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28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6 大小:1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6页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窗幽记全文及译文0613133952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山酒只

能醉人千日,千日之中不能自主;

欲望之酒可以醉人一生,一生之中不能自主,但世上很多为此至死而不醒的人。

酒醉的人,只要给他喝下醒酒汤”就能清醒,然而,在名利声色中沉醉的人,要如何唤醒他呢?

有什么样的清凉剂能唤醒心的迷醉?

也许只有清醒人留下的清醒语吧!

在醉梦中做的事

都是纷乱的、幻影的事,只有醒来才能做一些真实的事,因此,,醒?

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

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

二、澹泊之守,镇定之操

澹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

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过。

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

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

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

莲花被人视为纯洁的象征,是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

一个人心境的澹泊,亦是如此,真正的

恬淡不是未经历过世事的空白,而是经历任何声色豪富的境遇,都能不着于心。

有的人在贫

穷中守得住,在富贵中却守不住;

有的人在富贵中守得住,在贫穷中却守不住。

能够澹泊,就是不贪浓艳之境,而这澹泊之心,有的是从修养中得来,也有的是天性如此。

定”是不动摇的意思,世间的五光十色,惊声软语,足以诱动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人?

大多数人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动摇。

泰山是不动摇的,

但泰山崩于前,却不能不动摇。

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动,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

不动摇的人是不为环境所动的,反之,环境将以他为轴心而转动。

在紊乱的环境中能保持安

定的心境,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三、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

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

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

故示他人恩惠以取悦对方称为市恩”,有买卖的意思,因此,市恩”大部分是怀有目的的,

或者是安抚,或者是冀望有所回报,这和买卖并无不同,恩中既无情义,也不足以令人感谢。

但是,无论是市恩,或是出于诚意的恩惠,总以回报为上。

一个人一生承受自他人的恩德不在少数,报之犹恐未及,岂有时间故示他人恩惠呢?

所以,市恩不如报德为厚。

而最大的报德在于以德报之,不在于报惠。

所谓盛名累人,人人都想获得名声,并以此为荣,殊不知名声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虽能满足某些虚荣感,无形中却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

许多知名人士,言行举止战战兢兢,便是最好的例子,倒不如逃名来得逍遥自在,免除心理上的负担。

做人只要真实,保有一己的人格就够了,何必做些假象,不但弄得自己不自在,久而久之,别人也会不敢信任。

所谓真”,就是出于诚”,做人要出于诚意,凡是不出于诚意的表现,就是矫揉造作。

四、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

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人多是虚伪客套的,要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困难,而要他人背后不批评自己,却不是容

易的事。

即使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于情面,或是利害关系,鲜有愿意撕破脸,当面指摘对方的。

在背后就不同了,要他人不骂自己,除非自己不犯错,没有可被人评议之处才能勉强

做到。

因此,面前之誉并不表示自己做人成功,背后之誉才算成功。

背后之誉远不算完美,背后无毁更为难得。

人初相识总是充满着一份好奇感和新鲜感,因彼此的契合而欢喜,然而这时的交往就个人而

言,不过是冰山尖端的互望而已。

人在初见面时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见到的往往只

是好的一面,因此,第一印象远较平日来得完美。

但是,日久见人性,一旦新鲜感消失,最初的亲切感也会因为缺点的增加和距离的拉长而改变。

事实上,最初的亲近和欢欣经常只是幻像,必然会遭到破灭。

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真正的

亲切,因为那时整个缺点都已被了解和接受,而能以完整的人格交往,此时的欢喜才是真正

的欢喜。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一方面要我们不要在初见时掩藏自己,

只以好面目与人交往,这样才不会有日后感到不实的厌恶感。

五、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

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

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安乐我的心来弥补它。

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德使它通达。

福分薄,是指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常有缺憾,如果内心没有深厚的修养,往往要怨天尤人,感到不满足。

相反地,深厚的心灵修养能使人安然自适,将一切驱出脑际。

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倘若我们的心也跟着紧张,那真是要身心俱疲了。

形体

的疲劳并不能使心灵疲劳,如果将心放在轻松甚至快乐的境界中,那么,即使形体再劳苦,心情还是愉快的。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胸和道德。

困厄的产生,往往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抱如是想,必能在一种宽阔的心

境下将困厄突破或解决,即使不能解决,有开阔的心胸和通达的道德,至少内心不会因此而沮丧。

六、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

捡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

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恬静寡欲的人,必定为豪华奢侈的人所怀疑。

谨慎而检点的人,必定被行为放肆的人所嫉恨。

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我们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

一切功成行就的人,我们要看他以后要怎么继续下去。

过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是沽名钓誉,非出于本心。

吃惯肉的人决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们不免要加以怀疑。

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

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能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人大起反感。

事实上,检饰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己的放肆,所以才要忌恨谨

慎的人。

一个人会走到穷途末路,要回溯到他最初的发心,和整个过程中用心的转变。

有许多原本成功的人,后来失败了,就是在成功之后用心有了转变,或是最初发心时便已埋下失败的种籽。

一件事情的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发,无非是行其可行而不倒行逆施,加上长久的努力不懈。

若是最初心意便不正确,或是成功后改变原有的精勤,那么,即使一时成功,也无法持久,终将走到事穷势蹙的地步。

一个现时十分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如此地肯他。

得意不可忘形,上至峰顶还要顺路下至山谷,才不至于困在山顶,跌得鼻青脸肿。

七、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

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

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分别美丑的心太过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

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

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

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美丑并无一定的标准,要看个人的喜好而定。

如果对事物美丑太过挑剔,则世上没有几件事是我们能够接受。

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善恶美丑原是相对的,如果执着

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有现象,那便是与物不契”。

相同地,贤愚之

分也是如此,孔子教人不分愚贤不肖,倘若只接受贤者,而摒弃愚者,岂不是使贤者愈贤而

愚者愈愚了吗?

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成为他人眼中的贤者?

尚贤弃愚,难怪要与大多数人不

亲了。

处世应当心中明白而外表浑厚,所谓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而外表浑厚,则是悉数接纳,使贤而骄者谦之,愚而卑者明之,各获其利。

就像阳光之化育万物,既照园中牡丹,也照原野小草,使两者皆欣欣向荣,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八、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

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

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情到深处情转薄”,一方面是因为情甚苦,一方面是因为情爱难久。

情是一种执着,因此不

得必苦;

情又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念,因此掌握甚难,再加上生命短暂,环境多变,见人不

见心,见心不见人。

能由情爱之中得到短暂欢乐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无常迅速,至亲至爱

也敌不过生死的摧残。

所以,多情之人在备尝捉弄之后,多半要远离情感,而变得寡情了。

任性并非放肆,而是返观本性而顺随之。

人性在未受外界诱惑之前,原是天真淳朴,自由快

乐的。

然而,因为种种物欲名利的牵连,知识的分割,很容易便会受到蒙蔽。

但这种天性并未失去,在人摆脱物累,忘却尘劳时,又会炯然呈现。

因此,率性而为的人仍不失人的本性,而放肆于美酒声色的人,却恋物而迷失了本性。

九、真廉无名,大巧无术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

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真正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

最大的

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人不免是笨拙的。

为廉洁而立名,虽不贪利,却是贪名。

这和许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名字公布出来是一样的,无非为了博取一个善字而已。

其实,廉洁原是本分,由于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廉洁成了

难得的事。

廉声能为世人称道,是因其难得,若是官官都能廉洁,廉洁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又何必为此而立名呢?

一术对一事,此巧不可对彼事,因此,用术之人若为术所困,这个时候,巧术便成了拙术。

真正的巧在来时不立,立而不滞,这样才能应万物而生其术,不因一术而碍万物。

所以说大

巧无术,要能兵来将挡,若是滞于术之为用,一旦事出突然,便毫无办法了。

一O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

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

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有许多事情,表面和事实往往相差甚远。

就如好谈山林之乐的人,总以久处尘嚣中的人居多,真正了解山林之趣的人,早已身处其境而不返了。

有许多乐趣,是言语所不能道尽的,世人

挂在口头以为风雅的,又岂能得到其中的真趣?

能谈的不过是耳闻目见的事罢了那些耳不闻目不见的事,就无从说起了。

好作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

却未必尽忘名利。

因为这些人形虽放下而心未放下,口是而心非。

名利犹如赌博,是以全部

身心为筹码,去换取空无一物的东西。

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

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

就如酒,浅尝即可,过之则醉。

然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饮下此酒而不醉?

即使是反对名利之人,到底是反对名利的本身呢?

是反对人对名利的迷恋呢?

如果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

一一、伏久者,飞必高

伏久者,飞必高;

开先者,谢独早。

伏藏甚久的事物,一旦显露出来,必定飞黄腾达;

太早开发的事物,往往也会很快的结束。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准则,在长久的潜伏下,已将内涵历练得充实饱满,一旦表现出来,必

定充沛淋漓,而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如果没有这些长久的潜伏,又何能飞必高”呢?

”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开发,各方面无法配合,自然很快就竭尽力量而凋萎。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就是因为太早开发,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

倒是那些年轻时没没无闻的人,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而终成了晚成的大器。

生命之经验和宝藏的开发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样,愈陈愈香,要让它在岁月中酝酿、成熟,才会是一罐好酒。

一二、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

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

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又说: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天道尚且如此,何况人事。

得微福而骄慢,骄慢便是祸根,福本不厚,又以骄慢削之,可见不堪受福,惟有降祸了。

骄慢非但天不降福,人也不助其福,因为人人皆厌恶骄慢之人。

天宠既失,人和又无,微福必无法维持长久。

福尽祸来,不堪受福,又何堪受祸?

若得微福而不骄,即使是祸来,心也不惊。

受福不骄,受祸不苦,是深明福祸之道,只有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

不明祸何能降福?

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

先以微

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他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

达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于一己所为天意虽然不测,总之在能自救,心则常保泰然。

一三、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

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世人多在与人交际应酬时,在行为上有了过失。

指责对方,是出于爱护的缘故。

而会觉得放不下,则是贪爱留恋所造成。

好在人情场上作周旋的人,必定在人情场上见过失。

交际应酬,本难面面俱到,此处应付得了,他处必定不及应付,恁是八面玲珑的人,也难免落得个虚假油滑之名。

何况交多必假,穷于应付,难免虚与委蛇,全天下都是好友,就是圣人也难以做到。

周旋到烦人处,恩多反怨,种种嫌隙生。

爱之故而责之,责备是要他好,如果不爱,任他死活,毫不相关,又何必责之。

责也有道,要责其堪受,以爱语导之。

若是不堪接受,那么爱中生怨,责之又有何效。

人情的艰难,往往在于留恋。

贪生者畏死,恋情者畏失。

大凡着于何处,何处便难;

难舍何处,何处便难。

惟有能舍一切难舍,不贪一切可贪的人,才能自由自在行于世间,而不为一切所缚。

一四、山栖是胜事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

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

诗酒是乐事,

稍一曲人,则亦地狱。

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

山居本是愉快的事,如果起了贪恋,又与俗世有何不同?

爱好书画是高雅的行为,但过于无

厌,跟商人并无二致。

作诗饮酒原是乐事,若是屈从他人,敷衍应付,则如同地狱。

好客交友是令心胸舒畅之事,一旦成了俗人喧闹的场所,亦成了苦海。

山居的本意是要远离尘嚣。

如果对山林起了热情,岂不是有违本意吗?

每见名山胜景,大兴

土木,原味尽失,加上游人缺乏公德,满地果皮纸屑,那么山林又何异于市场。

写字绘画,原本是风雅的事,若必以巨金购置名家之作而后甘,则沦为买卖,雅意尽失,成为炫财傲富

的事。

作诗饮酒,要起之于兴,发之于情,倘若既无兴致,又无情趣,徒然为了应付而为之,就十分痛苦了。

好客亦是如此,可以舒展胸怀,若是来者不拒,喧腾一堂,或者俚曲艳调,吆五喝六,不仅令人头痛,避之犹恐太迟。

所以,事不能贪,不能俗,一旦流于贪俗,则与世俗无异,又何来胜事、雅事、乐事和豁达事之分呢?

一五、轻财聚人,律已服人

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不看重钱财可以集聚众人,约束自己则可以使众人信服,放宽肚量便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凡

事率先去做则可以领导他人。

任何事情均有其相成之道,在相处方面,则是指做人的态度。

财是众人所希求的,如果太重

视钱财,而将利益一把抓,他人得不到利益,便会离开你。

相反地,将利益与他人共沾,甚至舍弃个人的利益,他人心存感激,自然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

自我约束

是使人心悦诚服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个平等观念,你能做的事他便能做,如果

不能约束自己,又怎能要他人约束自己。

律已甚严,使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听从你了。

俗话说:

宰相肚里能撑船。

”肚里不能撑船,早就下台鞠躬了。

肚量狭窄,必然不能容人,也无法得到他人的爱戴,而纷纷离去。

大厦失去了支柱,岂有不塌之理。

因此欲得人才而善

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

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因为,事情来时,多数人都是犹疑不定,或者不信任,或者畏惧,如果领导的人也如此的话,事情便难望办成。

反之,能洞烛先机,解除疑惑,不畏艰难地去做,那么他人便一扫疑惑,而欣然跟从了。

一六、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

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

将最难以放下心怀的事放下,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路。

迷”就是失去了自己的道路。

生命中有许多事情会让我们迷惑,智者在未迷失自己之前就已

识破,故而不取;

愚者却连一些简单的歧路也不能看出,甚至因此往而不返。

倘若能识破这

种虚假,就不会再浸沉其中,可惜人们往往走出这一个迷惑,又进入另一个迷惑之中。

就个

人而言,如果最令人沉醉的事物都能一一看破,那么就很少有能让他迷惑的事了,自然就能

处处清醒。

让人觉得难以放下的,无非是名利、得失和憎爱。

难舍名利的人,如果没有名利便觉得呼吸

困难。

生命不可爱,一旦得到名利又怕失去,仍然觉得呼吸困难,生命难可爱。

而心怀憎恨的人眼中看到的人可恨,心中想到的事可恨,连脚下踩的路都会令他生厌,何况是难舍的事。

至于情痴爱圣们,则你爱我不爱,我爱你不爱,好不容易两人相爱了,今天吵架,明天冷淡,后天又不得不分离。

人心牵牵缠缠,天地却始终辽阔。

眼前无路往往是心中无路,心中无路则是自己搬来石块挡

道,如果将石块拿走,自然万境宽广,诸事顺遂。

一七、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逢到大事和困难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负责任的勇气。

遇到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

而逢到喜怒的事时,则可看出一个人的涵养。

在与群众同行同止时,也可

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

一般人遇到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态度,或自我保护的

措施。

但若人人都采取这样的态度,岂不是无人来担重任了吗?

所以,逢着大事或难事时,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

一有胸襟气度的人,在面临逆境时不会怨天尤人,他能接受顺境,也能接受逆境,因为他明白世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需要人的努力。

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要能不得意忘形,怒要能明白事理,所以有涵养

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一方面是真正可以喜怒的事并不多,一方面也是怕因喜怒而判断

错误。

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但别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

一八、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

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

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在夜晚心境平和的时候,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真心,而真实的情感在简单的饮食生活中,最能流露出来。

因此与其不断去要求人家,不如使其自我反省。

与其攻击他人的弱点,不如使其

自我坦白错误。

白日喧扰,无暇静想,人较易依一时的欲念而昧理行事。

等到万籁俱寂,一灯独坐,细想一日言行,才觉多有不是,而生惭意。

因此,夜气清明时,最容易自我反省。

真情不在锦衣玉食,而在箪食豆羹,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

就如以酒交友多入昏沉悔恨,以茶交友反见情意长久,道理是相近的。

为了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断去要求他,不但自己疲累,他人也会生厌,倒不如让他自觉其

非,才是根治之道。

同样的,与其去攻击他人的恶行,使他恼羞成怒,不如使他自惭而向人

坦白,才是最好的办法。

如此既不会疲累生厌,也不会令人恼羞成怒,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一九、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宁可做一个顺应世人、平庸愚笨的人,也不要做一个欺骗世人、才智高超的人。

大好大恶之人,往往才智高人一等。

多见世人死于欺世的豪杰之手,而不见世人死于庸愚之

口。

才智不足,固不足以为论,而才智匹配的人,如果心术不正,专图一己之利,其才智无非是吃人的工具,如何称得上是豪杰?

如王莽、曹操之辈即是。

豪杰之为豪杰,在于能运用才智造众人之福,否则只能称之为枭雄寇盗,所谓欺世之豪杰,

便是指这一类的人而言。

一般人不甘做庸愚,而宁愿做豪杰,无非是为了表现自己,少有发心为众人谋福利的,这样

的发心,即使才智足够,难保将来不欺世盗名。

倒不如安守平庸,免得贻人口实。

豪杰之心甚苦,不能担其苦的不足以为豪杰。

庸愚易为,守善随世,又有几人甘心为之?

人贵自知而

不自限,庸愚之徒与欺世之辈相较,却是大大的豪杰呢!

二O习忙可以销福;

得谤可以销名

清福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

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

清闲安逸的享受是上天所吝惜给予的,如果使自己习惯于忙碌,则可以减少这种不善的福分。

美好的名声是上天所禁忌的,如果受到他人的毁谤,则可以减轻由名声所带来的负担。

清闲安逸的日子并非人人都能过的,不仅上天不容许如此,人们也不容许太过清闲的人。

在清闲中容易懒散,逐渐失去生命的活力,甚至生出悲观的思想,这是因为身体闲了,脑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