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175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docx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

摘要

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步入了濒危甚至消失的边缘,博物馆展示性保护得到认可并不断丰富。

本文主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法,以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为例。

了解展示方式,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的成长,结合案例概括为了几种展示方式:

实物展示、实物展示与影像资料相结合、现场指导与互动、数字化展示,还原展品背后的信息,以观众的感受为中心,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进程。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非遗的展示方法;博物馆;雕版印刷

 

Display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TakingYangzhouChineseWoodblockPrintingMuseumasanexample

Abstract

Chineseworkingpeoplecreatedavariety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theaccelerationofmodernization,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hasenteredaendangeredorevendisappeartheedge,theMuseumofprotectionhasbeenrecognizedandcontinuouslyenriched.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displaymethod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Yangzhou,ChineseWoodblockPrintingMuseumasanexample.Understanddisplaymode,explorethegrowthofthepresentation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combinedwithcasesummarizedinseveralshow:

combinationofphysicaldisplay,demonstrationandimagingdata,on-siteguidanceandinteraction,digitaldisplay,reducingexhibitsbehindtheinformation,tothefeelingsoftheaudienceasthecenter,promoteprocess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andheritage.

【Keyword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exhibitiondesign;displaymethod;museum;printing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文化遗产可谓丰富多彩,在加速的现代社会进程中,这些宝贵资源也以同样惊人速度消失。

人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现象,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宝贵遗产,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庇护所,介入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必然趋向。

基于特点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性保护,博物馆不能依附以往履历而沿袭传统展示方式,需要足够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摸索出适合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

那么依据其特点寻出最佳的展示方式成了关键问题,如果没有集展示、保护与传承于一体,显然这样的展示失去了意义。

一、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者无形遗产,2003年,联合国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新界定,按照新定义大致包括下面这些:

(1)口头上的传说,

(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4)关于自然界或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001年,联合国又宣布了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图1-1就是我国昆曲也在其中,这也是推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进入新阶段。

2003年,我国古琴昆曲与图1-2所示的古琴艺入选世界非遗的名录,至此历史悠久的古琴艺术的价值获得了认可。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1)具有非物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同人们平日生活相联系,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为它的属性是非物质,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不依赖于物质形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不同程度被物化,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问题。

(2)具有民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离不开特有的环境和生活生产方式,以各民族特有的语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凸显出各自的特点,通过带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方式展示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对自然界和宇宙的认识。

(3)具有动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不断进步形成的产物,大多以人为媒介,进行口传身授,所以在此传承过程中,体现人的传承作用格外重要。

(4)具有传承性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是通过身口相传,在集体中传播发展的。

首先,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以身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已有的口头传说、表演艺术及对自然界和宇宙的认识和传统技能。

其次,在历史变迁里,吸取多方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创新。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之处

(1)二者所处的领域不同

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具备一些物质形态。

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存在于人们的口传身授内,通过技能操作,在实践活动内产生。

(2)二者的性质不同

显而易见,前者具有“非物质性”,后者具有“物质性”,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前者因为其特殊的性质,其也就具有独特存在的方式。

而后者则是一定时期历史文化的见证和物质载体,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构成的。

(3)二者的保护方法不同

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定时期历史的见证者,通过物质本身表现其历史文化,同城通过考古发掘、收藏修复、展示,将其已有的状态保存下来,并永久保存下去。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而且大多通过口传身授方式传承,并根据其环境和历史变迁不断创新,使其生命充满活力,所以在传承过程,需建立保障制度进行保护,传承给下一代。

(4)二者的形态不同

前者大多是“动态”的技能,通过人的口头传说、礼仪教化、风俗以及传统技能等表现出它的文化内涵,在实践中创造生命力,并持久传承下去。

后者是“静态”文化遗物,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考古发掘、研究探索出文化内涵。

(5)二者的时代性不同

前者具有即时性和延时性的时代特征,它不仅包含了以前的时代特点,不同时期也会相对保留基本的文化内涵,得到创新丰富内涵,让它的生命力充满活力。

而物质文化遗产不具备这一特征,它只表现某件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时期的历史文化,它只属于历史,而其本身却不会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二、认识展示设计

(一)展示设计的概念

在空间和平面上进行设计创作,使得既定的空间和时间呈现出独特的效果,从而达到展示物品和突出主题的目的,而且观众不仅能参观还能参与互动,这样构成了展示空间,而对于其设计过程,就叫做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它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而充实,应用范围和综合性不断变大变强。

它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建筑学、人体工程学、视觉传达、灯光照明以及心理学等。

展示设计应用范围之广,大到各种展览馆,中到随处可见的商场,小到展柜和橱窗,还包括展具、展示色彩、灯光效果等等。

(二)展示设计的分类

(1)按时间来分,分成长期、短期、暂时和永久,基于时间长短的要求,所以对于展示环境、材料运用以及灵活性都有不一样的需求。

(2)按形式来分,分成动态和静态,所谓动态展就是巡回展,静态展就是固定地点的展示。

(3)按目的来分,分成经济类和人文类,经济类的展示主要就是达到消费的商业展示,其中包括促销活动、交易会、产品发布会等。

人文类展示达到文化交流的文化展,其中包括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

(三)展示设计呈现的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展示设计的发展领域也扩大了,从原先的物质化转向了现在的非物质化,从实物化转向了虚拟化,从平面展示转向了空间展示这一系列的变化正是展示设计的发展变化和趋势,在这个信息充斥的时代里,现代展示设计具有了新时代的特点。

1.人性化设计

在现代化展示设计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将观众置于根本和中心的位置。

人性化设计就是为了让参观者更全方位和跟有笑获得展示信息,而且满足参观者观展的各种需求。

2.参与性设计

这一新观念打破了传统的展示方法:

静态式、封闭式等,体现出了现代化的信息传播的新理念,这也恰恰调动了参观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观众更多的感官,增强体验感更好的理解展品。

3.网络虚拟化设计

在社会现代化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展示设计也跟随这股浪潮创建出虚拟化展示设计的世界,超出人们现有的空间理念,让参观者从多角度认知感受展品。

(四)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1.信息化趋势

新时期的背景下,其主要标志也就是信息化。

在信息化发展的展示设计业,要接轨国际,了解国际会展业的新信息、新科技、新动态、新成果,当然也要学习相关的行业管理组织的信息。

对于我国而言,这是接轨国上跟上时代潮流的新要求和机会。

2.全球化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流里,展示设计卷进这场潮流也成了一个趋向。

就近的而言,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就是最好的体现,如图2-1所示的是中国馆“东方足迹”核心展区的发光树,这次的会展给我国会展业带来了发展和经济效益,当然最终的就是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3.创新化趋势

在新时代,不能学会创新,就会落后乃至被淘汰,只有创新,展示设计这一行业才有生命力,才能更持久发展下去,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创新,即管理组织观念的创新、产品创新、操作手段创新、服务方法的创新。

图2-1中国馆内部

(图片来源:

网络搜索)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

(一)传统的展示方式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忠实守护者,可谓积攒不少经验,但对于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不能沿袭传统展示方式,如图3-1传统展示方式只适合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物质文化遗产具备物质性,参观者只需要通过视觉器官的观赏,便可以领悟到其文化内涵。

而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特性,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动态性”,需要通过媒介——“人”来实践操作方可表现出来。

例如我国剪纸和皮影戏等艺术,在现代博物馆大多以一副画的形式供参观者观赏,失去了其动态性,不管是剪纸还是皮影戏,它们的精髓都在于其制作或表演过程,这也是它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所在。

其实在参观者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不可只观赏表面性,这样很容易造成误读,可以创造交流互动空间,参观者不再只是观众,让他们与操作者交流参与,达到展示保护传承文化等作用。

图3-1传统博物馆

(图片来源:

网络搜索)

(二)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展示方法自然不能沿用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联系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整体展示给参观者。

现代博物馆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基本依据这一点,对于其具体方式大致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

1.重现式

这种展示方式主要使用人物模型等道具模拟表演或实践操作过程。

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环境、操作者状态等,形成整体展现给观众,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传递非遗的文化、精神或技能,更简洁明了,也使得参观者更容易接受。

2.表现式

这种展示方式以重现式为基础,让真人在现场表演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种方式加入动态表演操作,增强了直观性,创设场景氛围,也能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达到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3.虚拟化

这种展示方式主要是利用现代科技中的三维技术,还原当时的场景和物品,真实性更高,参观者可从多个角度直观展品,让视觉器官、触觉器官、听觉器官,乃至嗅觉器官参与到活动中,让非遗具有可读性。

其实不管什么活动,观众参与到活动中,都可以增强深刻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是传承和发展的媒介,通过表演或操作才具备生命力。

所以当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可以创造参与互动的空间,让观众直接参与其中,形成互动关系。

在扬州的雕版印刷博物馆,就创设了拓印区,专供参观者动手实践的,享受来自拓印的乐趣,增加体验的深刻性,不仅可以完成一副属于自己创作的大作,也可将大作带回家回味观赏。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影响成分

“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一个人展示场所中,观众是展示设计的第一要义,也是接受的主体,这就要充分考虑观众的角色。

而“以人为本”为设计中心一个站在互动交流的高度上,让观众能更好的认识展品。

针对其特点,需要打破传统观念,以便达到展示目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博物馆中展示方式的技术也要不断更新。

多媒体设备在博物馆的展示中成了不可或缺的成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在这里被充分调动起来,让观众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到展览中。

多媒体的技术革新,从声、像、光等多渠道打开新的展示方式。

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传承均依附于特有环境和条件,在展示过程中,不能脱离环境和载体单独存在,为了更好的让观众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还原展品背后的信息,也要讲人融入展示中,让展示活的原本价值。

四、雕版印刷博物馆展示方式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中有“活化石”之称而雕版印刷技艺的发源地是扬州,在2006年,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在扬州现存有30万片明清古籍版片,保存着国内唯一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并利用此技艺出版了大量古籍线装书籍,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线装书加工基地,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的保护雕版印刷技艺,特此建立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这也是全中国唯一一座雕版印刷博物馆。

此馆作为一个展示、研究、保护、传承雕版印刷的文化空间,全方位的展示出雕版印刷在印刷史的深远影响和地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展示方式。

(一)实物展示

现代大多博物馆中,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其附加品作为载体展示,例如技艺类遗产表演或使用的工具和产品。

这些物体是有形的、具有物质性的,也是无形的、非物质性的动态的物质展示和表达艺术文化的媒介,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见证。

就比如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古琴艺术,那么古琴就是其传播文化的媒介,在博物馆中,古琴的弹奏艺术和古琴本身相结合,让传统艺术、技艺与实物结合,最终达到传播艺术文化的效果。

图4-1雕版印刷博物馆内部实物展示

(图片来源:

网络搜索)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雕版博物馆,其面积共计约4100平方米,有两大部分组成,分别为“中国馆”和“扬州馆”。

整个展厅利用围合弧形界面,沿着中庭大胆设计出开放式或用植物、造型物等做遮挡形成开合有序、疏密有致、分区合理的空间形式。

在“扬州馆”中,设计了以“仓储式”的展示方式,如图4-1雕版印刷密集有序地放置在特制排架上,将保护和展示相结合,在我国的博物馆界也属于首创了。

图4-2影像资料展示

(图片来源:

网络搜索)

(二)实物展示与影像资料相联系

其实我们在参观博物馆时,如果只是参观橱窗里静态展示的物体,过于无聊寂静,也不能完全了解其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尤其对于非遗而言,针对它的特性,可以利用相关的影视资料通过视觉效果,在通过人物诉说方式,将历史与现在、未来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传承和传播的效果。

如图4-2就是利用此种方式,在影像资料里,从雕版印刷最初的源头探秘到如今的传承发展,通过雕版印刷术的传承人的口述和文献资料拍成一组“雕版印刷传奇”,不仅通过视觉让人更简单理解其文化内涵,能增强展览的生动性与共鸣性。

其实不止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大多博物馆都采用了实物与影像资料相联系的方式进行展示。

(三)现场指导与互动

在针对其特征:

非物质性、动态性等,大多需要身口相传,才可体现出其意义并传承下去。

就观者而言,视觉感受已经不能完全调动观众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利

用其特点,让传承人在现场表演或操作,零距离观赏,也可以再传承人的指导帮助下,亲身体验一下,达到传播文明和传承文化的效果。

 

如图4-3是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中国馆”展厅中庭就设置了一个互动演示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重生。

印刷术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历史悠久也是四大发明之一,可是处于现代化工业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雕版印刷术这一门工艺。

在展馆的的互动演示区,图4-4坐着这些大师现场演示造纸、写样、刻板、印刷、装订等工艺,也会知道参观者参与到制作过程,充分体会古人的无尚智慧。

(四)数字化博物馆

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打破以往定位陈列式展示方式,而是集合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在各个单元都装置了多媒体,将数字化遍布整个馆,参观者只需要动动手指头,敲击鼠标就可以轻松知道静态展品的详细介绍以及背后的故事。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文物若要充分地传达内涵,应将之放置情景里展示。

多媒体的形式多样,有播放动漫、检索资料、游戏竞猜,还有小型的影院,让枯燥的历史文化知识变得更加活泼,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结语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式选择要以体现出本身特征出发,创设情境渲染氛围,让参观者产生共鸣,还原场景,完整传递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

在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中,就利用这一点创设了一个制作雕版印刷的场景,任务塑造逼真,场景鲜活,贴近当地人民生活环境,让参观者回忆和思考。

在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设出互动演示区,让参观者通过亲身体验增加体验感。

陈列的静物改变不了世界,但创设了互动区,让人们在这里体验古老的真理和智慧。

其实对于传统的文化,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应给它创造生命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更具竞争力和生存力。

 

参考文献

[1]刘蔚,郭肖华,宋富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传承与产业化研究——以厦门为例[J].科教文汇,2009(28)

[2]徐乃湘.博物馆陈列艺术总体设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3]符远.展示设计[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4]顾艺,王莹.创意策展与展示设计[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5]安晓波.展示空间分析与结构设计[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2011年5月第1版

[6]徐娜.汉唐遗音民族瑰宝[N].中国财经报,2004-11-20

[7]卢景同,何晓佑.形式语言及设计符号学[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8]辛儒.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体系的构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博物馆建设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126-128

[9]葛金根.理念下博物馆工作的趋向——从文化遗产的载体出发[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

[10]吴国荣.漫谈雕版印刷[J].中国包装,2012(4):

42-43

[11]滕莉.依托行业镌刻印刷传播的足迹——上海印刷博物馆的建设与运作[J].出版与印刷,2010(4)

[12]王潇潇.彰显伟大发明的华彩[N].中国文物报,2006-12-22

[13]赵静.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D].山西:

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