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483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pdf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pdf(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pdf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经济论坛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ogxjyo21),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贵州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战略研究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肖小虹(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链短且窄;农业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

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低,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链存在多重风险。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

但是,在新的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要素等新的制约,农民增收的难度也更加巨大;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培育农业产业链为破解“三农”问题开辟了现实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农业产业链短且窄链条短且窄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重要问题。

农业产业链的长度是指链条起点到终点的环节的多少,链条越长,中间环节就越多;反之,链条越短,中间环节就越少。

农业产业链的长度与产业的深度成正比,延长农业产业链就是加深农产品的开发深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一个高级的农业产业链应该是加工环节较多且复杂、采用现代储运手段、销售渠道网络健全,各环节的服务与配套健全完善的链条网络。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短主要表现为下游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发展滞后,几乎还是停留在出售初级农产品的阶段。

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产品的开发深度,有资料显示: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美国为37:

1,日本为22:

1,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2:

1,全国平均值为1:

1。

目前,我国的玉米加工产品只有200300种,80的中小企业产品比较单一,只能生产31O个产品,不能形成产品链条和系列产品开发。

加工环节是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是农产品附加值的形成环节,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宽是提高农业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二、我国农业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产业链断裂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突出问题。

农业产业链是由与农产品生产相关的不同产业的各环节节点有机构成的,链条作用的发挥,链条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各环节节点的相互匹配,相互协调。

产业链的核心是产业间的供给与需求,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关联关系。

产业链的顺畅运行要求供给与需求协调,各环节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协调。

任何一个环节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链的运行效率和结果,只有产业链各环节节点之间匹配与协调才能保证整个农业产业链健康运行。

农业产业链发生断链一般是产业链条上的上游与下游距离过大,中间缺乏必要的产业环节,而导致链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脱节。

还有种情况是链条上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供给大于需求或者供给小于需求,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制约上下游产业间的配合,导致资源的浪费。

农业产业链的孤环与断环是指产业环节或部门的孤立,这样的环节或部门孤立存在,未能与其他相关环节或部门发生紧密的技术经济联系,也就无法与其他环节产生协同效应,既限制了自身效能的发挥,也制约了链条整体效能的实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统一的市场将逐步形成,各产业环节在市场的作用下,将会逐步摆脱原来的部门边界制约,向上、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基于市场关联的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断链,不仅会制约链条价值的实现,甚至会给链条或者行业带来巨大的灾难。

从三聚氰胺事件可略见一斑。

从表象上看“三聚氰胺事件”是从个别企业的行为上升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整体行为,透视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由于国内乳制品产业链的奶源环节监控缺失而造成的全行业灾难。

近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增长率高达40,行业的快速增长致使企业把经营的重点集中到提高利润、市场扩张,企业对生产、物流、渠道较为重视,而忽视对上游奶源环节的监控。

我国乳制品产业链,包括饲料、养殖、生产、加工UiCJ费终端,企业基本控制了产业链中、下游环节,即生产、加工、运输、终端上架,而上游环节即奶源采集则基本是以市场性收奶为主,主要通过收奶站,从分散的奶农那里收奶,部分企业拥有自有牧场。

奶源采集基本是“企业+中间收购商+奶农形式,在利润受挤压的情况下,中间收购商和奶农成为了企业缓解利润受挤压的成本分摊点。

“三鹿没有自己的养殖场,其奶源采集环节是通过中间商完成,在监控失效、利益驱动的情况下,“三聚氰胺事件终于爆发。

三、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关于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二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三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低。

1、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由此确立家庭生产经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25亿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作为一种崭新的经营制度创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的农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2、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式将具有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滞后等传统职业特征的农民转变为有组织进入市场与社会的现代农民的过程。

考察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首先要考察农民是不是有组织。

我国在人民公社时代,农民的入社率是100,当人民公社体制消亡后,农民的组织建设日趋退化。

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民实现组织化的依托,是解决农业生产“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需要。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自发发育。

我国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征是依托产业趋势明显,但覆盖面太小且功能单一。

其一,随着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多与区域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的发展密切联系。

其二,2009年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人口为713亿,农户2100多万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2464万个;比较我国的近邻韩国,农业人口3101万,农户1196万户,却有农协22万个。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率太低,其带动能力的发挥就受到限制。

其三,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部分集中在生产阶段,在加工、销售等环节上非常少,既能一92一新西部20122324期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经济论坛有效地组织农民生产经营,也能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及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又能保护农民利益的组织是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目标。

4、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链上分布着多元的经济主体,各主体通过产业链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经济系统的动因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故利益是链条的核心。

我国农业产业链存在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农业产业链上分布着多元的经济主体,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都应该公平合理地分享产业链利益。

在链条最底端的农户由于弱小和分散处于劣势地位,根本不具有与龙头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其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应对。

农户提供的是最初级的农产品,在农业产业链条中,这些初级农产品只是中间产品,而对这些中间产品的定价权基本掌握在龙头企业手中,虽说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受市场需求影响,但由于农户经营分散、规模小、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很低,以及农产品的买方市场结构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龙头企业掌握着实际的定价权。

构建一个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对各经济主体既有约束又有激励,共同完成价值创造,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这样才能保障农业产业链充满活力地运行。

5、农业产业链存在多重风险农产品是农业产业链上的价值载体,农产品销售给顾客才能完成农产品的价值实现。

三聚氰胺事件、毒豇豆事件、苏丹红事件警示了在农业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链条价值的实现和链条的正常运行。

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依靠的是加工工业的发展,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农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内容。

我国农产品存在纯净度低,化肥、农药、兽药等残留过多,加工流程不规范等现象存在,造成国民普遍对食品、农产品安全忧虑,也造成了(上接第91页)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频频遭遇绿色壁垒,阻碍了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农民是农业产业链最重要的主体之一,承担着链条最低端的农产品生产。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农业产业链运行的准则,但是在面临价格、供求等市场风险时,利益驱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会导致导致农业产业链运行风险、契约风险的出现。

最常见的现象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契约约束机制,单方面毁约事件常有发生。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链上的强势集团,与农户签订的多是格式化合同,在农产品紧俏时,企业按照合同收购;在产品滞销时,则常常压级压价甚至拒收,以降低自身风险。

【参考文献】1倪艳,龚益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湖北农业产业链拓展J改革与战略,2008($2)612王勇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oo473刘志仁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成解决中国农业问题重要课题DBOL中国经济网,2010529http:

news163comlO05291767s9BSL00146BDhtrn14韩农业人口10年后将降至总人口48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光州领事馆新闻DBOL20090910http:

gwangjuchinaconsulateorgchnlqxw1583185htm【作者简介】肖小虹(1968一)女,教授,产业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参考文献】1赵茂林“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战略的新思路J北方经济,2006112李锐生态、人口、素质:

三重压力下的西部农村贫困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05(上接第94页)3朱启臻农村扶贫开发理念辨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114常艳,左停中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的总结及评议J甘肃农业。

2006015汪三贵反贫困与政府干预J管理世界,199403国际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尤其是当产品生产门槛低的时候,国际市场价格成为唯一的竞争指标。

我国虽然拥有劳动力比较优势。

但随着劳动力成本及原材料的上升,企业必然需要寻找降低成本的新方法。

分工的出现,既能降低生产的复杂性,又能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同一产业内,相关生产链条聚集在同一个区域,既能降低交易成本,又能实现技术外溢,同时也能在成本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快于劳动力成本,则基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依旧能保持,并进一步巩固。

我国的相关产业,如纺织、机电产品的生产中也出现了产业快速集聚的现象,这种低附加值产业集聚的结果,虽然能进一步提高生产环节中每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但同日寸也进一步将企业锁定于该产业生产链上。

这种由于产业集聚导致的贸易模式锁定,也加强了企业生产对产业链的依赖性,进一步陷入“生产率陷阱”中。

四、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生产率陷阱”不是单纯的企业问题。

我国贸易模式持续性发展,动态发展速度缓慢使得我国外贸发展产生了对资源及劳动力禀赋的路径依赖,这种贸易模式锁定状态,使企业没有自主创新的动力,更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出口似乎成为导致我国企业生产低效率的一个因素。

要打破这种逻辑链条,必须首先改变我国贸易模式的锁定状态,单纯依靠企业突破这种国际分工歧视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政府通过政策给予解决。

【参考文献】I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与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率一基于江苏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1)2李春顶,石晓军,邢春冰“出口一生产率悖论”:

对中国经验的进一步考察J经济学动态,2010(8)3朱希伟,金祥荣,罗德明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J经济研究,2005(12)4张杰,刘志彪,张少军制度扭曲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扩张J世界经济,2008(1O)5何树全国际贸易模式动态演变: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比较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

(1)【作者简介】庞鹤(19783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新西部)20122324期一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