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999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区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这句话告诉我们

A.个人的人生目标与梦想密不可分B.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联

C.实现梦想更在于行动D.梦想和现实总会有一定差距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搞好学习就必须

A.达到忘乎所以的学习境界B.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C.明白学习是一件苦乐交织的事情D.善于发现和享受学习的乐趣

3.“荣誉之花,是用理想的金线和闪光的汗珠缀成。

”这句话体现的是()

A.理想和现实是完全一致的

B.只要我们有理想就一定会成功

C.我们的理想得到荣誉,实际行动并不重要

D.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不断艰苦努力才可能实现

4.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为了实现理想,他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为将来投身革命事业打好了基础。

周总理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正确的学习目的是促进我们勤奋学习的根本动力

②应该把个人的学习和发展与祖国的强大和中国梦结合起来

③伟人都是从小就树立下远大志向的英雄

④小时候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的人,无法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老师常说:

“学习不能让别人牵着走,要学会自己走路。

”“自己走路”的意思是

A.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要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C.学习要有自觉主动的态度D.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6.我们提倡初中生应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下列学习方法不合理的有

①与同学相互探讨,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②遇到难题自己解决,决不请教老师和同学

③带着问题去探究,独立思考,善于提问

④完全相信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里的“自知”是指

A.自己知道自身的优点B.全面正确认识自己

C.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D.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

8.某市中考的命题作文是“我不一般”,主要立意点可能是让学生

A.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B.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

C.学会毫不吝啬赞美他人D.学会获得成功的方法

9.小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

但他从小性格内向,不与人交往,几乎没有朋友。

如果请你来帮助小明,你最想和他说的一句话是

A.要主动热情地多交朋友,学习是次要的

B.在学习上继续努力,你会拥有很好的前途

C.中学阶段搞好学习最重要,人际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

D.开放自我,积极交往,你会拥有很多朋友和美好未来

10.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我们首先要做到

A.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新老师建立融洽的关系

B.尽快熟悉学校的一切,包括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

C.及时进行心理调整,从心理上接受和认可新的学习环境

D.结识新的尽可能多的朋友,让自己玩乐时候不孤单

11.“在最好的时光里,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想使自己越来越好,必须做到

①接纳和欣赏他人的全部

②善于扬长避短

③看到别人的缺点,增强自信心

④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2.如果我们在学校里读的是“有字之书”,那么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就是“无字之书”。

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有字之书”不如“无字之书”重要

B.既要读好“有字之书”,又要读好“无字之书

C.“有字之书”需要读,而“无字之书”可读可不读

D.“无字之书”可以替代“有字之书”

1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安排得越科学,我们的身心才可能更健康

B.凡事都不要等待明天做,那样将一事无成

C.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成绩一定优秀

D.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今天,一切从现在开始

14.班里要召开“新天地、新朋友”主题班会,目的是增进同学们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的了解。

为此,大家积极献计献策,下列建议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只请有特长的同学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名片,进行交流和自我介绍

B.与老师交流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请老师提出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C.搜集学校的校史、校训,让大家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的学校

D.讨论和设计我们的班训,让我们的班集体更具凝聚力

15.与谁做朋友,为什么与他做朋友,每人心中都有一把“标尺”。

我们衡量一份友谊是否美好的标准有

①是否能够天长地久

②是否能够坦诚相待

③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

④是否是平等的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16.期中考试以来,小明经常背后说自己好朋友小刚的坏话。

面对这种情形,小刚可以考虑

A.背后也说小明的坏话

B.当全班同学的面质问小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C.让自己的其他朋友都不要搭理小刚

D.接受这一段友谊的淡出

17.提到朋友,我们想到的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通常也离不开网络上的朋友。

可见,网络()

A.为我们提供了与他人交往的平台

B.将替代传统的交往方式

C.比现实交往更生动有趣

D.是我们获得朋友的最重要方式

18.青少年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应该

①真诚待人,相信一切网友

②认识到网上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③要学会辨别,慎重选择

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网上交朋结友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③

19.“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我们需要培养的好的习惯有

①头悬梁,锥刺股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志存高远,坚持不懈

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

20.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共同之处有

A.都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B.都能超越空间限制,彼此自由往来

C.都能突破角色限制,无拘无束

D.它们都是无所不能的,都是快乐的

21.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有的人却说:

“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说明

①学习中有苦也有乐

②以前学习是很苦的,现在学习是快乐的

③同样的事物,认识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感受也不一样

④前者说法是正确的,后者说法是错误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22.七年级学生李悦有的数学问题没有理解,但又不愿意放下架子向同学请教,总是跟同学说自己有多厉害。

这表明李悦同学

A.有强烈的自尊心B.有虚荣心和自卑心理

C.有很强的自信心D.很爱惜名誉,不服输

2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下列对全面认识自己理解错误的是

A.既要扬长避短,又要认识自己个性的独特

B.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C.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D.要尽量不使别人了解自己的优劣

24.“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这说明的道理是

A.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需要友谊B.一个人如果没有友谊就活不下去

C.朋友越多的人就会越幸福D.有了友谊就会有一切

25.“校园相识,无心游走,留下了笑语分两头,许诺自己的心,曲折如缘分的轮廓,缘是无心有意,而人却是有心无意。

”这首九年级某学生的情感诗告诉我们

A.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中学生开始脱离对父母的依赖

B.随着理解力的不断提高,中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C.随着身心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探寻青春期的奥秘

D.随着生活经验的日渐丰富,中学生开始自觉磨砺意志

26.《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

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这告诉我们

A.心理冲动若调控不好,会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B.一个人的心理冲动是无法调控的

C.机智过人必然情感丰富,出现心理冲动不可避免

D.心理冲动必然断送自己的性命

27.“玻璃与金子结合,便有宝石的光辉;愚人与哲人相近,也同样会变得聪明。

”这句话的寓意是()

A.朋友之间亲密无间B.选择朋友时应看他是否对自己有用

C.真正的友谊要坚持原则D.真正的友谊对我们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28.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对方是人还是一条坐在电脑前面会敲击键盘的狗。

这告诉我们

A.网络交往中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B.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C.青少年上网有利无弊,甚至可以实现人与动物交流

D.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29.当我们迈出小学校门,进入中学以后,会感到丰富的初中生活也会有许多困惑和担心,也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

A.积极面对B.畏缩逃避C.犹豫不决D.听其自然

30.古人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要实现目标和理想,就要

①制订好计划,有了计划就可以体验成功

②目光长远,身边的细节小事不必计较

③把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参考答案

1.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梦想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观点表明,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所以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行动和努力,其中ABD观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C。

2.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学会学习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乐知者”,即喜欢学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所以题文中的观点表明,搞好学习就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其中ABC观点虽然正确,但是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排除,正确答案选D。

3.D

【详解】

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D:

所给材料是有关理想和汗水的关系。

人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此基础上,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努力,来达成理想。

故D说法正确;

A: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故A说法错误;

B:

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故B说法错误;

C:

理想的实现需要付诸行动,故C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4.A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

材料中的周总理为祖国的崛起而读书,表明正确的学习目的是促进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我们要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发展强大和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A。

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题文中的材料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自觉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由此走向事业的成功,所以C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没有体现出学习的主动性,故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择C。

6.C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要结合老师的教学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合作学习、主动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学会求助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等,所以①③观点正确;②④做法错误,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所以正确答案选C。

7.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正确认识自己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题文中的“自知”即正确认识自己,用全面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既要看到自己的现在,也要看到自己的过去,还要看到自己的未来等,其中A观点错误;B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

8.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正确认识自己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独特,所以B符合题意;ACD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排除,正确答案选B。

9.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明的问题在于不与人交往,因此他应开放自我,积极交往。

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其它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考点:

结识新同学

10.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学时代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进入初中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我们首先要及时进行心理调整,从心理上接受和认可新的学习环境,所以C符合题意;ABD观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

11.B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做更好的自己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

根据所学,做更好的自己,就要学会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就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做更好的自己,就要为他人和社会带来福祉,所以②④观点正确;①不符合题意,③是不能正确认识他人的表现,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B。

12.B

【详解】

本题考查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学习是我们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我们既要读好课本知识,又要积极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既要读好“有字之书”,又要读好“无字之书,B说法正确;“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同等重要,不能相互替代,ACD说法错误;故选B。

13.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适应中学时代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为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

其中A不符合题意;BC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

1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相关内容。

仔细研读题目要求,注意题目要求选出“不可行”的一项。

只请有特长的同学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名片,进行交流和自我介绍,这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正确的做法是全体同学都设计名片,相互交流,A的做法不妥,符合题意;B、C、D的做法都有利于增进对新学校、新同学以及新老师的了解,是切实可行的,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

15.C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友谊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朋友之间要坦诚相待,要平等相处,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等,所以②④符合题意;但是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友谊不能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所以①③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C。

16.D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友谊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们在交友中受到伤害,我们可以选择原谅对方,也可以选择放弃这段友谊,所以题文中的小刚可以接受这一段友谊的淡出,重新接受新友谊,其中ABC做法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D。

17.A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交往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与他人交往的平台,我们可以在网络中与人交往,扩大交友范围,其中BCD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A。

18.D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运用能力。

根据所学,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提认识到网络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学会慎重交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所以②③观点正确;①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④没有认识到网络的积极性,都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D。

19.D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中①过于注重学习,没有认识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是错误的;②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表现;③是能够坚持不懈的为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的表现;④是缺乏坚强意志的表现,所以排除①④,正确答案选D。

20.A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

根据所学,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都要遵守道德和法律,所以A符合题意;BCD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A。

21.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学习是苦乐交织的,但是我们更要学会体会学习中的快乐,所以排除②④,正确答案选C

考点:

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22.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正确认识自己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

材料中的李某过分注重表面上的荣耀和光彩,将名利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是虚荣心强的表现,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

23.D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全面认识自己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所以ABC观点正确;D观点错误,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所以正确答案选D。

24.A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友谊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每个人都需要友谊,友谊给予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伴随我们成长,所以A观点正确;BCD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A。

25.C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春期心理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题文中的小诗表明了一个中学生青春期心理的变化,对青春抱有期望和梦想的心理,其中AB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

26.A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学时代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

材料中生气的表现,是没有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断送性命,表明心理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所以A符合题意,BCD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A。

27.D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友谊的正确认识。

从题文中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选择朋友必须慎重,真正的友谊对我们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D观点正确;亲密无间是朋友相处的良好状态,题文中强调的是友谊的作用,A观点不合题意;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朋友之间共同分享,相互分担,而不能只考虑对自己是否有用,B观点错误;友谊不能没有原则,真正的友谊要坚持原则,C观点正确不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28.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网络交往的特点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观点表明,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其中A观点错误,因为网络交往也要遵守道德和法律;C错误,因为网络交往有利也有弊,我们要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B。

29.A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迈出小学校门,进入中学新的环境后出现新的感受是正常的,面对新环境应积极面对,而不是畏缩逃避。

所以B错误,CD不利于尽快适应新环境。

故答案是A。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跬步”是指半步,这句古语说明了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③④说法正确,①②的说法错误,故应选B。

考点:

怎样实现人生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