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4036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4.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命题与创意-A(北京数学基础班)---陶平生.doc

命题与创意

——数学试题命制的思维境界

(陶平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晋陶潜

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写有一系列名著,如<<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数学与猜想>>,等等,读过之后,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遗憾:

为什么他接下来就没有续写一本<<怎样命题>>的书呢?

也许,这件事本身就是一道无法说透的谜题,或者是一本无字之书吧!

就像佛祖如来有意给了唐僧一本无字真经一样,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种禅机,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其中的哲理,或许永远不能穷尽,需要有缘人不停地“参”、不止地“修”,不断地“悟”,以臻完善.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命题也是如此,每个人处在不同的环境,站在不同的海拔,面对特定的时空,随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问题,如果这些想法和问题是理性的,可能是一闪之念,如电光流云,“情景一失永难摹”,但若及时捕捉到它,就成了命题.

如同绘画构思、艺术设计,诗文创作以及各种科技发明一样,数学命题从素材到成品的过程,也需要命题人的精雕细琢,匠心与创意.

数学中的解题与命题技术,如同武器之中的矛与盾的关系,这里没有“一劳永逸”,它们的永恒活力,就在于不断的开拓、创新与发展.

下面通过若干试题的命制过程,介绍有关命题的一些体会.

一、逆向推演,顺瓜摸藤

例、(年江西高考)设正整数数列满足:

且对任何,都有

;、求;、求数列的通项.

该题命制方法是:

事先想好一个数列,例如,然后对其操作变形折腾,使其适当复杂化:

由,此式两边平方,得,两边同除以交叉项,得到,注意,

得,即:

再将作局部显示,得到:

为使形式对称,改写成,为了锁定,给出初值.

这样就得到了开初的命题形式.

解:

据条件得,,因此在时,有

,即,得.

因为正整数,所以;

当,由,解得,所以;

今由,猜想.以下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时已验证,设时已成立,即,则当时,由于

,得,即

…,因为当时,

,则,又据得;

由得到,,所以,即当时结论也成立,从而对一切正整数,有.

例:

正整数数列满足:

计算.

这是为年江西高考压轴题准备的难度提升题,后未采用,于是改为数学竞赛的预赛试题,此题的命制方法与上题类似,只是数列略为复杂些:

事先给定数列:

,则有:

这时,

.显然有,为了锁定数列,给出,

就得到本题的表示形式.

解:

先求通项,时,条件化为,

此条件蕴含,即有,由式两端分别得到,

……,……

据,,即,因此,

或…

据,,即,因此,

……,据,得

当时,式化为,则,故有

,即,所以.

注意到,

今证明,一般有……

此式对于已成立,设对于成立,考虑情形,

据,,

即,

也即

所以.

也即.由此,

所以,.因为整数,则

,故由归纳法,式对于任何正整数皆成立,即.

再计算:

注意,所以,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对于高考试题而言,既要受考试大纲约束,又要受教材约束,并需顾及当年考生实际情况,同时还需回避每年出现在各地的大量考试试题、以及资料题海;要让猜题、押题者感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使得试题能够真正考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命题时确实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我们知道,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定义是,但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就事论事地复习或练习这种问题,相信谁都不会重视;但是,被认为最不可能出题的地方,往往会成为命题人感到最为保险的地方;如果我们将换成,则“没戏”的地方便立即变成了“有戏”.

例:

(年江西高考数学试题)证明以下命题:

、对任一正整数,都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等差数列;

、存在无穷多个互不相似的三角形,其边长为正整数,且成等差数列.

证明:

、易知成等差数列,故也成等差数列,

所以对任一正整数,都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等差数列.

【评注】:

第一问本来是用于“送分”的,有点像“脑筋急转弯”,用此考一下学生的“灵气”,但实际上考生多数舍近求远,在考场上却偏不会往此处考虑,成功者竟低于百分之一,考完之后便悔之无及,正所谓“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至于第二问,编题者是借助“不相似的三角形”来掩盖第一问中的“成比例”思想.

、若成等差数列,则有,

即……①,下面采用构造法,

选取关于的一个多项式,例如,使得它可按两种方式分解因式,

由于

因此令,可得…②

易验证满足①,因此成等差数列,

当时,有且,因此以为边可以构成三角形.其次,任取正整数,假若三角形与相似,则有:

,据比例性质有:

所以,由此可得,与假设矛盾.

即任两个三角形与互不相似,所以,存在无穷多个互不相似的三角形,其边长为正整数且成等差数列.

读罢“三国”,我们或许会对“千古一计”的“空城计”之泡制者感到由衷的敬佩,那个以“一生唯谨慎”为处世之本的卧龙诸葛,竟然会产生出这样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决策!

其实,他的帷幄运筹,原于对信息及对手的深度把握与精准判断.其基本立意所采用的就是“意料之外”!

然而,这种命题构思往往是不能重复使用的,一旦变为陈题,就将处于被动.

试想,如果把成等差数列的问题简单地改成“成等差数列”之类的问题,那还算什么创新?

命题人只有时刻关心事物的内在联系,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意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例:

(年江西高考)数列满足:

,,

、求的通项公式;、证明:

对于每个正整数,.

讲解:

本题采用“集装箱”方法,即“数据打包”,其命题过程是:

事先给出一个等比数列:

,然后适当选取,,即有,转换还原后化为.这就成为本题的题干.

解一、变形条件为:

,因此,为一个等比数列,其首项为,公比也是,从而,则,…①

所以,…②

为证,即要证,…③

加强命题,先证,对每个,都有…④

对归纳,时,有;设时④式成立,即

,则当时,

即时④式也成立,故④式对于每个正整数都成立.因此③式成立,结论得证.

解二、单墫教授后来又为此题提供了一个解法:

变形条件式为,令,则,,此式可化为,所以是公比为,首项为的等比数列.

从而,,

为证,只需证,由伯努利不等式,

,故结论得证.

例、(中等数学)将小于的九个互异正整数分别填入一个的方格表中,

使得表格的每行三数、每列三数都成为勾股数组,你的填法是:

(本题也是一道考查灵感的问题,如果不能看出问题的结构,而是依靠“拼凑”去做,那么完成这一道小题将会耗去很多时间,甚至徒劳无功.)

本题答案是:

解:

任取两个不同的勾股数组与,则在表中,每行、每列的三数也都是勾股数组;这是由于,若,可得;

例如取与,得到一种填法:

若取与,得到另一种填法:

(因勾股数有无穷多组,故不同的填法也有无穷多,

而所列出的两种情况是各元素均小于的填法).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一篇著名小说《百万英镑》,并被拍成电影,讲述了一个美国穷小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伦敦的两位富翁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

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爱情。

影片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

这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三、旁敲侧击暗度陈仓

“质数”本来是极不规则的,借此出题,往往不易成功;然而“规则”与“不规则”往往只是一墙之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是年东南赛的一道试题,在编拟时采取了“傍”的策略.

例、(年东南赛试题)试求满足下列条件的三元数组:

、为质数;、组成等比数列.

解:

据条件,…①,设,其中不含大于的平方因子,则必有,这是由于,据①,…②,则

,设,于是②化为,…③,若,则有质数,即,因皆不含大于的平方因子,因此,.设

,则③化为,…④,若仍有,则又有质数,即,因皆不含大于的平方因子,则,,设

,则④化为,,……,如此下去,因③式中的质因子个数有限,故有,使,而从得,,从而

,改记,则有,⑤

其中,…⑥,无大于的平方因子,并且,否则若,则,因大于第三个质数,即,,得

为合数,矛盾.因此或为质数,或为若干个互异质数之乘积,(即大于,且无大于的平方因子).我们将其简称为“具有性质”.

、据⑥,.当,则,有,因,得,若,则且,得为合数;若,在为偶数时,具有性质的有,分别给出不为质数;为奇数时,具有性质的值有,分别给出的皆不为质数;若,具有性质的值有,当时,给出解;当时,给出解

;时,分别给出的皆不为质数;

若,则或.在时,,因质数,得,

具有性质的值有,在为奇数时,给出皆为合数;在

时,给出为合数;时,给出为合数;在

时,给出解;在时,,,具有性质的值有.在为奇数时,给出的皆为合数;和时,给出的不为质数;时,给出解;

、时,由,得,具有性质的值有.

在时,为合数;

时,,因,则可取,分别得到至少一个不为质数;时,,,因,在时给出的为合数;时给出解;时给出解;

时,,,,只有在时给出解

、时,,具有性质的值有,分别给出的皆为合数;

、时,,具有性质的值只有得,这时,

,,只有在时给出解;

在时给出解;

、时,,具有性质的值只有得,而

,,只有在时给出解;在时给出解;

、时,,具有性质的值不存在.

因此,满足条件的解共有组,即为上述的.

例、数列:

,;

证明:

,皆可表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

【评注】第届有这样的一道预选题:

整数数列定义如下:

,;证明:

,为奇数.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其证明要点是找出数列的递推关系:

从而得到时,为奇数;重新回味此题,总觉得命题人摆出了这么大的排场,却只收获到如此简单的一个结果,似乎有些可惜,有点“种瓜得豆”的感觉.

继续挖掘这个数列,发现还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于是命制了上述一道新题.

证:

由条件易得,,……,

我们注意到,,而;

,而;,

而;……,据此猜测,对每个正整数,都有:

…①

为证①,我们还需给出一个关于的递推关系:

…②

今证①与②:

对大于的归纳,时皆已验证,设①与②对于成立,则对于,由①、②以及,有

……③

…④

因此,①与②对于也成立;故由归纳法,对每个正整数,①与②皆成立.

且①式表明,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

四、联想类比由此及彼

传说中鲁班有一次被一种带钩刺的草划破了手,由此获得灵感,于是便发明了锯子;

如同文学一样,数学创意也是一种深度感情化的东西,需要对此有感情的人才能真实地体味它,感悟它,“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抿”,“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这就是杜甫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我们都会求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如果我们将这一结构隐藏于另一知识点中,就开拓出了新的创意.

例、(高中联赛训练题,中等数学.)

三个内角的正切值皆为整数,如果将彼此相似的三角形只算作是同一种三角形,那么,全部合符条件的三角形的共有几种?

解:

设,为非零整数,且其中至多有一个负数;由恒等式得

即…①,以及…②

若其中有负整数,设,则为正整数,由①,

,于是,得,矛盾.所以皆为正整数,且其中必有一个等于,否则若皆,则由②,,

又得矛盾.设,则,由①,,,得

,即全部情况只有.因此这种三角形只有一种.

我们知道,在三角形中,如果是的中点,

过分别作直线与中线平行,则三条平行线中,每相邻的两条等距;并且,按照所取中线的不同,这种平行线组有三种情况;

又若为边长为的正三角形,那么三种情形下,相邻平行线间距离都是.反之,如果事先给出相邻平行线间的距离,那么,正三角形的边长与面积便唯一确定.

现在,我们可将这一结论类比到空间,便形成如下命题:

例、(年江西高考理科试题)

(1)如图,对于任一给定的四面体,请作出依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使得,且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的距离都相等;

(2)给定依次排列的四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的距离都为,若一个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满足:

,求该正四面体的体积.

解:

(1)如图所示,取是棱的三等分点;的中点;的中点;过三点作平面,过三点作平面,

因为∥,∥,所以平面∥平面,再过点,分别作平面与平面平行,那么四个平面依次相互平行,由线段被平行平面截得的线段相等,知其中每相邻两个平面距离相等,故为所求平面.

(2)、解法一:

(1)中的四面体为正四面体,若所得的四个平行平面,每相邻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为,则正四面体就是满足题意的正四面体.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以的中心为坐标原点,以直线为轴,直线为轴,建立如图的右手直角坐标系

令为的三等分点,为的中点,有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有,即

所以,.因为相邻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为,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得,,由此可得边长为的正四面体满足条件

所以正四面体的体积.

解法二:

如图,将此正四面体置于一个正方体中,(或者

说,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面外侧各镶嵌一个直角正三棱锥,得到一个正方体),

分别是的中点,和是两个平行平面,若其距离为,则四面体即为满足条件的正四面体。

下图是正方体的上底面,现设正方体的棱长为,若,则有,

据,得,于是正四面体的棱长,

其体积.

(即等于一个棱长为的正方体割去四个直角正三棱锥后的体积)

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对于数学中的命题与研究也是如此,一个试题的好与差,难与易,往往在于对问题结构与信息的深层次把握及高度综合,如岳飞所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苏东坡在评价陶渊明时说过: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好的试题应当是结构和谐自然的,没有任何拼凑痕迹;应当是赏心悦目的,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能够带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

下面一道试题,源自一个已有的结论,命题时,在将一个点的轨迹改为两个点的轨迹之后,就使得图形恰如其分,既不单调又不复杂.

例:

(年江西高考试题)如左图,一个直径为的小圆沿着直径为的大圆内壁的逆时针方向滚动,是小圆的一条固定直径的两个端点;那么,当小圆这样滚过大圆内壁的一周,点在大圆内所绘出的图形大致是

解:

如图,设为圆的直径,为圆的直径.当圆沿圆的内壁逆时针方向滚过了弧长后,两圆的接触点移至点,点移至,圆心移至,这时有,,且三点共线.当时,,即在线段上;当,,,即与点重合;当,易知点在线段上;当时,点与接触点和直径的端点三点重合.所以当圆沿圆的内壁逆时针方向滚过了弧长,即接触点从点移至点时,点从点沿线段移至.当时,即接触点从点移至点时,恰好重复上述过程,点从点沿线段移至点.

综上所述,当圆沿圆的内壁逆时针方向滚过一周,点的轨迹为直径.

同理,点的轨迹也为一条直径,且与垂直,故选.

下面三个问题,都使用来编拟,但考查目标各不相同.

例、将编号为的九个小球随机放置在圆周的九个等分点上,每个等分点上各放有一个小球.设圆周上所有相邻两球号码之差的绝对值之和为.求使之值达到最小值的放法的概率.(注:

如果某种放法,经旋转或镜面反射后可与另一种放法重合,则认为是相同的放法).

这是为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所提供的一试解答题,是一道代数与概率的综合题,它的创意效果是,让只善概率者进不去,而让不懂概率者出不来;

九个编号不同的小球放在圆周的九个等分点上,每点放一个,相当于九个不同元素在圆周上的一个圆形排列,故共有种放法,考虑到翻转因素,则本质不同的放法有种.

以下求使S达到最小值的放法数:

在圆周上,从到有优弧与劣弧两条路径,对其中任一条路径,设是依次排列于这段弧上的小球号码,则

上式取等号当且仅当,即每一弧段上的小球编号都是由1到9递增排列.因此;由此知,当每个弧段上的球号确定之后,达到最小值的排序方案便唯一确定.

在中,除与外,剩下个球号,将它们分为两个子集,元素较少的一个子集共有种情况,每种情况对应着圆周上使S值达到最小的唯一排法,即有利事件总数是种,故所求概率.

例、将前九个正整数分成三组,每组三个数,使得每组中的三数之和皆为质数;求出所有不同分法的种数.

证:

、由于在中,三个不同的数之和介于和之间,其中的质数有这六个数,今将这六数按被除的余数情况分为两类:

,其中每个数被除余;,其中每个数被除余;

假若所分成的三组数对应的和为互异质数,则因

被整除,故三个和数必为同一类数,因为类三数和,类三数和,矛盾!

故三个和数中必有两个相等.

、据知,将表成中的三数和(其中有两数相等),只有四种情况:

;;;.

因中有个奇数,故分成的三组中必有一组,三数全为奇数,另两组各有一个奇数.

对于情形,和为的组只有,剩下六数,分为和为的两组,且其中一组全为奇数,只有唯一的分法:

与;

情形中,若三奇数的组为,则另两组为;或;

若三奇数的组为,则另两组为,或;

若三奇数的组为,则另两组为;共得分法种;

情形中,若三奇数的组为,则另两组为;

若三奇数的组为,则另两组为或;

若三奇数的组为,则另两组为或;得分法种;

情形中,和为的组只有,则另两组为;

据以上,共计得到种分法.

例、(东南赛)将数集中所有元素的算术平均值记为,

若是的非空子集,且,则称是的一个“均衡子集”.

试求数集的所有“均衡子集”的个数.

解:

由于,令,则

依照此平移关系,和的均衡子集可一一对应.

用表示的元均衡子集的个数,则(的元均衡子集只有,一元均衡子集只有).的二元均衡子集共四个,即为,

因此.

的三元均衡子集有两种情况:

(1)含有元素的为,共四个;

(2)不含元素的,由于等式可表示为以及,得到个均衡子集,因此.

的四元均衡子集有三种情况:

、每两个二元均衡子集之并:

共个集;

、不含元素的三元均衡子集与的并集,共个集;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之外者,由于等式可表为,以及得个均衡子集与,因此.

又注意到,除本身外,若是的均衡子集,当且仅当其补集也是的均衡子集,二者一一对应.因此.

从而的均衡子集个数为

.即的均衡子集有个.

例、一副三色牌,共有纸牌张,其中红黄蓝每种颜色的牌各张,编号分别是;另有大小王牌各一张,编号均为,从这副牌中任取若干张牌,然后按如下规则计算分值:

每张编号为的牌计为分,若它们的分值之和为,就称这些牌为一个“好”牌组.试求“好”牌组的个数.

年第三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在南昌举行,作者提供了如上一道试题,当时,每个大城市皆可以派出三个队,分别称为红队、黄队和蓝队,命题时将表示“”、“三届”、“红黄蓝”、“女子”这些特征融入题中,本题借助一个熟悉的背景将组合结构中的“残缺”加以隐藏,使人不易觉察,所谓“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本题当时考生得分率很低(名选手中只有人作对),而命题的思维创意是“补形”.

解一:

称本题为“两王问题”;若增加一张王牌(称为“中王”),编号也是,每张牌仍按所述方法赋予分值,并将三王分别赋予红、黄、蓝三色,称作“红王”、“黄王”、“蓝王”,则称为“三王问题”.

在“三王问题”中,将分值为的牌组数目记为,每个牌组中的红牌、黄牌、蓝牌的分值,分别记为,则有……① 

易知①的非负整解数为,而对于任一组确定的,其二进制表达方式唯一,因此①的每一个非负整解,对应于唯一的一个牌组,

因此…… ②

再考虑“两王问题”,对于,设分值为的牌组数为,今求:

对于分值为的任一个牌组,分两种情况考虑:

(一)、若组内无王牌,则其就是“三王问题”中的无王牌情形,此时,如将每张牌的分值都除以,就得到“三王问题”中的一个分值为,允许有王牌的牌组,而且这种对应是一对一的,故知这种牌组个数为;

(二)、若组内有王牌,由于分值之和为偶数,则其中必是两张王牌都有,去掉这两张王牌,就化为“三王问题”中的无王牌并且分值之和为的情形,此时,如将每张牌的分值都除以,就得到“三王问题”中的一个分值为,允许有王牌的牌组,而且这种对应是一对一的,故知这种牌组个数为;

所以,.

特别是,当,即时,.

例、(年江西高考数学试题)

(1)已知等比数列,,满足:

,,,,若数列存在并且唯一,求的值;

(2)是否存在两个等比数列,,使得,,,成公差不为的等差数列?

若存在,求的通项公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本题将“等比数列的公比不能为”这一概念隐藏于题意之中.

解:

、设的公比为,则,,,

由成等比数列得,即,

由得,故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再由存在并且唯一,知方程必有一根为,将代入方程得.

、假设存在两个等比数列,使,,,成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设的公比为,的公比为,

则,,,

由,,,成等差数列得

即,得,

由得或,当时,由①,②得或,这时与公差不为0矛盾.

当时,由①,②得或,这时与公差不为0矛盾.

因此不存在两个等比数列,使得,,,成公差不为的等差数列.

下面是年江西高考数列题的改进型:

例:

设为正数,如果以为首项的等比数列满足:

也构成等比数列,则称为所对应的一个数列;若,,是一个数列,其中,令;

证明:

对于数列的任何三个连续项(),皆为常数.

证:

若为数列,即也成等比数列,于是有

,即,则.

易知,方程的两根为,其正根满足.

又令,由,

可知,方程在区间内各有一根,因此,方程满足的根只有.

它适合,即,也就是,即,

又由得到,即,所以;

由,得.故当时,

即,由,得

…,因此数列的各项皆为整数.

又记,则,,

所以,即对每个,皆有.

六、小中见大,得陇望蜀

我们曾经考察过这样一个问题:

,发现,在取时,值皆为奇数,它是否具有一般性?

于是,继续考察一些其它质数,发现了如下一般性的命题:

例、(年南昌市赛)设为奇质数,是小于的正整数;证明:

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何小于的正整数,均有正奇数.

证明:

必要性:

若是小于的任一正整数,记,因为质数,故皆不为整数,因此有

使相加得,,故为整数,

由于,则必有,从而奇数.

充分性:

若对任何小于的正整数,均有正奇数……①

令,则,据必要性的讨论可知,对任何小于的正整数,均有

正奇数……②,因此由①,②,对任何小于的正整数,均有

偶数……③,由③进而可得,对任何正整数,均有

偶数……④,(事实上,设,则

偶数

为证充分性,只要证,,用反证法,假若,不妨设,则

,因为质数,有,因此有正整数与,使

⑤,据此知,必为奇数,且⑥,

显然,整数,(否则,若整数,则由⑥,为整数,

因,则整数整数,矛盾).

今由整数,则,现对⑥式两边取整,得

,因此2奇数,这与④式矛盾.

故原假设不真,因此,即,所以.

年,我们在给全国初中联赛命题时,开初设计了一个填空小题:

正三角形被其中位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今用两个这样的正三角形拼成一个菱形,求以其中的线段为边的梯形的个数.

这题不难,容易得出答案为;做完后,试着将分割线条数增加,发现难度大幅上升,因此感到,这是一道具有很大潜力的题,不能过早地将其扑杀掉,于是发展成为年的如下中国国家队训练题.

例、边长为的菱形,其顶角为,今用分别与及平行的三组等距平行线,将菱形划分成个边长为的正三角形(如图所示).

试求以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