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61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Word下载.docx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升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9.可以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光学器材是: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平面镜

10.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A.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B.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D.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物质的性质

物质名称

凝固点/℃

水银

-39

酒精

-117

11.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

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oC一定沸腾

D.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制成的

11.

12.

5.物理学中经常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图2中能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13.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2. 

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厘米刻度尺, 

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6.7 

B.6.70 

厘米 

C.0.67分米 

D.66.8毫米

3.某学校物理实验室的用电器当闭合开关后全部不工作,经检查发现,保险丝没有烧断,用试电笔测试室内各接线点时,试电笔的氖管均发光,由此判定鼓掌原因是()

A.室内电路断路B.进实验室的零线断路

C.进实验室的火线断路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5.一定质量的水全部结成冰, 

它的体积和原来相比()

A.增大 

 

B.减小 

C.增大 

D.减小 

6.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图2

7.如图2,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

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8.关于物态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气体, 

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 

都可以发生液化

B.冰的温度达到0℃, 

就一定熔化

C.水可以在80℃时沸腾

D.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

9.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

A.同一种物质, 

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B.同一种物质, 

密度跟体积成反比

C.同一种物质, 

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D.不同种物质, 

质量一定, 

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6.“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7小迪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

图3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明找出了一些错误,但

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C.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而不应斜视

8.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C.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10.图4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11.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在距离凸透镜焦点5cm处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B.放大的.正立的D.实像

12.请根据图5所示楼房顶上的旗帜和两船上旗帜的飘扬情况,

判断出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二.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吗?

(共23分,每空1分)

10.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后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

11.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不一样,它主要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决定的。

图3

12.如图3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

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变化的情况是_。

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中传播。

16.图6所示的是我国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不同.乐队合奏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

1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7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移.

1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

雪在熔化时需要热量.

19.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__m.

13.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某透明物质中,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30°

,那么反射角的大小是__30°

__。

当入射光线逐渐靠向法线时,折射光线将___。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的。

小刘在游泳时,他潜入水中看到岸边小李的身高将______。

14.老师讲课时的声音是通过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__骨__来听声音,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听自己的演奏声。

24.夏天小潇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冷的直哆嗦,如图9这是因为水,可他却惊奇的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却热得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是因为吐出舌头和快速喘着粗气,这样可以增大,并且加快了,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而带走小狗体内多余热量的原因.

15.如图4体温计的量程是:

___,分度值为:

__,示数是___。

图4

16.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17.为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种类,先将该金属块放在已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金属块的体积。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水面先后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则该金属块质量是__53.6_g,算出它的密度后查表可知该金属块的材料可能是__铝_。

金属

密度

ρ/㎏·

m-3

8.9×

103

7.9×

2.7×

11.3×

10.5×

1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5所示),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5.4_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___节约了空间_____。

图5

三.你能确做出下列图像和回答出下列问题吗?

(共14分,第19题2分,第20题6分,第21小题2分,第22小题4分。

19.如图6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

下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请在图中先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20.完成图7中的光路图。

21.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答:

答案多种,例如:

用水后随手关水制;

刷牙时不开长流水,而用杯子装水;

洗菜(衣)水再用来冲厕所等

22.2001年7月5日傍晚在山东省蓬莱市海面上出现了美丽奇观——海市蜃楼。

蓬莱阁上空出现了一道“天幕”,前面有微波荡漾的碧水,后面好象碧水环绕的城市。

“画面”的中央宛若建筑群,城区、道路依稀可见,不时还有“天人天马”穿梭其间……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的是物理中学的什么现象?

光的折射现象。

(2)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大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

(3)除上述材料说明的现象外,请再举两个同属此现象的例子。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油锅前的景物在晃动等

四、你能完成下面的实验和探究吗?

(共25分,第23小题6分,第24小题6分,第25小题5分,第26题8分)

23.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光屏的中央____。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放大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远离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

质量(克)

质量/体积(克/

1

10

18

1.8

2

20

36

3

30

54

4

8.0

0.80

5

16

6

24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1与4、2与5、3与6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a)分析、比较实验1、2、3或4、5、6,可以得出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b)分析、比较实验1、2、3和4、5、6,可以得出不同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

不同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

25.初二1班第9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达到90℃以上,发现问题并改进后继续加热至沸腾;

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7

8

9

水温/℃

91

92

93

94

95

96

97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97__℃;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坐标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达到90℃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有多种,如:

①水的质量太大(或水太多);

②水的初温偏低;

③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或酒精灯火焰太弱);

④烧杯上未盖纸板(以上四个答案中答对任意一个即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26.某同学做测定某石块的密度的实验;

(1)此实验的原理是:

__ρ=_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把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当右盘内有2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天平天衡,则石块的质量是:

__67.5g_;

(3)把石块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了20g的水,石块的体积是:

___18cm³

__;

(4)由此可知该石块的密度是__3.75g/cm³

___。

五、你能完成下列计算吗?

(共9分,27题4分,28题5分)

27.一个容积为500cm3圆柱型细口瓶内盛有400g的水。

一只口渴的乌鸦为了从瓶中喝到水,(只有水面升到瓶口才能喝到)。

每次将一块块质量均为13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问乌鸦至少向投入瓶中投入多少块这样的小石子才能从瓶中喝到水?

(已知小石子的密度为2.6g/cm3)

28.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节水型洁具已逐步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

(已知1L=10-3m3)

(1)1000kg的水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多少次?

(2)该家庭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kg?

(设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按30天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