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47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docx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认识实验

过程控制及检测装置硬结构组成认识,控制方案的组成及控制系统连接

一、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简介

过程控制是指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量为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变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

本系统设计本着培养工程化、参数化、现代化、开放性、综合性人才为出发点。

实验对象采用当今工业现场常用的对象,如水箱、锅炉等。

仪表采用具有人工智能算法及通讯接口的智能调节仪,上位机监控软采用MCGS工控组态软。

对象系统还留有扩展连接口,扩展信号接口便于控制系统二次开发,如PLC控制、DCS控制开发等。

学生通过对该系统的了解和使用,进入企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并进入角色。

同时该系统也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和研究开发的平台。

二、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过程控制实验对象、智能仪表控制台及上位机PC三部分组成。

1、被控对象

由上、下二个有机玻璃水箱和不锈钢储水箱串接,4.5千瓦电加热锅炉(由不锈钢锅炉内胆加温筒和封闭外循环不锈钢锅炉夹套构成),压力容器组成。

水箱:

包括上、下水箱和储水箱。

上、下水箱采用透明长方体有机玻璃,坚实耐用,透明度高,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

水箱结构新颖,内有三个槽,分别是缓冲槽、工作槽、出水槽,还设有溢流口。

二个水箱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液位控制实验和双闭环液位定值控制等实验。

模拟锅炉:

锅炉采用不锈钢精致而成,由两层组成:

加热层(内胆)和冷却层(夹套)。

做温度定值实验时,可用冷却循环水帮助散热。

加热层和冷却层都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可做温度串级控制、前馈-反馈控制、比值控制、解耦控制等实验。

压力容器:

采用不锈钢做成,一大一小两个连通的容器,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压力控制实验和双闭环串级定值控制等实验。

管道:

整个系统管道采用不锈钢管连接而成,彻底避免了管道生锈的可能性。

为了提高实验装置的使用年限,储水箱换水可用箱底的出水阀进行。

2、检测装置

(液位)差压变送器:

检测上、下二个水箱的液位。

其型号:

FB0803BAEIR,测量范围:

0~1.6KPa,精度:

0.5。

输出信号:

4~20mA

DC。

涡轮流量传感器:

测量电动调节阀支路的水流量。

其型号:

LWGY-6A,公称压力:

6.3MPa,精度:

1.0%,输出信号:

4~20mA

DC

温度传感器:

本装置采用了两个铜电阻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锅炉内胆、锅炉夹套的温度。

经过温度传感器,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4~20mA

DC电流信号。

(气体)扩散硅压力变送器:

用来检测压力容器内气体的压力大小。

其型号:

DBYG-4000A/ST2X1,测量范围:

0.6~3.5Mpa连续可调,精度:

0.2,输出信号为4~20mA

DC。

3、执行机构

电气转换器:

型号为QZD-10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输出信号:

20~100Ka气压信号,输出用来驱动气动调节阀。

气动薄膜小流量调节阀:

用来控制压力回路流量的调节。

型号为ZMAP-1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或0~5V

DC,反馈信号为4~20mA

DC。

气源信号

压力:

20~100Kpa,流通能力:

0.0032。

阀门控制精度:

0.1%~0.3%,环境温度:

-4~+200℃。

SCR移相调压模块:

采用可控硅移相触发装置,输入控制信号0~5V

DC或4~20mA

DC或10K电位器,输出电压变化范围:

0~220V

AC,用来控制电加热管加热。

水泵:

型号为UPA90,流量为30升/分,扬程为8米,功率为180W。

4、控制器

本实验装置配备有智能调节仪、计算机控制、PLC控制及计算机网络控制。

智能调节仪:

本装置选用PID自整定数字/光柱智能调节仪,型号为SWP-S80。

具备位式调节和人工智能调节功能,手动调节、手动自整定及位置比例输出功能,多种报警模式及变送、通讯等功能。

比值器:

与智能仪表一起使用,可以实现流量的单闭环比值、液位与流量、温度与流量双闭环比值控制实验。

三、仪表控制台(三部分组成)

1、电源控制屏面板:

我公司的实验台采取了如下保护措施:

控制屏电源由交流接触器通过起、停按钮进行控制;进线电源首先经过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流型漏电保护器,漏电流小于30mA;高压接线柱和高压导线均采用特殊设计的结构。

除了人身安全保护,为了保护实验的正常进行,电源、仪表、仪器、实验中需要的各种元器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

为解决实验中高压交流电源发生短路,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在高压交流电源的输出端接入小型断路器(即过流保护器),一旦发生过流或短路,小型断路器立即动作,切断主电源,避免烧毁调压器。

2、仪表面板:

智能调节仪面板、比值器,装置外线端子通过面板上插孔引出。

3、I/O信号接口面板:

该面板的主要作用是将各传感器检测及执行器控制信号同面板上插口相连,在与被控对象相连,有利于学生进行各种控制实验。

四、系统特点

1、系统采用分体式设计,模块化组装结构。

2、控制对象中包含真正的压力控制对象,可以完成压力控制实验。

3、控制对象采用网络版MCGS全中文工控组态软,可以容纳多组学生实验。

4、系统具有多元化的控制参数和控制方案。

该系统通过管路上的阀门切换和对信号接线板上的信号的连接组合来实现的。

5、采用标准的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柔性化工艺设备,使得该装置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可升级性。

6、采用双容水箱系统,实现液位控制的多样性。

7、实验对象部分采用不锈钢结构,工作过程可见,有利于教学和维护。

8、系统开放性较好。

对象系统留有扩展连接口,以便进行DCS控制。

五、MCGS组态软特点

MCGS(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通用监控系统)是一套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它能够在基于Microsoft(各种32位Windows平台上)运行,通过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动画显示、报警处理、流程控制、实时曲线、历史曲线和报表输出等多种方式向用户提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案。

六.思考题

1.掌握实验装置的组成及系统过程回路的信号流向,画出系统结构图,标明信号量。

2.了解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工作原理,各器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1)被控对象

是指生产过程被控制的工艺或装置

2)传感器和变送器

按生产工艺要求,被控对象有关控制参数通过自动控制以获得可靠信号,依靠传感器和变送器完成。

输出的就是被控量的测定值Z,送到控制器中。

3)控制器

传感器或变送器输出信号符合工艺要求,则控制器的输出不变,反之,将输出控制信号对系统进行控制。

传感器或变送器的测量值Z反馈到输入端和设定值r比较,从而得到了一个偏差值e,根据控制算法进行运算,输出一个相对应的控制信号u去推动执行器。

4)执行器

执行器接收控制器的控制信号u经变换或放大后,推动控制阀

5)控制器输出u,经执行器驱动控制阀,改变输入对象的操纵量q,使被控量受到控制。

4.选择被控对象的被控量,设计其单回路控制线路连接图

实验二

单容水箱液位数学模型的测试

对象特性的求取方法通常有二种:

一种是从工艺过程的变化机理出发,写出各种有关的平衡方程(如物料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等),进而推导出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得出其特性参数,再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分析,这就是数学方法;另一种是通过对被控对象的实验测试求出其特性参数,即实验飞升曲线测定法。

由于此法较简单,因而在过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容水箱的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并记录相应液位的响应曲线。

2、根据实验得到的阶跃响应曲线,用相应的方法确定被测对象特征参数K,T和传递函数。

二、实验原理

对象的被控制量为上(中、下)水箱的液位H,控制量(输入量)为上(中、下)水箱进水阀流量Q1,上(中、下)水箱出水阀输出量为Q2,改变进水阀和出水阀的开度可以改变Q1、Q2的大小。

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

(1)

式中V-水箱内水的贮水容积;dV/dt-水贮存量的变化率。

设水箱的横截面积为A,而A是一个常数,则因为所以

(2)

在静态时,dV/dt=0,Q1=Q2,当Q1发生变化时,液位H将随之变化,水槽出水口的液压也变化,流出量Q2也发生变化。

假设变化量很小,可近似认为。

Rs为阀V2的水阻,则

(1)式可改写为即或写作(4)式中T=ARs,K=Rs

式(4)为单容水箱的传递函数。

若令,H1为刚开始的稳态值,则式(4)可改写为

对上式取拉氏逆变换得

(5)

当时,因而有输出稳态值/阶跃输入

当时,则有

(5)表示,一阶惯性环节的响应曲线是一单调上升的指数函数。

当由实验得图2-1所示的阶跃响应曲线后,该曲线达到稳态值的63.2%所对应的时间,就是水箱的时间常数T。

由响应曲线求得K和T后,就能求出单容水箱的传递函数。

所得的传递函数为:

三、实验步骤

1、设计实验线路并接好,适当打开阀门。

2、开启总电源和相关仪表的电源。

3、上电后,启动计算机,运行MCGS组态软,进入本实验系统。

4、设置调节器为手动操作状态,通过调节器增/减的操作改变输出量的大小,使水箱的液位最终处于某一平衡位置。

5、待液位处于稳定后,手动操作调节器,使其输出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此增量不宜过大,以免水箱中水溢出),经过一段时间后,水箱的液位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6、记下水箱液位的历史曲线和阶跃响应曲线。

四、思考题

1、做本实验时,为什么不能任意改变出水阀开度的大小?

答:

因为如果一开始进水阀的开度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篇2:

控制系统仿真设计报告-加热炉出口温度仿真设计

控制系统仿真设计报告-加热炉出口温度仿真设计本文关键词:

仿真,加热炉,设计,控制系统,温度

控制系统仿真设计报告-加热炉出口温度仿真设计本文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加热炉出口温度仿真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目录第1章概述1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22.1设计思路22.1.1单回路控制22.1.2串级控制系统2第3章Simulink建模53.1单回路控制整定53.2串级控制参数整定7第4章Simulink仿

控制系统仿真设计报告-加热炉出口温度仿真设计本文内容:

内蒙古科技大学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目:

加热炉出口温度仿真设计

学生姓名:

号:

业:

级:

指导教师:

第1章

概述1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2

2.1

设计思路2

2.1.1

单回路控制2

2.1.2

串级控制系统2

第3章

Simulink建模5

3.1

单回路控制整定5

3.2

串级控制参数整定7

第4章

Simulink仿真与优化设计10

第5章

总结13

参考文献14

I

第1章

概述

图1-1所示为某工业生产中的加热炉,其任务是将被加热物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送到下道工序进行加工。

加热炉工艺过程为:

加热物料流过排列炉膛四周的管道后,加热到炉出口工艺所要求的温度。

在加热用的燃料油管道上装有一个调节阀,用以控制燃料油流量,以达到控制出口温度的目的。

1-1

加热炉出口温度系统

但是,由于加热炉时间常数大,而且扰动的因素多,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工艺对加热炉出口温度的要求。

为了提高控制质量,采用串级控制系统,运用副回路的快速作用,有效地提高控制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设计思路

2.1.1

单回路控制

在这里先可以尝试采用使用单闭环实现。

加热炉出口温度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1。

图2-1

单回路控制系统框图

控制器使用PI控制规则,使用衰减曲线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

2.1.2

串级控制系统

由于主对象时间常数较大,直接采用串级控制。

在这里选择之后较小的炉膛温度为副变量,炉出口温度为主变量。

则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2。

图2-2

串级控制系统图

因此可以得到系统的方框图,如图2-3。

图2-3

串级控制系统框图

主控制器采用PI控制规则,副控制器直接采用P控制器规则。

使用一步法直接确定副控制器的放大倍数,再使用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来整定主控制器的参数。

第3章

Simulink建模

3.1

单回路控制整定

使用衰减曲线法来整定PI调节器,将积分时间T设为最大值,比例增益K设为一个较小值。

给系统输入阶跃信号,调整K使系统的响应出现4:

1的衰减过程。

并记录下此时的比例环节增益K和震荡周期T。

Simulink仿真环节如图3-1:

图3-1

单回路P控制Simulink图

经过尝试,当K=1.254时,此时T=16.6s正好是4:

1衰减。

如图3-2所示:

图3-2

单回路P控制4:

1响应曲线

由图3-2可以明显看出系统存在一定的余差,需要在控制器中加入积分来消除系统的稳态偏差。

按表3-1的经验公式进行调节。

表3-1

衰减曲线法整定计算公式

由得到PI调节器的正定参数:

K=1.254/1.2=1.045,T=16.6×0.5=8.30s。

加入PI缓解后系统Simulink如图3-3所示:

图3-3

单闭环PI控制Simulink仿真图

经过略微调整K

和T使系统满足4:

1的衰减变化。

最终使K=0.909,T=13.65s时于是得到如图3-4的仿真曲线。

图3-4

单闭环PI控制4:

1响应曲线

曲线较好的呈现4:

1的衰减比,经过两个震荡周期便进入了稳态。

由于积分的作用,系统已消除了静差。

3.2

串级控制参数整定

由一步法参照副控制器参数经验设置值表来整定副控制器。

如表3-2所示。

表3-2

副控制器参数经验设置值

这里副变量是炉膛的温度,则由上表直接整定副控制器参数为K=3,K=5

按单回路控制系统整定方法直接整定主控制器参数。

将内环直接看作主环内的一个环节G,因为此时副回路可以看作一个理想的随动系统。

使用衰减曲线法4:

1,这时候同样按照单闭环的方法来整定外环,Simulink如图3-5示:

图3-5

串级控制主P控制Simulink仿真图

当K=19.4时外环出现4:

1,如图3-6所示:

图3-6

串级控制主P控制器4:

1响应曲线

参考表3-1中衰减曲线法的经验公式,则有K=19.4/1.2=16.17,T=16.6×0.5=8.30s。

加入PI环节后系统Simulink如图3-7所示。

图3-7

串级主PI控制Simulink仿真图

经过多次尝试调整K和T使系统满足4:

1的衰减变化。

最终使K=13,T=20s时于是得到如图3-8的仿真曲线:

图3-8

串级主PI控制4:

1响应曲线

曲线较好的呈现4:

1的衰减比,经过两个震荡周期便进入了稳态。

由于积分的作用,系统已消除了静差。

第4章

Simulink仿真与优化设计

单闭环控制器和串级控制器参数均已调好。

如表4-1所示,串级控制的优势十分明显。

这里分别从衰减率、静态偏差、系统的工作频率、对干扰的抑制作用和副对象干扰的抑制作用这几个方面进行计算和分析。

由表中所见,在同样为4:

1衰减比的情况,两者均因为PI控制器的作用,使得系统无静态偏差。

但串级系统由于内环的存在,提高了工作频率,由0.0499提高到0.0873,几乎两倍。

副回路存在使得系统响应变化,更早的达到峰值。

在加入干扰后,串级控制的自适应能力便脱颖而出,由图4-1的响应曲线所见,单回路虽然能克服干扰,但最大偏差明显大于串级控制。

当副回路中引入干扰时,串级控制使单回路的动态偏差由0.112降到0.0032;即使是进入主回路的干扰(t)=0.1,最大动态偏差也由单回路的0.023降到0.0102。

可见,串级控制系统对扰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进入到副回路内的扰动。

表4-1

串级控制效果与单回路控制比较的结果

串级控制和单回路控制的仿真对比结果以图形反映如下,明显看出两者差别。

a

给定单位阶跃变化时的响应曲线

b

作用时的响应曲线

c

(t)=0.1作用时的响应曲线

d

副对象放大系数变为2时响应曲线

最后一图显示当副对象由时,串级控制的响应曲线基本不变,而单回路出现次数较多的震荡效果明显变坏,可见串级控制系统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第5章

总结

这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学习整定串级系统的控制参数。

这次课程设计在参数整定上遇到不少问题,最终通过耐心地调整以及同学帮助,终于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加深对过程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熟练的使用matlab以及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

将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之中,提高了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丰富了自己的阅历。

参考文献

[1]

方康玲

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第一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1

[2]

吴怀宇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9

[3]

郑阿奇

MATLAB实用教程(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8

13篇3:

云铜艾萨炉控制系统实习报告

云铜艾萨炉控制系统实习报告本文关键词:

控制系统,实习报告,云铜艾萨炉

云铜艾萨炉控制系统实习报告本文简介:

实习报告学院: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教务处制

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内容3二、云铜艾萨炉32.1艾萨炉的认识3三、铜冶炼艾萨炉配料系统53.1配料分析53.2配料计算过程63.3仓式配料存在的问题63.3.1原料预处理大,混料成分不均63.3.2配料控制困难。

物料成分波动大73.3.3.

云铜艾萨炉控制系统实习报告

本文内容:

院:

业: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期:

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内容3

二、云铜艾萨炉3

2.1

艾萨炉的认识3

三、铜冶炼艾萨炉配料系统5

3.1配料分析5

3.2

配料计算过程6

3.3仓式配料存在的问题6

3.3.1原料预处理大,混料成分不均6

3.

3.2配料控制困难。

物料成分波动大7

3.3.3.吊车作业率高7

3.4

堆取料机在艾萨炉配料中应用探讨7

3.4.1堆取料机的性能7

3.4.2

堆取料机应用的可行性7

3.5

备料系统8

四、艾萨炉控制系统9

4.1

硬配置9

4.2

软结构9

4.2.1操作接口软10

4.2.2

实时监控软.10

4.2.3

控制功能10

4.2.4完善艾萨炉燃烧控制程序11

五、铜冶炼余热锅炉系统11

5.1

系统功能12

5.2

系统结构12

5.3

控制原理13

5.3.1汽包水位控制13

1、低压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一般控制方案如图513

2、变PID参数的作用14

3、摇炉期间低压转炉汽包的水位控制14

4、中压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方案14

六、S7-20015

6.1

SIMATIC

S7-200系统由硬和工业软两大部分构成15

6.1.1

硬15

6.1.2

工业软15

6.1.3模块连接形式16

七、总结17

参考文献18

摘要

云铜股份冶炼加工总厂的铜冶炼采用火法冶炼工艺,主要工艺流程为混合铜精矿先进人艾萨炉中熔炼,熔炼产生的冰铜及炉渣混和熔体进入贫化电炉进行沉降分离,再由卧式转炉将电炉沉降出的冰铜进行吹炼,进一步脱氧脱硫成粗铜、转炉渣和烟气。

其中粗铜送阳极反射炉精炼.炉渣返电炉。

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余热和电收尘器降温收尘后送到硫酸分厂制酸,余热锅炉收下的烟尘经破碎后返回电炉,电收尘器收下的烟尘送入电炉。

整个工艺过程属于非线性、时变、复杂耦合,目前尚未能建立数学模型的生产过程。

冶炼生产过程所产生的高温烟气与余热锅炉的受热面进行热量交换,在汽包中进行汽水分离,产出低压及中压饱和蒸汽,供蒸汽发电及全厂生产用汽.实现余热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

铜冶炼;余热锅炉;艾萨炉配料;控制系统

云南铜业实习

一、实习时间、地点和内容

2021-3-02,

学校西门子实验室;

了解PLC-200CPU和扩展模块、通讯和网络功能等。

2021-3-09

,云南铜业冶炼加工总厂,了解生产工艺流程;

云铜股份冶炼加工总厂的铜冶炼采用火法冶炼工艺,主要工艺流程为混合铜精矿先进人艾萨炉中熔炼,熔炼产生的冰铜及炉渣混和熔体进入贫化电炉进行沉降分离,再由卧式转炉将电炉沉降出的冰铜进行吹炼,进一步脱氧脱硫成粗铜、转炉渣和烟气。

其中粗铜送阳极反射炉精炼.炉渣返电炉。

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余热和电收尘器降温收尘后送到硫酸分厂制酸,余热锅炉收下的烟尘经破碎后返回电炉,电收尘器收下的烟尘送入电炉。

整个工艺过程属于非线性、时变、复杂耦合。

二、云铜艾萨炉

2.1

艾萨炉的认识

2021-3-9号,到云南铜业冶炼加工总厂进行实习,对冶炼的流程有了初步的理解。

艾萨炉体积小,反应速度快,熔炼效率高,节省二次能源,环保效果好

在澳大利亚的芒特艾萨、美国的赛浦路斯等厂的实践证明比传统的火法工艺先进,适合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电炉流程的改造

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日常的生产操作和工艺控制将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

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从低消耗、高产出着手,包括:

控制好渣型、冰铜品位、炉子的操作,从作业率高、产量高、设备寿命长、人力投入少等方面

由于艾萨炉及其工艺减少了炼前处理(如:

电炉流程的烧结工序),

因此许多指标的控制都转变为控制艾萨炉的熔池反应。

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多年来采用了由澳大利亚蒙苔艾萨公司发展的艾萨熔炼法和艾萨电解法等先进技术,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艾萨炉采用衬有耐火砖的平顶圆形炉体。

喷枪由炉顶插入炉内,向炉中的熔融体内的渣、冰铜和金属的混合物喷射气体、氧气和燃料,形成强烈的搅拌流体,保证原料和氧气间的快速反应。

炉内熔渣溅起时在喷枪上形成挂层,保护了喷枪露出熔融体部分不受强烈腐蚀环境的损坏。

艾萨炉的产品冰铜、金属和渣的混合物从炉底部带有冷却水套的排矿口排出,进入沉淀炉,利用冰铜和渣的不同比重分离。

艾萨熔炼法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喷枪低压旋涡器设计和多年来蒙苔艾萨铜冶炼厂积累的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21日与澳大利亚MIMPT公司签订引进艾萨法铜熔炼技术合同.于同年9月破土动工,2001年设备开始安装,2002年5月9日炉子点火,15日投料生产,实现了艾萨炉一次投产成功。

艾萨炉一次投产成功,不但为提高产能打下坚实的基础,降低了能耗,而且把总硫利用率提高到了92%以上,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创造了有利条,同时还提高了公司技术和装备水平。

经过28个月的正常生产.艾萨炉系统于20xx年9月11日完成了第一炉期的生产。

第二炉期经过近个月的建设,系统于20xx年2月25日投入第二炉期的生产。

艾萨炉在运行了34个月后进入第二次检修。

34个月的炉期,再创炉寿新高。

图1为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艾萨炉

图1

云铜艾萨炉

云铜艾萨炉髙65米,共15层。

云南铜业(集团)公司通过对艾萨铜熔炼炉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创造了在全球8座同类炉子中体积最大、厂房占地最小、余热锅炉结构最合理、建设周期最短、达产达标用时最短、第一期炉龄最长的世界纪录,运行4年多来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对富氧顶吹炼铜技术的完善和重大技术跨越。

三、铜冶炼艾萨炉配料系统

云铜艾萨炉仓式配料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国内铜精矿成分复杂的问题,很好地利用了进口铜精矿成分较稳定的特性,而且使配料吊车的作业率降低了25%~30%。

但是。

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艾萨炉仓式配料仍然难以解决配料成分波动性较大的问题。

本文根据云铜艾萨炉原料的特点,结合现有配料设施,探讨应用堆取料机实现配料.进一步提高配料成分稳定性的可行性。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