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10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docx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

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备战七年级下册部编历史抢分秘籍及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材历史料分析综合题

1.中国古代,统治者根据政治形势进行政策调整、制度创新,加强皇权。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科举制开创于哪一朝代?

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说科举制是公平的制度?

(材料二)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材料二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他在位时期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

(材料三)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股俗阜。

”(物产丰富,风俗醇厚)

(3)材料三中的“上”指的是谁?

他在位时期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日:

“中书省”,本兵者日:

“枢密院”,主弹到者日:

“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5)元朝实行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成为什么制度?

(6)元朝时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统治,设置了哪一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2.探究题分。

中华文明丰富多彩,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社会篇)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片一、二、三显示出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名称。

(科技篇)

材料二

(2)中医药在抗击2020年的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一人物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哪位医药学家?

其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是什么?

图二人物是明代的科学家宋应星,他编写的哪部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经济篇)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材料三图片:

北宋“交子”

(3)材料三图中的“交子"在什么时期出现的?

其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

(民族篇)

材料四明朝建立以后,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朝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除军事用途外长城还有什么重要作用?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在位期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这种局面称之为什么?

材料二贞观二年,唐太宗说: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

“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白寿彝《中国通史》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新唐书》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四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3)根据材料三、四,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并简述唐文化的特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而发展。

(5)唐文化影响深远。

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

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根据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将下面表格中序号处内容补充完整。

政权更迭

民族交融史实

北宋与辽:

①;南宋与金:

②;元朝:

发展趋势

(2)下面两幅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步辇图》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

(3)康熙帝统治时期,在边疆地区采取了众多举措,巩固了边疆。

请列举他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4)依据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各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

北宋与辽、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争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

清朝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在清朝辽阔的疆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5.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三:

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

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归纳出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

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6.制度的创新为一个政权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制度保障,历朝历代在制度的鼎革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一中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制度名称,并回答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及当时在位皇帝?

材料二唐太宗年间,兴办了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多种中央官学,学生来自官僚子弟和普通庶民。

地方官学的学生除参加科举考试外,还可通过选拔进入四门学学习。

官学教育内容以“五经”、《论语》等为主。

政府还鼓励私人办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和武则天在官员选拔制度上做了哪些完善?

宋朝又如何完善的?

材料三宋初“始置诸州……”,"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摘自《宋史•职官志》

(3)材料中说的与知州(知府)共同决定地方事务的官职是什么?

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

为达到相同的目的,宋初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忽必烈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

1260年即汗位,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

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于大都。

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

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摘编自《中国网》

(4)材料四中的哪些措施表明忽必烈在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受到了汉族文化的重要影响?

他主导建立的元朝“新秩序”主要有哪些“新”表现?

材料五

(5)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清朝最有可能“跪受笔录”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是哪一个?

该机构诞生时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是谁?

这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7.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

“何谓为明君暗君?

”徵曰: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政要》

(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忆昔(节选)

(唐)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注:

纨、缟指的是山东一带生产的丝织品。

(2)根据材料二概述“开元盛世”时期的社会状况。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材料三: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应该常去)。

——《日本书纪》

材料四: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3)材料三写到日本认为应“常须达”“大唐国”,日本派遣使节到唐朝。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鉴真盲目航东海”的历史意义。

(4)综合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

8.商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发展是商业发展的指向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以隋唐两宋时期为界限,中国传统城市规模达到顶峰。

城市人口达到一、二百万…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宋以后,突破墙的观念界限,城市圈扩大,形成大都市的发展模式。

——宁欣、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历程》

材料二:

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由陆及海:

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

材料三:

长安城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依靠政治的特殊作用,城市经济呈现特殊繁荣,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与东西方许多国家都有密切交往,因此,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有“世界首都”之称。

——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材料四:

“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流通之以钱。

……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

……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可以看出宋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宋政府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导致“宋代对外贸易重心……转向海洋”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指出唐长安城在布局上的特点。

概括唐长安城成为“世界首都”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归纳宋朝城乡贸易发展的特点。

并简要分析其贸易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9.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杰出人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交流使者)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

(科学巨匠)

材料二

(文学大师)

材料三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

有人说,这部小说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民族英雄)

材料四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摘自戚继光《凯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摘自郑成功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

(1)材料一中的“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

“唐风洋溢奈良城”又表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图A所示人物最主要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图B所示著作的作者是谁?

该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3)材料三中图C所示人物的文学代表作属于什么文学形式?

文字材料中这部小说前80回的作者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部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思想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们在此思想下所采取的具体举措。

10.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对外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

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先生

材料四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

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内容,列举一例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一项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他“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此行的意义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四认为该政策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

11.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西安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盛世繁荣的经济”为主题,探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请你参与合作。

(发达的农业)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1)材料一记载了唐太宗在位时的盛世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的什么措施才能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稔”?

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谚语曰:

“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2)宋朝时,哪一农作物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材料二的谚语说明哪些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何时完成的?

(先进的手工业)

材料四四川宋瓷博物馆,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西山路613号,是国家旅游局评定的AAA级旅游风景区,博物馆内现有馆藏文物10032件,主要展品内容为191年9月在遂宁金鱼村抢救性发掘出土的南宋末年瓷器铜器窖藏,展品有龙泉青瓷荷叶盖罐、龙耳簋式炉、青白瓷梅瓶等瓷器精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个城市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繁荣的商业)

材料五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5)根据材料五概括北宋东京的商业繁荣有哪些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经济的繁荣给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12.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表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2018年8月19日,西藏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十一世班禅与学生交流。

材料三: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抒发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团结、友爱的感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

请举一例在他统治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2)材料二中的宗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在历史上是清朝哪个皇帝册封的?

这一措施加强了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3)材料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名族的历史是各名族共同缔造的,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形成于元朝的一个新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4)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是什么?

(5)综上所述,你认为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怎样的联系。

13.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皇帝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

971年在广州设市痛司,这是口朝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此后,该朝又在杭州、明州(现宁波)、象州、密州(现山东诸城)等地设置市舶司。

同时统治者还大力推行偃武修文政策,重视料学技术发展,还非常关心造船事务。

材料二:

郑和下西……其政治目的是第一位的,即为了在海外各国扩大政治影响。

是示天朝富庶与强盛。

它既不是一次单能的商业贸易活动,也不是一次征服性殖民活动。

材料三:

自清朝中叶开始,实行限制贸易政策,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高本最,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速以“民欲易夷来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继续实行“海禁”。

(1)材料一中的“□朝”是哪一朝代?

并概括该朝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口朝到清朝,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原因。

14.科技进步与社会政治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以后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1)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的两个典型例子。

并说明,明以前我国成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国家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明朝中后期我国科学技术“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的两个典型例子。

说说1840年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的原因。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西行,历尽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以戏剧、壁画、歌舞等形式广为流传。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元朝在大理国旧地建置云南行省,按内地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云南行省辖地包括今天云南全省,四川、广西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缅甸北部一些地区。

……云南归于统一,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对云南地区经济、文化的进步,都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清朝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管辖和开发边疆地区,使我国成为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东北地区、蒙古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台湾、海南岛等地区,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这对于增进国内民族团结,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都具有重要意义。

清朝疆域图(1820年)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清朝前期在新疆和东北地区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各写一项措施即可)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16.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1)材料一中的著名诗句是谁写的?

体现了他怎样的家国情怀?

元朝是在哪一年统一中国的?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图

(2)依据图片指出,郑和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些地区?

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今天中国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回答,郑和的远航有什么历史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宏,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莫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遗产。

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材料二乾隆五十八年正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巨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喇嘛和班禅平等……达赖喇嘛和班禅转世,必须由驻藏大臣亲临并履行“金瓶掣签”呼续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分别与分裂势力作斗争的典型事例。

(2)依据材料二,指出驻藏大臣的主要具体职责是什么?

(3)综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18.人类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不断进步。

材料一①东汉末年,疫病流行,张仲景不顾自身安危,尽力救治病人。

②“五禽戏”创编于东汉末年,有助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③两宋时期,政府在疫病流行时常向百姓施散医药。

④明朝的李时珍采用多种方法治疗疫病,无论病人贫富都悉心治疗。

⑤我国古代民间发明“种痘”方法预防传染病——天花,这一方法后来传播到其他国家。

⑥康熙年间,面对疫情,政府免除租赋,鼓励垦荒,恢复生产。

(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

(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我国古代政府有应对疫情的措施:

我国古代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

我国古人有预防疫病的做法:

材料二19世纪以前,欧洲人主要凭借经验或想象对抗疫病。

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等,充分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

西方医学逐渐凭借实验研究和对疾病实体的观察,建构起生物医学体系的框架。

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