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82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填上答案了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5页Word格式.docx

当气体电压较低,放电回路电源功率较小,外施电压增到一定值时,气体间隙突然放电并使整个间隙发亮,这种放电形式称为辉光放电。

6、火花放电:

放电间隙反复击穿时,在气体间隙中形成贯通两极的断断续续的不稳定的明亮细线状火花,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火花放电。

7、电弧放电:

若放电回路阻抗较小,电源容量又大,气体间隙一旦放电电流极大,放电间隙温度极高,放电通道发出耀眼的光亮,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电弧放电。

8、电晕放电:

若构成气体间隙的电极曲率半径很小,或电极间距离很大,当电压升到一定数值时,将在电场非常集中的尖端电极处发生局部的类似月亮晕光的光层,这时用仪表可观测到放电电流。

随着电压的增高,晕光层逐渐扩大,放电电流也增大,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电晕放电。

9、刷状放电:

在电晕放电的条件,电压升的更高,则在电晕电极上伸出许多类似刷状的放电火花,放电电流虽比电晕电流大的多,但电流仍局限在电极附近的区域内,没有贯穿两极,间隙也能承受电压的作用,这种放电形式称为刷状放电。

10、游离过程吸收能量产生电子等带电质点,不利于绝缘;

复合过程放出能量,使带电质点减少消失,有利于绝缘。

两种过程在气体中同时存在,条件不同,强弱程度不同。

游离主要发生在强电场区、高能量区;

复合发生在低电场、低能量区。

11、非自持放电:

需要依靠外界游离因素支持的放电称为非自持放电。

12、自持放电:

即使外界游离因素不存在,间隙放电仅依靠电场作用即 

 

 

可继续进行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2、判断题:

1、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主要是对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便及早发现绝缘缺陷,及时更换或修复,防患于未然。

(√)

2、集中性缺陷指的是如绝缘子瓷体内的裂缝,发电机定子绝缘因挤压磨损而出现的局部破损,

高电压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和第二章 

气体放电理论 

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是表面游离 

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的出现为特征。

(C)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 

3)电晕放电是一种 

(A) 

A.自持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电弧放电 

D.均匀场中放电 

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 

5)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

(D) 

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 

6)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

A.硅橡胶B.电瓷C.玻璃D金属 

7)极性液体和极性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电压频率的关系如何?

为什么?

答:

极化液体相对介电常数在温度不变时,随电压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然后就见趋近于某一个值,当频率很低时,偶极分子来来得及跟随电场交变转向,介电常数较大,当频率接近于某一值时,极性分子的转向已经跟不上电场的变化,介电常数就开始减小。

在电压频率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因为分子间粘附力减小,转向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就较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对极性分子的定向排列的干扰也随之增强,阻碍转向极化的完成。

极性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类似与极性液体所呈现的规律。

8)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为何?

①带电质点不同:

电介质为带电离子(固有离子,杂质离子);

金属为自由电子。

②数量级不同:

电介质的γ小,泄漏电流小;

金属电导的电流很大。

③电导电流的受影响因素不同:

电介质中由离子数目决定,对所含杂质、温度很敏感;

金属中主要由外加电压决定,杂质、温度不是主要因素。

9)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eαd 

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eαd 

-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eαd 

-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eαd 

-1)个新电子,则( 

eαd 

-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αd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 

r( 

e-1)=1或γ 

eαd 

=1。

10)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在不均匀电场中,电压极性对气隙的击穿电压和气隙击穿发展过程影响很大,称为极性效应。

当棒具有正极性时:

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微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棒极附近难以造成流注,使得自持放电、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所以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U+(电晕)>

U-(电晕)当棒具有负极性时:

电子崩中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不在引起电离,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使电场畸变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就抑郁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注而形成电晕现象,所以棒—板间隙中棒为负极性时击穿电压比正极性时高 

U+(击穿)<

U-(击穿) 

11)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电场分布情况和作用电压波形的影响、②电介质材料的影响、③气体条件的影响、④雨水的影响。

12)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 

4500m的高原地区的 

35kV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 

1min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kV?

解:

查 

GB311.1-1997 

的规定可知,35kV 

母线支柱绝缘子的1min 

干工频耐受电压应为100kV,则可算出制造厂在平原地区进行出厂1min 

干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耐受电压U 

应为U=KaU0=154kv 

13)某些电容量较大的设备经直流高电压试验后,其接地放电时间要求长达5~10min,为什么?

因为容型设备的储存电荷较多,放电实质是一个RC 

电路,等效的公式为U(1-e^T)其中时间常数T=R*C,电容越大,放电的时间越长。

14) 

气体放电的汤森德机理与流注机理主要区别在哪里?

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

①汤森德理论认为气体放电主要是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逸出自由电子两个过程;

而流注理论认为电子的撞击电离和空间光电离是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它注意到了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

②汤森德理论适用于 

Pd较小的情况,流注理论适用于 

Pd较大的情况。

15)长气隙火花放电与短气隙火花放电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形成先导过程的条件是什么?

为什么长气隙击穿的平均场强远小于短气隙的?

①是否有先导过程,长气隙有先导过程,而短气隙火花放电没有先导过程。

②条件是气隙距离较长时(约 

1米以上),流注通道中的一部分转变为先导。

③长间隙中,炽热的导电通道是在放电发展过程中建立的,而不是在整个间隙被流注通道贯穿后建立的,所以长间隙击穿的平均场强远小于短间隙击穿的平均场强。

16)、电晕产生的物理机理是什么?

它有哪些有害影响?

试列举工程上各种防晕措施的实例。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最大场强与平均场强相差很大,以至当外加电压及平均场强还较低时,电极曲率较大处附近空间的局部场强已很大,在这局部场强区中,产生强烈的电离,但由于电极稍远处场强已大为减弱,所以此电离区不可能扩展到很大,只能局限在此电极附近的场强范围内。

伴随着电离而存在的复合和反激励,辐射出大量光子,使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在该电极附近空间有蓝色的晕光,这就是电晕。

若出现电晕放电,将带来许多危害。

首先是电晕放电将引起功率损耗、能量损耗,这是因为电晕放电时的光、声、热、化学等效应都要消耗能量。

其次,电晕放电还将造成对周围无线电通讯和电气测量的干扰,若用示波器观察,电晕电流为一个个断续的高频脉冲。

另外,电晕放电时所产生的一些气体具有氧化和腐蚀作用。

而在某些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合,电晕放电时所发出的噪声有可能超过环保标准。

防晕措施包括:

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改进电极形状,例如超、特高压线路采用分裂导线;

有些高压电器采用空心薄壳的、扩大尺寸的球面或旋转椭圆等形式的电极;

发变电站采用管型空心硬母线等。

17)、极性效应的概念是什么?

试以棒—板间隙为例说明产生机理。

在不均匀电场中,电压极性对气隙的击穿电压和气隙击穿发展过程影响很大,称为极性效应。

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微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棒极附近难以造成流注,使得自持放电、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所以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U-(电晕) 

当棒具有负极性时:

电子崩中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不在引起电离,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使电场畸变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就抑郁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注而形成电晕现象,所以棒—板间隙中棒为负极性时击穿电压比正极性时高U+(击穿)<

U-(击穿) 

第3章气隙的电气强度 

1) 

SF6气体具有较高绝缘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负性 

2)冲击系数是50%放电电压与静态放电电压之比。

3)在高气压下,气隙的击穿电压和电极表面粗糙度有很大关系 

4)雷电流具有冲击波形的特点迅速上升平缓下降 

5)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正极性击穿电压比负极性击穿电压小 

6)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操作冲击波形成250/2500μs。

7)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作用是由于其对空间电荷的阻挡作用,造成电场分布的改变。

8)调整电场的方法:

增大电极曲率半径、改善电极边缘、使电极具有最佳外形。

9).什么叫间隙的伏秒特性曲线?

它有什么作用?

在同一波形,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作用下,间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称为该间隙的伏秒特性,表征这个关系的曲线称为伏秒特性曲线。

间隙伏秒特性的形状决定于电极间电场分布。

作用是:

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电压保护中,如何能保证被保护电气设备得到可靠的保护(即限制作用在电气设备绝缘上的过电压数值),就要保证被保护电气设备绝缘的伏秒特性与保护装臵(如避雷器)的伏秒特性之间配合正确。

10)试举例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各种方法。

两个途径:

一、改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

改进电极形状,可以增大电极曲率半径,改善电极边缘,使电极具有最佳外形;

利用空间电荷畸变电场的作用。

二、利用其它方法来削弱气体中的电离过程,如高真空的采用、高气压的采用。

11)保护设备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应如何配合?

答:

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应始终低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

这样,当有一过电压作用于两设备时,总是保护设备先击穿,进而限制了过电压幅值,保护了被保护设。

12).一些卤族元素化合物(如 

SF6)具有高电气强度的原因是什么?

(1)由于含有卤族元素,这些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气体分子容易和电子结合成为负离子,从而削弱了电子的碰撞电离能力,同时又加强了复合过程。

(2)这些气体的分子量都比较大,分子直径较大,使得电子在其中的自由行程缩短,不易积聚能量,从而减少了碰撞电离的能力。

(3)电子在和这些气体的分子相遇时,还易引起分子发生极化等过程,增加能量损失,从而减弱碰撞电离的能力。

第四章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1)电介质按极性强弱分类,在下面的介质中,弱极性电介质有ABCDEF,中性电介质有I,强极性电介质有GH。

A.H2 

B.N2 

C.O2 

D.CO2 

E.CH4 

F.空气 

G.水 

H. 

酒精 

I.变压器油 

J.蓖麻油 

2)按照国家标准 

GB11021-1989“电气绝缘的耐热性评定和分级”将各种电工绝缘材料耐热程度划分等级,以确定各级绝缘材料的最高持续工作温度。

其中 

A级绝缘材料的最高持续温度是105,F级绝缘材料的最高持续温度是 

155。

3)电介质是指?

能在其中建立静电场的物质非极性,根据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分成弱极性电介质、偶极性电介质、离子性电介质 

,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转向极化、介质界面极化、空间电荷极化。

4)介质损失角正切的计算公式是tanδ= 

IR 

IC, 

tanδ表示交流下的介质损耗。

5)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有杂质、温度、电压作用时间、电场均匀程度、压力 

6)固体介质的击穿形式有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

7)一般来说,标准电容器采用气体绝缘,电力电容器采用油纸绝缘,为什么?

气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接近1,极化率极小,气体电介质的损耗就是电导损耗,当电场强度小于使气体分子电离所需要值时,气体介质损耗很小,所以标准电容器采用气体绝缘。

而电力电容器采用油纸绝缘是因为油纸绝缘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干纸和纯油组合后,油填充了纸中薄弱点的空气隙,纸在油中又起了屏障作用,使总体的耐电强度提高很多。

8)两个标准油杯,一个是含杂质较多的油;

另一个是含杂质较少的油,试问:

(1)当施加工频电压时,两杯油击穿电压差别很大。

(2)当施加雷电冲击电压时,两杯油击穿电压差别很小,是因为冲击击穿电压作用时间太短,杂质来不及形成桥。

纤维等杂质对极不均匀电场下变压器的击穿电压影响较小,这是因为不均匀场强处扰动大,杂质不易形成桥。

介质热老化的程度主要是由温度和介质经受热作用的时间来决定的。

转向极化程度与电源频率和温度有关,随着频率的增加,极化率减小,随着温度的增加,极化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9)纯净液体介质的击穿理论分为电子碰撞电击穿理论和气泡击穿理论 

10)影响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有电压作用时间、电场均匀程度、温度、累积效应、受潮程度 

11)测量绝缘材料的泄漏电流为什么用直流电压而不用交流电压?

因为直流电压作用下的介质损失仅有漏导损失,而交流作用下的介质损失不仅有漏导损失还有极化损失。

所以在直流电压下,更容易测量出泄漏电流。

12)目前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哪些?

液体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三类:

高度纯净去气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含气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工程纯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理论 

13)如何提高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

工程应用上经常对液体介质进行过滤、吸附等处理,除去粗大的杂质粒子,以提高液体介质的击穿电压。

14)什么叫电介质的极化?

极化强度是怎么定义的?

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电介质的极化强度可用介电常数的大小来表示,它与该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还受到温度、外加电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15)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机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电的作用:

带电粒子对电介质表面的直接轰击作用,使有机电介质的分子主链断裂;

2)热的作用:

带电粒子的轰击作用引起电介质局部的温度上升,发生热熔解或热降解;

3)化学作用:

局部放电产生的受激分子或二次生成物的作用,使电介质受到的侵蚀可能比电、热作用的危害更大。

第五章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一) 

1)非破坏性试验包括哪些?

绝缘电阻试验、局部放电试验、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

破坏性实验包括哪些?

交流耐压试验、直流耐压试验、操作冲击耐压试验、雷电冲击耐压试验 

2)当绝缘良好时,稳定的绝缘值(较高),吸收过程相对(较慢);

绝缘不良或受潮时,稳定的绝缘电阻值(较低),吸收过程相对(较快)。

3)在对电力设备绝缘进行高电压耐压试验时,所采用的电压波形有(直流)、(交流)、(雷电过电压)、(操作冲击波)。

4)正接法和反接法西林电桥各应用在什么条件下?

正接法一般应用于实验室内的测试材料及小设备,实现样品的对地绝缘。

实际上,绝大多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是直接放在接地底座上的,换句话说,就是试品的一极是固定接地的,这时就要用反接法。

第六章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二) 

1)用铜球间隙测量高电压,需满足那些条件才能保证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

铜球距离与铜球直径之比不大于0.5 

结构和使用条件必须符合 

IEC的规定 

需进行气压和温度的校正 

应去除灰尘和纤维的影响 

2)交流峰值电压表的类型有:

①电容电流整流测量电压峰值 

②整流的充电电压测量电压峰值 

③有源数字式峰值电压表 

3)关于以下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对交流电压的测量,有效值的总不确定度应在±

3%范围内 

4)构成冲击电压发生器基本回路的元件有冲击电容 

C1,负荷电容 

C2,波头电阻 

R1和波尾电阻 

R2,为了获得一很快由零上升到峰值然后较慢下降的冲击电压,应使C1>>C2、R1<<R2 

5)交流高电压试验设备主要是指_高压试验变压器_____。

6)在电压很高时,常采用几个变压器串联的方法,几台试验变压器串联的意思是使几台变压器高压绕组的电压相叠加。

7)实验室测量冲击高电压的方法有_球隙法、分压器—峰值电压表法、分压器—示波器法、光电测量法。

8)高压实验室中被用来测量交流高电压的方法常用的有几种?

利用气体放电测量交流高电压,例如静电电压表;

利用静电力测量交流高电压,例如静电电压表;

利用整流电容电流测量交流高电压,例如峰值电压表;

利用整流充电电压测量交流高电压,例如峰值电压表。

9)在说明多极冲击电压发生器动作原理时,为什么必须强调装臵对地杂散电容所起的作用?

因为对地杂散电容引起容易高频振荡,产生冲击过电压。

第7章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1)波在线路上传播,当末端短路时,电流为0,电压增大一倍 

2)下列表述中,对波阻抗描述不正确的是(C)。

A.波阻抗是前行波电压与前行波电流之比 

B.对于电源来说波阻抗与电阻是等效的 

C.线路越长,波阻抗越大 

D.波阻抗的大小与线路的几何尺寸有关 

3)减少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可以提高电缆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4)电磁波沿架空线路的传播速度为3x108m/s。

5)传输线路的波阻抗与单位长度电感和电容有关,与线路长度无关。

6)在末端开路的情况下,波发生反射后,导线上的电压会提高一倍。

7)波传输时,发生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导线电阻和线路对地电导、大地电阻和地中电流等值深度的影响、冲击电晕的影响。

8) 

Z1、Z2两不同波阻抗的长线相连于 

A点,行波在 

A点将发生折射与反射,反射系数的 

β取值范围为-1≤β≤1 

9)简述波传播过程的反射和折射。

当波沿传输线路传播,遇到线路参数发生突变,即有波阻抗发生突变的节点时,会在波阻抗发生突变的节点上产生折射与反射。

10)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阻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1)波阻抗表示同一方向的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电磁波通过波阻抗为 

Z的导线时,能量以电能、磁能的方式储存在周围介质中,而不是被消耗掉。

(2)若导线上前行波与反行波同时存在时,则导线上总电压与总电流的比值不再等于波阻抗

(3)波阻抗 

Z的数值只取决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感和电容,与线路长度无关。

(4)为了区别不同方向的流动波,波阻抗有正、负号。

11)彼得逊法则的内容、应用和需注意的地方。

在计算线路中一点的电压时,可以将分布电路等值为集中参数电路:

线路的波阻抗用数值相等的电阻来代替,把入射波的 

2倍作为等值电压源。

这就是计算节点电压的等值电路法则,也称彼得逊法则。

利用这一法则,可以把分布参数电路中波过程的许多问题简化成一些集中参数电路的暂态计算。

但必须注意,如果 

Z1,Z2是有限长度线路的波阻抗,则上述等值电路只适用于在 

Z1,Z2端部的反射波尚未回到节点以前的时间内。

第八章雷电及防雷装臵 

1)根据我国有关标准,220kV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是12kA 

2)避雷器到变压器的最大允许距离随变压器多次截波耐压值与避雷器残压的差值增大而增大 

3)对于 

500kV线路,一般悬挂的瓷绝缘子片数为28 

4)接地装臵按工作特点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

保护接地的电阻值对高压设备约为1~10 

Ω 

5)在放电厂和变电站中,对直击雷的保护通常采用哪几种方式?

避雷针和避雷线 

6)落雷密度是指?

每雷暴日中每平方公里地面内落雷的次数 

7)雷电波的波头范围一般在1us到5us范围内,在我国防雷设计中,通常建议采用2.6us长度的雷电流波头长度。

8)入地中的金属接地体称为接地装臵,其作用是降低接地电阻。

9)中等雷电活动地区是指该地区一年中听到雷闪放电的天数 

Td范围为15-40天 

10)对于 

500kV的高压输电线路,避雷线的保护角α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