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193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docx

宏观经济学习题解答

 

《宏观经济学》

习题集

 

盐城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

(1)不计入。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2)不计入。

不是该期的实际生产活动。

(3)不计入。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不计入。

同(3)。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

为什么?

答: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相关部门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

社会保险税是从NI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

有影响。

因为合并前的对外贸易变成合并后的国内贸易。

例如合并前,甲国对乙国有出口200亿,对乙国有进口100亿,顺差100亿。

假定他们分别都没有其他贸易伙伴。

对甲国而言,顺差的100亿为GDP加项;对乙国而言,逆差的100亿为GDP减项,两国GDP的总和中的对外贸易部分因此而抵消,为零。

合并后,甲地生产的产品200亿,乙地生产的产品100亿,对合并后的新国家而言,新增的GDP为300亿,总和增加了。

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

(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

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共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GDP

答案:

(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所以GDP=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40-10=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为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

7.5+5=12.5万美元;所获利润:

(10-7.5)+(40-1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算得的GDP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5、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

书本、面包和菜豆。

它们在1998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1998年

1999年

数量价格

数量价格

书本

面包

菜豆(千克)

10010美元

2001美元

5000.5美元

11010美元

2001.5美元

4501美元

(1)1998年名义GDP;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

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

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计算这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率;

答案:

(1)1998年名义GDP=10×100+1×200+0.5×500=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0×10+1.5×200+1×450=1850美元

(3)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0×110+1×200+0.5×450=1525美元

实际GDP变化率:

(1525-1450)/1450=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为10×100+1.5×200+1×500=1800美元实际GDP变化率:

(1850-1800)/1800=2.78%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

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及价格水平,所以这话不完整。

(6)1998年GDP折算指数:

(1450/1450)×100=100

1999年GDP折算指数:

(1850/1525)×100=121.31

通货膨胀率:

л=(121.31-100)/100=21.31%

6.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

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1)NDP=4800-(800-300)=4300(亿美元)

(2)净出口=GDP-总投资-消费-政府购买=4800-800-3000-960=40(亿美元)

(3)960+3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GDP-折旧-税收=4800-500-990=3310(亿美元)

(5)S=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亿美元)

7.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

计算

(1)储蓄;

(2)投资;(3)政府支出。

答:

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3800=300万,即SP=300万

政府储蓄=预算盈余(或赤字)=-200万

根据储蓄—投资恒等式:

I=SP+Sg+(M-X)

I=300-200+100=200万

又GDP=C+I+G+(X-M)

G=5000-200-3800-(-100)=1100万

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答:

略见P436-437

9、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有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答案:

(1)A的价值增加:

5000-3000=2000美元

B的价值增加:

500-200=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6000-2000=4000美元

所以,合计价值增加为:

2000+300+4000=6300美元

(2)GDP=2800+500+4000=6300美元

(3)国民收入为:

6300-500=5800美元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

当处于均衡产出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P44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

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实际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

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小于1?

答、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而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故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又因为APC=c/y=(α+βy)/y=α/y+β,β是MPC>0,由于α和y为正数,所以α/y>0,APC>MPC。

随着收入增加,α/y越来越小,即APC趋进于MPC,所以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但不总是小于1。

9、假定某人消费函数为C=200+0.9YP,这里YP是永久收入,而永久收入为当前收入YD和过去收入YD-1的如下加权平均值:

YP=0.7YD+0.3YD-1

(1)假定第1年和第2年的可支配收入为6000美元,第2年的消费是多少?

(2)假定第3年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到7000美元并且在以后年份保持在7000美元,第3年和第4年及以后各年份的消费是多少?

(3)求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答案:

(1)因为YD1=6000YD2=6000所以YP=0.7×6000+0.3×6000=6000美元

C=200+0.9×YP=200+0.9×6000=5600美元

(2)YP=0.7YD+0.3YD-1=0.7×7000+0.3×6000=6700美元

C=200+0.9YP=200+0.9×6700=6230美元

所以第3年消费6230美元

C=200+0.9×(0.7×7000+0.3×7000)=6500美元

所以第4年及以后各年消费均消费6500美元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0.7×0.9=0.63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

0.9

10.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收T=250。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

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1)可支配收入yd=y-t+tr=y-250+62.5=y-187.5

y=c+i+g=100+0.8(y-187.5)+50+200=200+0.8y

y=1000(10亿美元)

(2)kI=1/(1-β)=1/(1-0.8)=5,kg=1/(1-β)=5,

kt=-β/(1-β)=-0.8/0.2=-4,ktr=β/(1-β)=0.8/0.2=4,

kb=kg-kt=1。

(3)增加200单位国民收入,需增加政府购买200/5=40(10亿美元)

需减少税收200/4=50(10亿美元)

需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200*1=200(10亿美元)

11、假设某经济社会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收T=0.25Y。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

①.增加政府购买②.减少税收③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答案:

(1)Yd=Y-T+TR=Y-0.25Y+62.5=0.75Y+62.5

Y=C+I+G=100+0.8(0.75Y+62.5)+50+200=0.6Y+400

均衡收入Y=400/0.4=1000

(2)投资乘数KI=1/[1-b(1-t)]=1/[1-0.8(1-0.25)]=2.5

政府支出乘数kg=1/[1-b(1-t)]=1/[1-0.8(1-0.25)]=2.5

税收乘数Kt=-b/[1-b(1-t)]=-0.8/0.4=-2

转移支付乘数Ktr=b/[1-b(1-t)]=0.8/0.4=2

平衡预算乘数

△Y=△G+b(△Y-△T)得(1-b)△Y=(1-b)△G

所以KB=△Y/△T=△Y/△G=1

(3)①.若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则GDP缺口为Y=1200-1000=200

因为△Y=KG×△G所以△G=△K/KG=200/2.5=80

②若因减少税收,则需减税:

△T=△Y/KT=200/-2=-100

③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乘数:

△Y/KB=200/1=200

12.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0.25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

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CT=A+BYT-1,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答案:

当S=-1000+0.25YI=300

由I=S可得Y=(1000+300)/0.25=5200

若I增至500时Y=(1000+500)/0.25=6000

所以均衡收入增加800亿美元

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

由I=S得Y=I+C=I+A+BYT-1=I+1000+0.75YT-1

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分别为:

Y1=500+1000+0.75×5200=5400

Y2=500+1000+0.75×5400=5550

Y3=500+1000+0.75×5550=5662.5

Y4=500+1000+0.75×5662.5=5746.875

第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请对下列各题中可能有的情况作选择并说明理由。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1)右移10亿美元;

2)左亿10亿美元;

3)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4)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答案:

3)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1)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4)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答案:

2)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1)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2)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3)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4)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答案:

1)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1)右移10亿美元;

2)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3)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4)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答案:

3)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1)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2)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3)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4)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答案:

1)

(6)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1)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2)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3)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4)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

4)

2.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

哪个项目值得投资?

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

(假定价格稳定)。

答案:

三个项目都值得投资,最佳的是第三个;如果利率是5%,三个项目都值得投资,但第一个最佳。

3.4.略

5、假定消费函数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求IS曲线。

解:

由c=50+0.8y,I=100-5r得

s=y-c=0.2y-50

而i=s

所以y=750-25r

6、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画出利率为10%,8%和6%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出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案:

(1)略

(2)由L=M/P得r=0.04y-30

当y=800美元时,r=2

当y=900美元时,r=6

当y=1000美元时,r=10

(3)LM曲线图: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时,r=0.04y-40

当y=800美元时,r=-8

当y=900美元时,r=-4

当y=1000美元时,r=0

这条LM曲线与(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

(5)若r=10%y=1100美元时

L=0.2y-5r=0.2×1100-5×10=170与200不相等

货币需求与供给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

7、假定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等式的斜率表达式;

(2)找出K=0.20,h=10;K=0.20,h=20;K=0.10,h=10时LM的斜率的值;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化;h增大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

(4)若K=0.20,h=0,LM曲线形状如何?

答案:

(1)由L=M/P,因此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hr=M/P即r=-M/Ph+(K/h)y

其斜率为:

K/h

(2)当K=0.20,h=10时,LM曲线斜率为:

K/h=0.20/10=0.02

当K=0.20,h=20时,LM曲线斜率为:

K/h=0.20/20=0.01

当K=0.10,h=10时,LM曲线斜率为:

K/h=0.10/10=0.01

(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K=0.2,h=0,则LM曲线为0.2y=M/P,即y=5M/P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h=0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8.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1)由y=c+i可知IS曲线为

y=100+0.8y+150-6r=0.8y+250-6r

y=1250-30r

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可得LM曲线为0.2y-4r=150

y=750+20r

(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LM方程而得,即

y=1250-30r,y=750+20r

两式联立得y=950,r=10。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5)“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答案:

(1)C

(2)C(3)A(4)D(5)C

2、假使LM方程为y=500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计算:

1)当IS为y=950美元-50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40美元-10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和2)当IS为y=800美元-25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10美元-5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增加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案:

(1)

1)Y=950-50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

Y=650r=6

代入I=140-10r得I=80

2)Y=800-25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

Y=650r=6

代入I=110-5r得I=80

(2)

1)由g=80从而得Y=1100-50r(IS方程)

IS=LM得:

Y=700r=8

2)由于I=110-5r从而得Y=950-25r(IS方程)

IS=LM得:

Y=725r=9

(3)由于2)中I=110-5r,相对来说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较小,从而收入增加的较大(Y=725)。

3、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案:

(1)L=M

0.2Y=200Y=1000(LM方程)

I+g=s+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

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I的“挤出”是完全的。

(4)图示:

5、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1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1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答案:

(1)

Y=750美元+20rLM曲线y=750美元+20rLM曲线

Y=1250美元-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

(2)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