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渠治疗肿瘤经验举隅.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522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问渠治疗肿瘤经验举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张问渠治疗肿瘤经验举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问渠治疗肿瘤经验举隅.pdf

《张问渠治疗肿瘤经验举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问渠治疗肿瘤经验举隅.pdf(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问渠治疗肿瘤经验举隅.pdf

-32湖北中医杂志HubeiJournalofTCM2010年4月第32卷第4期Apr2010Vo132,No4张问渠治疗肿瘤经验举隅冀振华(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5)关键词:

专家经验;张问渠;肿瘤;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0704(2010)04003202张问渠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近5O年。

曾研修于日本静冈药科大学、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并跟随名老中医赵锡武、郭土魁学习,深得真传。

在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指导下,完成科研成果4项获国家科技奖。

2003年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课题,获国务院科技奖。

现兼新加坡客座教授及深圳北京同仁堂咨询专家。

张师一直研究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病的诊治,尤对肿瘤的研究颇有心得,现摘张师治疗肿瘤案例于后,以飧同道。

1胃癌并肝癌林某,男45岁,加拿大人,1999年7月21日诊。

病史:

胃癌手术后,并发肝癌。

刻见:

疲乏、右肋下胀痛,纳差,便稀,苔薄腻、质暗。

治宜益气补睥、化浊祛瘀。

处方:

太子参15g,鸡血藤20g,陈皮9g,白术9g,广木香6g,鸡内金9g,山慈姑9g,郁金10g,莪术9g,生薏苡仁30g,枸杞子15g,紫河车15g,半枝莲2og,焦三仙9g,西洋参3g,冬虫夏草3g,枸杞子15g。

灵芝15g。

上药每日煎取5OO一1000mL,代茶饮频服。

同时,配合免疫核糖核酸、Bp素2mg、法乐通均肌肉注射。

经3个月中西药治疗后,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改善,于同年12月下旬返回加拿大。

按:

本例为脾虚肝郁夹痰浊血瘀证。

故方中以太子参、炒白术、薏苡仁、西洋参、紫河车益气补脾为主,加鸡内金、陈皮、焦三仙助理脾胃之功,半枝莲、山慈姑排毒抗癌,莪术、鸡血藤、郁金改善气血郁滞,冬虫夏草、灵芝、枸杞子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方与药组合,颇具匠心。

2睾丸癌江某,男,78岁,2000年1O月25日初诊。

患者于2OOO年初发现睾丸癌,发病时PSA30ragL,到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半年后,感到骨骼关节疼痛,检查发现为左骼上棘、骶骼关节、坐骨神经骨转移。

症见:

关节疼痛,纳差,疲乏,汗出,苔薄微腻,脉细弦。

治宜益气化浊、扶正排毒。

处方:

生黄芪30g,炒白术10g,杭白芍20g,厚朴10g,砂仁3g,青皮、陈皮各10g,生薏苡仁20g,川黄连3g,法半夏10g,浮小麦20g,生牡蛎20g,丹皮10g,白花蛇草10g,龙葵6g,瓜蒌15g,山茱萸15g,威灵仙20g。

复诊:

服上方2月余,汗出、腹胀已减,关节痛减。

由于化疗,患者出现畏寒怕冷,PSA降至001:

L,ESR45mmh,苔腻微黄,脉弦细。

遂改用扶正温阳、祛湿化浊,佐排毒之法。

处方:

生黄芪40g,生薏苡仁12g,防风10g,炒白术10g,甘草6g,北沙参30g,白花蛇舌草15g,龙葵10g,半边莲6g,厚朴10g,威灵仙15g,独活10g,肉桂6g,川黄连3g,佩兰10g,陈皮10g,白蔻仁6g,广木香6g。

上法连续服用半年,病情稳定。

按:

本例患者年事已高,体弱气虚,易致脾虚夹湿浊内阻,流注关节,为虚中夹湿热之侯。

故以黄芪、白术、山茱萸扶正为主,佐以黄连、佩兰、厚朴、法半夏、生薏苡仁、陈皮、瓜蒌和中化湿、泻热豁痰;白花蛇舌草、龙葵排毒祛邪。

诸药合用,共奏攻补兼施治、补气化湿之效。

3膀胱癌林某,男,5o岁,香港人,于2006年8月21日初诊。

血尿半年余,经香港医院检查确诊为膀胱癌,并于2003年6月手术。

症见:

疲乏,少腹胀,性生活消失,苔黄腻,脉细无力。

BP11070mmHg。

治宜益气化浊,补肾排毒为治。

诊疗过程:

起始每周1次复诊,以后2周1次复诊。

2年后改为1月1次。

2007年经香港医院复诊,各项检测指标正常。

至今手术已5年余,未见复发及转移,每天工作8小时,性生活基本上已消失。

处方:

生黄芪30g,法半夏10g,白叩仁10g,苏梗10g,生薏苡仁2010年4月第32卷第4期*pr2010Vo132,No4湖北中医杂志HubeiJoumalofTCM3315g,白花蛇舌草15g,莪术6g,刺五加log,厚朴log,泽泻20g,山茱萸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知母10g,香附20g,陈皮lOg,竹茹lOg,石斛10g,川楝子10g,乌药15g。

2009年6月复诊,BP1208OmmHg。

余无任何不适,脉弦细,舌苔薄白。

宗上方继续调理为治。

按:

本例为气虚湿邪夹气滞证。

治当攻补兼治,以补益为主,重用黄芪、刺五加益气。

由于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为病,则气化不利,故以温肾滋阴为要,以泽泻、山茱萸、女贞子、早莲草滋阴;气为血之主,气滞则膀胱失约,宜香附、乌药、川楝子行气化滞。

由于本病日久留邪,虚中夹实,故诚佐排毒之品,化解热毒。

由于药切病机,奏效良好。

4鼻咽癌熊某,男,55岁,香港人,2007年11月313初诊。

3年前行鼻咽癌化疗及电疗。

出现两骼部疼痛,经复查为鼻咽癌转移至骨(骼部),建议化疗治疗。

化疗后,患者由于WBC下降不能再进行化疗,要求改服中药治之。

症见:

疲乏、口干、眠差、心悸,WBC下降,BP10070mmHg。

宜益气生血、补肾调气。

处方:

生黄芪3og,太子参3og,当归10g,黄精15g,茜草20g,紫草20g,自术10g,酸枣仁30g,泽泻20g,山茱萸15g,金铃子15g,菟丝子15g,茺蔚子15g,丹参15g,白芍20g,厚朴10g,陈皮10g,平盖灵芝20g。

复诊:

服上方12剂后wile上升至正常,余症状改善。

再次化疗后,尿频每天夜尿45次,疲乏、失眠。

BP10070mmHg。

守上方加温肾收涩、养心安神之品。

处方:

酸枣仁30g,知母10g,生黄芪30g,当归10g,太子参30g,桑螵蛸25g,覆盆子20g,乌药20g,芡实30g,益智仁15g,泽泻20g,山茱萸15g,厚朴10g,合欢皮15g,紫草15g,茜草16g,金樱子15g,炒白术lOg,陈皮10g,平盖灵芝20g。

复诊:

服上方2周,复化疗后,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又出现下降。

症见:

疲乏无力,精神倦怠,夜尿每晚12次,再不能完成化疗,即用首方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补骨脂10g。

再服用3周后,WBC升至正常,Hbl23g后完成最后化疗。

经3个月问断化疗与中药配合治疗后,至今已恢复正常,腰骼部未再疼痛。

按:

本例化疗后血象降低,乃气虚血亏、阴虚燥热之象,故宜益气生血、滋阴除热,方以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补益,当归、紫草、茜草活血,佐菟丝子、黄精、泽泻、山茱萸滋阴补肾。

由于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加厚朴、陈皮调气生血,灵芝提高免疫。

由于方药合拍,收到良效。

5胸腺癌张某,男,68岁,香港人,2004年1月27日初诊。

患胸腺癌于2002年初行手术治疗。

2003年5月又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置过心脏起搏器。

刻见:

咳嗽气喘、痰多带白色,胸闷憋痛,疲乏,左后背中叶有一(47x2)耻n肿块,眠可,每晚夜尿23次,大便正常,尺弱舌白黄微腻,脉滑。

BP12085mmHg,R70Rrain,故拟清热豁痰、益气补肾为法。

处方:

白花蛇草15g,金银花30g,黄芩10g,浙贝母10g,生石膏15g,知母lOg,枳壳10g,紫苑12g,款冬花12g,法半夏12g,半枝莲15g,桑螵蛸20g,覆盆子20g,乌药20g,西洋参log,野灵芝25g,生桑白皮15g。

复诊1:

服上方14剂后,咳嗽痰多、气短、胸闷均减,夜尿减至每晚12次,眠可,大便正常,BP12080mmHg,R72次mm。

脉细滑,苔微自腻,质暗。

乃肺气不足、痰湿阻遏、日久气血不畅,宗上方去桑螵蛸、覆盆子,加龙葵12g,丹参30g,三棱10g,莪术10g,黄芪30g,以活血通络、排毒益气。

复诊2:

上方服20剂后,症状继续减轻,现感疲乏。

宗上方去三棱、莪术,加制首乌、菟丝子补肾强体。

复诊3:

5年内间断服用上方后背部肿块缩小,经某院复查一切正常。

再宜上方每周服用3剂,以巩固疗效。

按:

本例为气虚痰热,肺气不宣证。

故先拟清热豁痰为治,FJ久气血阻遏,加入活血排毒之品。

待症状改善后,再以补肾益气之药。

笔者临床体会治疗肺部疾患,应始终贯彻豁痰清热补气之法,而豁痰之药,应不伤正;补气用药,应不留邪,宜标本兼治为法。

6乳腺癌某女,4O岁,美国人。

于1999年患乳腺瘤,即作手术与化疗。

手术后疲乏、气短,于同年9月来北京西苑医院诊治。

症见:

疲乏、眠差、头晕、舌苔薄淡白,脉象弦细无力,BPlO060mmtrg。

宜补气化浊、散结排毒。

处方:

生黄芪30g,麦冬20g,五味子10g,苏梗12g,半枝莲150g,白蒺黎15g,泽泻30g,法半夏12g,当归10g,香附20g,山慈姑10g,玫瑰花log,党参15g。

复诊:

服上方2周后,精神转佳,便软。

宗上方去山慈姑,加生晒参10g,生薏苡仁20g,丹参15g,郁金15g。

复诊:

服上方2月后,症状消失,体力增强,大便正常。

按:

本例由气血亏损,复挟气滞痰浊所致。

故用当归补血汤、生脉饮调补气血,加白疾黎、泽泻滋阴泻火,法半夏化痰宽中,佐半枝莲、山慈姑清肺中热毒;酸枣仁、苏梗养心安神,理气定痛;生晒参、黄芪补气健脾;郁金调气散结。

笔者体会,乳腺癌手术后为气虚郁结之候,治应以调补为先,方能奏效。

(收稿日期:

20091130编辑:

任桂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