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391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pdf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pdf(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pdf

2006年第21卷第2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67#论著#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战略思考张其成1李艳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皖南医学院附院,芜湖241001)摘要: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百年来,由于受到西方科学主义的冲击,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但从根本上来说,中医的危机是文化的危机。

目前加强中医药的文化研究是当务之急。

中医药文化研究就是要重新找回中医自己表达的/语言0,自己生存的固有环境,从而给中医发展提供适合发展的优良土壤。

中医药文化研究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征,其不仅能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而且对地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战略思考;中医药文化学;中医哲学SignificanceandStrategyConsiderationofCultureStudyinTCMZhangQicheng1LiYan2(1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2HospitalAffiliatedtoWannanMedicalCollege,Wuhu241001)Abstract: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ulture(TCMC)istheimportantingredientoftraditionalculture,andtheredevelopmentofTCMCistheimportantchanneloftheredevelopmentofChineseculture.Nearahundredyears,duetotheimpactofwesterncountriespscientism,thedevelopmentofTCMappearedcrisis,butfundamentallytosay,thecrisisofTCMwasthecrisisofculture.NowreinforcingTCMCstudyistheurgentpriority.TCMCstudyistogetbackthelanguageexpressedbyTCMsel,ftheinherentenvironmentofitselfexistence,thereforetoprovidegoodsoiloffittingthedevelopmentofTCMitsel.fTCMCstudypossessesthecharacteristicsofmult-isciencesandcomprehensiveness;itnotonlycanpromotethedevelopmentofTCMlearning,butalsocanpromotethedevelopmentofdistricteconomyandtheprogressofculture.Keywords: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ulture(TCMC);study;redevelopment;strategyconsideration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是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的步伐,古老的中国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中华民族的复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是,民族的复兴并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还有文化的复兴。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复兴比经济的复兴更为重要和关键,因为文化的复兴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潜在动力。

一个民族一旦形成自己良好的主导文化模式,即使在一个时期由于某种原因使经济遭受挫折,甚至衰退,只要它的文化根基还在,它就有迅速走向复兴的可能。

文化的发展并不是自发的,也不是与经济实力发展完全成正比、同步前进的,它需要人为地、自觉地去推动去发展。

在全球文化一元化与多元化激烈冲突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尤其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更需要我们当代人不屈不挠地奋力推动。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唯一的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传统科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医药文化能够重现昔日辉煌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表现。

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溶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得以普及,古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走卒贩隶,各个阶层或多或少都能知医识药,由儒从医者、由官业医者更是不胜枚举。

/秀才学医,笼中捉鸡0,一方面形象地道出了具有传统文化知识背#68#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6年第21卷第2期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之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今天,若离开了中国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药性,终究难成一代中医名家(即使一时出名,也后劲不足),中药也难以保持和发展道地药材与传统炮制方法,与中医药相关的产品、包括中医药文化产品也难以形成良好持久的市场氛围。

离开文、史、哲等文化的滋养,中医理论也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文化研究既担负着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也是国民经济(尤其是医疗市场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危机近百年来,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危机,有一个时期甚至面临被取缔、被消灭的境地。

中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德先生0和/赛先生0的提出,传统文化遭到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药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其在中国的医学主导地位也受到冲击。

科学主义的盛行,西方学科分类及其/形式和方法0成为是否/科学0的评估标准,中国所有的既存学术实际上都面临着一个取得科学/资格0的问题,中医药学自不例外。

而科学,诚如胡适所言:

/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0科学在近现代中国达到了/几乎全国一致的崇信0,凡是不符合/科学0的东西,都要遭到批判、唾弃。

在这种科学话语语境中,中学即旧学,旧学就是垃圾。

新旧的差距,就是进步与倒退、科学与迷信的差距。

所谓中学、所谓国故、所谓国粹、所谓经典、所谓中医,全被归入旧的、倒退的、迷信的、要抛弃的范围。

在/五四0时代所建立的话语霸权之下,带/中0的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合法性,而唯一的合法的话语便是科学。

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医成了/失语的中医0,也就是丧失了自己语言的中医。

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药高等院校,本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该是最有资格也是最应该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但是现代中医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用所谓的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

在中医院校,用动物来做试验或用分子生物学等来培养造模,才是正统,而用符合中医文化特征的方法研究中医倒成了异类,传统中医反而被挤在人不欲见的偏僻角落。

中医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0,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标准化0、/客观化0,似乎这样一来,就符合/科学0的规范,学生们也就更容易理解/中医0、掌握中医了。

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医古文,也越来越被边缘化,在中医师职称考试中也已被取消,而换成能与西方科学接轨的现代语言工具)英语。

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更只是作为中医院校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中医本身自有一套理论结构与历史传承,/阴阳五行0的理论可以追溯到5易经6、5尚书6,药物学可以在传说中的神农氏找到源头,在后世的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的著作中找到活水,临床实验可以追述到战国时代的扁鹊,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在为自己的生存寻找依据时,却/忘掉0了自己的话语,而是费力地去求借另一种话语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不少人为能够带上一点科学的皮毛而沾沾自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0。

失去源头的中医能够继承就已令人欣慰,更遑论创新与发展!

不少中医老专家大声疾呼:

/继承就是发展!

0那是看到了中医在所谓/现代化0口号下面临消亡的危机。

近几十年来,政府对中医的关怀、保护和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中医药教育规模也在一天天扩大,但中医的发展并没有取得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反而是中医的医疗市场在不断萎缩,中医的临床手段也在一点点消逝,中医治疗明显出现了/一代不如一代0的现象。

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虑。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在文化观念上,是长期以来西方文化中心论、现代科学霸权主义思想造成的后果。

在这种文化观念的指导下,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摧残,中医学也受到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压。

于是在医疗制度上、在教育教学上、在科研设计上、在医疗思路上,都出现了西化的倾向。

然而西化的结果又不像原本的设想那样发展了中医、提高了疗效,反而是事与愿违。

中医药文化研究是中医药发展的当务之急看来现在是到了冷静反思的时候了。

笔者以为目前加强中医药的文化研究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

笔者并不反对用现代科学手段、西医标准来研究中医药,作为一种研究途径,应该承认其研究价值。

笔者始终认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目前却是2006年第21卷第2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69#文化研究越来越萎缩,甚至很多人主张中医学的文化因素恰恰是落后的、迷信的、应该抛弃的东西,于是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科学成了研究中医药的霸主,中医里面符合科学的因素成为研究和弘扬的对象。

中医科研的目的就是把中医改造成/科学0。

于是惨剧就必然发生了)改造中医的结果必将导致中医的灭亡!

笔者曾在上世纪末提出/中医现代化悖论01:

中医能够实现不改变自己非现代科学特色的现代科学化吗?

这个/悖论0是针对/中医现代科学化派0提出的。

相当多的研究者把中医的/现代化0等同于中医的现代科学化,这种/现代化0的目的就是将中医/化0为一门物质基础明确、实验数据精确、能够客观化标准化的现代科学。

然而中医学本身并不是现代科学,这样的/现代化0,必然要以丢弃或改变自己的特色为前提。

这个/悖论0一经提出即引起各方的关注和争议。

众所周知,/科学0一词久已被人们错误地偷换成了/真理0的代名词,又进而把/西方的0偷换成/科学0的概念,于是/西方0)/科学0)/真理0这种一连串的概念转换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判断,而这种价值观蒙住了中国人的眼睛,使中国人自卑于自己的文化,中医学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现代化)科学化)现代科学化)西医化)毁灭化0的危险境地。

笔者认为,中医的发展只能按照中医本身的规律发展,而不是按西方科学、西方医学的模式发展,否则,这种/现代化0(实为-西方化.)的中医必定是以抛弃自己的文化为代价,这种/中医0还是/中医0吗?

中医要发展,首先要搞清中医的历史文化,也就是从它形成、发展的文化背景诸因素上去做全面的考察。

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重新找回中医自己的表达/语言0,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给中医发展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优良土壤,或提供中医发展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中医具有较其他医学更为浓厚的文化属性。

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换句话说,生命是医学的本原,所以生命文化就是医学的元文化。

中医在认识生命的本质、规律问题上,有着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个性色彩。

如中医将/气0看成是生命的本源和动力,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过程序列、生命的存在方式;中医将自然人与社会人作动态比附,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与身同构、同序的小生命系统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生命系统。

中医比任何一门其他医学更能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将中医看成是一门生命科学,倒不如将中医看成是一种生命文化。

因此,从生命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尤为迫切和必要。

中医药文化研究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征中医药文化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医药学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中医药的语言文献、中医药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价值理念、文化功能、人文精神,中医药学区别于其他医学的文化特征,中医药学发生发展的总体规律,中医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历代名医的生平及所处历史背景、医家学术思想形成的条件及传承,等等。

除了上述学术研究之外,中医药文化研究还包括地域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企业(包括中药厂、中医院)文化的研究。

研究中医药文化的学科当然就叫中医药文化学。

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医药文化学)由以下子学科构成:

中医哲学、中医史学、中医文献学、中医语言文字学(医古文)。

还包括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如中医人类学、中医社会学、中医伦理学、中医心理学、中医生态学、中医经济学等等。

在这些子学科中,中医哲学无疑是中医文化学的核心,因为任何一种文化的核心都是该文化的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论的学问,中医哲学就是中医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论。

具体地说中医哲学包括中医本体论、中医方法论、中医伦理学、中医价值论等。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一部分,中医哲学不仅与易、儒、道、释哲学有相同的共性,而且还有与易、儒、道、释哲学不同的个性。

当代中医学泰斗邓铁涛教授最近审阅了笔者主编的规划教材5中医哲学基础6,并作了书评。

他说:

/哲学是科学之母,与各门自然科学的关系都很密切。

世界观、思维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指针与工具。

但对中医而言,还不仅于此。

中医的理论、概念从传统文化中引申而来,不了解其本源,难于准确把握其实质;有关理论、概念进入医学领域后,又适应人体科学的特点,赋予了特定的医学内涵,不辨析其流变,又不免误解中医为/玄虚0。

所以,中医哲学的整理与研究,实在很有必要。

对学生而言,了解这些源流与异同,也对学习中医有很大帮助02。

中医药文化研究必将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不仅能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70#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6年第21卷第2期展,而且也必将促进地域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中医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带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进步。

地域中医药文化是该地区宝贵的资源财富。

在中国古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再加上气候、地理等诸因素的影响,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形成具有特色的医药文化。

如绵延千余年至今而不衰的新安医学、上古名医岐伯故里的庆阳医学、在中医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孟河医学、具有南国特色的岭南医学等等。

从经济、文化、思想、历史渊源等不同角度,考察研究地域医药文化,探求地域中医药文化形成的原因,必将极大地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地域中医药文化是与当地的名医文化密不可分的。

如庆阳的岐伯、南阳的张仲景、亳州的华佗、耀县的孙思邈、新安的汪机、蕲春的李时珍、玉田的王清任等,这些名医无疑成为当地的名片,给当地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中医药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

企业的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品牌。

如通过对久负盛名的同仁堂、胡庆余堂等企业文化研究,为医药企业文化提供借鉴,能够形成良好医药行业规范,并对企业持久健康运行提供文化支持等等。

目前,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我们相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潮流中,中医药文化一定会展现它充满魅力和生命力的光彩,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张其成.中医现代化悖论.中国医药学报,1999,14

(1):

4-82邓铁涛.论理辨源,通道明术)评5中医哲学基础6.健康报,2005-4-29(收稿日期2005年5月19日)#论著#5温热论6舌诊发微宋乃光(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摘要:

5温热论6是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它有丰富的舌诊内容,但舌诊不仅仅提供诊舌之法。

文章从舌诊引出的卫气营血证治,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论点及开泄、苦泄治法等问题入手,阐述5温热论6舌诊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

温热论;舌诊;发生发展;湿病证治OnGlossoscopyinTreatiseonThermyandHeatPathogenicDiseases(WenreLun)SongNaiguang(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Abstract:

Objective:

TreatiseonThermyandHeatPathogenicDiseases(WenreLun)isabooktolayafoundationontheartofwarmdiseas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thasaffluentglossoscopycontents,neverthe-lessglossoscopynotonlytoprovideadiagnosismethodoftonguedemonstration.ThisarticleexpoundsthecontributionofglossoscopyinTreatiseonThermyandHeatPathogenicDiseases(WenreLun)tothedevelopmentofTCM,fromthequestionseducedbyglossoscopyintermsoftreatmentbasedondifferentiationofsyndromesbywe,iq,iying,andxue,thestandpointofsafeguardingtheplacesthathavingnotbeensufferingevilsandthetherapeuticmethodsofopening-dispersingandbitter-dispersingeta.lKeywords:

ThermyandHeatPathogenicDiseases(WenreLun);glossoscop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