家庭距离近

14.6%

33.2%

35.5%

16.7%

4、社会舆论

调查结果显示,针对限单选的问题项“您在确定理想中的职业时,受外界哪方面的影响最大”,回答“社会舆论”、“家庭”、“学校”和“地区”的比例依次为40.1%、26.9%、18.5%和14.5%。

总体上,社会舆论对于职业的评价在学生形成职业理想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家庭和学校次之。

5、行业发展前景

表3高校毕业生择业客观因素的统计:

                    观点

对象

非常重视

比较重视

不太重视

不重视

行业发展前景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

12.4%

32.1%

33.3%

22.2%

出国机会多

37%

62.5%

3.2%

 

行业发展前景比较好

63.4%

30.6%

5%

1%

单位知名度高

30.7%

41.3%

24.3%

3.7%

单位规模大

39.3%

45.1%

12.7%

2.9%

单位的经济效益好

11.1%

33.6%

44.5%

10.8%

权力大的单位

30.9%

46%

19.9%

3.2%

不坐班的单位

48.31%

46.4%

4.5%

0名%

涉外性强的工作

12.7%

27.4%

43.8%

16.1%

稳定性强、转岗可能性小

15.9%

27.1%

47.5%

9.5%

表3中,有63.4%的人非常重视行业的发展前景,30.6%的人是比较重视,也就是说几乎每一位毕业生都会把行业的发展前景作为择业标准的重要因素。

而单位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有40.7%的人对此因素给予高度的重视。

另外,单位的知名度和规模也是毕业生很看重的方面,而权力大的单位并没有受到毕业生的欢迎。

6、单位性质

在求职方向上.毕业生对国有企业、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重视度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则有突出优势,有47.3%的人是“非常重视”,42.8%的人“比较重视”,外资或合资企业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力、管理方式、薪资水平和灵活的用人政策是倍受毕业生青昧的原因所在。

此外工资收入高低也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并且,大学生毕业时物质经济基础较差,在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不得不把单位是否提供住房或相应的住房补贴作为择业时考虑的因素。

表2高校毕业生择业客观因素的统计:

单位性质择业因素

                         观点

对象

非常重视

比较重视

不太重视

不重视

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

44.8%

48.5%

6.6%

0.3%

择业因素工资收人高住房等福利待遇好

13.6%

49.7%

27.9%

9.8%

国有企业

44.8%

48%

7.7%

0.3%

外商投资或合资企业

47.3%

42.8%

6.9%

2.9%

7、房价、物价、文化氛围等生活因素

近年来房价、物价不断上涨,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的房价更是让毕业生们望而生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对工作地点的选择。

此外还要综合考虑职业之外的其他因素,比如自己是否适合当地的文化氛围,是否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水土,是否还有一些必须考虑的家庭因素或者人际关系.选择最适合的生活环境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对某一区域文化环境的认同,一成为大学生选择就业地域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地理.语言.风俗.信仰.饮食.性格.历史.经济等诸多方面饿原因,不同区域的生活习惯,文化氛围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我们能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人,给予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基本判断,诸如,喜欢吃咸的还是吃甜的?

是精细还是粗犷?

喜欢品茶还是喜欢喝酒?

是能歌善舞还是能言善辩?

等等.而且这种文化氛围的差异,将很大程度体现到用人单位的管理风格上,虽然现今的公司都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试图走向国际化,市场化,民主化,但是国际化,市场化,民主化的程度,却是因地而异的,不同地区的企业对人才业绩的评价也会有一定的"地方色彩".大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但是,经过几年大学生活的磨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能在那种文化氛围中生活,更适应于在那种文化环境中发展.

8、家庭因素

(一)家庭经济状况

刚毕业的大学生,个人经济状况较差,此时家庭的经济状况对毕业生的择业就可能有很大影响。

如果家庭富裕,个人可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起步低但发展空间大的工作,对工作地点的选择也可能定位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果涉及到买房等问题,家庭会起到很大的帮扶作用;而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甚至贫困,则毕业生就不得不把收入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以减轻家庭负担,还要为自己将来打算。

(二)家庭的社会关系

在当前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关系”在毕业生就业时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国企里。

如果家庭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毕业生在择业时无疑增添了筹码,能找到好的工作。

(三)父母、朋友等人的建议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们。

但是一些传统的思想对毕业生的就业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首要的就是父母、朋友等人的建议,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人生阅历浅,父母的观念很可能就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往往影响到对工作城市的选择,对工作单位的选择,更甚至是整个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所以,这一因素必须受到重视。

二、主观因素

1、毕业生个人的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是指择业者为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根据自身条件和一定的择业原则,按照定位程序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的过程。

职业定位是择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是个不能绕开且至关重要的环节。

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是否具有求是性和合理性,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而且关系到大学生自身才能的发挥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影响着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

 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在个人因素中主要是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

大学生在择业前必须给自己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

自我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

知识结构。

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等,即知识面是否广博,专业知识是否扎实,社会知识是否丰富,以及学习成绩、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如何等。

如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就明确规定了外语、计算机等要达到几级水平,否则不予考虑。

所以,大学生只有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有较明确的职业定位,也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二是能力水平。

不同职业,对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如有的职业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才,有的职业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才,有的职业需要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等,这就要求大学生应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优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三是专业特点。

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的重视,专业特点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大学生要对自己所学专业在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往届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这些信息的掌握是进行职业定位的重要依据。

2、重视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空间

表4高校毕业生择业主观因素的统计:

个人职业发展空间择业因素

                       观点

对象

非常重视

比较重视

不太重视

不重视

提职易职比较容易

17.6%

46%

32.1%

4.3%

易于转换单位或岗位

12.5%

39.3%

40.4%

7.2%

 表5数据表明,毕业生择业比较重视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空间,希望能尽快在职务上得到升迁。

“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也是毕业生所关注的,他们向往经济发达的地区,并且希望获得大城市正式居民的资格。

毕业生对工作稳定性的重视程度不高,愿意从事易于转换单位或岗位的工作,很多毕业生不排除将来为追求自身更好的发展而改变工作的可能性。

从对“出国机会多”和“涉外性强的工作”的选择可看出,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比较关注与国际接触的机会,反映出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毕业生渴望从事能够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开阔视野,为自己争取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3、关注价值体现、强调个性发挥

表6高校毕业生择业主观因素的统计:

关注价值体现择业因素

              观点

对象

非常重视

比较重视

不太重视

不重视

符合个人兴趣爱好

54.1%

38.2%

7.2%

0.5%

专业对口

22.3%

43.9%

28.2%

5.6%

利于施展个人的才于

58.2%

35.7%

4.5%

1.6%

适合自己能力和性格

54.8%

37.6%

5.8%

1.8%

艰苦但社会意义大

12%

40.3%

38.7%

9%

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

19.1%

37.4%

38.5%

5%

有利于发挥创造力

43.6%

45.5%

1.9%

9%

家庭的要求和期望

21.6%

53.9%

19.5%

5%

 表6的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选择与自身兴趣相符合,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干,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职业。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在自身因素中,“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适合自己能力和性格”,“有利于发挥创造力”,这几个方面“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选择率各占了近一半或一半以上,重视程度更甚于“工资收人高”、“住房福利待遇好”等因素。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专业对口”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近80%的毕业生没有将其列为择业意向的首要因素。

75%的毕业生表示对“家庭的要求和期望”重视或比较重视,可见家庭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毕业生对“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的反应一般,表明他们在择业时,将工作的安逸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

从总体来看。

注重实现个人价值成为毕业生就业选择中的鲜明特征。

 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关注都个人价值的实现,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意向也带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

这种价值体现,类似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含义:

符合个人兴趣,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干,从事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同与肯定。

大学生这种自我激励奋发向上的激情是难能可贵的,如果他们能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将个性发挥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将会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支生力军。

但是,也存在相当脆弱的一面,高校毕业生这种理想化的职业发展观念在面对职场中的种种现实时,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不能尽快适应现实,调整观念,很容易延误时机。

另外,过于强调个性发挥,容易走向“自我中心”的极端,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无论对个人的发展,还是对用人单位,都会有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要抓住毕业生积极向上的优势,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协调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4、个人状况与职业的符合程度

(一)符合个人的兴趣

(二)机遇和社会关系等因素

当前社会大背景下,毕业生的个人机遇和社会关系对职业选择有很大影响。

往往已经成为一个隐藏的门槛,不得不引起关注。

(二)就业准备的充分性

就业准备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包括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工作能力的培养、个性与职业的调和、职业设计与职业规划等为选择和胜任职业而作的准备。

就业准备与就业满意度呈较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355。

这说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大学生群体较充分的就业准备程度将产生较高的就业满意度。

此外,充分的就业准备既有利于提高职业理想与现有职业的符合程度,也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和能力、素质与职业的符合程度。

统计结果显示,以下3个方面对就业准备有较大的影响。

一是对自身的了解程度。

对自身的了解程度包括对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了解。

调查表明:

在上述4种因素中,对个人能力、素质的了解程度对就业准备的影响最大,其他依次是:

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明确程度,对个人兴趣、爱好的了解程度和对个人性格、气质的了解程度。

二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在各项能力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就业准备的影响最大,接下来依次是:

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创新意识、勇气;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专业技能或特长;计算机、外语水平。

三是与就业准备直接有关的因素。

调查显示,对将来的晋升和发展是否有较明确的规划对就业准备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

较好的职业设计能力,大学期间为工作培养必要的能力,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程度。

(四)个人能力对就业的影响

能力因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选择中的就业准备和就业满意度,对与就业准备直接有关的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

(1)对于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适应的8项能力中,最有帮助的能力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较大的是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勇气;接下来是合作意识、奉献精神和专业技能或特长。

(2)对于职业与性格的符合程度8项能力中最有帮助的能力仍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较大的是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创新意识、勇气,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是合作意识、奉献精神,专业技能或特长和计算机、外语水平。

(3)对于将来晋升和发展的规划最有帮助的能力是创新意识、勇气;帮助较大的是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表达能力、人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