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371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Word格式.docx

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直接决定了地质封存环境监测的监测对象、监测频率、监测布点和主要监测技术。

CO2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必须与具体的封存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结合起来,设计和布置不同阶段的监测重点和监测频率。

基于具体情况和有侧重点地设计和构建环境监测体系有两重优势。

首先,监测可以侧重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较大的方向,有的放矢;

其次,环境监测往往成本较高,精心设计、有所侧重的环境监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监测成本。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进展

中国是全球CO2地质封存项目发展最具潜力的国家。

因为中国的CO2排放量很大,并且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CO2地质封存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大规模成功应用CO2

地质封存,可以保证中国继续利用煤炭资源,并且产生较低的CO2排放。

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于CO2捕获、利用和地质封存(CCUS)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并且认为CCUS会在中期和长期,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CO2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在CO2地质封存应用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09年在吉林油田开始了每年12万吨的CO2驱油项目(EOR)。

吉林油田的长岭气田中CO2含量高达30%,从含CO2天然气中捕集CO2,再将其用于低渗透油藏驱油,从而实现CO2捕集、埋存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目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山东省胜利油田开始CO2驱油

项目(EOR),已累计注入4.3万吨CO2,累计增产原油7967吨。

在胜利油田,适合CO2驱油的低渗透油田储量达2亿多吨,若全部采用CO2驱油,则每年可封存CO2300万吨,提高油田采收率10〜15%,可新增采储量3300〜4700万吨。

目前胜利发电厂正在建设100万吨/年烟气CO2捕集和封存项目,这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火电CO2捕集和封存项目。

神华集团于2011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了CO2深部咸水层注入项目。

该项目设计每年注入10万吨CO2。

注入深部咸水层的CO2来自神华的煤液化

112.6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项

工厂(当前每年生产360万吨CO2),煤液化过程生产的CO2浓度为87%,将其纯化到95%,然后通过储罐运输到注入场地。

煤制油厂与CO2注入场地之间距离约9千米。

在神华CO2注入点,从地下1000米到2500米,周边共有多组盖层-储层组合结构。

项目最终选择了地下1690〜2453米深度的21个盖层-储层组合结构作为项目的CO2地下封存地层,总厚度达到

目正在规划中(具体分布见图

1)。

象色煤电IGCX

Q(1(116)冲石花

(2010)

中国企业对CO2地质封存很有兴趣,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一CO2减排的工程手段,但CO2地质封存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地质封存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缺乏法规依据和案例参考,尤其缺乏较为系统的环境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的支持,这和我国CO2地质封存项目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极不相

称。

因而,当前需要积极借鉴欧、美、澳在环境监测方面长达20年的经验和教训,出台中国CO2地

质封存的环境监测导则和技术指南,建立环境监测方法体系,设定监测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指标,支持和保障中国CO2地质封存的环境友好型发展。

全球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现状

完整的CO2地质封存过程包括4个阶段,选址和评价(约3〜10年),运行地下注入(几十年),关闭(几年)和关闭后。

CO2被注入到深部地层(通常深度超过1000米)的岩石空隙中,从而被封存在地层中。

一旦CO2被安全地注入到地层中,其可能被封存长达地质时期之久。

为了能更好地地质封存CO2,需要将CO2压缩,使CO2的密度状态达到“超临界”,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密度约为750千克/立方米。

此时,CO2以气体状态充满岩石空隙,同时又具有粘稠性。

能实现CO2地质封存的地层需要满足以下3个主要条件:

充足的储存空间和可注入性(足够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安全的封层(盖层),即位于储层之上具有不可渗透岩石层,这样可以防止CO2向上移动和渗漏;

地层需要深于800米,这样压力和温度才能足够高,使得注入的CO2达到超临界状态,从而最大化地封存CO2。

全球CCS研究所在其《全球2011年CCS现状》中称,2011年全球处于不同状态(确认、评价、决定、执行和运行)的大规模完整CCS项目(包括CO2捕捉、运输和储存过程,并且规模在:

煤电厂每年CO2储存量不少于80万吨;

其它高能耗设施每年CO2储存量不少于40万吨)共有74个。

在这74个项目中,8个处于运行状态,6个正在施工建设,这14个项目总CO2封存能力达到每年3300万吨。

北美和欧洲是工业规模水平CO2地质封存项目的主要地区。

北美和欧洲的大规模完整CCS项目分别有25个和21个,之和占总项目数的62%,其次是加拿大(9个项目),澳大利亚(6个项目)和中国(6个项目)。

美国是CCS项目最为活跃的地区,不仅项目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而且总CO2封

存量也居世界第一。

2011年全球大规模完整CCS项目中的大部分都是预计在2015-2020年才开始实施。

从CO2地质封存类型上看,46%的全球大规模完整CCS项目属于EOR项目,26%属于陆地咸水层项目,14%属于海上咸水层项目,7%属于海上枯竭油气藏项目,另外其它7%处于不确定和其他类型。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环境风险和环境影响

1、环境风险

工业规模水平的CO2地质封存项目,会将大量超临界状态的CO2注入地下,这些CO2会不断发生大面积迁移,因而环境风险在很大范围都存在。

当CO2注入到地下储层中时,其可能会通过如下

途径发生泄漏:

通过低渗透率的盖层(例如页岩)的岩石空隙泄漏;

通过不整合面(位于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层之间显示沉积作用非连续性的侵蚀面)或者岩石空隙横向移动;

通过盖层的裂隙、断裂或者地质断层泄漏;

通过人为因素导致的途径,例如未进行完整密封的钻井或者废弃油井等泄漏。

开采枯竭的油藏和气藏,由于研究数据和开发利用较为充分,因而是CO2地质封存较为安全和理想的地层类型。

但是,由于开采枯竭的油藏和气藏区域内会存在很多钻井,其中包括许多未被利用的钻井,很多钻井的状况很差,因此这类地层的风险是,CO2可能通过钻井而泄漏。

特别是那些未被发现或者未能妥善废弃的钻井是开采枯竭的油藏和气藏的重要风险源。

石油行业的经验表明,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油井套管、封隔器或者灌注水泥等的退化,油井往往是

重要的泄漏途径之一。

油井完整性的缺失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CO2地质封存最有可能的泄漏途径,

尤其是当存在废弃油井或者老油井时。

通过废弃油井泄漏CO2的风险受影响于在CO2地层活动范围

内油井的个数、深度及其废弃处理过程。

深部咸水层封存的CO2泄漏途径也主要是上述途径,它与枯竭油气藏的主要差异是,其盖层对CO2的密闭性没有经过时间考验。

另一个差异是当CO2注入到深部咸水层时,会引起储层压力的增加,因为只有将咸水层岩石空隙中的盐水挤压出来,才有空间储存CO2。

对于煤层封存,当出现煤矿开采等情况,导致煤层内部的压力降低时,吸附于煤基质之上的CO2就会释放出来。

如果煤层压力大幅降低,大量吸附于煤基质上的CO2就会通过煤层割理系统(割理

系统是广泛存在于煤层中的内生裂隙系统,是煤层经过干缩作用、煤化作用、岩化作用和构造压力等各种过程形成的天然裂隙)自由流动。

地质断层、人工开矿导致的地层裂隙或者未能妥善处理的废弃煤矿井都可能成为CO2从地层中泄漏出来的途径。

由于CO2地质封存仍然是一个新现象,所以尚未有评价CO2地质封存环境风险的较为成熟、完整的方法体系。

一系列的方法体系已经或者正在被应用和使用,其中一些是定量研究,一些是定性研究。

但绝大多数的方法都是基于具体的CO2地质封存项目和特定的假设条件。

许多正在应用的CO2地质封存风险评价方法都是基于特征、事件和过程方法学,来确定、分类和甄选可能影响CO2地质封存的各类因子。

在这种体系下,特征是指一系列参数,例如储层渗透性、盖层厚度和钻井个数等。

事件包括了地震事件、钻井井喷和新钻井穿透储层事件等。

过程是指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例如多相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相的流体混合在一起的流动)、可能影响储层能力和安全的化学反应及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等。

一些风险评价利用了情景分析来表征CO2泄漏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

一些风险评价确定一个基准情景,代表了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风险评价的核心是确定最有可能出现的泄漏事件以及它们的概率。

比较能达成共识的是,泄漏的高风险可能会出现在CO2地质封存项目的注入阶段或者注入结束

后的短期阶段(可能是结束后的几十年内)。

支持这一结论的依据主要有:

首先,储层压力会在CO2

注入期间达到最高;

其次,注入结束后,固定和捕获CO2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开始活跃。

2、环境影响

C02地质圭寸存项目可能会导致两个层面的环境影响:

全球尺度和地方尺度。

全球尺度:

C02释放于大气,则增加大气中C02浓度,对全球气候变化发生作用,这是对全球尺度的环境影响。

C02地质封存的根本目的是减少大气中的C02量,将C02从排放源提取出来,直接封存于地下。

但如果封存于地下的C02重新释放回大气,则C02地质封存项目本身也就失败了。

因此C02地质封存的全球环境影响可以认为是C02封存有效性的失败。

关键问题是,泄漏多少C02才能认为是有全球环境影响,或者说才能认定一个C02封存项目是失败的。

尽管关于可接受泄漏水平

没有一个较为确定的范围(主要取决于不同方法对C02地质封存在全球C02减排中作用和贡献的设定),但许多研究者还是认为每年的泄漏率应当低于0.1%。

在这种情况下,年注入量为100万吨的

C02地质封存项目,0.1%的泄漏率意味着每年的泄漏量不能超过1000吨。

地方尺度:

如果C02从地下储层中泄漏出来,进入浅表层,则地下水资源、土壤、植被、大气等都有可能受到其负面影响。

如果C02从地下储层泄漏出来,进入浅层地下水层,则会逐渐溶解进

入地下水,溶解的CO2会提高地下水碳酸浓度,降低地下水的pH值,地下水酸性的提高会增加地下水中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变化,恶化地下水水质。

溶解的CO2还会提高地下水中有毒金属、硫酸

盐、氯化物的移动能力,从而可能会给地下水带来异常气味、颜色或者异常味道。

酸化的地下水可以通过溶解、吸附和离子交换等反应,使微量金属元素从周围环境中释放进入地下水中。

而许多微量金属元素都属于重金属,例如铅(Pb),镉(Cd)以及砷(As),这些元素会对地下水产生较为严重的毒理作用。

CO2进入土壤后,会造成土壤局部地区CO2浓度的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土壤生物系统以及植被根系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泄漏的CO2进入近地表植被生态系统时,开始可能会产生施肥效果,从而促进植被生长,但当CO2浓度在土壤中逐渐升高并导致土壤中氧气浓度降低时,植物开始出现胁迫效应,并且植被胁迫效应会逐渐大于植被的施肥效应。

土壤气体中的CO2浓度超过5%时,

就会对植被产生负面影响,当超过10%时,就会导致根系窒息,当达到20%时,CO2就会成为植物毒素。

许多有潜力的CO2地质封存地层都位于海底,因此研究CO2泄漏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重要。

很明显,从海底地层泄漏的CO2造成的环境风险要小于从陆地地层中泄漏出来的CO2造成的环境风险。

对于CO2地质封存项目,当前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一个较为体系和完整的监测系统,包括地震测量技术(2D,3D,4D,垂直地震廓线和微地震测量技术)、电子和电磁测量技术、重力测量技术、地球化学分析等(图2)。

环境监测是CO2地质封存监测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并且对于CO2地质封存项目的成败具有

关键作用。

环境监测贯穿CO2地质封存项目的前期准备、项目运行和项目结束各个阶段。

环境监测对于确定CO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全球尺度温室气体减排都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CO2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的总体目标是向决策者、监管者以及公众表明,CO2地质封存不

会对环境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并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手段。

具体讲,CO2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目标包括:

①提高对CO2地质封存的理解水平,进一步确定其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②评估泄漏对于环境、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③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确保公众了解和掌握CO2地质圭寸存的环境影响,增强公众对于CO2地质圭寸存的信心和理解;

④建立CO2地质封存的市场信息,验证封存量,从而使得封存于地质层内的CO2可以作为减排信用进入CO2交

易市场;

⑤对各类CO2地质封存项目与环境相关的争议和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地下水、地表、土壤及植被和作物损失等。

IHAL源地虑监测扭伏ISi^i冷动的谨缠需射

井下监锲!

nk^JjhiU强斗出劭胆

钻井毙幣啊监测船骡”金柯灌花木跑応整怦鼻卄.IX側Hfflil:

AAM拌

•co./ta恵的fFXU*

iWffiflIJt鮭塔HMMCO.通M

奁汁井测井世離9住Nt皿I啲饱科冊况

井M电^M;

it

总;

WCCL费和

ll£

M

Ii^MttrmuK

累计电

HrihlL爐CC謂:

d

也静辨瘵时铤地点酬擁WKiU移动和

敛抽茲IR和符理稚掘铁nrw菽

IhA「一沁血IK測抢制水力陆裂廿加利占怙讯憔忙増剧

图2CO2地质封存的监测系统

(图片来源:

翻译和修改自Schlumerger图片)

 

1、环境监测方法

CO2地质封存环境监测的核心是地下(地下水)、近地表(土壤和植被)和地上(大气)。

一个完整的CO2地质封存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应该包括4个阶段,而环境监测活动和布局也应该基于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和设置。

运行前阶段:

CO2地质封存运行前阶段的环境监测重点是建立封存场址周边环境本底值,确定主

要的环境风险。

环境本底值对于CO2注入开始以后的泄漏及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建立了较为稳定、可靠的环境本底值,才能较为可信地判断今后CO2浓度异常和各类环境影响

是否为地质封存导致,是否超过了环境影响可接受的限度。

因此,环境本底监测需要充分了解地质封存可能发生泄漏或渗透的特殊区域的CO2浓度和各类环境指标的波动特征和范围。

近地表和大气基准监测数据用于评价周边环境大气CO2浓度特征和土壤气体中CO2含量。

自然和人类活动(火电厂、水泥、机动车等)都是影响大气CO2浓度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避免对CO2注入阶段判断的偏差,需要充分了解非CO2地质封存的各类CO2排放源,并且环境基准监测的周期和频率要足以准确把握这些排放源波动特征,例如自然源往往至少需要监测1年(完整的季相和植被物候期)。

运行阶段:

主要是CO2地质注入阶段,环境监测的方法、技术及频率都是整个CO2地质封存项目生命周期中最全面和最高的。

在CO2地质封存的运行期间(注入阶段),要提高对地下水取样分析的频率,以确保地下饮用水没有受到显著影响,及时发现问题。

需要连续监测大气CO2浓度,从而实时在线监控CO2浓度变化,判断浓度异常情况,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理CO2泄漏情况。

同样,土壤气体监测的频率也要提高,在CO2地质封存的注入阶段,要提高土壤气体监测的空间精度。

土壤气体监测样点的覆盖范围可以比运行前阶段相对小一些,但是样点网格的空间分布需要更加密集。

关闭阶段:

CO2地质注入停止及注入井水泥浇灌封闭阶段,主要项目施工设施在这一阶段逐渐拆除,达成CO2地质封存场地的环境恢复协议,保留部分必要的环境监测设备。

在CO2地质注入的关闭阶段,主要工程措施是对注入井进行水泥浇灌和封闭,因此环境监测应当侧重注入井及周边的异常变化及可能的CO2泄漏。

同时密切监测地下水,确保地下水在关闭阶段没有受到影响。

关闭后阶段:

CO2地质注入井封闭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环境监测要确保CO2地质封存场地的环境状况与模型模拟及预期的保持一致,没有造成显著环境影响。

一旦充分表明封存场地的表现是稳定、安全和对环境友好的,并且泄漏的风险极小,则环境监测即可以停止,除非出现环境影响争议或者不确定情况。

在CO2地质封存的关闭后阶段,环境监测依然非常必要。

但是环境监测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很难确定,因为不同的地质封存情况可能差异很大。

此阶段的环境监测可以适当简化,但需要根据运行阶段、环境风险判断和模型模拟确定重点监测的指标。

2、环境监测技术

许多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当前工业规模水平和实验规模水平的CO2地质封存项目中。

这些环境监测方法包括直接监测CO2浓度,也包括间接监测CO2扩散和泄漏的手段,例如对地下水、土壤和植被的监测等。

图3显示了当前主要的C02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特征。

门L拥测器

((),加渊湍

祐祸杯方洞化

CO,MilW

iLA^

詰Ml剧讣辛

*XT

驕讪曲k层

o9°

Ml

u=*J

IST*K

临潮井

障呱示踪風翻r

:

工匸

图3CO2地质封存的环境监测布局

兰三汕卜厭采档

3、环境监测相关法规

世界各国都把建立法律法规作为规范和推动CO2地质封存发展及最大限度降低其风险的重要措

施之一。

法律法规也是政府和公众监管和监督CO2地质封存项目的主要依据。

项目执行者需要依据

法律法规向政府和公众证明CO2地质封存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和操作的,是安全和对环境没有显著影响的,并且在长期将保持稳定的表现。

欧盟2008年1月23日出台的CCS指令中明确要求对CO2地质封存的初始环境状态(本底)和整个运行过程进行监测。

欧盟2009年再次出台了CCS指令《EUDIRECTIVE2009⑶/ECOFTHEEUROPEANPARLIAMENTANDOFTHECOUNCILof23April2009onthegeologicalstorageofcarbondioxide》,其中指出监测对于评价是否泄漏以及泄漏造成的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非常重要。

令要求监测必须足以探测到CO2泄漏对于周边环境(特别是用于饮用或者周边生态系统使用的地下水)的显著负面影响。

对于海底CO2地质封存,监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特征。

美国环保署针对CCS项目在2010年11月22日提出了新的法规,其中基于饮用水保护的地下灌注控制计划,针对CO2地质封存建立了新的地下注入类型VI,并设定了地下饮用水保护要求。

该法规要求进行地下水质监测(包括对储层以上的地球化学变化的阶段性监测)、地表大气监测和土壤气

体监测(按照地下灌注控制计划要求)。

在监测要求中,所有者或项目方必须提交一系列地下水质指标数据,包括pH、电导率、温度、CO2浓度、主要阳离子和阴离子、金属元素、总含盐量和碳氢化合物等。

为了保证CO2地质封存项目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环境监测需要在CO2注入结束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尽管在CO2注入结束后,泄漏和环境风险会逐步降低,但注入的CO2依然会不断地移动,直到所有CO2都被物理和化学捕获。

CO2地质封存项目的监测责任是项目责任权利的一部分。

通常讲,在项目结束后,CO2地质封存

项目将从项目方转移给政府,而政府则永久性地负责该CO2地质封存项目的管理和监测。

环境监测

的责任也就随着CO2地质封存项目的转移而自动发生转移。

政府部门允许CO2地质封存项目转交或

允许终止监测的前提条件是,政府必须确保地质封存项目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其封存点的表现和模

型预测一致,并且模型预测的各种情景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监测责任是CO2地质封存项目长期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满足三个条件的情况下,CO2地质封

存项目责任可以从项目方转交给政府部门。

首先,证明没有显著泄漏或者渗漏风险;

其次,在CO2

注入结束后经历了一个有最短要求的时间段;

最后,达成长期责任的资金承担方案,从而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

表1总结了典型国家关于CCS项目权责管理的内容。

表1典型国家和地区关于CCS项目责权管理

政府

CCS责权管理

应用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接受80%的CCS的责任,西澳大利亚州

承担20%的责任。

Gorgon项目

加拿大

针对CCS项目没有特定的责权要求,其要求同石油和天然

气项目相同,但艾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已经开始考虑设定针对CCS的法规。

所有CCS项目

欧盟

当项目方证明没有显著泄漏风险,并且CO2注入结束后经

过了20年,CCS的责权转移到成员国政府。

美国

7个州政府已经建立了州层面上的不同法规,包括项目方长

久承担责任,州政府接收项目的全部责权。

没有联邦政府

层面的法规要求。

特定州的CCS项目

英国

接受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