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503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心理学教案Word下载.docx

(3)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三、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

是学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

在讲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等这些章节时都会提到它们是何时产生的

2、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一般规律:

一般在每章会提到什么心理现象的发生或一般趋势。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开展:

研究每个心理现象的各自特点和规律。

四、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效劳。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根底理论课。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防止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稳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练习:

一、思考以下该段中都出现了哪些心理现象?

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

她翻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

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测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

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

今天休息,她很快乐,便在脑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

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突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下,坚持写完。

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开展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的实质:

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2.了解脑的结构和神经系统的组成;

3.理解并举例说明影响儿童心理开展的因素;

1.心理的实质;

2.了解影响儿童心理开展的主要因素;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的心理实质

一、什么是人的心理?

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观点1:

心理是非物质的、至高无上的灵魂活动,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根源。

观点2:

身心平行论〔冯特〕

观点3:

人脑产生心理,如同肝脏分泌胆汁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脏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1、从汉字中窥见:

思、念、想等,胸有成竹、心中有数等心理活动和思考均看到与心脏有关;

2、孟轲:

心之官那么思,思那么得之,不思那么不得也;

3、亚里士多德:

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1、盖伦〔130-200〕,希腊著名医生。

他已推测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性能,把大脑视作精神的所在地。

科学心理学的观点:

人的心理活动是脑的产物,神经系统和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

脑的结构和机能

1.脑由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

2.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外表覆盖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的脑细胞和皮层下的神经纤维有着复杂的联系,相互传递信息,构成了心理活动的生理根底。

小结:

左半球:

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右半球:

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音乐和艺术欣赏、舞蹈、雕塑等

正常情况下,两半球既分工又联合活动,完成复杂的活动。

大脑两半球分别对身体对侧的感觉和运动负责。

大脑左半球主管身体的右半边,大脑的右半球主管身体的左半侧;

大脑皮层运动区和体觉区上部支配身体的下部,下部支配上部;

大脑半球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皮层以下的部位是低级神经中枢,二者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向全身发出:

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植物性神〔主要分布于内脏的平滑肌和腺体〕这些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

二、心理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那么会出现不正常心理。

如发育缓慢,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响迟钝等等。

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但目前也有另一种说法,心脏也能产生心理,因为一名曾做过换心脏手术的人在术愈后常常光临酒吧、大吼,这是他不曾有过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赠心脏的人的嗜好。

目前对此现象仍无法解释。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

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

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

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

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

出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

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

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那么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第二节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一〕遗传:

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祖先将生物特征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的重要性

思考:

天生的盲人可能成为未来的画家吗?

天生的聋哑人可能成为未来的音乐家吗?

1、提供儿童心理开展的最根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由于遗传而导致的智力低下的疾病:

无脑畸形儿;

三色体病——先天愚;

苯丙酮尿症;

遗传的重要性

2、为儿童心理开展个别差异奠定最初根底。

如:

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智力水平相差很大;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开展。

儿童脑的开展成熟:

出生:

400克

9个月:

800克

一岁:

900克

三岁:

1000克

七岁:

1300克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

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

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

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

结果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

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

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那么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T:

第48周 每天十分钟 连续6周

C:

第53周 每天十分钟 连续2周

成熟对儿童心理开展的具体作用:

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开展处于准备状态。

假设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到达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开展。

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过早地学习和训练好不好?

二、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所谓环境对儿童心理开展的作用,主要指社会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影响儿童心理开展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哪些?

〔一〕家庭环境

1.家庭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开展?

2.家庭经济条件;

3.家庭结构;

4.家长文化水平;

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离婚、分居或一方死亡、出走等原因造成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

英国心理学家调查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家庭后发现,在品德不良的学生中,有58%来自于残缺家庭。

美国的一项调查说明,在犯罪少年中有1/2至2/3是来自于残缺家庭。

我国曾有学者对中国大陆28个省、市、自治区小学一至五年级的729名离异家庭的儿童和825名完全家庭的儿童进行过情绪方面的比拟研究,结果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自卑、孤僻、冷漠、畏缩、敌对等消极情绪。

讨论:

你能举例说明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开展的影响吗?

阅读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

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快乐,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幼儿园及社会托幼机构

〔三〕社会环境、电视等各种传媒

讨论:

你同意下面的论述吗?

为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华生:

如果给我一打〔12个〕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三、主观因素——儿童自身心理

主观因素:

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性格、行为习惯等。

案例讨论:

19世纪德国教师卡尔﹒威特的儿子很小就被认为是“痴呆儿〞。

他却充满信心地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的教育,结果小威特8岁能流利地讲六国语言,13岁获得博士学位。

前苏联建国初期,教育家马卡连柯将流浪儿、小偷等游手好闲的青少年组成成“儿童工学团〞进行系统教育,结果这些儿童成长起来后,很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试从影响儿童心理开展的因素的角度分析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测试:

第一章练习题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1.掌握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

教学重点: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种类

教学难点:

理解注意的品质

6

第一节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

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那么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拟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二〕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

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

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下,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假设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

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注意了〞“请注意〞,只是把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于心理过程的内容,如注意听讲,注意看黑板、注意记内容,注意想问题等。

只不过把后面的内容省略了。

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开展。

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三、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较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

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意义。

举例说明。

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新意刺激不仅是指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信息还指熟悉对象间的奇特组合。

例如:

教师的新装。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运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闪亮的霓虹灯,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d刺激物的比照性

刺激物之间在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显著或比照特别鲜明,容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

例如“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2〕人本身的状态

a需要和兴趣

b情绪情感

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容易注意周围事物的开展与变化。

而人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无心注意周围的一切。

c有机体状态

当个体处于极度疲乏和困倦时,常常无法注意周围的事物。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举例说明晚自习做作业,旁边同学在聊天,不自觉地听别人聊天〔无意注意〕而当意识到做作业必须专心,才会有高效率。

断然不去听别人的谈话,聚精会神地做作业。

随意注意有两个特征:

一是有预定的目的,二是需要意志的努力。

它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很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的活动目的与任务

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活动任务越明确,对活动的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

〔2〕间接兴趣的培养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有助于保持随意注意。

间接兴趣是个体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间接兴趣越浓厚,就越能集中注意。

〔3〕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一个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坚毅顽强个性特征的人易于克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各种诱惑,长时间保持随意注意。

反之保持随意注意那么比拟困难。

〔4〕合理地组织活动

对活动的精心组织有助于保持有意注意。

尽可能把智力活动与与实际操作、技能练习联系起来,很好地组织各种活动可以防止因单调而产生疲劳、分心

为什么对幼儿来说组织活动时需要两种注意结合起来使用?

〔二〕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还是个体内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两类

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

即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外界刺激的注意,幼儿常常是外部注意占优势。

2.内部注意

注意的对象存在于个体内部的感觉、思想和体验等。

注意指向自己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良好的内部注意使人能清楚地评价自己,对自我意思的开展有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注意

新生儿刚刚是接触外部环境就出现了无条件定向反射,这是无意注意发生的标志,婴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幼儿前期的有意注意主要是由成人提出的要求所引起。

学前儿童的注意开展的特点是: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开展

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开展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着的刺激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注意也容易被其他新异的刺激所转移。

中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开展,且比拟稳定,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较长时间保持注意

大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开展和稳定,对于有兴趣的活动比中班幼儿更长时间保持注意,对于干扰其注意的活动会表示出不满,并设法排除。

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开展

有意注意是由脑的高级部位,特别是额叶的控制,额叶的开展比脑部其它部位缓慢,幼儿的注意在成人的要求和教育下开始逐步开展。

小班幼儿逐渐能依照成人要求,指向并集中应该注意的对象,但注意的稳定性很低。

注意集中的时间大约是:

3-5分钟

中班幼儿有意注意继续得到开展,注意集中的时间延至10分钟左右

大班幼儿有意注意迅速开展,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0-15分钟。

而且大班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内部状态给予注意,比方:

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推测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想法。

三、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开展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指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例如,让被试注视速示器,主试在不到1/l0秒的时间内呈现印有一些数字、图形或字母的卡片,结果说明,成人一般能够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或4~6个彼此不相关联的外文字母,幼儿最多能把握2-3个对象。

〔二〕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握对象时间的长短。

从注意集中的时间看,小班幼儿3-5分钟;

中班幼儿10分钟左右;

大班幼儿10-15分钟。

对象上看,具体生动的对象集中时间长,枯燥乏味的对象集中的时间短。

〔三〕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专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反映了注意的灵活性。

小班幼儿不善于实现注意的转移,大班孩子能根据要求实现注意的转移。

〔四〕注意的分配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整个幼儿期还不善于完成注意的分配,但到大班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例如大班体操时,既能注意自己的动作,又能注意体操队形的整齐。

四、注意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

注意的三种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案例分析一】

教师组织小班幼儿的诗歌活动“芭蕉扇〞,既没有直观的教具,也没有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时机,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幼儿朗诵诗歌,许多孩子很快坐不住了,有的在与身边的幼儿打闹,有的表现出反感的情绪?

这是为什么?

你认为保持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案例分析二】

分析以下的案例,你认为影响幼儿注意广度的因素有哪一些?

爸爸妈妈带着5岁的小明逛动物园,爸爸和小明比赛数猴子、数老虎、数孔雀……结果每次都是爸爸赢。

爸爸想教小明一次数五个、数三个、数两个,可都教不会,知道为什么吗?

课后练习:

一、你觉得以下的各种心理表现分别属于哪一种注意品质?

1、看书时,有的同学能“一目十行〞。

2、班主任老师用眼一扫,便知道哪些幼儿在,哪些幼儿不在。

3、大局部的学生能一边看乐谱,一边弹钢琴。

4、学习过程中,大家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看书,一会儿记笔记。

二、请判断以下活动中注意转移的难易:

1、刚玩过“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马上坐下来学计算。

2、幼儿在聚精会神地看动画片,妈妈喊他过来吃饭。

3、幼儿在听老师讲完故事后,用画笔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想象画在纸上。

第三节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对策

〔一〕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1、无关刺激过多

2、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

4、注意不善转移

5、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没有并用

〔二〕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

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其正常活动。

如成人的衣着打扮过于新奇,很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为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布置完教室后,我们首先让幼儿熟悉环境,让幼儿感觉很新鲜,过渡很自然。

平时抓好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室内教玩具分门别类,井井有条,教师假设作了新发型或换新衣服,可提前与幼儿交流,再开始上课,以免引起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保证幼儿精力充分地从事各项活动。

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预防长时间单一的活动引起疲劳。

4、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地选择教材,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既有趣味又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如在幼儿认识轮船的外形结构及功用后,可以安排幼儿认识轮船的种类极其开展,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提问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思维活泼。

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在学习“7的组成〞时,利用电脑画面,请幼儿根据画面上小猫的几种不同找有几只小猫,找对了小猫会“喵〞的鼓励小朋友“真棒〞,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注意都随着老师走,不知不觉完成了“7的组成〞的学习,减少了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5、适当控制儿童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6、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

〔三〕审慎处理幼儿的多动现象

多动症和好动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多动是患儿比拟明显的外部表现,但根据国际精神类病症诊断标准,多动症儿童必须要具有注意松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三个明显特征,本质上是注意力缺陷,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难以集中思想从事需要比拟长的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即使做游戏、看动画片也不例外。

周围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并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坐立不安,在教室里也难以保持一刻安静,脾气暴躁、容易兴奋冲动,情绪变化快,做事不顾后果。

好动的孩子那么不同,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能够全神贯注,而不希望别人干预,做事有一定目的和方案,最明显的是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观看视频?

母婴卫士:

学会判断儿童多动症?

,讨论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多动和多动症的区别是什么?

思考题:

1、什么是注意

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及如何防止

第二章练习题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的开展

1.掌握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二者的联系

4.了解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开展的特点

2.学前儿童感觉、知觉开展的特点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和知觉特性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一)什么是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感觉的源泉和反映的对象。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根底上产生的,它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

对个别属性的反映对整体〔事物全貌〕的反映

联系:

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