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9951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1

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4分)

1.本课程所讲述的科教兴国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等,都是从我国当前教育        的实践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着眼于探索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教育   化的现实问题的。

2.本课程将教育思想划分成     的教育思想、     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型的教育思想三个部分。

3.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   功能、导向功能、   功能、   功能、反思功能;概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   指导功能。

4.教育思想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教育事物的   功能。

5.教育经验既是对教育   的直接反映和认识,又是对以往教育实践的历史延续和积淀,它是教育思想建设的   前提和现实基础。

6.要实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   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     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教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   和知识基础。

7.教育是具有   性、全局性、   性的   产业。

8.知识经济以知识的生产和   为核心,以   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     为支柱,以   研究和技术   体系为后盾。

二、简述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如何理解教育思想的涵义?

  2.试说明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

  3.试说明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4.简述教育认识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5.为什么教育思想具有评价功能?

6.简述科教兴国战略的涵义。

  7.为什么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8.为什么说“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三、综述题(每题12分,共计36分)

  1.结合工作体会,谈一谈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的关系。

2.结合自己教育经历谈教育思想创新和教育观念更新的现实意义。

3.“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谈谈你对于这句话的认识。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2  

第三章、第四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19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教育思想,为后来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实践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的      思想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          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      和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   式和   式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4.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   为中心的倾向,建立以     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就学生的学习而言,则不仅是   性学习,更是   性学习。

5.素质教育要让学生感受、理解    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   精神和      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   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      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6.从内部心理结构上看,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   、主体   和主体   三个部分。

7.所谓全面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   、尊重学生的水平以及尊重学生的   等。

二、简述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2.概括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3.如何理解每个学生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与发展方式。

三、综述题(每题8分,共计64分)

  1.试分析我国“应试教育”倾向弊端的主要表现。

  2.如何理解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3.实施素质教育,应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4.你认为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教师?

5.为什么说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

6.你是否同意这句话:

高明的教师最大的本事是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并为每个学生创造尽可能适合他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和发展。

试举例说明。

7.请阅读下面这则案例,谈谈你的处理意见。

案例:

某学校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对语文教师的课感到很无聊,就逃课去了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

没想到,一去就迷上了那里丰富的书刊,原本只想逃一上午的课,结果欲罢不能,在那里一直泡了三天。

三天中,家长以为孩子每天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教师则以为生病请假了。

后来双方对不上号,才知道他是有事了。

这个学生被找回来以后,学校和老师应该对他怎么处理呢?

8.请阅读下面这则案例,谈谈你对这位班主任事后的建议。

案例:

上课铃响后,某班班主任刚准备上课,发现有几个在课间踢球的学生衣冠不整地跑进来,于是当众大声斥责说:

“XX,你是体育委员,这个头带得好,请欣赏一下尊容,

那德性!

”不料,学生不服气地嘀咕了一声。

老师问:

“我说错了吗?

”学生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

“什么‘德性’?

老师怎么骂人!

”学生的反诘让老师大为难堪,为保住面子,老师放慢了语速,加重了语气说:

“今天你违反了中学生行为规范中不得和老师顶嘴这一条,今天你带的什么头?

扮演了什么角色?

你必须在全班检讨,挽回影响,我等着看你的表现!

”然后不容分辨,又把其他几个学生训斥一通后宣布上课。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3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7分)

1.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善学生的   能力和   质量。

2.所谓科学素养,是指人们身上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一种综合素养,它包括科学知识与   、科学   与能力、科学行为与   以及科学   与精神等。

3.科学方法与能力是      的核心,科学行为习惯是科学素养的外部行为表现,科学态度与      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4.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科学学科教学过程缺乏一种过程   意识,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是   性结果。

5.人文   教育与人文   活动相结合是      的基本途径。

人文学科是人文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

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  教学。

人文      是人文素养成长的必由之路。

6.人文教育特别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亲身   、用心   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

生活中任何活动都含有人文因素,都可以看作是   的过程,所以,做人的锻炼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比如洒水扫地——做起。

7.知识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性:

一是知识的   性,二是知识的无限   性。

8.罗马俱乐部在其《学无止境》中提出了创新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

     性和     性。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     学习。

9.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个性化原则;     原则;探索性原则;     原则;民主性原则;     原则;启发性原则。

二、简述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概括科学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2.概括人文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3.简述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

4.简述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5.简述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三、综述题(每题8分,共计48分)

1.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认识:

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                                      

站在超越人类自身的高度上看待人、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

换句话说,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能够把人与自然同时纳入自己的视野,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定位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这就要求在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接近自然、探索自然、建立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2.试分析下面这则案例中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案例:

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

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

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清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

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

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

但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

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元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

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它班的同学拣到的。

3.试分析下面这则案例,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案例:

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

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视,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笑了起来。

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

女孩惨白着脸象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

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丑的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

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

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和美的价值。

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终于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

4.为什么说知识经济必然要求知识的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5.如何理解教育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础?

6.试从创新教育的角度,谈一谈你对下面这则案例的看法。

案例:

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

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日”为题让孩子们画画。

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而且一模一样。

他惊叹之余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

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重新画一幅画。

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

【现代教育思想】作业4

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

1.教育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   能力,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智力和体力,改变劳动力形态。

通过教育,可以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         ,把普通的劳动力转变为专门的高级的      。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者和接班人。

”《决定》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一并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突出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实践能力形成于学生的   性的实践活动之中,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实践就谈不上实践   的发展。

4.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必须以学生      的发展为目标,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为尺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解决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5.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实践家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        召开的巴黎         上以终生教育为题的报告,使终生教育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提倡。

6.《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

“新的   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     。

自学,尤其是在   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7.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   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完成其   化的过程,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完成   的改造与发展,使社会在全体成员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快速、有效、和谐和圆满地得到   。

8.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在      中的位置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被普遍确立,教师、课程、   和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被逐渐认可,学生被动地适应教育发展的状况逐渐被教育      的发展所代替,学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逐渐成为教育活动的   。

  9.满足     学习的需要,是全民教育思想的   和最终目的。

  10.全民教育思想推动了教育的   化、民主化、   化进程。

  二、简述题(每题6分,共计24分)

1.实践教育思想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简述“自我导向学习”。

  3.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简述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宗旨。

  三、综述题(每题12分,共计48分)

1.试举例说明实践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

2.实践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何关系?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全民教育思想的理解。

【现代教育思想】形成性考核(成教)参考答案

作业1

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4分)

1.本课程所讲述的科教兴国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等,都是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着眼于探索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问题的。

2.本课程将教育思想划分成理论型的教育思想、政策型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型的教育思想三个部分。

3.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反思功能;

概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功能。

4.教育思想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教育事物的认识功能。

5.教育经验既是对教育现实的直接反映和认识,又是对以往教育实践的历史延续和积淀,它是教育思想建设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

6.要实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教育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7.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

 8.知识经济以知识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支柱,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体系为后盾。

二、简述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2.如何理解教育思想的涵义?

  答:

教育思想是指经过人们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社会性和前瞻性等多种特征。

  2.试说明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

  答:

本课程根据我国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关系状况,将教育思想划分成理论型的教育思想、政策型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型的教育思想三个部分。

  3.试说明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答:

我们把教育思想适应人们的教育需要而对教育实践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称为教育思想的功能。

具体说,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反思功能;概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

  4.简述教育认识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答:

教育认识产生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育认识的基础;教育实践也需要教育认识的指导,教育认识是教育实践的向导。

教育思想能够帮助人们深刻认识教育事物,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

  5.为什么教育思想具有评价功能?

  答:

教育思想之所以具有评价的功能,是因为教育思想能够把握教育与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教育与人及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从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尺度。

事实上,人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以一种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效益观等等作为依据和尺度,对教育过程的结果进行评价,以此指导或引导我们的教育行为过程。

6.简述科教兴国战略的涵义。

  答: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

  7.为什么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答:

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着极为紧密和深刻的本质联系,对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全局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

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是与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先进科学技术得以广泛传播,社会生产力就会获得巨大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就会增强,并在世界竞争格局处于有利地位。

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弘扬科学使法国异军突起。

大兴科教使德国后来居上。

科教为本使美国独占鳌头。

科技立国使日本战后辉煌。

对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简单回顾表明,在人类社会的近现代历史上,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都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的传播,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分不开的。

世界科教兴国的基本实践及经验,尤其是英、法、德、美等主要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与经验告诉我们,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就必须重视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要把教育事业作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性事业来发展。

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归根到底取决于教育事业,取决于教育事业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对整个民族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所以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8.为什么说“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答: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这是由教育与现代化建设最重要、最根本、最紧缺的知识和人才资源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只有加速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才能促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目标。

教育与现代化建设最宝贵的人力资源相联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所以它是现代化事业的基础设施。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三、综述题(每题12分,共计36分)

  1.结合工作体会,谈一谈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的关系。

答:

教育思想是指经过人们对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各种教育经验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

它具有抽象概括和社会普遍性的教育认识,它扎根于教育经验,但又具有超越日常经验的抽象概括性和理论普遍性的特征,是对教育规律、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经验是教育思想建设的前提和现实基础。

它是现实的、鲜活的,同时也是宝贵的,但是它往往具有个别性、零散性和表面性,很难概括教育过程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本质。

它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直接相联系。

是教育理论的坚实的基础。

2.结合自己教育经历谈教育思想创新和教育观念更新的现实意义。

答:

教育的思想创新是一个基于新的时代、新的背景、新的形势,以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新的视野,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事实、新问题,探索教育实践的新观念、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新内容和新方法的过程。

⑴教育思想创新是新的时代、新的背景、新的形势的客观要求。

⑵教育思想创新是对教育事业发展和人们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事实、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⑶教育思想创新表现为一个以新的教育观和方法论即思想认识的新方法、新视角、新视野,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及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的过程。

⑷教育思想的创新应体现在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及教育实践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

请结合自己教育经历谈以上内容

3.“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谈谈你对于这句话的认识。

答:

⑴教育为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就是把人类创造和积累的先进技术、经验、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加速发展,并自觉地把学到的先进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去。

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实现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从而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

⑵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技与文化,是教育尤其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职能。

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兴趣,开展跨科学和综合研究等特点和优势。

⑶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加快实施产学研工程,推进高校科技产业化,使之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业2

第三章、第四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19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后来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实践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知识产生和

发展的过程中,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4.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就学

生的学习而言,则不仅是继承性学习,更是创新性学习。

5.素质教育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6.从内部心理结构上看,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三个部分。

7.所谓全面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水平以及尊重学生的状态等。

二、简述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价值的多元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概括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答:

⑴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⑵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

⑶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

⑷现代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3.如何理解每个学生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与发展方式。

答:

任何知识经验、行为习惯等都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体验和练习,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而学生之间在天资、个性、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与发展的方式。

一个老师讲得再好,也不可能同时适合40个学生的特点。

所以,高明的教师,其最大的本事是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并为每个学生创造尽可能适合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和发展。

因为教师的教毕竟是外在的东西,学生怎样学、会不会学才是对其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作用的因素。

三、综述题(每题8分,共计64分)

  1.试分析我国“应试教育”倾向弊端的主要表现。

  答:

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