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19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生理盐水

C.硬水

D.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2.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称量固体

C.

倾倒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4.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用“撕裂”方法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石墨烯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金属材料

D.氧化物

5.翔安区海岸线长,有着丰富的海盐资源。

据《说文解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食盐晶体析出

B.日晒风吹使食盐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D.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6.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这三种气体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7.电动汽车既环保,又能节约化石能源。

某电动汽车采用一种新型锂电池,是以化学式为Li4Ti5O12的物质为原料。

关于Li4Ti5O12说法正确的是

A.含6个O2分子

B.Li和Ti的原子数之比为4:

5

C.Ti和O的质量比为5:

12

D.Li的质量分数最大

8.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

以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

安全常识

N2性质稳定一可作灯泡填充气

乙醇具有可燃性一可作燃料

石墨很软一可作电极

假酒中毒一由甲醛引起

煤矿爆炸一由瓦斯引起

假盐中毒一由NaNO2引起

C

日常生活经验

D

元素与人体健康

食品干燥剂一常用CuO

区别硬水与软水一常用肥皂水检验

使煤燃烧更旺一把煤作成蜂窝状

缺维生素C一易引起坏血病

缺钙一易骨质疏松或得佝偻病

缺碘一易甲状腺肿大

A.AB.BC.CD.D

9.在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不反应

B.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无色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溶液蒸发,得到的固体是氢氧化钠

D.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数滴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振荡后溶液又变为红色,此时溶液仍呈碱性

10.关于如图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A和B烧杯中溶液都变为红色

B.通过烧杯A和烧杯B溶液颜色变化的对比,可说明氨分子是运动的

C.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用热毛巾盖在大烧杯上面

D.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它的运动,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二、填空题

11.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无臭、味甜并有吸湿性的固体;它易溶于水,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易分解;应密闭保存;它在体内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供给热量,或以糖元形式贮存;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_____;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_____。

(2)过了保质期的葡萄汁饮料,喝起来会令人昏昏欲醉,其原因是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酵母菌便会使葡萄汁里的葡萄糖进行发酵作用,生成乙醇(C2H5OH)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下列是摘自某葡萄糖饮料标签上的一部分文字:

成分表(每1L产品中含):

钾(mg)

钠(mg)

钙(mg)

镁(mg)

烟酰胺

(mg)

碳水化物

(g)

葡萄糖

(g)

热量(kJ)

50-300

50-400

40-200

20-100

3.3-10

80-120

>25

1750

净含量:

500mL

①成分表中的钾指的是______(填“元素”、“原子”、“分子”或“单质”)。

②一瓶该饮料至少能够提供______g葡萄糖给人体。

(4)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食用葡萄糖?

______。

12.化学就在身边。

为了应用所学知识,小明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进行研究。

(1)若用酸碱指示剂检验该雨水的酸碱性,方法是________。

(2)若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该雨水的pH,测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刻

5:

05

5:

10

5:

15

5:

20

5:

25

5:

30

pH

4.95

4.94

4.92

4.88

4.86

4.85

回答:

①该雨水是否为酸雨?

_______(填“是”或“不是”)。

②从上表数据中,你还能得出关于该雨水酸碱性方面的一个认识是_______。

(3)可用于检验该雨水是否为硬水的物质是_______。

13.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在实验室用甘蔗提取蔗糖,可将新鲜甘蔗切成小块,粉碎,放到水中搅拌,得到蔗料(即蔗汁和蔗渣的固液混合物),再从中提取蔗糖。

蔗糖的溶解度曲线

(1)要除去蔗料中的蔗渣,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2)由于除去蔗渣以后的蔗汁呈棕黄色,需要对蔗汁进行脱色处理,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经过脱色后得到的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请通过实验加以证明(简述实验方法):

_______。

(4)根据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在20℃时,40%的蔗糖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若是不饱和溶液,可以使溶液饱和的方法是_______。

三、推断题

14.X是常见固态化合物,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1)X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图中①、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②____;③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5.化学反应发生时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也有某些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该反应是否发生,需进一步设计实验,借助实验的现象来判断。

为证明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小明设计如图的三个实验: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_____,b______。

(2)分别写出三个实验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

实验现象

____

____

_____

(3)若实验③不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

(4)请另外设计一个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____。

五、计算题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如下:

Fe2O3+3CO

2Fe+3CO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含杂质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得到以下数据:

反应前

氧化铁完全反应后

玻璃管内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10克

玻璃管内剩余固体(铁和杂质)的质量为7.3克

列式计算出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分析】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详解】

A、矿泉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生理盐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硬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冰、水属于同种物质,部分结冰的蒸馏水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主要看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2.B

【详解】

A、凉开水中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B、凉开水是煮沸后冷却的水,加热煮沸时,水的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煮沸后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故选项正确;

C、凉开水中含有大量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D、凉开水中含有大量水分子,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称物时:

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标签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A

【详解】

石墨是碳的一种单质,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属于单质,因此不是化合物,它是碳单质,不是金属材料,也不是氧化物。

故选A。

5.A

【分析】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

【详解】

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选项正确;

B、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过程中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故选项错误;

C、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出来,故选项错误;

D、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B

【详解】

能作为燃料必须是一种可燃物,且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

故选B。

7.B

【详解】

A、一个Li4Ti5O12分子,含有12个氧原子,A错误。

B、一个Li4Ti5O12分子含有4个Li原子,5个Ti原子,12个氧原子,故Li和Ti的原子数之比为4:

5,B正确。

C、Ti和O的个数比为5:

12,C错误。

D、Li4Ti5O12中Li、Ti、O元素质量比为(7×4):

(48×5):

(16×12)=7:

60:

48,故Li的质量分数最小,D错误。

故选:

B。

8.D

【详解】

A、氮气性质不活泼,可作灯泡填充气;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此选项不完全正确;

B、假酒中毒是由工业酒精中含有的甲醇引起的;煤矿爆炸是由瓦斯引起的;假盐中毒是由有毒的亚硝酸钠引起的,此选项不完全正确;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把煤做成蜂窝状,使煤燃烧更旺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此选项不完全正确;

D、缺维生素C易引起坏血病;缺钙易骨质疏松或得佝偻病;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此选项完全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虽然没有明显现象,但是仍就发生了中和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属于碱,酚酞遇碱变红,所以溶液应该呈现红色。

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通过蒸发后得到的固体应该存在氯化钠,可能存在氢氧化钠。

故C不正确;

D、因为滴加稀盐酸之后,盐酸会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得溶液变为无色。

振荡之后滴加的酚酞溶液完全的溶解,之后又会变红。

酚酞变红证明溶液呈碱性。

故D正确。

故选D。

10.A

【分析】

如图实验,A、B烧杯装的是酚酞溶液,C烧杯中装的是浓氨水,A、C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起来,此实验用来验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烧杯在大烧杯外,作用是与A进行对比。

【详解】

A、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溶液都变为红色,B烧杯的溶液不会变红,因为C烧杯中的氨分子可以运动到A中,不能运动到B中,故A不正确;

B、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溶液都变为红色,B烧杯的溶液不会变红,而三个烧杯中的溶液并未接触,故通过烧杯A和烧杯B溶液颜色变化的对比,可说明氨分子是运动的,B正确;

C、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用热毛巾盖在大烧杯上面,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实验效果更明显,C正确;

D、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本实验就是通过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观察”它的运动的,D正确;

故选A。

11.无臭、味甜、有吸湿性、易溶于水的固体;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易分解;能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2C2H5OH+2CO2↑元素12.5均衡,不在碱性条件下加热

【详解】

(1)由题给信息可知,葡萄糖的物理性质有:

无臭、味甜、有吸湿性、易溶于水的固体;葡萄糖的化学性质有:

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易分解;能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2)根据题给信息,葡萄糖进行发酵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

2C2H5OH+2CO2↑。

(3)①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中含有元素,成分表中的钾指的是元素。

②一瓶该饮料为500mL,每升中含有葡萄糖的质量>25g,故一瓶该饮料至少能够提供12.5g葡萄糖给人体。

(4)日常生活中均衡食用葡萄糖,由于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易分解,所以不在碱性条件下加热。

12.往少量雨水滴入紫色石蕊试剂,若溶液变红,说明该雨水呈酸性;往少量雨水滴入酚酞试剂,若溶液变红,说明该雨水呈碱性是该雨水放置时间越长,pH就越小(或该雨水在5:

30时pH最小等等)肥皂水

【详解】

(1)用酸碱指示剂检验该雨水的酸碱性,方法是取少量雨水放入试管,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雨水呈酸性;若变蓝,雨水呈碱性;若不变色,雨水呈中性。

(2)①因为酸雨的pH小于5.6。

从检查的结果看,所有时间的雨水的PH都小于5.6,是酸雨;

②根据表格可知,该雨水放置时间越长,pH就越小(或该雨水在5:

30时pH最小等等)。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13.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向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如果蔗糖溶解了,证明溶液不饱和;反之,则饱和不饱和降温\蒸发\加入蔗糖

【详解】

(1)因为蔗汁和蔗渣是固液混合物,所以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将蔗渣过滤出去。

(2)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色素和异味的作用,所以可以用活性炭来吸附蔗汁中的色素。

(3)因为蔗糖溶液的溶质为蔗糖,所以我们向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如果蔗糖溶解那么就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蔗糖不溶解那么就是饱和溶液。

(4)因为20℃时,蔗糖溶液的溶解度为200g,即100g水中可以溶解200g蔗糖达到饱和状态,20℃时,饱和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所以40%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5)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的方法。

所以我们可以加入蔗糖来增加溶质或蒸发水分在减少溶剂。

同时溶解度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由图中我们可以得知蔗糖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我们可以用降温的方法来降低蔗糖的溶解度,让其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所以还可以用降温的方式。

所以答案为降温、蒸发、加入蔗糖。

14.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

【分析】

根据X是常见固态化合物,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X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气体A是二氧化碳;X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沉淀C和氢氧化钠,所以X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沉淀是C是碳酸钙,X与CaCl2反应会生成B和沉淀C(碳酸钙),所以X是碳酸钠,B是氯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X是碳酸钠,其化学式是Na2CO3。

(2)图中①反应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②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③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15.烧杯锥形瓶试管内水位上升无明显现象小气球膨胀CO2溶于水也能产生相同的现象方案1:

用相同规格的塑料瓶收集两瓶CO2,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说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2:

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接着往溶液中滴入慢慢加入盐酸,观察到有气泡生成,说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3:

往NaOH溶液中通往CO2气体,接着往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分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实验①②③都是从CO2发生反应后容器内气压减小后引起的变化入手的。

【详解】

(1)如图所示,a是烧杯,b是锥形瓶;

(2)实验①中,CO2和NaOH发生反应,导致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溶液进入试管,故可以看见“试管内水位上升”的现象;

实验②中,向玻璃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CO2和NaOH发生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但由于广口瓶的材质是玻璃的,故看不到明显现象;

实验③中,向锥形瓶内滴入NaOH溶液,CO2和NaOH发生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进入小气球中,使得小气球膨胀;

(3)实验③中,NaOH溶液中含有水,CO2溶于水也能产生相同的现象,故不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4)基于(3)中原因的考虑,可以设计一组对比实验,排除NaOH溶液中的水的干扰。

方案1:

用相同规格的塑料瓶收集两瓶CO2,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说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CO2+2NaOH=Na2CO3+H2O,也可以检验生成物Na2CO3的角度来设计实验,例如可以采用“化气法”来检验Na2CO3;

方案2:

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接着往溶液中滴入慢慢加入盐酸,观察到有气泡生成,说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也可以采用“沉淀法”来检验Na2CO3;

方案3:

往NaOH溶液中通往CO2气体,接着往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点睛】

证明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可以从两方面出发:

①证明CO2被消耗;②证明有Na2CO3生成。

16.解法1:

解:

假设氧化铁样品含杂质的质量为x,则氧化铁的质量为10g-x,生成的铁的质量为7.3g-x。

解得x=1g

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答:

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90%。

解法2:

解:

根据题意,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减少值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

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

氧化铁的质量=

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答:

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90%。

【详解】

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