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24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教学总结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Word下载.docx

2.提问法

这与设疑法略有不同,其特点在于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对学生可能产生问题的疑难处,教师备课时预先做好提问的准备,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

具体做法是:

在讲到某个具体问题,尤其是在难点、重点或学生易模糊的内容时,选择恰当时机提问,停顿数秒,使学生思考一下或相互议论一下,然后,或令学生作答或教师作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这比平铺直叙地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如讲授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概念时,提出机器和机构有何区别;

为什么平时钟表被称为钟表机构,不称钟表机器,而发电机则可称机器。

指定几个同学回答,或对或错,教师不去打断。

经过短时间的讨论,教师再针对学生问答中的疑惑之点,做有的放矢的讲解。

这样不仅收效好,而且使学生学得生动、具体。

3、归纳综合法

这是针对有的章节内容多而杂,系统性差,学生不易掌握而采用的讲授方法。

如在讲单个齿轮各部分名称符号时,学生感到无序难记,便将其主要名称、符号和参数归纳分类,即分成4个圆(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分度圆),3个弧长(齿厚、齿间距、周节),3个高(齿顶高、齿根高、全齿高)和4个标准值(m、a、h、c)。

这样实践的结果,变零乱、松散的知识为易于记忆掌握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学好的信心,掌握了学习的技巧。

《机械制图》这门课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即为组合体的三视图,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书本上只是笼统地讲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随时归纳总结,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如点的三视图是最基础的,我把点归纳为四种情况:

①点在空间:

其三面投影在三个投影面上。

②点在投影面上:

其一面投影在一个投影面上,另两面投影在构成该投影面的两坐标轴上。

③点在坐标轴上:

其二面投影在该坐标轴上重合,另一面投影在坐标原点。

④点在坐标原点:

其三面投影均在坐标原点。

线归纳为三种情况:

①一般位置关系的直线:

其三面投影用“三斜”概括,即三面投影为三条倾斜直线。

②投影面平行线:

其三面投影用“一斜二平”概括,即该直线与哪一投影面平行,在该投影面上为反映实长的倾斜的直线,而在另两面的投影为与构成该面的两坐标轴平行。

③投影面垂直线:

其三面投影用“二垂一点”概括,即该直线与哪一投影面垂直,在该投影面上为一点,而在另两面投影为与构成该面的两坐标轴垂直。

同样面也归纳为三种情况:

①一般位置关系的面:

其三面投影可归纳为“三面”,即三面投影都为面。

②投影面垂直:

其三面投影可归纳为“一线二面”即该平面与哪一投影面垂直,在该投影面上投影为一直线,另两面投影都为面。

③投影面平行面:

其三面投影可归纳为“一面二线”即该平面与哪一投影面平行,在该投影面上投影为真实大小平面,另两面投影都为线。

教学中按照点→线→面→基本体→组合体,做到循序渐进。

三、综合教材内容,注意与其他相类科目的联系,注意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机械基础》这门课,综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门课的基本知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是一门接近于专业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所以讲起来难度较大。

在备课时,应以教材为主,同时参考其他有关资料的内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寻求一种最佳的授课方案,避免学生在接受同一知识时出现不同的概念、术语、符号。

同时,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本形式,而中职学校教学应把实际教学提高到相当的位置,作为配合理论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机械制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我们在平时讲课时不能忽略让学生多做多练,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掌握读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

为此精心选题,类型和数量可多些,难度以基本题为主,适当放一些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二篇:

《机械制图》教学总结

《机械制图》教学总结张丽娜

本学期担任15级数控班机械制图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就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兴趣,提高效率学习跟我们做任何事情一样,有了兴趣,就有动力,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我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次教学。

上课时把基本问题讲清楚,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差一点的学生“吃饱”了,布置作业时也把题目分为两种难度,基本题,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做,中等的学生再做加强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转为好的。

三、归纳总结,循序渐进

这门课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即为组合体的三视图,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书本上只是笼统地讲解,因此,我在教学中随时归纳总结,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如点的三视图是最基础的,我把点归纳为四种情况:

其三面投影可归纳为“一线二面”即该平面与哪一投影面垂直,在该投影面上投影为一直线,另两面投影都为面。

其三面投影可归纳为“一面二线”即该平面与哪一投影面平行,在该投影面上投影为真实大小平面,另两面投影都为线。

四、精讲多练,综合提高

五、总结评价,纠正错误

这是教学中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练习,包括学生想的过程,迅速正确地找出问题所在,查出“病因”,及时纠正错误,特别是对学生极易出现错误,或者错误率较高的地方要重点评讲、强调。

第三篇:

机械制图

第三章机械制图知识

3.1投影作图

3.1.1投影法的概念及分类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地面或墙面上会产生影子,人们对其加以抽象研究,总结其中规律,创造了投影法。

我们把光线称为投射线(或叫投影线),地面或墙壁称为投影面,影子称为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

投影法分两大类,即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其中平行投影法又可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

如图3-1和3-2所示。

图3-1中心投影法

(a)斜投影法

(b)正投影法

图3-2平行投影法

3.1.2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1.三视图的形成

为了表达物体的形状,通常采用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建立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如图3-3所示。

三个投影面分别为:

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和侧投影面(W)。

三个投影面的相互交线,称为投影轴。

它们分别是:

OX轴,它代表长度方向;

OY轴,它代表宽度方向;

OZ轴,它代表高度方向。

三个投影轴垂直相交的交点O,称为原点。

图3-3三投影面体系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对各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得到三个视图,分别为:

主视图(V面上所得到的视图)、俯视图(在H面上所得到的视图)和左视图(W面上所得到的视图),如图3-4(a)所示。

(a)

(b)

(c)

图3-4

三视图的形成与展开

为了画图方便,需将三个投影面在一个平面上表示出来,规定:

V面不动,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

与V面重合,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

与V面重合,如图3-4(b)所示。

其中OY轴旋转后出现了两个位置,分别用OYH和OYW表示。

投影图中不必画出投影面的边框,投影轴也可以进一步省略,如图3-4(c)所示。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从图3-5可以看出,三视图在尺度上是彼此关联的,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和高度。

由此可以归纳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图3-5视图间的“三等”关系

3.例题:

(1)补画左视图

根据图图3-6补画图3-7中左视图

图3-6

图3-7

(2)补齐三视图

根据图图3-8补齐三视图3-9

图3-8

图3-9

3.2剖视图

假想用一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然后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

按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

3.2.1全剖视图

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全部剖开后进行投影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简称全剖视)。

如图3-10所示。

全剖视图一般用于表达外部形状简单,内部结构复杂的不对称机件。

图3-10全剖视图

3.2.2半剖视图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以对称中心线为界,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得到的,由半个剖视图和半个视图合并组成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既充分地表达了机件的内部结构,又保留了机件的外部形状,具有内外兼顾的特点。

但半剖视图只适宜于表达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机件,如图3-11(a)(b)所示。

(b)

图3-11

3.2.3局部剖视图

将机件局部剖开后进行投影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局部剖视图一般以波浪线或双折线作为被剖开部分与未剖切部分的边界,并且不能与其他图线相重合。

如图1-8的主视图采用了局部剖视图。

图3—12局部剖视图

3.3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画法

弹簧是机械、电器设备中一种常用的零件,主要用于减震、夹紧、存储能量和测力等。

弹簧的种类很多,使用较多的是圆柱螺旋弹簧。

其画法如下:

1.螺旋弹簧在平行于轴线的投影面上的图形中,其各圈的轮廓应画成直线。

2.有效圈在四圈以上的螺旋弹簧,两端可画1~2圈,中间部分可以省略。

圆柱螺旋弹簧中间部分省略后,允许适当缩短图形的长度。

3.螺旋弹簧均可画成右旋,但左旋螺旋弹簧必须注出旋向“LH”。

4.如要求两端并紧且磨平时,不论支承圈多少均按支承圈2.5圈绘制,必要时也可按支承圈的实际结构绘制。

画图步骤如图图3-13所示:

图3-13

3.4零件图

3.4.1零件图的内容

一张作为加工和检验依据的零件图应包括:

图形、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

3.4.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1.主视图的选择

(1)形状特征原则

主视图要尽可能反映出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形状特征及其相互位置。

(2)加工位置原则

按零件在机械加工时所处的位置选择主视图。

(3)工作位置原则

主视图的选择与零件的工作位置(安装位置)一致。

2.选择其它视图

(1)视图的数量以能够正确清晰地表达出零件的结构形状而定。

(2)尽量不用或少用虚线。

(3)避免细节重复。

选择原则是:

在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内、外结构形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图形个数,以方便画图和看图。

3.4.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1.基本规则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若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表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2.尺寸标注的三要素

一个完整的尺寸应包括尺寸线、尺寸界线和尺寸数字。

3.尺寸基准

尺寸基准是指图样中标注尺寸的起点。

每个零件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每个方向至少有一个基准。

4.零件图中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1)设计中的重要尺寸,要从基准单独直接标出。

(2)当同一方向尺寸出现多个基准是,必须在辅助基准和主要基准之间直接标出联系尺寸。

(3)不能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4)尺寸标注要便于加工与测量。

3.4.4零件图的识读

读零件图,除了要根据各图形间的投影关系,想象出它的立体形状以外,还要弄清它的所有尺寸类型、基准、作用和技术要求等。

下面结合图3-14所示的零件图来说明看图的一般步骤。

图3-14吊销1.读标题栏

该吊销系某悬挂支承座用以连接承载吊杆的销接件,用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锻制加工而成,零件净重4.2kg,图样按实物的1/2绘制。

2.分析视图

由该零件仅用一个视图和尺寸符号“φ”可知,它是一个轴类件。

视图表明该吊销是一个具有三台阶,且中部为圆弧槽的实心轴零件,在轴的小端开有一个垂直通过轴线的小孔。

3.分析尺寸

了解零件各部分的定形,定位尺寸和零件的总体尺寸,以及注写尺寸的所用的基准。

图中全部15个尺寸中,除12和30是定位尺寸外,其余尺寸分别表明各阶梯轴段的直径、长度、孔径、圆弧面半径以及两端倒角的大小和角度。

径向尺寸是以轴线为基准。

长度方向有两个尺寸标注基准:

一是φ85圆柱体与φ70圆柱体的交接端面为第一基准,以它标注的尺寸有1

18、30和10;

二是φ70圆柱体与φ65圆柱体之交接端面为第二基准,以它标注出φ8孔的定位尺寸12。

4.看技术要求

分析技术要求,结合零件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等内容。

以便弄清加工表面的尺寸和精度要求。

(1)凡标注有尺寸公差的均有配合要求,未注公差之尺寸则按国家标准之未注明尺寸公差标准的规定予以控制。

(2)φ70圆柱面和φ65弧柱面要求最高,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3.2μm,其次是φ65圆柱面的Ra应不大于12.5μm,而其他各面Ra均应不大于25μm。

(3)文字技术要求,该零件加工后应清除飞边毛刺、淬火处理和电磁探伤。

3.5识读装配图

+10+10+10

图3-15

3.5.3概括了解装配图的内容看标题栏了解部件的名称,对于复杂部件可通过说明书或参考资料了解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用途。

如例图3-15:

从标题栏可知,该RC4轴端传动装置采用1:

3比例绘图,总重为40kg,三角带轮及轴箱前盖分别为QT42-10球铁件和ZG230-450铸钢件。

退卸套、顶套和轴端压盖则分别为25号和45号锻钢件,毡封用中粗毛毡,密封胶圈和O型密封圈分别为XJ-42号丁睛橡胶和I-4号橡胶件。

紧固件中除件9的M22螺栓和件8防松片系钢制铁标件外,其它均为普通国标紧固件。

3.5.2分析视图

分析各视图的名称及投影方向,弄清剖视图、剖面图的剖切位置,从而了解各视表达意图和重点。

该装置用主、侧两视图来表达,右侧视图为旋转全剖视图。

通过两视图和编号顺序,联系栏题所注名称、代号、数量等,清晰地表达出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各组件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形式。

同时也大致表现出该装置与滚动轴承、轴箱、车轴间的位置及连接关系。

3.5.3分析装配关系、传动关系和工作原理

分析各条装配干线,弄清各零件间相互配合的要求,以及零件间的定位、连接方式、密封等问题。

再进一步搞清运动零件与非运动零件的相对运动关系。

主要零件分析:

由图可见,皮带轮

1、轴箱前盖2及轴端压盖5系盘类零件,顶套4和退卸套3,属轴套零件。

皮带轮为四幅条式结构,外圆柱面开有5个V形带槽,圆锥轮毂孔外侧圆柱面开一密封圈槽。

退卸套为外锥、内直和具有单挡边的轴套结构,沿轴向开有一贯通性伸缩槽。

压盖为瓶盖结构,在端面钻有三均布的螺栓孔。

顶套是具有法兰盘且内孔为两台阶孔的圆柱套,在法兰端面加工有密封槽。

轴箱前盖形状比较复杂,内部由三台阶内圆柱面构成,与顶套配合的孔表面有一安装毡封的梯形槽环,外部法兰盘铸出4个与轴箱体用螺栓连接的安装耳座。

防松片系一封闭三角环状薄板件,每个角有一螺栓孔和两个用于防止螺栓转动的耳片。

连接结构分析:

由图可见,轴箱前盖套装于滚动轴承轴箱,用密封圈密封和四个螺栓及弹簧垫圈紧固,其内端面顶住轴承外圈端面,其中一螺栓头带孔,用于穿插φ1.2低碳钢丝并装铅封。

顶套套装在轴箱前盖与车轴之间,前盖与顶套间采用梯型毡封密封,在顶套法兰端面的密封槽内装有O型密封圈。

在皮带轮与车轴端轴之间套入退卸套,并通过轴端压盖及三个轴端螺栓的紧固,将皮带轮、退卸套、顶套与轴承内圈及车轴连成整体,皮带轮与压盖之间采用O型圈密封,三螺栓利用防松片之耳片翻边紧贴螺栓头之两侧面防止转动。

由视图还可看到,除顶套与轴箱前盖之配合圆柱面及法兰端面为相对运动摩擦面外,其余各相关面均为固定连接面。

3.5.4分析尺寸,了解技术要求

尺寸及配合公差分析:

在视图中共有六个尺寸;

φ435为V形带轮的滚动圆直径;

212.5为带轮与轴箱之轴向中心距,φ85是三个轴端螺栓的等分圆直径,160则表示车轴端轴的长度。

φ118F9/h9及0.5~1为两个配合尺寸,前者表示该配合,是以端轴为基准的9级间隙配合,后者则表示轴箱与轴箱前盖之间的间隙值。

该装置共有五条文字技术要求,前两条要求紧固退卸套时,带轮与顶套、顶套与轴承挡圈必须顶紧,不允许存在间隙,第3条要求安装带轮及退卸套时,应在各安装面间涂抹变压器油。

第4条对该装置的详细技术要求,应按RC

4、RD4型轴端传动装置组装技术说明书(SFKZ13-91-00ASM)执行。

第5条允许装用弹簧垫圈以取替防松片。

3.6展开图

将制件各表面按其实际大小和形状依次连续地展开在一个平面上,展开所得图形称为展开图。

图中所示为天圆地方变形简体件的二视图,它的表面由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和四个相同的局部圆锥面组成。

作图步骤如下:

1.将上口1/4圆周3等分,并与下口顶点相连,得斜圆锥面上四条素线的投影。

用旋转法求素线实长AI=AⅣ=a′41′、AⅡ=AⅢ=a′31′。

2.以后面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为接缝展开。

如图所示,先以水平线AB=ab为底,AⅠ=BⅠ=a′41′为两腰,作出等腰三角形。

3.以A为圆心,a′31′为半径画弧,再以Ⅰ为圆心,上口等分弧的弦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得Ⅱ,作出△AⅠⅡ。

用同样的方法作出△AⅡⅢ、△AⅢⅣ,再将Ⅰ、Ⅱ、Ⅲ、Ⅳ各点光滑地连接,得一斜圆锥面的展开图。

4.向两侧继续作图,最后在两侧分别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即得其展开图。

第四篇:

《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总结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王冰

机械制图是我校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担当着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的重要任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画图、看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

此外,在素质教育方面,还担当着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工作作风的任务,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系部和教研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

一、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没有一只技术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就无从谈起。

因此,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老一代教师开始,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师梯队建设方面做到了老、中、青相结合。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特别强调制图教师的基本功,青年教师来到课程组后,都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位青年教师都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一般要做本科教材习题集1套、专科教材习题集2套,测绘教研室的模型30个,其中4套部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有老教师手把手的教授黑板图的绘制技术,在上课时做到徒手绘制黑板图,所以教研室大部分教师都能绘制一手漂亮的黑板图。

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学习,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教研室的教师均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能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所以适应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需要。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教学任务不太紧的学期,抽调教师到工厂下厂锻炼,先后有3位教师到承德柴油机厂、承德曲轴厂和大庆石油总机厂锻炼半年到一年,在工厂参与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做车间的技术指导工作和技术实验。

另一措施是参与学生的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这样能有效的提高教师对生产现场的了解,同时了解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作到有的放矢,对改革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素材非常有帮助。

指导教师还要负责做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师德教育,真正作到了传帮带。

二、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适应科学技术和教育体制的发展

传统的机械制图和画法几何课程体系已经非常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