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10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知识回扣力和运动Word格式.docx

②离抛出点高度h=v0t-

gt2

③位移与速度关系-2gh=v2-v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max=

(  )

10.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

xm-xn=(m-n)aT2(  )

答案:

1.√ 2.√ 3.√ 4.×

(订正:

速度的大小叫速率,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 5.√ 6.√ 7.√ 8.√ 9.√ 10.√

[思考点拓展]

下列问题的解答中有两个是错误的,请找出,说明错因并改正.

想一想——易混的问题

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

2.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该运动的位移和所用时间是什么函数关系?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对应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

议一议——易错的问题

3.在月球的同一高度,有羽毛和重锤同时下落,二者是同时落地,还是重锤先落地?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二者同时落地.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其中物理量的正负号是如何规定的?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2)公式中各矢量有时以绝对值的形式出现,此时要在此“绝对值”前加上正负号表示此物理量;

有时以物理量的符号形式出现,此时物理符号中包含了正负号.

5.什么是竖直上抛运动?

该运动的处理方法一般有哪些?

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该运动有两种处理方法:

(1)分段法

①上升过程:

v=0,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②下降过程:

自由落体运动.

(2)全程法

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6.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既能描述质点的直线运动,也能描述质点的曲线运动,该图象就是质点在空间的运动轨迹,这种说法对吗?

正确

7.解决追及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一般思路为:

(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的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错误题号

错  因

改  正

1

未能正确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6

未能正确理解两种图象的意义

xt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vt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读一读——易记的诀谣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秘诀:

匀加匀减a不变,

解题别忘画条线(草图),

题给条件都标上,

不同过程找关联,

用公式时分正负,

解完还要回头看.

二、力与物体的平衡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

3.由于两个相接触的物体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方向总沿着接触面,并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

4.相接触的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大小F=μFN,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

5.力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几个力的数字相加减.(  )

6.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

7.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

8.胡克定律:

F=kx,x为弹簧的形变量.(  )

9.滑动摩擦力:

F=μmg.(  )

10.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合=0.(  )

1.√ 2.√ 3.√ 4.√ 5.×

求已知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6.√7.√8.√ 9.×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弹力大小成正比.即F=μFN,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10.√

下列问题的答案中有两个是错误的,请找出,说明错因并改正.

1.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

①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②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

③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

④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质量都为零,用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请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弹簧伸长量由弹簧的弹力(F弹)大小及劲度系数决定.由于弹簧质量不计,这四种情况下,F弹都等于弹簧右端拉力F,因而弹簧伸长量均相同,即L1=L2=L3=L4.

2.对于两端连着物体的弹簧,当外部受力环境突然改变时,弹簧中的弹力能发生突变吗?

能发生突变.

3.如何求出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

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4.杆产生的弹力一定沿杆的方向吗?

不一定,有两种情况:

自由杆和固定杆中的弹力方向.列表如下

类 型

特 征

受力特征

自由杆

可以自由转动

杆受力一定沿杆方向

固定杆

不能自由转动

不一定沿杆方向,由物体所处状态决定

5.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如何?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6.力的分解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分解某个力时,一般原则是根据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7.一般用哪两种方法处理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1)解析法

①选某一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②将物体受到的力进行分解;

③列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

④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

(2)图解法

②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③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作出新的平行四边形;

④确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

2

不知道弹力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

由胡克定律F=kx可知,形变量x不能突变,故弹力F也不能突变

5

没有掌握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可能大于每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每一个分力,还可能大于一个分力而小于另一个分力

受力分析

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

细心找摩擦,不能忘其他(电、磁、浮).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

2.超重:

当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

3.失重:

当物体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

4.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所受的重力为零.(  )

5.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

6.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数学表达式:

F=ma.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的瞬时效应,定量描述了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即加速度与力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力与加速度具有因果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力产生的结果.(  )

7.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产生效果,一定不会相互抵消.(  )

1.√'

2.√3.√4.×

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叫做完全失重)

5.√ 6.√ 7.√

1.惯性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惯性的表现形式有两种:

(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惯性小,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2.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特点是什么?

加速度a与作用力F对应同一时刻,二者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还是标量式?

标量式.

4.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特点是什么?

(1)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从牛顿第二定律;

(2)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3)分力、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也遵从牛顿第二定律,即Fx=max,Fy=may.

5.超重、失重、完全失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系吗?

有关.

6.物块、木板叠放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有何特点?

在叠放类问题中,若两叠放物体在某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此后两物体一定会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一定要证明此后两物体是否有相同的加速度.方法是假设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a0,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此加速度,然后判断两物体中哪个物体的加速度a′具有最大值,一般当某物体仅由静摩擦力使之产生加速度时,其加速度有最大值,且最大加速度即为最大静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a′m=

.若a0≤a′m,则假设成立.

7.比较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内 容

一对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作用对象

两个物体

同一个物体

作用时间

同时产生,

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或消失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力的大小

关系

大小相等

力的方向

方向相反且共线

3

记忆错误

加速度和力均为矢量,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矢量表达式,应用时先规定正方向

不能正确理解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含义

物体不论处于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状态时,只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有关,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

(1)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基本问题两类型,

运动与力互求成,

a做桥梁找合力,

整体隔离要活用.

(2)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相互作用为“第三”,

等大反向又共线,

同存同失不同体,

求此知彼真方便.

四、曲线运动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几个速度的数字相加减.(  )

2.以水平初速度抛出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平抛运动,它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

3.角速度描述绕圆心转动的快慢,用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即ω=

.(  )

4.线速度描述物体绕圆周运动的快慢,用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即v=

5.物体沿圆周运动,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的运动叫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

,角速度ω=

,且v=ωr.(  )

6.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称为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大小:

a=

=rω2=

r.(  )

7.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叫做向心力.(  )

8.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向心力突然消失或向心力不足时,物体做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离心现象.(  )

9.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

10.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即F供=F需=

1.×

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速度、加速度、位移都是矢量.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2.√3.√4.√5.√6.√7.×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这种力叫向心力)

8.√9.√10.√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如何?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为:

①等时性

合运动和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即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停止.

②独立性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

③等效性

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2.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吗?

一定是.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h处以v0水平抛出.

①小球的轨迹为什么向下弯曲?

为什么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却有水平方向的位移?

②处理平抛运动时,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有什么优越性?

③小球经多长时间落地?

它的水平位移多大?

④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

①小球抛出后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在竖直方向上加速,而水平方向由于惯性做匀速运动,故小球在向下加速的同时,还有水平方向的位移.

②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力的作用,它的运动是由于惯性做的匀速运动.而合力只在竖直方向上,它的作用使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两种运动运算简单,故可以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后分别处理.

③将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由h=

gt2知t=

水平距离x=v0t=v0

④落地时小球的速度v=

与水平方向夹角θ满足tanθ=

4.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向心力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是一回事吗?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之所以做圆周运动,是因为它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是沿与速度垂直方向上所有力的合力,但不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力,仅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物体所受向心力由合力提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由于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动能不变,故物体所受合力与速度时刻垂直、不做功,其方向指向圆心,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由于物体运动的速率在改变,动能在改变,故物体受到的合力不指向圆心,即与速度不垂直,合力要做功.合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

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

5.

如图所示,是没有物体支撑的小球(用细绳拴住在环形轨道的内侧运动),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况,试分析小球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临界条件:

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或轨道的弹力)刚好等于零,小球的重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mg=m

,式中的v临界是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通常叫临界速度,v临界=

.

6.

如图所示,有物体支撑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况(例如,硬杆、弯管、汽车过拱桥等),试分析小球能做完整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由分析可知,小球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做完整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是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是v临=

不理解合运动的轨迹是由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共同决定

只有当两个直线运动的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可以为零)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才是直线运动

在最高点小球所受弹力的方向分析不准确

由于杆和管内壁的支持作用,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的临界速度v临界=0

关于平抛运动

水平匀速竖直落,

位移速度“勾股”合,

时间自有高度定,

公式应用不能错.

五、万有引力与天体的运动

1.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如果发射速度v<

v1,物体必然落回地面;

如果v2>

v>

v1(v2指第二宇宙速度),物体能成为卫星,但轨道不再是圆而是椭圆.(  )

2.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若物体只受万有引力作用,只要物体在地球表面具有足够大的速度,就可以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离地球,这个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  )

3.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

4.同步卫星:

运转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即T=24h,可位于地球上空任意高度和轨道上的卫星.(  )

5.开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6.开普勒第二定律: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

7.开普勒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k.(  )

8.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F=G

,引力常量G由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

(3)适用条件:

适用于可以看做质点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以认为质量集中于球心,也可用此公式计算.其中r为两球心之间的距离.(  )

周期T=24h,必须位于赤道正上方距地面高度h=3.6×

104km处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的卫星) 5.√ 6.√ 7.√ 8.√

1.若用R表示行星的轨道半径,T表示公转周期,则开普勒第三定律可表示为

=k,其中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只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数,这种说法对吗?

对.

2.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如何?

在公式F=G

中,如果是两质点,r指两质点间距;

如果是均匀球体,则r为球心间距.但有些时候,题目中给出的不是均匀球体,这时可用“挖补法”,构成均匀球体后再进行计算.

3.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能计算出行星的质量吗?

能.

4.行星(或卫星)绕恒星(或行星)的运动看做圆周运动,则绕天体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与其轨道半径的关系是什么?

在天体运动中不管是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还是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都由万有引力提供,据此可推导下列关系式:

→v=

=mω2r→ω=

=m(

)2r→T=

=ma→a=

5.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和卫星环绕地球运行所需的向心力都是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的吗?

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6.地球同步卫星有哪些特点?

同步卫星的特点有:

①轨道一定,轨道平面一定和赤道平面重合;

②周期一定,T=24h;

③角速度一定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④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a=0.23m/s2;

⑤距地面高度一定,h=3.6×

104km;

⑥环绕运行线速度大小一定,v=3.1×

103m/s.

7.如何实现卫星的变轨?

卫星的变轨问题有以下两种情况:

(1)制动变轨:

卫星的速率变小时,使得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卫星做向心运动,轨道半径将变小,所以要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需开动反冲发动机使卫星做减速运动.

(2)加速变轨:

卫星的速率增大时,使得万有引力小于所需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将变大,所以要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变大,需开动反冲发动机使卫星做加速运动.

8.卫星(或飞船)变轨前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如何变化?

和Ek=

mv2解得Ek=

.由低轨道变到高轨道,Ek减小,要克服引力做功,Ep增大,发动机对卫星做正功,机械能增大;

反之,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对求天体质量的方法理解错误

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m

r,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

对赤道上的物体及卫星的受力情况不清楚

位于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很小的分力提供的;

而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全部万有引力提供的,两个向心力的数值相差很多

(1)万有引力定律

物体之间总相吸,

二者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