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12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pdf

《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pdf(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pdf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2004年3月第25卷第2期东岳论丛DongYueTribuneMar.,2004Vol125No12收稿日期2003-12-08作者简介张少张(1962-),女,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经济与管理研究】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张少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02)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摘要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就是要素配置趋于优化、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产品供求接近均衡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要素流动、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来实现的,其中蕴含的人力资本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的关联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7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04)02-0170-04一、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资源与产业结构问题。

资源是区域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动力,产业结构则决定区域财富增长的能力高低,二者是区域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二者相适应、相协调,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势头,产业结构才能优化升级。

不发达经济有两个典型特征:

产业结构低下与人力资本匮乏,二者不仅是低水平经济的表现,而且其相互作用也是经济陷入“低水平陷阱”不能自拔的内在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缓慢地趋于优化,人力资本存量也逐渐增加。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由于存在循环的相互作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人力资本存量持续增加,经济逐渐过渡到发达状态。

在区域经济状态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如何进行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以及如何认识并提高要素转换效率,即区域经济增长取决于能否正确认识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间的关联关系并有效发挥这种关联关系。

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人力资本作用根据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把产业结构分解为要素配置结构、生产结构和产出结构三个循环相继、密不可分的部分。

相应地,产业结构不合理就表现为要素配置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以及市场供求失衡。

这三者可能部分存在,也可能同时存在。

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就是要素配置趋于优化、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产品供求接近均衡的过程。

这一调整过程是通过要素流动、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实现的,其中蕴含的人力资本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1产业结构调整过程

(一)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机理1.人力资本对产品供求变动作用机理071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产业结构的内涵是与市场需求的发展相适应的。

人类需求转化为消费的动机、需求层次的深化和范围的扩展制约着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生产供给的变化。

在这种意义上,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何种需求结构就应该有相应的供给结构即产业结构,这种关系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下更是如此。

以时段连续的角度反映产品供求关系,同时假定需求是主动的,供给是被动的,供给结构和产业结构以需求为导向。

在理想状态下,产品供求是相等的。

如图2所示,D、S分别表示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其中供给S是D的函数,记为S=f(D)。

f(D)曲线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向右上方倾斜,这表明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产品供求也是不断丰富的;f(D)是线性的且平分坐标轴的夹角,即对于f(D)上任一点都有其纵横坐标值相等,Si=Di(i=1,2,n),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图中A、B、C三点为供求均衡点。

图2供求关系的理想模式图3供求关系的现实模式在现实的市场状态下,供求均衡的理想模式是很少存在甚或是根本不存在的。

由于供给相对于需求是被动而缺乏弹性的,市场供求关系往往存在某种偏差。

图3中,f(D)描述供给对于需求的变动轨迹。

假定有三个生产阶段n-1、n和n+1,其中阶段n-1和阶段n+1处于供求关系的理想状态,即图中A、C为供求均衡理想点。

在理想状态下,阶段n的供求均衡点应该是B(对应既定的需求Dn),但现实情况下存在两种可能:

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

在B1点市场供给水平为Sn1,需求满足水平为Dn1,供给总量偏差为SnSn1;在B2点市场供给水平为Sn2,需求满足水平为Dn2,供给总量偏差为Sn2Sn。

在这两种情况下,真实f(D)曲线围绕理想f(D)曲线发生变动,供求均衡点围绕理想均衡点B散落分布。

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会造成需求受挫与资源浪费的现象,必须加以调整,而调整的唯一可能就是调整产出结构,使B1、B2尽可能向均衡点B靠近。

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投资,需要教育、培训、卫生、医疗、保健以及与人口流迁有关的交通、通讯等产品的消费,人力资本投资品是一系列相关产品的集束。

假定图3中,D代表人力资本投资品的需求,S代表人力资本投资品的供给,面对人力资本投资品在数量与质量上的需求增长,其供给也应相应增长,即A向B向C移动。

但现实的情况是人力资本投资品供给往往是被动而缺乏弹性的,供给经常滞后于需求的增长,对人力资本的忽视更加重了这一偏差;而人为因素的外在施加更容易造成人力资本投资品供给的过剩。

在现实的经济形势下,对人力资本投资品供给的认识是欠缺的,供求偏差主要表现为供给总量不足。

不仅如此,既然人力资本是一个产品束,它就存在总量与结构的问题。

图3中,B3供求总量均衡,但这种均衡可能忽视了人力资本投资品的结构问题,是一种虚拟的均衡。

人力资本投资品总量偏差与结构偏差的消弥需要供给做出相应的变动,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2.人力资本对要素配置作用机理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首先是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过程,是生产要素部门间分布不合理趋向合理的过程,其实现途径是产业间要素转移。

产业间要素转移指在产业间存在利润率差别的前提下,以市场价格为导向,生产要素在部门间分布的此消彼长。

在生产要素产业间转移的过程中,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它集中体现在要素聚集效应与要素置换效应两个方面。

要素聚集效应指由于区域人力资本的聚集(或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而造成的其他生产要素的聚集,其中主要是物质资本的聚集。

聚集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造成相关部门物质资本的相对缺乏,为了充分发挥要素的产出能力,就有必要追加投资;而高素质人力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追加投资的风险,物质资本出现在该部门聚集的趋势。

聚集效应表现为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部门物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均较高等方面。

要素置换效应指由于区域人力资本的聚集(或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而造成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减少,其中主要是对劳动的置换。

置换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使普通劳动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直接表现就是大量的简单劳动者在结构转换的过程中陷入失业状态。

通常的认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物质资本对劳动的置换作用越来越明显,实际上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存量171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的提高,与其说是“机器取代劳动”,还不如说是“高素质人才排挤普通劳动者”。

人力资本的要素聚集效应与置换效应同时起作用,而且聚集效应还对置换效应起到放大作用,资本的聚集更加剧了对简单劳动的置换。

3.人力资本对生产作用机理生产要素的配置状况体现生产的可能,而产出的大小则取决于要素的转换效率。

劳动与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在其转换过程中必定会存在某种摩擦,这种摩擦有数量摩擦与质量摩擦之分。

生产要素数量摩擦主要是劳动与物质资本在数量上的不匹配,而质量摩擦则是二者在质量上的不协调等,比如低素质的劳动力难以有效地操作先进复杂的机器设备等。

要素间摩擦的存在降低了其转换的效率,必须尽可能地加以克服。

根据传统生产函数理论,产业总产出是劳动、物质资本以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其他因素即要素转换效率,它直接影响着产业的产出水平。

肯德里克(J.W.Kendrick)认为影响综合要素转换效率的因素主要有:

无形投资(对研究、开发、教育、训练等的投资)的增减;要素配置合理化程度及其适应经济变化的速度;技术变革的扩散程度;生产规模的变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质量等。

经济学家丹尼森(E.Denison)认为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的实现程度和知识进展等影响综合要素转换效率的大小。

1人力资本在综合要素贡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缓解劳动与资本间的摩擦,发挥较高的资源转换效率,人力资本赋存较高的部门与产业有更好的成长空间。

(二)人力资本存量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人力资本需求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指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增长而产生的对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促进,着重体现在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

对不同产品与劳务的需求量不同会造成某些行业或产业的消长,对不同产品与劳务的质量需求推动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是一个市场过程。

在没有外界约束的情况下,产品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就有什么样的产品供给以及相应的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

由于市场需求是一个变动的概念,因而产业结构也应是暂时的,尽管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着某种刚性的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按人口平均的人均产量逐渐增加,消费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一般地讲,消费结构从生存型为主向享受、发展型为主转变,日常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变。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育、医疗保健、培训等消费也趋于增加,不论这种增加是由于普遍提高的收入水平所致,还是由于竞争的渐趋激烈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

面对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变化,产品生产应随之发生变化,整个社会产品结构也逐渐趋向耐用化、高质量化与高附加值化。

在产品供求结构的连续变动中,产业结构也更加趋于合理化与高级化。

1.人力资本有效供给有助于提高产业弹性产业结构调整意味着资源的重新组合,即各种生产要素分别离开原来的部门,在新的部门组合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这种转移在理论上分为两类:

一是存量转移;二是增量转移。

作为一个巨大变动的产业结构转换,仅有增量转移是不够的,它更大程度上需要存量转移。

因为全新产业的出现毕竟是少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老企业引进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来实现产业结构转换的。

显然,这就要求产业具有较好的弹性,能较为顺利地和尽快地实现资源转移。

在此,一个突出的表象特征就是劳动力的结构转移。

产业结构转换引起的质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生产设备的变化上。

除了那些世界上新近开发的先进设备外,一般来说,只要有资金就可以买到新设备、新技术,但是那些操作新设备、新技术的劳动者,却不能马上就培养出来。

因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显性或隐性的结构性失业。

这反映了产业的弹性程度,产业弹性是要素(物力和人力)适应性的综合反映。

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劳动者较一般劳动者能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生产环境,产业越能适应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生产要素转移所遇的阻力才能降到最小。

2.人力资本的雄厚积累有助于增强产业活力产业结构转换不仅要求发展新兴产业,而且要求原有产业的高级化。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扶植政策只能是重点性的选择,大多数产业和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

他们只有积极创新,努力适应产业结构转换引起的市场条件的动态变化,从而受益于市场的迅速扩大,才能融入产业结构转换的大趋势中,反之他们将与产业结构转换形成强大的摩擦,其生存与发展也将沦为空谈。

尤其是本来比较落后的产业与中小企业,如果不具备自我发展的活力,那么他们将变得更为落后,进一步加剧国民经济的二元结构,使落后产业与先进产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产业结构变得更加不均衡。

即使是那些受益于政府扶植政策的产业,也必须增强其活力,寻求自身生存发展的机会。

否则,一旦失去外在的政策保护,这些产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立足之地,并且政府政策的倾斜总是有限的。

如果产业不具备自身发展的活力,那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难以立足,产业结构的转换将变得不可能。

产业生机与活力的培育取决于产业的创新能力,而创新的真正主体则是该产业的从业人员。

很难想象文化素质较低的从业者能成为市场创新的主体。

真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创新源于高素质的人才。

由此可见,企业创新的基础、产业发展的活力在于有雄厚的人力资本基础做保障。

271东岳论丛2004.2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

/3.人力资本的存量增加能够增强产业转换承受力产业结构转换将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原有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引起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动。

在这一过程中,产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震荡与压力。

因为:

在整个产业部门,技术创新和加大投资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它必然会带来发展上的不平衡,造成产业间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尤其在产业结构转换的初期更是如此;各产业部门经济发展不平衡会拉大劳动者收入差距,从而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机器、厂房等固定资产由于其不完全转移性和不完全变现性会引起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摩擦;原有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的改变会带来供求关系与供求渠道的暂时“真空”,需要经历一个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产业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经受得起产业结构转换初始阶段引起的混沌无序的考验。

如果产业不具有承受力,产业结构转换就难以走出无序状态。

产业结构转换的无序状态是不可避免的。

能否真正经得起产业结构转换带来的考验部分地取决于产业人力资本存量大小,人力资本存量大的产业更容易经得起产业关联断裂的考验,也更容易尽快形成新的产业关联。

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市场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号机制是市场价格,激励机制是利润增加,实现机制是资源转移。

具体而言,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就是在价格引导下,通过生产资源的流动和重组,使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尽可能与需求结构相吻合的过程。

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格局决定着居民的需求结构(生活性需求和生产性需求之和)。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最终需求结构与中间需求结构相继发生变化,反映在价格体系上,就会破坏原有的供求格局。

最初的价格变动只是影响现存企业的生产,但是一旦价格波动幅度足够大,达到行业间转移的阈值,产品价格下跌行业的资源就会转移到价格上涨的行业中去,直到形成新的平衡。

三、推进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一)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狭义上讲,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生产要素或资源的转换途径与方式;广义上讲,经济增长方式至少应涵盖主导生产要素、要素转换方式和产品结构三个方面。

区域经济成长采取何种方式,是与区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同时也是与区域经济成长的外在条件和氛围相联系的。

山东省经济成长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偏后阶段,此阶段经济成长应着重发展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重点提升要素转换效率,生产市场上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与劳务。

就山东省经济成长的外在条件与氛围而言,山东省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但近年来自然灾害频仍,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人口数量过多而人口素质低,人力资本匮乏,生产技术水平低,这些构成了经济成长的内在压力。

同时,山东省也要面临知识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巨大挑战。

严峻的客观现实要求山东省经济成长方式应适度超前,坚持优化生产要素、提升转换效率、顺利实现产品实物补偿与价值实现的原则,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主要生产享受型、发展型产品与劳务等。

(二)推进市场化进程推进市场化进程,就是要拓宽资本的范畴,把一切能创造财富的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纳入市场体系之中,促进其流动与合理配置,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推进市场化进程就是要在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一系列与生产相关联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考虑“市场良性增加”模式,即先建立区域性统一、开放的局部市场或全省初级大市场,进而建立统一、开放的全省大市场。

(三)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现代化尤其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实现仅仅依靠劳动、自然资源、资金等是很难实现的,正如舒尔茨所说的,“离开大量的人力投资,要取得现代农业的成果和现代工业的富足程度是完全不可能的”。

2因此,山东省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伴随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

人力资本投资需要包括国家和家庭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投入,这种投入可能是资金上的,也可能是政策措施上的,比如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强制建立企业培训基金、放宽人口流动限制等。

参考文献1侯亚非.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49.2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J.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集(第八辑)C.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248.责任编辑:

路士勋371论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