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028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2Word文档格式.docx

D.②④

5.清朝时期造成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的开荒垦田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D.对外贸易的发展

6.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

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A.窦娥

B.孙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

7.明朝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晋商和微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8.下列作品,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是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9.“(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

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

”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10.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展现的是中国清朝、英国和美国的重要国家机构。

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②英国议会是世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

③美国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④三幅图片反映的机构的设立在当时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明长城

①是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修建②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③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④成为北方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科技领域成就斐然。

下面哪幅图不能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  )

A.

B.

C.

D.

13.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

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

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

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A.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设立通判,加强监督

14.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

A.《韩非子》B.《兰亭集序》C.《窦娥冤》D.《农政全书》

15.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由此看来()

A.赤壁之战是虚构的一次战役

B.《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与历史无关

C.这是史书撰写者美化赤壁之战

D.《三国演义》虚构成分较多,和历史现实有区别

16.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反映出清朝前期哪个行业的发达(  )

A.农业B.纺织业C.制瓷业D.制药业

17.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只许五口通商B.排斥一切洋务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18.“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欢迎。

船上装载着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返航时,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往往搭乘他们的船只,前来中国访问。

”这段话旨在说明

A.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所到各国的友好关系

C.郑和下西洋规模宏大、时间很长、耗资过重

D.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19.清代旧例:

“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

”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

A.友好邦交B.鼓励贸易

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20.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D.均田免赋

21.它是18世纪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揭示了隐藏在表面繁荣背后的种种弊病,它是世界文坛上的一座丰碑。

材料中的“它”是(  )

22.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打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

23.“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24.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仍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

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

A.重农抑商

B.君主专制

C.闭关锁国

D.对外开放

25.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自(  )

A.《西游记》B.《水浒传》C.《三国演义》D.《红楼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D

D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夜郎自大”“隔绝中外”,可判断是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D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宋代不可能存在《水浒传》,故D项不符合史实。

4.B

B

依据课本所学,明太祖即位,为了加强君权,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而皇帝要亲自处理全国的重大政务。

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军组成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后来成为特务机构。

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

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明成祖即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①错误,AC两项不合题意;

明成祖成立特务机构东厂。

④错误,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明太祖”是解题的关键,“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已知条件。

结合所学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太祖即位,为了加强君权,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明太祖成立锦衣卫的特务机构。

由此可确定答案。

5.A

A

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导致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过度开荒垦田,破坏生态环境,这一现象使得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A符合题意;

BCD三项的内容不是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贾、王、史、薛”可知是《红楼梦》,窦娥是《窦娥冤》中的人物,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人物,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

故选D。

7.A

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地方商帮,时至今日晋商和徽商的影响仍然较大,晋商大院已成为一种文化,徽商已成为徽学的重要内容,而晋商、徽商的经营之道、管理制度、兴衰历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C

依据所学可知,汤显祖是明代负有盛名的戏剧家,其戏剧代表作是《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所以C项符合题意。

A项是唐朝白居易的作品,B项是明清古典小说的高峰,D项是明朝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9.B

根据题干“明朝”、“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四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实行的八股取士,明朝时,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使考中的官员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加强君主专制。

B符合题意,A项是清朝设立的,CD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0.C

依据所学可知,①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②英国议会是世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④三幅图片反映的机构的设立在当时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治说法正确;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美国的诞生。

③美国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说法错误。

故含有③的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D

根据所学可知,在明代,北方蒙古贵族经常侵扰内地,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修建长城,它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但客观上成为北方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12.D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的一幅反映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的风俗画,与明清科技成就无关,D符合题意;

故宫是明朝在建筑领域的杰作,A排除;

《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明朝的两本科技巨著,都是明清时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BC排除。

13.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

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宋太祖首先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并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在中央,宋太祖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4.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属于农业方面的书籍,与题干《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一样属于综合类书籍,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5.D

依据所学可知,《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此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对历史人物及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的成分,故D符合题意;

赤壁之战是虚构的一次战役、《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与历史无关、这是史书撰写者美化赤壁之战表述错误,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16.B

依据题干信息“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可知,清代纺织业发达,故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农业、制瓷业、制药业,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7.C

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严禁一切对外贸易,当时,清政府最初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并由广州十三行专门管理外贸事宜和外国商人,由此可见,清政府当时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没有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故答案选C。

18.B

依据题干“大都受到热烈欢迎。

船上装载着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返航时,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往往搭乘他们的船只,前来中国访问”,可见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所到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友好关系,B正确;

题干的主旨是说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ACD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

故选B。

19.D

题干反映了清代对中国商民出海贸易有严格的管理措施。

如要求出海商民登记、找人担保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返回,对未能及时回国者施加惩罚或限制归国,可见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20.D

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故D符合题意;

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是18世纪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揭示了隐藏在表面繁荣背后的种种弊病,它是世界文坛上的一座丰碑。

材料中的“它”是《红楼梦》。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四大名著的相关内容。

22.A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红楼梦》,章回体长篇小说,为清朝著名小说家,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为一部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抨击了封建礼教,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因此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A

依据题干“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体现了规模较大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

“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体现的是技术先进的特点,C项不符合题意;

“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体现的是和平交往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

“利润丰厚”题干材料不能体现,A项符合题意;

24.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对外上政策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都是清朝的对内政策;

D项不符合史实,我国在1978年后,才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B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林冲即是梁山好汉之一,B项符合题意;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是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的,排除A项;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排除C项;

《红楼梦》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反映了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排除D项;

故选择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