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43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同步测试题附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选修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8、衡量一个班级是否是集体,关键是要看()

A、班委会是否建立起来

B、是否有良好的班级文化

C、是否有良好的学风

D、是否有经常性的班级活动

9、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题干的表述符合教学模式的定义。

10、少年期的年龄阶段指的是()

A、6、7岁~11、12岁

B、11、12岁~14、15岁

C、14、15岁~17、18岁

D、17、18岁~25岁

11、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策略的灵活性特点。

12、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的主张。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老子

C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13、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互补性任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关键期不同于其他时期,反映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4、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素质教育

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5、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实施♂在线○♂

D、课程评价

16、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因此,正确答案选C。

17、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18、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A、《宪法》

B、《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

19、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20、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做()。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21、“课堂讨论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有意义的选择形成自我概念”,是源于以下哪个哲学理论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

A、唯心论

B、实在论

C、实用主义

D、存在主义

22、少年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是()

A、形象思维

B、经验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2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奴隶教育的特征:

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4、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D、信息革命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为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奠定了基础。

25、在教育发展史上,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C、斯宾塞

D、泰勒

26、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特性的是()

A、抽象性

B、理想性

C、形象性

D、一般性

教育目的的特性包括抽象性、理想性和一般性。

27、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的阶段是()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中学阶段

D、高中阶段

初中阶段是指l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

28、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

A、有没有浓厚的学习气氛

B、班干部队伍是否建立起来

C、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D、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是否团结合作

衡量一个班级是不是一个良好的集体,关键要看有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9、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特点中,“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指的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民主化

C、教育的全民化

D、教育的多元化

30、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的程度是()

C、区分度

D、效度

31、课堂教学的主导语言是()

A、独自语言

B、朗读语言

C、对话语言

D、书面语言

3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自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33、在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获得知识,体验研究过程与方法,发展各种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

A、活动的方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讲授的方法

34、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儿童中心论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看不到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性的作用,会导致遗传决定论。

35、集体主义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上的具体体现是()

A、依法执教

B、爱心奉献

C、团结协作

D、廉洁从教

3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计划

B、组织

C、沟通

D、实施

3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由我国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可知,采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38、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39、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

A、具体方法

B、实现目标的途径

C、班级建设的目标

D、工作程序

班级建设的设计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

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为最重要。

40、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

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A,C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践,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2、课程管理有审定制、固定制和多样化自由选择几种模式,统整各自优势。

课程一般结构发生了变化,体现在()。

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

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D、采用导向式管理

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

B,C

略。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主要表现在()

A、行为功能

B、动力功能

C、意识功能

D、调节功能

E、

评价功能

B,D,E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B、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C、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E、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指()。

A、传递和深化文化

B、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6、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有()

A、社会组织

B、行为

C、物

D、自然人

精神产品

B,C,E

7、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

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D、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

E、教育自由化

A,C,E

教育民主化体现两方面,一方面指让所有人都受到平等的教育,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追求教育自由化。

8、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A,D,E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9、从教师本身的行为来讲,变化技能的运用主要有()

A、教学媒体的变化

B、教态的变化

C、教学语言的变化

D、课堂气氛的变化

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

10、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目标

E、德育方法

A,B,C,E

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三、填空题

1、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_______创立的,吸取认知发展论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合理内核相结合。

创立了新的认知一行为主义学说。

班杜拉

2、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得到普遍、充分而且自由发展的人。

个体性社会性

3、德育方法是教育者__________和受教育者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施教传道,受教修养;

4、__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校园文化

5、班主任与家长通讯联系方式主要有:

__________、《学生手册》或《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__________、网络联系等。

书信联系、电话联系

6、所谓_______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道德两难

7、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的教育。

科学文化知识非认知因素

8、现代师生关系模式主要有两种,______模式和社会体系模式。

相互作用

9、实施班级民主管理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

二是___。

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1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______。

教育目的

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________顺序;

二是指________顺序。

学科的逻辑学生认识发展的

1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_____,否定了人的遗传素质和人的自觉能动性。

环境决定论

13、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____的关系。

友好帮助

1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_____。

卢梭

15、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____________的品质等。

处理人际关系

16、德育包括政治教育、______和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

17、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

《普通教育学》

1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__________。

课程类型

19、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

课程论侧重研究____,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教什么

2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_______。

自我实现的需要

21、__________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__________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

__________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学记》朱熹夸美纽斯

22、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课程活动文化精神文化

23、我国的教育目的一般是通过政府以__________的形式表达的。

教育方针.

24、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_____;

教育者

25、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26、教育与______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生产劳动

27、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由__________创立的。

28、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分成总论、_________、德育论、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

教学论

29、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

灵活性

30、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_____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知识程度

四、判断题

1、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发展起来了。

错误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发展起来了。

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它的内容比艺术教育要宽阔得多。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叫研究型课程。

正确

4、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5、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是相对于注人式教学而言的。

7、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只享受权利,不需履行义务。

答:

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8、学校教育是万能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包括遗传、环境、人的个体因素等,它们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其中,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它无法取代其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9、有人说“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文人相轻”,这些错误观念与学习先进,共同提高相违背。

10、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1、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等。

12、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大学堂。

13、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14、低智商的人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15、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情境性三个基本特点。

五、概念题

1、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4分)

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b、自我意识增强;

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d、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2分)

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b、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答案要点】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业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

(⊙o⊙)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4、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答案要点】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是: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班主任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和研究学生?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6、阐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内部因素。

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②成熟与年龄特点;

③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④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⑤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因素。

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7、为什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教学有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8、简述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的主要表现。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9、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③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10、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

(2)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