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19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docx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

中职教材《金融基础知识》(第八版)

 练习与实训、课堂测试(课件中)参考答案

★重要说明:

(一)对教材中漏错进行补正

1.教材第25页倒数第4行中“②”后的“说明”二字删去。

2.教材第29页第3行中“基他”二字应为“其他”。

3.教材第74页倒数第16行中“作用,”应为“作用;”。

4.教材第101页第3行中“期限短、流动性强”可删去。

5.教材第142页第8行中应为两个空。

(多了一条横线,应删去)

6.教材第143页中的第14小题可删去。

(该小题为教材初稿中的,现正式出版教材中无该部分内容,超纲)

7.教材第172页倒数第5行中“衡量运用”应为“衡量是运用”。

(二)尽管努力校对了,但还可能存在漏错之处;以下“练习与实训”“课堂测试”(课件中)答案仅供参考,也会有错漏之处。

这些,敬请大家谅解,并多留神!

 

 练习与实训参考答案

§1 金融概述

一、填空题

1.融通,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资金融通,转移风险;银行、证券、保险。

2.货币、信用、银行;金融机构、货币(资金)。

3.一种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信用,信用交易,融通资金,转移风险。

4.核心,经济发展决定金融发展,金融反作用于对经济。

5.积极的促进,不良影响(负面)。

6.信用中介。

宏观经济。

二、选择题(不定项)

1.ABCD   2.A  3.ABC   4.C   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什么是金融?

金融由哪些要素构成?

金融,就是以货币或与货币相关的交易工具形式存在的资产的流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一切与货币流通、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金融构成要素:

金融对象、金融方式、金融机构、金融场所、金融监管。

2.金融有哪些功能?

金融在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何作用与影响?

功能:

配置资源和融通资金、提供和创造货币、提供服务与信息、管理与调控经济。

积极促进作用:

筹集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调控国民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不良影响(负面作用):

(1)金融总量失控,引发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

(2)金融业经营不善将加大金融风险,一旦风险失控,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危机,而且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

(3)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刺激过度投机,并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五、案例分析题

1.金融术语:

金融市场、广义与狭义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现金、社会融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人民币、消费贷款、上市公司、A股、可转债、债券、保险、保费等。

2.分析说明:

上述中的货币供应、货币收支、存款、贷款、融资、股票、债券、保险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涉及到,并难以分开,关系到我们生活、生产、学习、工作等。

六、技能实训题

  根据学生在当地实际调研、报告的情况,加以评判。

  (银行及存款、贷款、取款、汇款等常见业务,证券公司及股票交易业务,保险公司及投保业务,其他金融机构及业务,等等)

 

§2 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填空题

1.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3.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4.货币流通结构、组织形式。

5.一国两制,一国多币。

6.现金流通、非现金流通(转帐结算)。

7.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8.提供和创造货币。

9.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财政收支、国际收支。

10.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货币供求的结构性失衡。

11.货币供给量、实际需求量,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

12.财政赤字、信用膨胀、国际收支长期顺差。

13.一般物价水平。

14.政策性因素、生产性因素、需求性因素、体制性因素、心理性因素。

二、选择题(不定项)

1.ACD   2.AC   3.AB   4.D   5.AB

6.AB    7.ABCD  8.ABC   9.ABCD   10.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14.×15.×

四、简答题

1.货币制度由哪些因素构成?

我国实行什么货币制度?

其内容包括哪些?

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货币单位、本位币和辅币、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货币的对外关系。

我国大陆实行货币制度:

人民币制度。

人民币制度内容包括: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元是本位币(即主币),辅币的单位为“角”和“分”;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发行人民币的银行;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2.影响货币供给、货币需求有哪些因素?

(1)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财政收支、国际收支。

(2)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收入状况、预期物价变动率、利率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还有生产技术发展状况、信用制度发达程度、金融资产收益率、人们的习惯、预期、偏好等。

3.简述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对金属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金属货币需要量是由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决定的。

流通中货币必要量M=(商品总量P×商品价格Q)/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次数V。

货币需要量和商品价格总额之间是存在着正比例关系,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要量呈反比例关系。

纸币的流通规律就是流通中应该投入的纸币数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规律。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数量。

当一个时期社会需要货币数量相对确定后,则纸币发行量要与流通中的货币金属客观需要量一致。

单位纸币代表的金属货币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纸币所表示的商品价格的高低。

4.什么是通货膨胀?

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其成因有哪些?

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通货膨胀:

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超过实际需求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基本特征:

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经济现象;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的上涨;商品物价水平上涨的幅度要超过一定的限度,并对经济会造成危害。

通货膨胀的成因:

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货币需要量。

具体成因有财政赤字、信用膨胀、国际收支长期顺差。

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收入紧缩政策;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增加有效供给。

五、案例分析题

1.货币流通形式与渠道有现金与非现金两种。

发现顾客购物结算中,有的用现金,有的是非现金(刷卡、支票)。

2.

(1)处理:

假币流入市场会扰乱金融秩序、破坏金融稳定,应予坚决打击。

收币时应当认真识别真伪。

当收到假币时,应当交给银行统一销毁,同时吸取教训。

(2)依据:

人民币制度及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3.

(1)法币是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财政支出增加,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大量发行法币,法币急剧贬值。

(2)(根据所处时期的情况回答)。

就最近三年来看,不存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因为物价、币值、经济总体平衡。

(可用数据说明)

六、技能实训题

1.

(1)我国已经发行5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在流通,先后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6种面额纸币和1元、5角、1角的硬币,不同面额有不同年份版本。

第四套只有极个别面额的在流通,流入银行不再流出。

(2)防伪标识:

水印识别、凹印技术识别、荧光识别、安全线识别、光变油墨、磁性等。

不同年份版本的有所不同。

通常采用“一看、二摸、三听、四测”的方法识别真伪。

(结合学生在当地实际调研、收集与报告的情况,检查学生收集到的图片、照片、实物资料,加以评判)

2.根据学生在当地实际调研结果、书面报告的情况,加以评判。

 

§3 信用与利率

一、填空题

1.商品经济,诚信。

债权人与债务人、时间间隔、利率、信用工具。

2.实物借贷、货币借贷,偿本和付息。

3.借贷资本额(本金)。

单利法、复利法。

4.信用监管体系、信用投放体系、信用服务体系。

5.信用服务,社会信用,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档案、调查、评估、查询、失信公示。

二、选择题(不定项)

1.ABCD  2.ABC 3.ACD 4.ABCD 5.ABCD

三、判断题

1.√ 2.×3.×4.×5.√

6.×7.×8.×9.× 10.√

11.×12.× 13.× 14.√ 15.√

四、简答题

1.信用有何特征和职能?

信用的特征:

信用标的两权分离、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借贷资本运动形式特殊。

信用的职能:

配置资源,促进投资规模扩大,提高消费总效用,调节经济生活。

2.比较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的异同点。

共同点:

银行信用、商业信用都是一种信用形式、是基本的信用形式。

不同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主要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相一致,是一种直接信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银行信用的一方是银行,是一种间接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期限灵活,作用范围大,占主导地位。

3.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有哪些因素?

主要因素有平均利润率、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物价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利率水平。

此外,有借贷期限、风险、金融机构的成本等因素。

4.利率在经济中有何作用?

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影响社会资本供给,影响物价水平,影响社会投资规模,影响国际收支状况,利率调节货币流通,调节宏观经济。

利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五、计算题

1.应付利息=10000×4‰×12×2=960(元)

2.应付利息=5000×1×2.25%+5000×0.36%÷360×41

=112.5+2.05=114.55(元)

3.利息=10000(1+5%)2-10000=1025(元)

六、案例分析题

1.利率表示方法: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0)。

月利率3%,高了。

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利息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4倍就属于高利贷。

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的。

七、技能实训题

1.分别根据学生在线(网站)查阅、调查咨询的近5年情况,加以评判。

2.根据学生在当地实际调研、提交报告的情况,加以评判。

(主要困难是提供担保、手续繁琐、民间借贷利率高等)

 

§4 金融机构

一、填空题

1.金融调控、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金融环境。

2.追求利润,货币资金。

3.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或存款货币银行),专业(或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4.管理性金融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

5.全球性、区域性。

6.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

7.服务机构、管理机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政府)的银行。

8.获取利润、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特殊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9.专门性、政策性、行政性。

10.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

二、选择题

1.A 2.BCD 3.BCD 4.ABCD 5.AB

 6.ABC 7.ABC 8.AB 9.CD 10.A

11.BCDE12.BCDE13.ABC 14.CDEF 15.B

三、判断题(不定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简答题

1.金融体系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金融机构具有哪些职能?

金融体系基本功能:

清算和支付、聚资和细化股权、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传递、激励。

金融机构的职能:

能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提供金融便利服务,改善信息不对称,进行风险控制、转移与管理等。

2.中央银行与一般金融机构有何不同?

不同点

中 央 银 行

一般金融机构

经营目标

不是为盈利,是为了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经营对象

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工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职能作用

调节货币信用和监管金融业

充当流通中的信用中介人

所处地位

超然地位,享有管理者、货币发行权力

一般地位,是经济实体

3.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有何异同?

共同点:

两者都是金融企业,具有金融企业的基本特征,即以信用形式吸收资金,并以信用形式进行运用资金,同时获得经营利润;两者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融资作用。

不同点:

不 同 点

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体系中的作用

主导作用

辅助作用,满足多样化要求

吸收资金方式

以吸收存款为主

多样化(业务不同、方式不同)

业务方式及其所处地位

以存贷业务为主,成

为债务人、债权人

多样化(公司不同、业务方式不同,地位也不同)

发挥的功能

主要是信用中介功能

多样化(业务不同、功能不同)

信用创造能力

较强

较弱

4.我国内地金融机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包括三大部分:

一是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中国人民银行),二是金融监管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三是经营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

五、案例分析题

1.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2.不正确。

(1)认为到银行存款获利无风险,是错的。

因为:

商业银行是企业,有倒闭的风险;利息只是名义上的利息,有通货膨胀的风险。

(2)到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储蓄存款,是错的。

因为: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不对个人办理存款业务。

六、技能实训题

1.根据学生在当地实际调查、书面报告的情况,加以评判.

(注意:

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及其内设机构)

2.根据学生讨论的观点情况,加以评判。

(主要观点:

是分业、不是混业,存在代理业务,还不是“金融百货公司”)

 

§5 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一、填空题

1.金融中介,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

2.直接金融工具、间接金融工具。

3.资金融通。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4.参与者(主体)、工具(客体)、组织与管理方式(载体)。

5.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二、选择题(不定项)

1.ABCD   2.ABCD   3.ABC  4.ABC  5.AB

6.CD   7.A   8.B    9.CD 10.A

三、判断题

1.×2.√3.×4.× 5.×

6.×7.×8.√9.×10.×

四、简答题

1.金融市场有什么特点?

主要的金融市场有哪几种?

金融市场特点:

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同质的金融商品,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金融市场不受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的限制,金融商品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交易的运行机制,表现为金融商品的价格和资金借贷的利率。

主要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2.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各有哪些功能与特点?

货币市场功能:

短期资金融通、管理、政策传导、促进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

货币市场特点:

交易的期限短,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短期资金周转供求需要,金融工具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容易规避风险。

资本市场功能:

沟通资金供需,引导储蓄转化为投资。

资本市场特点:

期限长;融资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需要;长期金融工具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但价格波动幅度大,有较大风险;资金交易量大。

五、案例分析题

1.“股神”巴菲特。

(1)什么是股份、道·琼斯指数?

股份,代表对公司的部分拥有权,分为普通股、优先股、未完全兑付的股权。

股份一般有以下三层含义:

①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的构成成分;②股份代表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权利与义务;③股份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形式表现其价值。

道琼斯指数,是一种算术平均股价指数。

道琼斯指数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股票指数,它的全称为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通常人们所说的道琼斯指数有可能是指道琼斯指数四组中的第一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道琼斯指数亦称$US30,即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使用最广的股价指数。

它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为编制对象,由四种股价平均指数构成:

①以30家著名的工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②以20家著名的交通运输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运输业股价平均指数;③以15家著名的公用事业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公用事业股价平均指数;④以上述三种股价平均指数所涉及的65家公司股票为编制对象的道琼斯股价综合平均指数。

在四种道琼斯股价指数中,以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最为著名,它被大众传媒广泛地报道。

并作为道·琼斯指数的代表加以引用。

(2)巴菲特个人投资经历的启示:

投资优秀企业,坚持价值投资,坚持长期投资,正确独立思考,坚持安全边际。

2.如何看待“余额宝”?

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产品,是一种创新,本质上是货币基金。

余额宝理财产品,无论是门槛、风险、收益还是流动性(门槛低、风险低、有收益、流动性高),对年轻手机一族们极具吸引力。

余额宝对银行业会有影响,有助于推动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

余额宝等产品,只要是合法,就应该充分肯定,当然也应规范化,控制风险。

等等。

六、技能实训题

1.银行承兑汇票

应当查阅《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相关条款。

(1)商业汇票必须记载下列事项:

表明“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的字样,无条件支付的委托,确定的金额,付款人名称,收款人名称,出票日期,出票人签章。

欠缺记载上列事项之一的,商业汇票无效。

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与承兑银行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资信状况良好,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

银行承兑汇票的基本规定:

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追索权、贴现等有关方面的规定。

(2)银行承兑汇票填写

(主要看填写项目是否齐全、格式是否正确、金额大小写是否规范等)

2.根据学生在当地实际调查、书面报告的情况,加以评判。

(应当列出主要的证券种类、交易方式等)

 

§6 金融业务

一、填空题

  1.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其他业务。

  2.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其他业务。

3.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4.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5.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

  6.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

  7.信用贷款、担保贷款。

 (★ 本题应为两个空)

8.保证、抵押、质押。

9.品德、能力、资本、担保、经营情况。

  10.强制保险、自愿保险。

  11.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12.保险利益、补偿。

13.保险标的,死亡保险、生存保险、两全保险。

14.面额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时价发行。

15.财务管理、融资、信用服务。

二、选择题(不定项)

1.ABC 2.ABC 3.CDE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 9.CD 10.AB

11.ABCD 12.ABCD13.ABC14.AB(★)15.ABCD

(★第14小题内容为教材初稿的,现正式出版教材中无该部分内容,超纲,应当删除)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四、简答题

1.我国银行转账结算的原则、结算方式、纪律要求是什么?

结算原则:

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予垫款。

结算方式:

支票、银行本票、汇兑、托收承付、银行汇票、委托收款、商业汇票和信用证等。

结算纪律:

办理结算的单位,不准出租出借、出让银行账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过期支票,不准套取银行信用。

银行在办理结算时,要严格执行结算办法的规定,需要向外寄发的结算凭证和收到的凭证,要及时处理,不准延误、积压;不准挪用、截留客户和他行的结算资金;未收妥款项,不准签发银行汇票、本票;不准向外签发未办理汇款的汇款回单;不准拒绝受理客户和他行的正常结算业务。

2.保险的特征、职能、原则是什么?

保险的特征:

是一种补偿行为,即补偿性;是一种互助行为,即互助性;是一种法律行为,即法律性。

保险的职能:

经济补偿、分散风险、防灾防损、融通资金。

保险的原则:

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利益原则、补偿原则、近因原则。

3.我国保险公司(财产、人寿)业务经营范围怎样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

保险业务由依照本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应当在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

保险人不得兼营人身保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

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五、业务计算题

1.贴现利息=票据票面金额×贴现期×年贴现率÷360

=100000×90×5%÷360=1250(元)

贴现实付金额=票据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100000-1250=98750(元)

2.

(1)贴现利息=1000000×90×10.2%÷360=25500(元)

贴现实付金额=1000000-25500=974500(元)

   

(2)贴现利息=1000000×70×9.8%÷360=19055.56(元)

贴现实付金额=1000000-19055.56=980944.44(元)

   (3)贴现利息=1000000×40×8%÷360=8888.89(元)

贴现实付金额=1000000-8888.89=991111.11(元)

3.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300000×2%=6000(元)

六、案例分析题

1.银行贷款案例

(1)银行行长应拒绝给予贷款。

(2)主要理由:

①农业银行属于商业银行,它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没有银行利润,农业银行就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