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42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docx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对新知识的体验与探索,将认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引导学生懂得合作、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探究,查阅资料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学设计思路:

  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元素概念。

在原子结构信息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点,然后导出元素概念;再次呈现两组原子结构信息,让学生练习,并巩固元素的定义;接着自学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通过阅读元素符号的表格,归纳元素的简单分类;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最后,通过字母组合游戏、元素与健康、物质中的元素组成练习来加深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设计策略:

  1、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化学教学

  2、从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化学教学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

  一、教与学目标导航

  1、教学重点:

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2、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的理解

  3、中考考点:

元素的概念,常见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预习案

  ⑴什么是元素找出元素定义中的关键词,并在书上圈划。

⑵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7的原子和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26的原子是同种元素吗

  ⑶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部分,与中子数有无关系?

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⑷读课本73页图4-4,了解不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

在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少,作物生长大量需要的元素是(),所以作物要施肥。

  (5)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三、教学案

  

(一)自学质疑

  1、O2、O3、H2O、H2O2等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什么元素?

  2、O2、O3、H2O、H2O2等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中什么是相同的我们把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什么元素

  3、H2、H2O、H2O2等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这些氢原子中什么是相同的我们把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统称为什么元素

  4、什么是元素原子的什么决定了元素种类

  5、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00多种,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前4位元素是哪些生物中,海洋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分别是哪些

  6、图4-5中外国人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想到了什么

  7、书写元素符号的方法是什么?

  8、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哪些?

  9、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

  元素的概念

  1.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

  2.地壳中的前4位元素是氧、硅、铝、铁

  3.国际上需要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元素符号

  4.元素符号书写方法

  5.元素符号的意义

  7.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互动探究

  1.对比观察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四)精讲点拨

  1.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发生分裂),分子种类改变

  2.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发生分裂),原子种类不变

  3.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4.元素是宏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五)矫正反馈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

  2.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六)迁移运用

  课堂练习

  

(一)元素符号组合游戏:

请把它们变为你认识的元素符号。

  ABCMN

  auelg

  

(二)试找一找,下述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

  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三)身边的元素——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进补的广告,这里的锌指的就是元素,像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

前面课程学生已经知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需要结合原子结构知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进行比较确定的概念定义,将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与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有机统一起来。

  1、元素概念是化学概念的教学难点,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体教学,可以通过生活物品中元素组成的大量实例,促进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需了解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根据,因而是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以课本列举27种元素为重点,包括每种元素的符号、名称,做到会写、会读、会用。

  3、简介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个化学工具,依据学生有限的知识基础,可以安排学生组织探究活动,从原子序数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定元素分类等信息,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学习工具习惯。

  教学准备:

  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学生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展示课题:

  【生活启示】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示实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

  【教师导语】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该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

  【学生回答】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课题】第2课题:

元素

  (评析):

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要注重化学联系生活,积极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运用化学的观点认识。

  二、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

  【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学生演板】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中知道:

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学生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学生2】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B)

  A、中子数B、质子数C、相对分子质量D、核外电子数

  【师生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

  【引导讨论】下述化学反应:

2H2O==2H2↑+O2↑,S+O2===SO2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2】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生活应用】

  1、生物细胞无论来源于动物还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种类及其质量分数都相近。

  2、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阅读图表】了解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质量分数。

  【发现规律】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从多到少次序:

氧硅铝铁

  【师生讨论】为了加强记忆,可以采取谐音记忆技巧:

养闺女贴(心)。

  【知识拓展】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引导归纳】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千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评析):

现阶段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关联,认识到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则用“原子”,运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加强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突破两个概念容易混淆的认识误区。

  三、熟记常见元素符号,领悟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

  【趣味话题】外国友人不会认识实验桌上的三瓶金属材料,他问都是些什么物质?

他说我不认识。

  【教师提问】科学上使用什么来表示元素呢?

  【学生讨论】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需要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各种元素。

  【阅读资料】常见元素符号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又一贡献。

  (评析):

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动漫形式介绍,有利学生从乐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这样就便于不同国度的化学界进行学术交流。

  【学生1】书写元素符号应该注意法则:

一大二小。

  【提出问题】氧元素符号为O表示什么?

  【学生2】O表示氧元素

  【学生3】O表示一个氧原子

  【共同归纳】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阅读资料】从中文元素造字规律来看,将元素分成哪三种?

  【学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银铜铁锡Au、Ag、Cu、Fe、Sn。

  【学生2】有“气”字头一般是气态非金属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温下的固态非金属元素,C、S、P等。

  【学生3】记住三种常见稀有气体元素:

氦He、氖Ne、氩Ar等。

  (评析):

元素符号作为学习化学的第一种化学用语,加强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让学生体悟运用元素符号的重要作用,为马上学习的化学式做好准备。

  四、开展课外探究,简单认识元素周期表:

  【类比引入】超级市场为了便于顾客选购采用分门别类、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万种商品。

而化学上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规律探索】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序排列构成元素周期表。

  【学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学生2】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教师提问】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

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2】通过计算还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等。

  【学生3】确定该元素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

  【拓展视野】通过科普书刊或互联网查询:

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评析):

由于认识元素种类不多,暂时无法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规律,因而需要适当降低运用知识的难度系数,重要的让学生积极拓宽知识视野,体验门捷列夫和道尔顿等科学家研究化学的乐趣。

  【教学反思】

  一、组织科学探究要重视学习过程和探究经历

  化学新课程组织化学原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过程,重视科学探究的全程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习方面的巨大收获,知道学习上的暂时失败,还是今后人生的偶然失败都是难得的人生经历,是人生中一笔精神财富,遭遇失败的滋味也许是刻骨铭心的永久记忆,自我慢慢体味,但是要在不成功的记录中寻找失败的经验教训,这就是我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收益。

  强调元素符号记忆的学习任务,可以采取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前三单元教学中有计划的逐步提供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步熟悉常见元素符号和物质化学式,着实减轻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体现出化学用语的启蒙性和工具性。

也可以安排学生个人自制学习卡片或学习包,将化学用语记忆分解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加强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让学生体悟运用元素符号的重要基础性,体现认知发展规律的渐进性。

  二、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将抽象的知识原理具体化

  本单元组织“元素”化学概念和“元素周期律”原理的教学,都可以运用类比方法,有利将“元素”、“元素周期表”内容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将抽象的知识体系具体化,增强学生对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认识。

  前三个单元知识学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触和认识常见物质有空气、氧气和水,但是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这样势必要求组织教学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化学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师生对话和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明确强调要求进一步淡化化学概念的教学,对于概念的知识要求只需学会应用,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正确运用,因而理解“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问题,领悟元素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异同,可以通过类比的事例进行讲解:

0-9九个数字就是组成无数个数字的元素,26个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等,让学生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引入“元素周期表”这个化学学习工具,不直接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规律,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为了取用存放的方便考虑,例如超市的商品需要分门别类、有序的排放,其中有共同的有序性,那么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科学的有序排列。

总之,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学习的每个方面,评价方式可以设计成社会调查、课外探究、课前导学单和课后检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