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059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docx

枣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枣庄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2017—2021年)

 

一、全市行业现状及国外行业发展趋势3

(一)全市化工行业现状3

(二)国外行业发展趋势及需求预测6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9

(一)指导思想9

(二)基本原则9

(三)发展目标10

三、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12

(一)发展方向12

(二)发展重点13

四、保障措施27

(一)力推先进智造,促进产业升级27

(二)制定绿色清单,推行答辩制度28

(三)加大政策扶持,推进转型升级28

(四)集聚发展,确保重大项目用地和环境容量需求29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发展30

(六)统筹协调,切实抓好规划实施31

附件:

枣庄市化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32

为了加快推进全市化学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规模、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始终保持全市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制定本转型升级规划。

规划时限为2017年-2021年,规划围为枣庄市全部行政区域。

一、全市行业现状及国外行业发展趋势

(一)全市化工行业现状

1.化工产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全市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逐步稳固,产业综合实力逐渐增强。

2015年全市化工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3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2.8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税25.3亿元,同比降低15.9%;实现利润11.5亿元,同比降低9.8%。

2.化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化工产业基础较好,产品类别较为齐全,主要包括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炼焦业、专用化学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肥料制造业等五大行业。

五个行业占全市化工产业的94.44%,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占33.96%,炼焦业占24.70%,专用化学品制造业占16.73%,橡胶制品业占9.74%,肥料制造业占9.31%。

此外,还包括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业、精炼石油制品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农药制造业以及涂料、油墨、颜料等多个细分行业。

3.化工产业布局与园区建设不断集聚

全市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滕州市木石镇、西岗镇、大坞镇,薛城区邹坞镇,市中区西王庄镇,台儿庄经济开发区,峄城区峨山镇等乡镇。

目前,全市正在认定的化工园区(集中区)共12个,其中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台儿庄区经济开发区为省人民政府认定,枣庄经济开发区中科化工园区、峄城经济开发区为省商务厅认定,其余园区均为区(市)人民政府认定。

12家认定的化工园区共有化工企业79家,从业人员15672人,分别占全市化工企业总数的38.91%和64.95%。

4.重点化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经过多年发展,全市形成了一批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

兖矿鲁南化工公司、联泓新材料、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潍焦集团薛城能源、盛隆煤焦化、辰龙能源集团、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泰和水处理剂、丰元化学股份等。

这些企业在经济实力、研发能力、管理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对全市化工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5.化工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化工企业对技术进步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拥有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省煤气化及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源地,为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现代煤化工技术优势突出。

另外,还有省氨基模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泰和水处理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工程实验室水处理剂专业研发平台,为全市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枣庄学院煤化工研究院、兖矿集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技术实力雄厚、技术和人才储备充足,是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化工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但与先进地区和先进技术进步相比,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实力不强。

主要以化肥、焦化、甲醇、醋酸等产品为主,而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方向的新兴产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

整个产业能耗、物耗、水耗较高,污染较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产业链短,化工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不稳。

化工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短缺,焦化副产的煤焦油受分离和加工技术所限,能够生产的产品较少。

用轻烃生产化工产品的产业基本没有,明显地落后于沿海城市;三是产业布局比较分散,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

由于历史原因,全市数百家化工企业分散于全市各区(市),个别企业逐渐被城镇包围,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等问题凸显。

多数化工园区仅为化工企业的简单集聚区,园区缺乏统一规划和基础设施的配套,企业间联系不密切,化工园区“一体化”效应不明显。

一些大型企业以“一企一园”的模式发展,对当地化工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科技力量相对薄弱。

企业主要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生产为主,研发费用投入不足,自主研发成果较少。

同时,主要研发资源放在了煤化工基础原料的科研开发上,从事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研发的人员和机构偏少。

(二)国外行业发展趋势及需求预测

1.发展趋势

——对研发创新的依赖度不断增强。

随着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化工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

一是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清洁生产;二是开发多种能源资源,包括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和化学品的开发等;三是产品的开发重点转向技术含量高、回报率好、具有前瞻性的领域,而技术的开发重点转向大型化生产技术、炼化一体化技术、新催化技术、绿色化学品技术、替代能源和替代化石原料技术、信息应用技术、生物化工技术、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等方面。

——化工企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一是世界大型石化公司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大型石化公司向生命科学、生物化工、特种新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发展;三是大型石化公司整体合并,进一步强化其在优势领域的主导地位。

——“绿色”化工成为重点。

一是开发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及绿色化学品;二是发达国家继续缩减基础原料、能耗和污染较高的产业;三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四是基地化、园区化发展步伐加快。

我国化学工业正处于产业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产业加快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以及化工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

2.需求预测

“十三五”期间,在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56%,预计到2021年将超过60%,超过5000万人将从农村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拉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资,对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进而拉动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表:

重点石化化工产品国需求预测表

单位:

万吨

主要化工产品

2015年消费量

2021年需求预测

乙烯(当量消费量)

4030

4800

丙烯(当量消费量)

3180

4000

对二甲苯

2070

2850

甲醇

5238

8000

乙二醇

1335

1850

钾肥(折K2O100%)

1145

1300

聚氯乙烯

1614

2020

烧碱

2852

3550

纯碱

2397

2780

氮肥(折纯N100%)

3728

4100

磷肥(折P2O5100%)

1243

1320

农药(原药,折100%)

82.5

85

尼龙

61

76

聚碳酸酯

185

259

聚甲醛

56

75

PBS

41

55

聚苯醚

10

15

特种工程塑料

8

14

丁腈橡胶

22

27

丁基橡胶

36

45

乙丙橡胶

30

40

氯丁橡胶

7

8.5

丙烯酸酯橡胶

1.5

2.1

氯化聚乙烯橡胶

5

7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35

55

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80

96

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15

24

异戊橡胶

10

20

芳纶

2

3.5-4

碳纤维

1.5

3.0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1.2

1.9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强整体实力为目标,着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新能源,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巩固并提高化工的支柱产业地位。

加强化工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提升产业档次。

加快并规化工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

走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行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2.聚集发展原则。

加快优势产业的区域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集群化、园区化发展。

3.自主创新原则。

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应用新工艺和新装备、开发新产品,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4.国际化原则。

加强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承接国外产业、资本转移,引资与引智并举,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化学工业转型升级。

5.融合发展原则。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化工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

加快化工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三)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保证全市化工产业规模、竞争力、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到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0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结构调整

——产业组织结构。

到2021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家(潍焦集团薛城能源、兖矿鲁南化工、联泓新材料);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家(新能凤凰(滕州)能源、丰源轮胎制造股份、盛隆煤焦化、辰龙能源集团、泰和水处理剂、丰元化学股份);中小化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形成大、中、小企业结构合理,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

——产业结构。

烯烃产业占比达到40%以上,煤气化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环境友好型、绿色工艺的精细化工产品比重明显提升,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的产值比重提高到20%以上。

——产业布局。

改造提升甲醇制烯烃装置并加快发展环氧丙烷及聚醚和蛋氨酸等产业,着力将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打造成为大型现代煤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改造提升与并购重组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草酸的规模和技术优势,成为国最大、世界知名的草酸产业基地。

扩大水处理剂产业优势,建设规模大、品种较全的水处理剂生产基地。

发展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使新材料成为全市化工产业的亮点。

提升各区(市)的化工产业集中度和园区建设水平。

到2021年,建成国家级化工园区(基地)1个,全市化工企业进入化工园区的比例达到80%以上。

——技术创新。

到2021年,全市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潍焦集团薛城能源、联泓新材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新能凤凰(滕州)能源、辰龙能源集团、泰和水处理剂、丰元化学股份、盛隆煤焦化),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要素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节能减排。

完成污染重点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淘汰一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落后生产能力、落后技术和装备,推广一批安全、清洁的先进适用技术。

全市化工产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5年下降30%以上,万元产值用水量下降40%以上,化工企业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较2015年均下降10%以上。

三、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

(一)发展方向

1.围绕改造提升煤焦化产业线,拉长产业链

加强焦化企业在节能减排、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的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加快公用和辅助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应用干法熄焦的改造,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加强焦炉煤气、煤焦油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焦炉煤气下游重点发展LNG、焦炉气制甲醇/乙二醇以及甲醇制芳烃等;煤焦油加工下游重点发展精萘、甲基萘、咔唑、喹啉、古马隆、石脑油、柴油等深加工产品;煤沥青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可纺沥青、改性沥青、针状焦、炭黑、高档电极等产品;在有条件的企业发展焦炉煤气发电产业。

2.围绕做大做强煤气化产业线,拉长产业链

充分发挥水煤浆气化在技术、装备制造、规模、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对兖矿鲁南化工公司、新能凤凰(滕州)能源甲醇装置的改造提升,提高对联泓新材料甲醇制烯烃装置原料供应保障能力。

改造提升联泓新材料甲醇制烯烃装置,进一步提高规模化、一体化水平。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沿海桥头堡,进口油气资源,利用全市在煤化工方面积累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搞好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结合,走出一条与单纯石油化工、煤化工不同的、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路子,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

3.开拓轻烃裂解制烯烃产业线,壮大产业规模

以重点化工园区为依托,加强与国外大型化工公司的合作,引与外联相结合,建设以液化石油气、石脑油等轻烃为原料的大型SUPERFLEX(轻烃裂解)装置,利用其所产乙烯、丙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进一步进行精深加工,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改善化工产业结构,壮大全市化工产业规模。

(二)发展重点

1.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重点围绕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装备水平、提高信息化和安全生产水平、优化工艺流程,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延长产业链,鼓励企业间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兼并、重组进行融合,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化工产业的跨界融合,提高云计算、大数据、电商化对产业的渗透能力,带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

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品牌。

贯彻国家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安全、环保、节能、价格等措施,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

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专栏1:

改造提升工程

甲醇:

以国家产业政策和《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提高能效、降低物耗能耗为目标,鼓励企业对现有甲醇装置进行技术改造,降低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量。

完善主装置与空分等公辅装置在能力方面的匹配性,满足使用不同煤种的氧气需求,尽可能发挥出装置的生产能力;加强中低品位蒸汽的有效利用,减少低压蒸汽的产率,加强工艺冷凝液的回收利用;提高粗煤气热量利用率、氢气回收利用率,有效利用合成驰放气以及煤渣、煤泥、中煤等掺烧锅炉,以回收其热能;密切跟踪国外甲醇行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

尿素: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在化肥行业的应用。

高效低压氨合成技术:

采用新型氨合成塔件、高效氨分离器、高效催化剂、净化剂、低温甲醇洗等,加强对现有使用多年的落后的合成氨装备的改造。

综合节能技术:

蒸汽梯级综合利用技术、合成氨生产尾气回收LNG技术、醇烃化精制工艺、低位能热吸收制冷、变压吸附脱碳、汽轮机替代电动机驱动、涡轮机组余压回收动力、变换系统提压、机泵变频调速等。

节水集成技术:

包括循环冷却水超低排放技术、末端废水中水回用技术、风冷应用技术等。

安全环保技术:

加大安全投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安全改造,提高装置本质安全度。

扩大合成氨、尿素用于烟气脱硫、脱硝的覆盖面。

推广膜集成处理氨氮废水、尿素造粒塔粉尘综合治理技术、氮肥生产污水超低排放综合技术。

焦炭:

鼓励企业进行焦炉的大型化改造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提高单孔碳化室产量,降低能耗;鼓励企业发展干熄焦、煤调湿、煤焦油深加工、焦炉煤气净化与生产压缩天然气以及液化天然气、加强焦炉煤气的高附加值利用、余热蒸汽回收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废渣配煤回用,真正把煤炭“吃干榨净”;努力实现废水零排放、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废气综合利用,淘汰4.3米以下焦炉落后产能,走煤-焦-电-化产业融合、高效经营、循环发展的转型之路。

醋酸:

鼓励企业加强羰基化催化剂改进方面研究,筛选出稳定性更好、价格更便宜、高活性、低含水量、低消耗的羰基催化剂,以提高产能、降低成本;脱除醋酸中微量杂质,提高质量,拓宽应用领域;支持企业采用工艺流程模拟等技术改造现有装置,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装置能耗,提高设备集约化水平。

轮胎:

引导骨干企业以配套中高档轿车为目标,着力开发节能减排、安全舒适乘用胎新技术、新产品,推进产品系列化;提高低断面、超低断面、扁平化、大轮辋高性能轿车子午胎比例;着力改进设计,逐步形成公制、扁平化、专用化、无胎轮胎系列产品和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提升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节油性能、质量稳定性和产品寿命;进一步提升载重子午化率及无胎比重,逐步形成公制、宽基化轮胎全系列产品和完整的配套技术;增强高档次子午胎的规模效应,提高装置的经济性;提高从成型到仓储物流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在有条件的企业采用机器人技术;鼓励子午线轮胎企业引进或自主集成自动化、信息化轮胎制造装备,支持企业应用低温连续混炼、轮胎成型多鼓化、高温充氮硫化、湿法混炼、一次法成型、电子辐射仪硫化等绿色工艺;支持力车胎企业应用智能化、自动化高的力车胎专用设备,以及蒸汽闭路循环利用、双向导热硫化等清洁工艺。

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精细化工:

水处理剂行业支持企业开展生产装置自动化、连续化改造,鼓励企业开发膜分离、绿色絮凝、超声波、高级氧化等绿色水处理技术。

草酸行业引导企业开展以草酸为原料的电化学还原绿色工艺研究,支持企业开展以花生、玉米等其他非葡萄糖/淀粉源农作物替代现有原料工艺研究。

精细合成行业鼓励企业自主开发或引进三氧化硫磺化、连续硝化、绝热硝化、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支持企业建设连续化、自动化、规模化精细化学品生产装置,实现生产全流程DCS控制;支持企业开展绿色原料替代、高原子利用率等绿色工艺研究。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紧紧围绕转型升级,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项目和工程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大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应用,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市化工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特别是在轮胎企业;依托重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统筹建设枣庄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云服务平台,为中小化工企业提供工业设计、虚拟仿真、样品分析、检验检测等软件支持和在线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和物流信息化建设。

2.围绕现代煤化工和轻烃裂解,突出发展化工新材料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分支,属于化工产业的高端产品系列,主要包括特种橡胶与弹性体、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氟硅材料、生物质材料等。

加强对以上领域产业、产品的分析研究,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努力引进消化吸收再提高,为全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做好技术和产品储备。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技术成熟可靠、市场容量较大、原料供应基础较好的项目,加强与国外大型化工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

——以甲醇制烯烃和轻烃裂解为依托,重点发展高性能聚烯烃、醋酸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环氧乙烷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产品,利用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进一步发展高质化改性塑料,推进其在电子电器、汽车、建材及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利用醋酸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进一步发展涂料、浆料、粘合剂、维纶、薄膜、发泡鞋料等下游产品。

以煤气化为龙头,发展高端牌号聚甲醛、聚甲氧基二甲醚、乙二醇等产品;利用聚甲醛,进一步发展塑料深加工,推广其在工业机械、汽车、电子电器、日用品、管道及配件、精密仪器和建材行业中的金属替代应用;发展芳烃及其深加工的苯乙烯等产品,发展大型乙二醇为聚酯工业配套。

——合成氨及化肥下游产业:

氨下游重点发展丙烯腈、乙腈、己二腈、脂肪胺、醇胺、酰胺、芳香胺等下游产品;尿素下游重点发展环保型无醛脲醛粘合剂、脲醛塑料、高性能密胺树脂等高分子材料;新型肥料重点发展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硝基肥、尿素硝酸铵溶液、增值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掺混肥(BB肥)、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和生物活化剂等产品。

——醋酸下游:

走精细化发展路线,重点发展醋酸制乙醇、四乙酰乙二胺、醋酸酯类、醋酐、双乙烯酮、乙酰乙酸酯类、乙酰乙酸胺类,乙酰丙酮、2-氯代乙酰乙酸衍生物,4-氯代乙酰乙酸衍生物、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等精细有机中间体,以及醋酸纤维素、二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乙酰化木素纤维素等产品。

专栏2:

重点工程

甲醇配套系统改造:

对空分系统、净化系统、循环水系统、锅炉等进行节能减排改造,降低消耗,提高产能利用率。

10万吨四乙酰乙二胺:

利用兖矿鲁南化工公司醋酸和醋酐以及合成氨产业规模较大的优势,加大精深加工力度,提高经济效益。

联泓新材料甲醇制烯烃改造提升:

对装置的匹配性、各反应工段、泵类和压缩机类进行优化,提高能量的有效和梯级利用、公用和辅助工程的匹配性等。

提高其经济性和为全市化工产业向较为轻型的产业发展提供原料的保障能力。

到2017年,产能扩大30%左右,表面活性剂特品或高端产品产能提高4-5吨/年。

20万吨环氧丙烷:

采用无溶剂双氧水—丙烯气相环氧化工艺(g-hppo),建设一套20万吨规模的世界最先进的环氧丙烷装置,对今后全市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原料支撑。

8万吨蛋氨酸:

利用联泓新材料甲醇制烯烃装置所产丙烯和新能凤凰(滕州)能源的甲醇,配套氢氰酸,建设一套蛋氨酸装置。

20万吨无汞聚氯乙烯:

利用联泓新材料甲醇制烯烃装置所产稀乙烯(20%左右),与中科化学所产氯气反应生产二氯乙烷,进一步生产无汞聚氯乙烯。

50万吨合成气制乙二醇:

发挥水煤浆气化技术优势,立足国聚酯工业对乙二醇的需求缺口,建设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延长气化产业链。

20万吨醋酸催化加氢制乙醇:

发挥醋酸规模优势,立足发展清洁燃料,进一步提高醋酸的附加值。

30万吨丙烯腈:

利用合成氨、丙烯等原料集中在同一园区的条件,发展丙烯腈及其深加工产业。

2000吨碳纤维:

利用同一园区丙烯腈原料,发展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产品。

20万吨己二腈和20万吨己二胺:

利用同一园区丙烯腈原料,发展尼龙66原料产业。

——关注重点领域,做好技术储备。

专栏3:

重点关注的几个领域

特种橡胶与弹性体:

着重在通用产品生产基础上发展特种胶种,包括新型溶聚丁苯橡胶、稀土顺丁橡胶、卤化丁基橡胶、特种乙丙橡胶等。

此外,结合本地原料供应条件,发展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SI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等新品种,形成较为完备的特种合成橡胶与弹性体产业储备体系。

工程塑料:

主要是尼龙(PA6和PA66)、特种尼龙(长碳链为尼龙11、尼龙12、尼龙1212、尼龙1012和尼龙1313等,芳香族为MXD6(间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9T(聚对苯二甲酰壬二胺)、PPA(聚邻苯二酰胺)等。

在全芳香尼龙中,值得关注的品种有PPTA(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MPIA(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和PBA(聚对苯甲酰胺)、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PBT聚酯、聚苯醚(PPO)等。

特种工程塑料:

主要品种包括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PI)类、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