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465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docx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论文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分析

  摘要: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具有基础优势,尽管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农村已加速布局,但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农村的供给依然存在不足,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也较差,因此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的加速创新发展,需提升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认知和使用环境,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服务,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则需继续加大在农村生产、消费和投资理财领域的创新布局。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布局;

  农村金融一直是金融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也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深入涉及的一个领域。

由于中国农村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分散度特点,因而农村金融在发展上更应注重以低成本触及到这些地域空间上比较分散的用户,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因其门槛低、效率高等多重优势,明显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时间、空间和成本约束,能够迅速扩大金融服务在农村的覆盖面,“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发展模式能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一、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发展具有基础优势

  

(一)农村需要互联网金融填补巨大的金融需求缺口

  当前中国农村金融供需缺口依然巨大。

在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提出当前我国三农金融供求缺口超过3万亿元,而中科院的于建嵘主任对农村资金需求情况进行的一项调查更加验证这一结论,其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农村有16.8%的人认为自己需要钱,56.8%的人表示资金很紧张,而有69.6%的农户认为农村贷款很不便利。

这两项调查足以表明在我国农村金融蕴藏着巨大潜力,金融依然供不应求。

  近年来,农业生产随着“去小农化”趋势的呈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兴起,这些经营主体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是集约化程度高导致融资规模大、因经营类型丰富致使融资用途各异、对金融需求趋向多元化,除对传统融资有需求外,更希望得到支付结算、金融租赁、资金管理、保险、期货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即使是普通农民对农用生产资料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先进的农副产品加工和存贮设备、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和运输机械等,这些都呈现出更为旺盛的融资需求。

  在新型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广大农民在住房、汽车、就业、教育、养老等领域催生了大量的消费需求,加之现在农村年轻新生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提前消费、分期付款都是他们能够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因此未来农民消费信贷需求旺盛且潜力巨大。

当前在农村,低收入者仍然存在用于满足基本消费性支出的融资需求,因为低收入农户近十年每年人均用于食品、居住、衣着类等基础性消费支出总计约80%,加上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支出项远大于收入项。

除去低收入农村居民家庭面临着生存消费缺口外,其他大部分农民家庭特别是高收入农民家庭仍然存在大额消费的融资需求,如重大疾病医疗费用支出、新购(建)房屋支出、子女高等教育支出、子女婚嫁支出等等。

  

(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技术条件

  当前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以及农村网民群体的壮大,都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截止2016年5月底,全国超过80%的行政村已通光缆,有超过50%的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2M,农村地区FITH端口占FITH总端口的比例普遍达到31.6%,其中山东和浙江占比最高,已超过45%。

天翼3G网络已覆盖全国54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超过86%,而在所有发达乡镇4G网络也已覆盖。

另外,根据中国《第39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年末共有2.01亿农村网民,比2015年末增长600万,占到整个中国网民数的27.4%,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3.1%。

目前,中国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中国宽带网络到2020年预计将基本覆盖农村。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健全与完善以及农村居民对互联网技术认知和使用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

  二、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农村加速布局

  当前,农村金融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们竞相追逐的拓荒地。

例如蚂蚁金服针对三农用户提供包括支付、保险、融资、征信在内的基于生产、经营、生活的金融需求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2015年归属蚂蚁金服旗下的旺农付、旺农保和旺农贷三大农村金融平台,其三农用户数分别达到了1.5亿、1.2亿和2200万;翼龙贷在乡镇地区设立上万个贷款点,到2015年向农村地区已累计发放贷款150亿元;京东金融专为农村市场推出了“京农贷”、“乡村白条”等农村信贷品种,受益农民超过20万户。

  此外,宜信、什马金融、新希望、领鲜金融等也都借助原有的业务渠道和资源优势,向农村深入推进金融服务。

宜信已在90多个农村地区设立贷款网点,陆续开发农商贷、宜农贷、宜信农资租赁等农村金融产品;什马金融利用自身在农村电动车市场上占据的绝对优势,将遍布农村的电动车购销网点发展成为线下门店,由电动车经销商担任金融产品经理,拓展农村金融服务;新希望公司则主打小微三农服务。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供给依然不足

  尽管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加速发展,但金融供给和需求相比仍存在不足。

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依然主要集中在生产性贷款需求上,如种植、养殖、畜牧等贷款需求上,普遍具有小额、短融、碎片化、产品周期与农业生产周期高度关联等特征。

特别是种养殖、畜牧项目属于典型的“看天吃饭”,周期虽然很长、但收益却较低,还容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若遇上自然灾害,此类涉农贷款必然会出现逾期、坏账等事前难以预估的风险。

由于这些涉农项目抗风险能力低下,所以导致金融服务成本变高。

尽管互联网金融有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的优势,但因为这些风险的存在使真正进入农村市场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还很欠缺。

  零壹智库数据统计就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以农村金融为重要业务且仍在运营的P2P网贷平台仅有64家,而网贷之家的平台数据则显示,截止到2017年3月,全国2000多家正在运营的P2P平台中,专注于农村金融的平台只剩下47家。

网贷平台涉农贷款规模也非常小。

据零壹智库数据显示,通过P2P网贷平台撮合的涉农贷款从2011年至今六年累计规模为691亿元,与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3.4万亿元相比,规模实在太小,只占两个百分比,特别是近四成属城市涉农贷款。

  目前总体来看,由于互联网金融机构趋利性特点,其服务对象并未触及到农村最基层和最底层,加之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这些多重原因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依然匮乏。

  (三)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依然较差

  尽管像阿里、京东等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集团不断加速布局农村市场,但现在仍有许多农民金融知识匮乏,加上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原因,农民的理财观念依然保守且单一,大部分农民家庭收入的金融资产仅以银行储蓄为主。

在上海财经大学公布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与使用情况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居民对传统金融服务依然存在较高依赖度。

“不太愿意”使用互联网金融的人占了40.4%的比例,27.6%的农村居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使用互联网金融。

其理由为“不了解”和“不会用”。

在理财产品方面,只有3.4%的家庭购买过理财产品,8.1%的受访者听说过P2P。

这些数据说明农村居民对传统金融服务依赖度依然较高,但从另一个侧面则恰恰反映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认知环境仍然较差。

  近几年,由于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服务的深入渗透,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如2016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4%,但仍远低于城镇互联网普及率35.4个百分点。

农民对互联网的接受能力差,应用水平较低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年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基本无法操作复杂的电脑和智能手机软件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获客”能力。

目前光纤网络虽然已经通达中国所有行政村,但仍有一些贫困山区,大量存在网络覆盖率不高、网络信号稳定性较差等现象,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务根本无法正常开展。

  三、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农村深入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提升适合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认知和使用环境

  要提高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度,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进行宣传,也可以采用农村特有的刷墙宣传方式,或者开展互联网金融普及月或普及周宣传活动,使互联网金融知识真正实现走村入户。

当然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现场宣讲、疑问解答、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大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宣传与普及,重点宣传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种类和特点,互联网投资理财风险、互联网金融欺诈、非法网络金融活动等,将互联网金融知识送进农村。

  另外,要继续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提高农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应用技能。

建议电信公司持续对现有网络优化升级,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完善农村区域网络覆盖,进一步提速降费,提升光纤覆盖农户家庭的比例,同时推动农村公共上网场所的建设,完善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络的建设,不断提升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

对农民也要加强互联网应用教育,提升农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技能。

例如当前可以利用农民手机拥有量快速增加、手机成为农民上网最主要手段的机遇,政府相关部门调动手机厂商、通信运营商的积极性,对农民开展手机使用基本技能、上网基础知识的普及培训,提升其互联网使用技能,同时也要积极拓展网站服务类型,引导农村网民对网络求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价值型应用的使用。

  

(二)传统金融机构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服务

  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若将渠道直接下沉到广袤的农村,在村庄设立物理网点确实不现实,其在农村拓展的动力明显不足,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要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搜集、统计和分析农村客户数据,从“金融网络化”和“网络金融化”两个方面开展业务,主动迎合农村金融需求者的需求。

  针对中国农村偏远地区开展大众化基础金融服务成本高的难题,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银行卡+POS机”等自动化设备、远程通信技术等,选取金融服务缺失乡镇(村)的供销社、电信收费点、村委会为代理商户,作为惠农金融服务点,每个站配置1-2名工作人员,为农村居民办理日常的基金、储蓄等业务;亦可采取“助农取款点+农村电商”模式,将惠农金融服务与“农村淘宝”等工程相结合,摊薄服务点设立运营成本,搭建网上购物、外销土特产增收致富平台,与电子商务交叉补充的模式,提升服务点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三)互联网金融企业继续加大在农村的创新布局

  虽然各种农业生产新技术不断出现,但大量的农业生产甚至消费和理财仍要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时节轮转,农户及农村的中小微企业很多金融需求也仍然沿袭“春需秋收”、“春贷秋还”的周期性交替,其金融需求也呈现“短、小、频、急”的典型特点,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创新金融产品时要更符合农户金融需求特点,提升供需契合度。

另外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农村的业务拓展要有别于传统金融机构,避免出现同质竞争的恶性局面。

  1.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生产领域的创新布局。

  鉴于当前大多数农村农民征信信息匮乏、信用意识及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当前在农村行之有效的一种发展模式为“网络运营+渠道下沉式”的金融互联网模式。

网络运营要求一是互联网企业借助移动互联的高速发展,将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手机平台等跨越式技术发挥出最大功能,适时推出贴合农民生产领域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将这些产品渗透到农资、种养、加工、仓储、运输、营销等农业产业链中。

网络运营要求二是利用线上网络结合产业大数据和外部接入数据,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订单、发货等真实数据,综合判断农户的信用,降低经营和风控成本。

渠道下沉要求金融信贷业务员深入农村实地,基本都是当地人,了解当地农村的融资需求,了解借款人的人品品行和借款用途。

  2.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消费领域的创新布局。

  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继续加大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群体需要的金融产品,为农村居民行游嫁娶提供金融支持。

目前可行的一种推广模式为“消费交易+金融服务”,即互联网金融公司与消费品生产厂商、渠道分销商、零售商等资源达成战略捆绑合作,以行业和用户群体进行细分,与具体场景进行合作或寻找线下合作商户来推广消费金融产品,实现消费场景下的金融业务的融合与创新。

在县域农村广泛设立直营门店,对应现阶段县域群体消费习惯,利用金融产品设计与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与电商和融资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征信机构跨界合作,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建议知名的互联网巨头蚂蚁金融、京东金融等在已经推出的“借呗”“花呗”和“京东乡村白条”等网络消费融资产品基础上,可以充分融入个性化定制理念,强化“获客”功能,为农民提供更为细致的场景化的消费金融服务,融合于农民旅行、购物、嫁娶等生活场景,提升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布局质效。

  3.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投资理财领域的创新布局。

  尽管中国国民当前的金融理财意识明显增强,但相对于城市居民,大多数农民的现代理财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金融盲”现象在很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特别是偏远地区,面对“纷繁”的金融理财产品,他们认知能力有限,因而很容易被不良机构欺骗,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地向农村地区居民进行理财知识推广。

实际上互联网理财对于金融知识相对薄弱、投资能力相对有限的农民来说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投资品种,因为借助智能网络操作更加简单便捷,而且投资门槛也很低。

建议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向农村地区推广互联网理财时,要注重农村生活和消费习惯,着重随存随取的便捷性,理财金额起点的低门槛以及高的理财收益率,安全简单的操作性。

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保障资金的安全性是首要的,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向农民推行投资理财品种时,可以由第三方提供资金托管,保证资金安全,同时由保险公司提供交易损失保险。

  参考文献

  [1]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贾立,汤敏.农村互联网金融:

模式与发展形态[J].西南金融,2016(8).

  [3]马九杰,吴本健.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

经验、前景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2014(8).

  [4]李敏.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实现机制、难点及对策[J].浙江金融,2015(12).

  [5]郑鈜,刘乃梁.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及其制度逻辑[J].农村经济,2016(7).

  [6]罗宁欣,颜铭佳.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6(5).

  [7]零壹智库,利基研究院.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R].

  [8]陈惟杉.互联网金融农村拓荒记:

京东、阿里与1000多个县的新生意[N].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08月0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