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60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docx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

关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讨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教研室》高安邦教授

[摘要]“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国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八大最热门专业之一;其

技术“核心”是控制,已形成“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的实际格局;但我校目前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现行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及实际做法,

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市场为生命线,都仍在传统机械专业办学模式下,明显地偏重于机械方面,限制电控,严重制约了“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对机电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文提出自己多年来对“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发展的思考与探讨,供领导决策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科方向发展思考与探讨

1.前言

展!

原东北工学院更名为东北大学,身价倍增、无形资产价值数亿美元,跃入全国的强校(100校之25)之列;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机械工程学院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一字之差,就能使不景气的传统老机械专业焕发生机变为最热门专业,尤其是其机器人专业方向更具有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和特色,使该专业方向更加火爆“酷”“俏”得很!

我校的原计算机系、原电机系、原仪器仪表系都是实力雄厚的多年老学科老专业,但在市场经济下也显得不太景气,学生们不愿意选读;这三个学科的领导却能够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或忍痛割爱,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也先后更名为“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也是一“名”惊人,使不景气的老学科老专业成为学子们喜爱的热门重点新专业,几经扩大招生(计算机专业曾扩至17个班)仍不能最大限度满足学子们的报考热潮!

…然而我校机械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呢,它是我校成立最早、教师学生人数当初最多(排全校各专业之首)、实力最强的一个老专业,堪称哈尔滨理工大学的龙头。

合校之初也是我校四个省部级重点专业之一;现在的情况也不差,并且近几年又得到大力度的充实和提高,实力更强;这都是不容否认的!

……。

可是我们曾经两次申报博士点落选,显然它比早已申报博士点成功(甚至已有博士后流动站)的高电压与绝缘材料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专业落伍掉队了;95年它曾作为部级重点专业在“一表”中招生,后来又退回到“二表”中招生,显然是又落后掉价了;目前我校计算机、自控、测量通信等热门专业的学费为4500元/年,学生们争抢着学,而机械专业的学费为3500元/年,学生们却不乐意读,其生源多为调配而来,第一志愿者甚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更为严重的是近来国家在大力发展教育,各学院各专业都在尽可能地扩大招生,而机械专业却在减招出现“生存”危急,2002年计划招生从2001年9个班级减招到7个班级;成人教育“机械专业”招不上来学生;私人办学(东方、德强、剑桥、广厦等学院)和社会办学(各类办班)都不开或开不了“机械”班…;这都是为什么?

这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下,传统的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经济效益低,许多老机械厂停工停产、职工下岗失业,谁还愿意报考机械专业往火坑里跳!

而国家又急需特需机电相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可我们却没有很好地抓住历史机遇、抓住教育人才市场,大张旗鼓地响亮地打出本专业“机电”结合的改革特色这张王牌,使学子们认为本专业仍旧还是传统的不景气的老机械专业;更不迎合当今青年学子喜新厌旧、追明星赶时髦的心潮;尽管我校机械专业的内涵实力一直很强、“机械专业”(一级学科)还是省部级重点学科,已具有了博士点,却仍得不到学子们的认可和青睐,自然要受到冷落!

“机械”学科要振兴和发展,必须大张旗鼓地突出“机电”专业结合为主要改革特色!

并且品牌至关重要,它是商场广告大战中无形更是无价的资产!

“东北大学”的一个校名价值数亿美元,促使该校走向兴旺发达;哈工大和我校的几个老学科老专业也先后更换新名,并且都一“名”惊人、摆脱困境、走向兴旺发达;相比之下我院“机械动力工程”这个名字就显得更陈旧更俗气,更缺少创新、缺乏竞争力、其办学理念不能体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特征。

当务之急我院需要一个突出“机电”结合新专业为主要改革特色、能吸引学子的显赫品牌!

2.现行课程体系不是真正“机电”结合、影响“机电”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是造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要真正办“机电”方向专业,就必须按照国家对“机电”工作的重点安排开展教学。

国家现阶段对“机电”工作的重点安排为:

两个层次:

一是狠抓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集中人财物力抓紧抓好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开发应用;三个重点:

数控装置、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第二代电力电子产品系列;八类产品:

经济型数控系统、中档数控系统、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发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智能化仪表、电力电子产品;四项配套产品和技术:

集成电路、传感器、CAD与CAM、CAT;一个前沿技术:

智能机器人。

没有相当数量和相应质量的“机电”专业高级专门人员就没有“机电一体化”事业的发展!

它与传统机械的不同在于增添了检测和自动化控制(即测控)等核心高精尖技术,赋予工业产品更多更好更新的功能和柔性,是硬结构和软技术相互协调统一的一个信息处理系统。

它既区别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又不同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前者的理论基础是机械结构设计、固体力学、切削原理,缺乏电子、计算机与控制技术;后者的理论基础是电力、电子、电机传动、测控与计算机技术,对机械执行机构设计、力学分析涉及较少;这两类专业都难适应对现代化高科技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调试、开发和改造,更难胜任大量引进先进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

倘若我校机械学院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机电”结合(机、电、计算机三分天下格局)教学改革,来个跨越式发展新举措,紧跟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张旗鼓地开展“机电一体化”新技术与产品开发与应用的教学,及时培养出大批教育人才市场急需的“数控装置”、“智能机器人”等“机电”高级技术专家,社会能不欢迎?

我们的“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方向还能不兴旺发达!

“机电”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主要学习机电控制系统理论及其实现技术,微机和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与应用,液压、气动、伺服元件及系统、机电测控系统设计和开发应用等课程。

现在的问题是“机电”新专业捆绑在传统老机械专业之中,其现行课程体系设置不是真正意义上“机电”结合,称不上教学“改革”,充其量也不过是老机械专业的“改良”,或者说“电控”只是“机械”的一点“沽名钓誉”式的点缀和陪衬;电控和计算机类课程的比重远远不够,甚至比改革前原“哈电工学院”的传统老机械专业还要少;更没有跟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纵观现行的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且不说公共基础课和人文社科经管类课程偏多,单就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来分析。

该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计15门、共864学时:

机械类11门、共611学时、占70.8%;电控及微机类4门、共253学时(电工技术68、电子技术100、微机原理与应用40、机械系统控制45)、占29.2%。

专业平台课5门、共238学时:

机械类4门、共184学时、占77.3%;机械和电控结合类1门(数控技术)、共54学时、占22.7%。

专业方向课3门、共102学时:

A(机械设计)方向和B(机械制造)方向全为机械课程;C(机电)方向为: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36学时;机电传动控制(包含电机与拖动、控制电机、电器控制、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近代交流调速、机电传动伺服系统等多门课程的内容)33学时(含实验4学时);原有可编程序控制器33学时(含实验4学时)又被从方向课中拿走换成机械设计课。

任选课中“设备电气控制”被无端取消、“机器人”课程也只有30学时“基础”介绍。

…而初中讲、高中讲、大学还要学的一门“暜通物理”(含实验)课就占用了176学时。

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共20周:

机械类17周、占85%;电控类2周(机电传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各1周)占10%;微机类1周(单片机)占5%。

而生产实习3周更是纯机械生产工艺实习,还排斥电控专业课教师参加……。

这样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也叫做“机电结合”,还想搞什么尖端控制,真是开国际玩笑!

高等教育本来就是向学生传授各种专业知识、培养高精尖专门人才的一种定向的专业素质教育,却不加强专业课教学,岂不误人子弟,高校还需要那么多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教师干什么吗?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

比如“机电”专业方向才有的专业课“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本科生专业课、硕士生研究方向)要讲授电机与传动、控制电机、电力电子(晶闸管)变流技术、设备电器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现代交流调速系统、伺服控制系统等多门控制类课程的内容,现在仅有29授课学时只能是简单浅显的专业概述简介,还谈什么高精尖前沿技术的开发利用?

也谈不上“控制”上的高素质?

事实也不正是如此吗?

每年的毕业设计机电专业方向的学生都爱选择“机电控制”方面的课题,倘若导师不提供参考设计资料,大多数学生是无从下手、甚至不知道搞什么及如何搞?

倘若导师提供参考设计资料,则多数学生是比着葫芦画瓢,对的错的一起来,有的学生甚至是什么也不会!

不是吗?

为了检验“机电”教学水平,每年中央电视台都举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技术对抗赛”,哈工大、哈电子工程大学和黑龙江省科技学院都能派出强有力的代表队,进行了代表各自“机电”教学水平的精彩表演(今年的机器人足球赛,哈工大夺得六项中的四项冠军)。

我校不也是哈尔滨市的大校和强校吗?

我校机械专业不是省重点学科、也堪称实力雄厚吗?

我校不也和上述学校同步开办“机电”专业、并且还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本科段自学考试黑龙江省的主考学校吗?

我们的“机电”专业为什么派不出代表队呢?

“机器人技术”是“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课,需要高精尖复杂的电控技术,也真正代表着“机电”专业的办学水平;中国“一汽”焊接线上60多台焊接机器人日夜不停地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创造着丰富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我们学院机电专业的“机器人技术”本科教学也仅有30学时的任选课,且为纸上谈兵,我们何时能造出机器人参加对抗赛呢?

…现行课程体系设置“电控、计算机”类学时太少,更缺乏高新控制技术的教学内容,造不出机器人来,搞不了高精尖的机械设备自动化。

现有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制约了“机电”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机电”新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校的教育也已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高速度发展!

3.现行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及某些作法阻碍了“机电”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作为知识、智力、技术、人才的主要产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要得到蓬勃发展,也必须转变观念、建立有效机制、迎接挑战。

目前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与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它实行弹性教学计划、弹性学制、无降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选择课程、选择上课时间、选择主讲教师、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与指导教师、选择研究生研究方向和导师的自由。

这是在高校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优胜劣汰、鼓励个性发展的教改新举措,有利于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全面发展的机会、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寬松的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才能和个性等有差异的学生在自用选课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能为社会快速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

同样这种竞争和激励机制对鼓励新专业的发展,调动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一种机遇与挑战,有利于“机电”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竞争和挑战,不会有高等教育乃至“机电”新专业方向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然而,目前我校现行的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优胜劣汰、鼓励个性发展的学分制教改新举措;更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市场为生命线,把学生看作我们理工大学员工的衣食父母,激励学科建设和新专业的发展、鼓励教师竞争上岗;实际执行的甚至还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下的一平二调、大锅饭平均主义。

在这里上班很舒适,没有竞争、没有风险、没有挑战、没有危机感、无奖无罚、无办学民主、甚至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都是由某个人或少数人编写而不经过广大一线教师群思广议民主讨论制定、教学检查与毕业设计检查以及教师听课检查多为形式主义走过场;学生毕业论文的专家审阅制度嫌麻烦取消、教师讲课更不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主讲教师而完全由某个人安排、更甚至多年来“机电教研室”连一次群策群力认真研究讨论自身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的机会都没有…。

因而,“机电”专业发展与不发展一个样;教师提高与不提高业务素质水平一个样;只要和领导关系好,积极上班和与长期不来上班一个样;全身心投入工作和敷衍了事一个样;大家都跟着感觉混着往前过,并都能混得下去而且还能混得不错、谁也不说谁、苟安相处、想干点啥就干点啥,什么也不耽误!

…不是吗?

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并不能完全实现自由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机电”新专业方向,还要照顾到“机设”、“机制”两个老专业方向,甚至要进行行政干涉限制或调配到自己不喜爱的老专业方向进行不情愿不感兴趣的被动学习;这根本不是全校上下要树立的“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我们理工大学员工的衣食父母的教学理念。

学生选修课程并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生命线,而是以领导为主体,主要看领导让不让选修这门课、排不排这门课,领导不让选修的课程学生是无法选择、教师是无法教的;学生选修课程必须按照领导事前提供的课程名单进行,是不能提出特殊要求和进行个性化特色选择的;选修各种新技术知识更是不可能;老教材老教案、轻车熟路、多年一贯制。

本科生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和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更不能实现以学生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生命线;学生既不能保证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课题和指导教师,甚至不能保证在本专业方向内进行毕业设计和研究,而还可能要被迫调配到自己不喜爱的专业方向去。

本来学校设置专业方向、实施双向选择制度,就是让学生充分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方向和导师来攻读,自主向自己喜爱的方向发展。

学生既然自主选择了“机电”专业方向或报考了“机电”专业研究生,又进行了一年多机电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更愿意选择机电结合类型课题,让机电专业教师指导进行毕业设计或完成硕士论文。

可我校机械系实行的却是计划经济下的一平二调、大锅饭平均主义。

这里不管学生选不选、有的教师有没有能力带或是有没有时间带(有替代现象)、也不管平常积极上班或是长期看不到的教师、更不管享受岗位津贴的领导干部和只计算教学工作量的暜通教师,统统按职称平均分配;而多余的机电专业学生就要被强迫调配到学生自己不喜爱的“机设”或“机制”专业方向去。

这种典型的计划经济下的大锅饭平均主义和一平二调的作法既不科学合理,直接违反学分制的基本原则;又不符合要在高校引入竞争和激励的改革新举措。

这种作法的结果只能是限制“机电”新专业的发展,既挫伤部分机电专业的学生搞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是在被迫进行设计非自主选择非自己喜爱的专业课题;又更严重挫伤机电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

既然我院如此安排学生毕业设计,还需要分专业方向吗?

“机电”教师还能有积极性吗!

能激励“机电”新专业的发展吗?

当前医院早已实行了“专家挂牌门疹制”、企业实行了“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制”、引入竞争激励发展;我们这里还是实行“平均照顾分摊制”,利益共享危难均摊,让新专业为旧专业背包袱,没竞争、没激励,教育能发展吗?

另外,学校的某些作法让人不可理解,更阻碍了机电专业的发展。

比如说:

我院《机电》新专业办学条件差、一线教师待遇低,尤其是教师办公、教学、计算机房、试验室等条件差得程度到了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地步,多年来我们教师曾多次为之呼唤呐喊而不得解决,结果造成一批又一批机电能人的流失让人心碎而又无可奈何;由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白手起家建造了一座现代化“机电液仪”一体化的教学与科研基地“推力轴承试验台”被暖气跑水冲泡没人过问;后又为学校建设被推倒无人考虑再重建起来;使几十万的国家财产,现成为一堆破铜废铁…;国家课题夭折了!

现代化教学与科研基地没有了!

老师们的血和汗都白流了!

真让人痛心疾首!

为在机电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将科技成果引入本科生教学,经院长推荐、报请教务处批准的机电专业任选课《设备电气控制》被从已制定了教学大纲并执行了多年的教学计划中一笔取消,这种作法真让人不可思议!

按照“教育部8条”鼓励教师编写教材、讲议的精神和申报的“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科研课题内容以及我校新修订教学大纲而编写的适用于我校教学的最新实用教材,仅试用一年学校就不让再使用;一生竭尽全力都在搞“机电”结合的老教授,并且已带过两届“机电”学生的生产实习,最后连带机电学生生产实习的一点权力也竟然硬被剥夺;!

……所有这些又怎能不阻碍机电专业的发展。

4.我对“机电”专业方向发展的几点建议

(1)机械工业要振兴发展必须走“机电”结合之路已是不争的事实!

改革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有新举措,我院要走出生源乃至生存危机、得到高速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张旗鼓地突出“机电”结合的特色,发挥机械、电子、测控、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和结合的优势,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办学特点;并且品牌至关重要,既然东大、工大、我院兄弟学院都能更名获得成功,因此我再次建议我校“机械动力工程学院”能更改新名为“机电工程与控制学院”;开办独立的具有自主办学权的“机电一体化”新专业;使新老专业分离,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吸引学子报考我院,争取生源、争得生存!

(2)要真正办“机电”新专业,就必须按照国家对“机电”工作的重点安排和人才的市场需求展开教学。

建议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加强专业课教学,加大“电控、计算机”课程的比重,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含量,真正突出“机电”结合的改革特色,争取能快速多培养出一些数控及机器人高级专家、早日制造出高新技术涵量多的数控及机器人来参加竞赛!

以此扩大我校办学的影响和声望!

(3)改变现行教学观念和管理制度,真正在全校上下树立“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我们理工大学员工的衣食父母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生命线,真正实行学分制,;改变过时的一平二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做法,在教学中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促使优胜劣汰,促进新专业方向的发展!

尤其要改变限制“机电”新专业方向发展的做法。

因为有些同志是害怕“机电专业”大发展,担心“机电专业”的发展会冲击甚至会冲垮“机械专业”,因而处处保护“机械”专业,时时限制“机电专业”;“机电”新专业方向的振兴发展,不仅不会影响“机制”“机设”发展,反而会相辅相成,促使整个学科的发展。

(4)调整教师仅以授课学时数计算工作量的办法,实现民主办学,调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育教改、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增加资金投入、适当向“机电”新专业方向倾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一线专业课教师的生活待遇;真正做到利用政策、感情、事业、环境、办学条件等留住人才;这里不仅是要用政策吸引外来人才,更要能留住人才,机电专业的能人流失太严重了,不能再流失!

(5)要在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就应为一线专业课教师提供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条件,营造一个素质教育的综合育人环境;优先安排他们直接参加学生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素质教育环节,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教育部8条鼓励教授上讲台、到教学一线,教学评估也专有这一条款,应纠正歧视“电控”、不让“电控”主讲教师尤其是不让老教授参加生产实习的错误做法。

(6)我院“机电”专业方向不是不能发展、也不是发展不起来,要真正让“机电”新专业腾飞起来,关键在于学校及学院领导让不让它腾飞、是积极鼓励还是害怕限制它腾飞?

要想让它腾飞就必须给予鼓励它腾飞的优惠政策和激励办法。

国家急需“机电”、学子热爱“机电”、倘若领导真正重视“机电”、关心“机电”、支持“机电”,“机电”的腾飞就指日可待了!

一句话“机电”专业能不能腾飞关键所在是学校及学院领导们的决策!

5结束语

本人一生从事“机电”工作,热爱“机电专业”,曾为它的初期创建而竭尽全力拼搏过;也为它的可持续发展而呐喊过;可实际效果都不大。

我校机械专业面临生源及生存危机、“机电专业”落后的现状、不能得到高速可持续发展以及大批能人的先后流失让人心碎而又无可奈何。

今天在赵奇新校长上任、哈尔滨理工大学经历教学评估,又正值校区东扩大发展之际;尤其是聆听了赵奇新校长的就职演说及亲临我院在同教职员工见面会上的演讲之后,深为赵奇新校长无私无畏、敢想敢干、就职一任、造福一方,大干真干快干实事的精神与作风所钦佩;我已进风烛残年似乎早已麻木的神经又被激发;我好似看到了一流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明天,也好似看到了我校“机电专业”腾飞的曙光,故此将自己多年来对“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发展的思考与探讨意见提出,愿能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真能促进我院“机电”新专业振兴发展!

文中内容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只期盼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我校“机电”新专业的腾飞!

参考文献:

2.高安邦.谈机械电子工程新学科的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3.高安邦.关于在机电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4.高安邦.我为“机械电子工程”新学科的发展而高歌.哈尔滨理工大学报,2000.10.10

5.高安邦.应当重视机电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哈尔滨理工大学报,2000.10.20

6.高安邦.尽快进入主动式的学习状态.哈尔滨理工大学报,2001.10.20;10.30;11.10

7.高安邦.我们在中国一汽(实习)看到了什么.2002.1.10

8.高安邦.关于在机电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探讨.

哈尔滨理工大学第三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集(特等奖)2003.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