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4108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主实践教育结题报告.doc

“自主·实践教育”研究报告

厦门市金尚小学课题组

(课题主持:

陈春梅报告执笔:

李纯聪)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教育教学,偏重于以知识传授为主,课堂在“灌输式”、“一言堂”等陈旧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了“高分低能”的教育产品。

透视传统教学观,除了以上所陈述的弊端之余,可怕的是——它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差异特点,弱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能动的主体作用,曲解了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所倡导的“启发式”、“讨论式”等新的教学观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相违背。

可见为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和新时代教育观的要求,开展“自主·实践教育”研究势在必行。

我校“独生子女”学生群的表现——家长陪护孩子上学,屡见不鲜。

更有学生,上学时前呼后拥,前面保姆开道,后面姥姥压阵,孩子的学用品一样不落地挂在年老的姥姥身上,把姥姥装扮得像位老兵,孩子自由自在地走在中间,看起来孩子却如同局外人;家长到学校给孩子送点心杯、送学习用品,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长此下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能养成?

为落实《“五小”公民道德建设和行动纲要》及《关于开展“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形成学生的“五自”能力(即自学、自理、自立、自强、自护)和建设“五小”标兵(即少年儿童争做热爱劳动的“小帮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善于合作的“小伙伴”、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勇于创新的“小主人”),我们也需要选择开展“自主·实践教育”课题研究。

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我校开办于1999年9月,是一所新办学校。

教师和学生都是新的组合,彼此都来自于不同学校和区域,为缩短新校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磨合期,尽可能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解决我校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全体行政人员及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主·实践教育”课题框架,于2001年6月向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本课题立项申请,同年9月获得批准,成为市“十五”教育科学重点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学贵自得”与“实践出真知”,准确地阐述了“自主·实践教育”的意义所在。

“自主·实践教育”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动手实践中自觉、主动、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以此促进自我发展和自能发展。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提高实践水平。

㈠关于“自主教育”的界定

“自主教育”是关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

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

它是学生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不是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

它的内容包括自我识别、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自我监控等等。

总括起来,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乐学”和“会学”。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及其社会价值

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能够根据学习的要求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并能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

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和交流展示的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既参与学,又参与教;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

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

“自主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来尽可能实现上述目标。

㈡关于“实践教育”的界定

“实践教育”是关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即实践能力)的教育。

宋代诗人陆游有句诗写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浅近,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可见实践多么重要。

实践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主体性、反思性、体验性、交往性的活动。

从活动方式上看,它包括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体验学习;设计与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社会性参与的实践学习、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

我们认为实践教育有以下特点:

有意识地开展课堂学习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能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

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以此获得一

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让自己在实践中体验,把全面发展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积极参加学科性的小课题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培

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实践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过程尽可能地实现上述目标。

㈢关于“自主·实践教育”的界定

“自主·实践教育”就是上述“自主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就是通过教育过程实现“自主学习”与“充分实践”的辨证统一与互相促进。

㈣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走出传授和掌握知识的误区,应以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及健全人格为其最终目的;同时,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是各不相同的,教育的作用重点不在于“补短”,而在于“扬长”。

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个人都找到努力的方向,体验到成功的教育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真谛。

而这一切,只有在自主性学习与运用知识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较好的实现。

2、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思考。

⑴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①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它们所学的知识;③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⑵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设。

⑶自我调节的学习。

以自我监控为基础的诊断性与反思性学习是建构性的学习。

它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学习都必须通过自我监控、自我检测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等。

3、对学会学习的思考。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在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

随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4、对叶圣陶创新教育思想的思考。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认为: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辨析、历练,从而获取正确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终身接受教育,不断吸取知识、主动充分地发展、充实自我、张扬个性,追求可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原则

㈠研究的预期目标

从教的主体(教师)看:

旨在培养全体教师锐意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教科研态度,构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主·实践教育”教育教学新模式,撰写颇具水平的研究文章和案例随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从学的主体(学生)看: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探索,真正回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教育中,良好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想自主;有效的学习方法得到培养——会自主;科学意识得到养成——爱实践。

让学生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一身。

从学校发展看:

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学校“勤、创、美、信”(勤奋、勤劳;创造、创新;行为美、心灵美;诚实、守信)的办学特色。

㈡课题研究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基础。

教师必须创设空间,精心组织,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自主选择交流与展示的方式、自主选择练习主题等权利。

2、活动性原则

活动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可行性、操作性强,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活动要有广泛的参与率,确保参与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提高活动的成效;活动形式要有多样性,既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又是发挥小学生特点的需要,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以提高学生对活动的热情;实践活动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以有利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3、情境性原则

创设互动式情境,以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诱发行动愿望,使其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心理环境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情境具有移情与感染作用,各种形式的情境能够以自然、直观、形象等特点吸引学生感受事物,获得体验。

注意设置问题或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认知矛盾与冲突,领悟事物或人生真谛。

情境作用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创设或利用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活动,领悟主题,获得真实的感受与情感体验;二是通过提供真实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入境入情。

4、差异性原则

由于主体在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能力方面会有不同。

因此设计问题或活动目标时必须充分理解和考虑主体之间的差异,设计适合学生的具有个性化的目标,让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问题或活动,即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孩子的创新灵感和保持孩子的积极情感。

5、激励性原则

在自主学习和实践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

孩子的自主和实践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因此,教师要倡导孩子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以保护学生的自主和实践的欲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教师根据“自主·实践教育”理论,在研究中行动,选择有效的“自主·实践教育”策略,以全体教学班和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充分实践的课堂情境或活动情境,通过行动,解决实际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通过评价,检测实施效果和收集研究个案;通过反思,调整研究策略和下一个阶段的研究方向。

以效果分析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等为辅。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

㈠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立项前的准备(2000年2月--2001年6月)

此阶段主要做好课题立项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召开专家座谈会,请专家给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作分析,帮忙选定研究课题。

收集资料,了解开展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及“自主·实践教育”课题研究的历史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课题研究前的必要的调查研究,建立课题实验假设,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以及子课题的申报等。

2.初步实验阶段(2001年9月--2002年8月)

此阶段重点抓教学模式与校园实践活动系列及家庭实践活动系列的研究。

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课题实践研究,积累初步的实验经验。

3.深入研究阶段(2002年9月--2003年9月)

此阶段在总结前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子课题的阶段汇报、交流,开展效果分析,发现问题,调整方案,进一步探索,并突出本阶段的重点——社区实践活动系列研究。

4.总结、鉴定阶段(2003年10月--2005年12月)

因为2004年我校校长换人,本课题主持人也更换了,所以延长了此阶段。

本阶段深化、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结题会,约请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㈡课题研究的实施

1课题研究的软件建设

(1)加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修养

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离开理论的指导,开展课题实践研究,容易走形式,乃至容易迷失方向。

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加强“自主·实践教育”课题方面的理论学习,构建课题研究理论,确保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有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①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建立课题例会及学习制度;

②设立课题专项经费,为课题组的每位教师订阅一至两份教育、教学书刊,让

教师在学习中间接获取有关课题方面的理论知识或具体的做法,同时每年中都选派多位教师外出学习、充电,然后回校再作汇报与交流;

③邀请专家到校作讲座,开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指导。

(2)建立科研化的教研制度,促使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①建立研究网络,加强课题方面的管理与指导

“自主.实践教育”总课题负责人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子课题负责人

“在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子课题负责人

“社区校社互动”子课题负责人

“社区教育与集邮校本课程”子课题负责人

全体语文教师

全体数学教师

德育处、少先队、班主任教师

综合实践任课教师、集邮任课教师

教学班

教学班

教学班

教学班

市级纸艺校本课程

张兰英老师

二年段

②建立课题例会制度

课题研究的后期,逐步形成了课题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两次的课题例会,即月初的课题实验工作会(布置当月课题具体工作,听取教师个人的实验设想),还有月末的经验交流会,检查实验进展情况,交流所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及时了解研究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课题实践实施方案。

③建立并完善备课制和导师制

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个人增减”的年段备课制和“青蓝结对”的导师制。

要求师傅至少两周给徒弟上一节指导课,每周指导和听取徒弟一节课。

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有关“自主.实践教育”课题研究的汇报课,撰写至少一篇以上的相关研究论文或教学案例。

2.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1)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想自主

①以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学习

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

催化剂。

叶圣陶先生也指出: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民主、平等的关系,使学生能大胆设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之,如果教师不苟言笑,高高在上,教学气氛必定趋于紧张,学生容易产生压抑感,也必然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程改革下的课堂中的教师应该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再也不是传统上的知识长者、知识的权威判断者以及真理的代言人或活动的控制者。

在课堂中,教师只有尊重和民主对待学生,学生的心情才能舒畅,个性才能得到张扬,自主的欲望才能得到激发。

A、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愿不愿意,兴趣度有多高,将直

接影响着所做事情的质量。

新课标语文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它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与课文不同,它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即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因此在组织教学时,要体现儿童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活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学习时,我校彭小翠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伙伴,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主题进行研究,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制定活动计划、协商交流与展示成果的方式等。

通过综合性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也加深了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B、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在合作学习中,划分学习小组至关重要。

在此环节上,教师给予学生自由组合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这样使得小组合作上更有它的情感基础,达到小组成员间的和谐,进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

当然,尊重学生的选择,发挥学生在选择合作伙伴上的自主性,并不是听任学生,教师的角色中心应该放在协调上,使小组的组合最合理,达到最优化。

如刘丽云老师每节体育课中,在准备动作和巩固练习环节上,采取了让学生自由组合。

试行初期,学生在选择伙伴时,存在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几乎学生都是以同学之间的交往情况来选择伙伴,长久下去容易形成学生小圈圈,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从而取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为此,老师对学生怎样选择合作伙伴方面进行了指导,告诉学生:

要考虑到有效,应该选择水平不一样的同学并且要注意变一变每节课的合作伙伴,因为每节课、每个同学的掌握情况各不相同。

老师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了怎样自主有效选择学习伙伴。

经过一个时间的培养,学生学会了自主选择伙伴,合作效果明显提高。

C、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与展示的方式

展示交流是学生自主的最好平台。

允许学生用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参与交流和展

示,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发展与促进智慧交融。

如五①班学生在开展“社区教育校本课程——学校生活写真活动”中,有的通过照相机,用相机拍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的则通过画笔描绘校园生活;有的则用手工——纸艺展现校园生活;还有的则用习作描述校园生活。

展示交流会上,真可谓: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特长得以弘扬,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D、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符合多元智能理论,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

如林萍老师在教学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渗透统计思想——重复问题的统计方法)时,学生在统计两个组的人数时,采用了筛除标号法、点名法、观察法、画图法及抽象思维法,方法虽不同,有的方法直观,有的方法体现逻辑思维性强些,但不管怎样,它们却殊途同归,解决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方法得到教师的肯定。

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一般没有什么方法上的好坏之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实际就是肯定了他们的学法选择,也就肯定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尊重学生的学法选择,不仅可以突显学生的主体角色,同时也让课堂生机盎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同时也将迎来学生学法上的百家齐放,促进不同的人的不同发展。

E、在练习上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

在练习上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使练习体现选择性与层次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样既保证学习好的同学吃得饱,同时又照顾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让学习较差的同学吃得了,从而保护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如李纯聪老师教学《节约用水》一课,在设计练习时,能注意梯次,有知识性的——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们厦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915立方米,占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保留百分号前一位小数);有应用性的——用统计图的形式统计你家2003年与2004年的用水量情况,算出自己家2004年比2003年多用(或少用)的百分数,并说明原因;有社会性的——观察你家周边的水质情况,了解主要污染源,并给市政部门或环境保护部门谏言等。

如杨秋华老师教完《春》这个单元后,能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画一画春景,用几句话写身边的春天;查找有关“春天”的四字词或成语,自觉积累下来;选背70首必背古诗中有关四季的古诗;唱赞美春天的歌曲等。

再如谢萌燕老师教学《地震后的父与子》后,拟定了以下题目:

①把故事复述给他人听;②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写一写;③查找有关地震知识以及1994年美国洛杉矶地震资料,制作一张知识手抄报;④阅读描写父爱、母爱的故事,推荐朱自清的《背影》、选读课文《剥豆》;⑤给《游子吟》编个故事。

让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完成。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练习内容,使得实践有了基础,找到自信,找到自我发展的基点和生长点,其乐无穷。

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欲望

问题情境课堂中善于创设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探求知识。

例如:

钟美琼老师在教学起始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时,先让学生用课前调查的小组成员身高的数据在空白的统计图上自主设计纵向条形统计图,看看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量比较合适。

学生们有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就发现两个问题:

一是每格表示较小的单位量,纵向条形统计图要画很长,空白统计图画不下;二是每格表示较大的单位量时,很难在统计图上看出同学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巧妙地让这两个问题成为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焦点,问:

“这可怎么办呢?

”急于知道问题真相的念头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他们通过比较办法的优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但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生活情境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

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外,还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与掌握。

尤其是外语教学,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学习这种语言的环境,如果再加上老师不注意营造情境,学生学起外语来更会觉得它枯燥乏味,而刘于乔老师在外语教学《什么动物吃什么食物》一课时,首先刘老师装出一副饥饿的样子(再现生活情境),问学生:

“WhatdoIfeel?

让学生猜出“hungry(饥饿)”这个单词,然后边做动作边与学生进行对话,从对话里,让学生知道动物要吃食了?

接着刘老师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剪辑播放(与本课学习有关的动物)——《动物世界》,以此展现动物世界的生活情境,栩栩如生的动物生活世界,不仅愉悦学生的情怀,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前,已经对动物的吃食情况有个了解,然后教师将视频定格在相关动物吃食的画面上。

教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开展角色表演“老虎与袋鼠”的对话,发挥想象补充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话?

(如你为什么要吃我?

引出“饥饿”一词;喂,老虎,你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

引出食物——“袋鼠”),然后请学生用外语进行对话(学生有困难),当学生的语言表达受到阻碍时,这时学生那强烈的好奇与自尊驱使学生想把对话讲话,这时老师相机提出教学任务,从心理上说,改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有趣,在学好知识基础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养成。

故事情境从小孩到大人,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故事情境中来学习新课,同样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高度兴趣。

例如卢芙蓉老师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导入时,就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

有一天,数字娃娃0-9做排队游戏,9当了队长,就骄傲地说:

“哈哈,我最大!

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

0听了,圆圆的眼睛中流出了眼泪。

站在后面的1听了,走到0身边和0想出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付9。

这时,9没话可说了。

小朋友,你们猜猜看,1和0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学生被这样一个有生活性、趣味性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同时也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地为数字0想办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1和0站在一起就是10,10比9大,还有的说也可以2和0组成20,3和0组成30,都比9大……从学生想的办法中,很自然的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数“10”,这样的情境设计,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创造性思考,如20、30这些以后要学习的数字,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对该节课的教学起了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自主审美、个性展示、表现创造

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蕴涵着丰富的美,美的事物是具体、形象、感人的,充分发挥美的事物特有的魅力,调动学生自主审美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个性化展示,表现创造美,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追求。

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自读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