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730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pdf

发输变电计算公式2014年编制目目录录第一章:

电气一次第一章:

电气一次.1一电气主接线一电气主接线.11.小型发电厂电气主接线.12.大中型发电厂电气主接线.13.22075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34.35-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3二高压厂用电电容电流二高压厂用电电容电流计算计算.41.高压厂用电系统.42.6kV电缆线路.43.10kV电缆线路.44.6kV架空线路.45.10kV架空线路.4三电网电容电流及接地设备相关计算三电网电容电流及接地设备相关计算.41.架空线路估算.42.电缆线路估算.43.发电机组.54.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位移.55.经高电阻接地.56.经单相配变接地.57.经低电阻接地.58.接地变.5四高压电器选择四高压电器选择.61.回路持续工作电流计算.62.电网断路器.63.发电机断路器.74.负荷开关.76.一般限流电抗器.77.分裂电抗器的电抗百分比选择.78.高压电瓷.79.消弧线圈.710.高压开关柜.711.电流互感器.8五导体有关计算五导体有关计算.81.单片矩形导体.82.多片矩形导体.83.管型母线计算.84.软导线.95.电力电缆截面计算.96.导线、绝缘子串的机械特性及荷载计算.10六无功补偿计算六无功补偿计算.101.最大容性无功量(并联).102.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113.35kV-750kV变电站无功补偿.114.感性无功补偿量(并联.125.串联补偿.126.无功电力平衡和补偿.127.电容器额定容量.12七高压配电装置七高压配电装置.121.ABCD值的确定.122.室外配电装置接地刀闸间距的确定.123.配电装置母线在变电所围墙外的无线电干扰值.13八屋外配电装置的尺寸校验八屋外配电装置的尺寸校验.131.构架宽度.132.构架高度.143.纵向尺寸.14九软导线和组合导线的短路摇摆计算九软导线和组合导线的短路摇摆计算.121.综合速断短路法.152.速断、持续短路分别计算法.15十接地计算十接地计算.151.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152.高压架空线路的接地.163.高压配电装置的接地.164.土壤中人工接地极工频接地电阻计算.17十一高压短路计算十一高压短路计算.171.有名值,标幺值.172.发电机.173.变压器.174.电抗器.175.线路.176.分支电抗的分离.177.性质相近电源的合并.188.无限大电源或Xjs3时.189.有限电源.1810.短路电流的非周期分量计算.1811.不对称短路.1812.短路热稳定计算.1813.大容量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短路电流.18十二低压短路计算十二低压短路计算.19十三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计算十三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计算.191.厂用电电压调整计算.192.电动机正常启动时的母线电压.203.成组电动机自启动时的母线电压.204.高、低压厂用母线串接自启动时的母线电压计算.205.高压厂用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206.低压短路电流计算.217.厂用电率计算.218.柴油发电机容量选择.219.厂用电负荷计算(换算系数法).2110.厂用变压器容量计算.21十四变电所所用电计算十四变电所所用电计算.221.所用电负荷.222.所用电电压调整计算.223.持续工作电流.224.熔断器及断路器选择校验.22第二章:

电气二次第二章:

电气二次.23一保护用保护用CT一次电流计算倍数一次电流计算倍数.231.发电机纵联差动(含过流).232.变压器,发变组纵联差动.233.母差.234.3-220kV线路星形接线过流、35-110kV星形接线速断.235.具有方向性保护.236.非方向阻抗保护.237.线路差动保护.238.厂用变纵联差动保护.239.厂用变电流速断保护.2310.变压器零序过流保护.2311.变压器差动保护CT额定电流.23二二次电缆选择:

二次电缆选择:

.231.测量CT电缆.232.保护CT电缆.233.PT电缆.244.控制、信号.24三二次回路设备的选择及配置二次回路设备的选择及配置.241.熔断器或自动开关配置.242.熔断器或自动开关选择.24四厂用电动机保护整定厂用电动机保护整定.241.纵联差动保护.242.电流速断.243.过流.244.过负荷.255.低电压保护.25五发电机保护整定计算五发电机保护整定计算.251.纵联差动.252.横联差动保护整定计算.253.定子单相接地保护整定计算.254.反应外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整定计算.255.定子绕组过负荷保护的整定计算.25六变压器保护整定计算变压器保护整定计算.261.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262.纵联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263.相间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264.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的零序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265.变压器过负荷保护的整定计算.26七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整定计算七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整定计算.261.复合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262.失磁保护的整定计算.263.过电压保护的整定计算.264.阻抗保护的整定计算.265.逆功率保护的的整定计算.266.定子接地保护的灵敏系数计算.267.发电机匝间短路保护的整定计算.268.发电机过负荷保护的整定计算.26八厂用电源保护八厂用电源保护P683.261.纵联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262.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3.263.高压厂用变压器(电抗器)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264.高压厂用变压器(电抗器)单相接地零序电流保护.265.高压厂用/备用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266.低压厂用变过电流保护.267.低压厂用变的零序电流保护.268.低压厂用变分支线的零序电流保护.26九九310kV母线保护母线保护.261.发电机电压母线保护.262.变电所610kV母线保护配置原则3.26十十310kV线路保护线路保护.261.电流速断保护.262.过电流保护.273.单相接地零序电流保护.27十一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接地信号检测装置十一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接地信号检测装置.27十二电网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十二电网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27十三并联电容器保护整定计算十三并联电容器保护整定计算.27第三章:

直流操作电源第三章:

直流操作电源.27一电压一电压.271.标称电压.272.正常运行直流母线电压.273.均衡充电运行.274.事故放电蓄电池出口.275.事故停电时间.27二保护与监控二保护与监控.271.断路器与熔断器串级作为保护电器时.272.测量仪表.27三设备、容量选择设备、容量选择.271.蓄电池个数.272.单体浮充电电压.273.单体均衡充电电压.284.充电装置.285.实验放电装置的额定电流.286.电压控制法计算容量(容量换算法).287.阶梯计算法.28四四直流断路器选择直流断路器选择.291.额定电流.292.保护整定.29五电缆截面选择五电缆截面选择.291.按初期允许载流量.292.任意放电时间的放电电流.29六蓄电池回路设备及直流柜主母线选择六蓄电池回路设备及直流柜主母线选择.30七蓄电池短路电七蓄电池短路电流计算流计算.301.一次放电法.302.二次放电法.30第四章:

交流送电线路第四章:

交流送电线路.30一比载公式一比载公式.301.自重比载.302.冰重比载.303.自重加冰重比载.304.无冰时风比载.305.覆冰时风比载.306.无冰时综合比载.307.覆冰时综合比载.308.各种计算系数.30二角度计算二角度计算.301.悬垂串风偏角(摇摆角).302.导线风偏角.313.导线悬垂角.314.耐张串倾斜角.315.耐张串风偏角.31三状态方程状态方程.311.弧垂.312.档内线长.313.悬挂点应力.314.最低悬挂点水平间距.315垂直间距.326.悬挂点悬垂角.327.悬挂点张力.328.架空线上任一点应力.32四各种档距四各种档距.321.水平档距.322.垂直档距.323.极大档距.324.高差与极大档距的关系.325.放松系数.326.导线临界档距.327.控制应力.338.最大弧垂判别法.339.非均匀荷载孤立档.33五导线布置五导线布置.331.水平布置.332.垂直布置.333.三角形布置.334.双回路及以上不同回路.335.导-导、导-地线间水平偏移.336.悬垂杆塔导线水平间距与档距的关系.33六导地线张力、呼高等的计算六导地线张力、呼高等的计算.331.选择耐张串.342.选择悬垂串.343.计算线夹等金具允许荷载.344.横担所受水平力计算.345.杆塔呼高.34七导线、绝缘子、金具七导线、绝缘子、金具.341.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342.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343.导地线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的安全系数.344.导地线的防振措施.345.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346.金具的安全系数.347.10mm及以下冰区导、地线断线不平衡张力.358.10mm冰区不均匀覆冰导、地线断线不平衡张力.35八八.风荷载计算风荷载计算.351.导线、地线水平风荷载.352.杆塔风荷载标准值.353.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35九防雷计算九防雷计算.351.一般档距导地线间距.352.大跨越档距导地线间距(档距中央地线间无横连线).353.大跨越档距导地线间距(档距中央地线间有横连线).354.20雷暴日地区超过雷电流幅值Im的概率.355.20雷暴日地区超过雷电流幅值Im的概率.356.线路雷击次数.357.线路绕击率.368.距线路65m处,雷击时,导线上感应过电压最大值.369.距线路65m处,雷击时,一般高度导线上感应过电压最大值.3610.雷直击导线时,产生的过电压.3611.雷击杆塔时的过电压及耐雷水平的计算.3612.雷击导线时的过电压及耐雷水平计算.3613.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36十绝缘配合十绝缘配合.361.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的绝缘子.372.爬电比距法.373.50%放电电压的海拔修正.37十一无线电干扰计算十一无线电干扰计算.361.标准情况下,0.5MHz时高压架空线路RI预估公式.372.非标准情况下高压架空线路RI预估.37第五章:

直流送电线路第五章:

直流送电线路.37一导线、地线、绝缘子一导线、地线、绝缘子.371.导地线安全系数.372.耐张线夹安装后,导、地线的机械强度降低值.373.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374.防振不同.375.金具机械强度安全系数.376.直流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37二绝缘配合、防雷、接地绝缘配合、防雷、接地.371.1000-3500m,绝缘子片数.382.1000-2000m污秽地区绝缘子片数.383.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子串正极性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384.绝缘子风偏后导线对杆塔空气间隙直流放电电压.385.绝缘子风偏后导线对杆塔空气间隙的正极性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386.间隙:

(带电作业考虑增加).387.风压不均匀系数.388.档距中央导地线间距.389.雷击杆顶时耐雷水平.3810.15t,且无风时,档距中央导地线间距.3811.接地电阻.38三导线布置三导线布置.381.水平对称布置.382.水平偏移.383.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音.38四对电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对电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381.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电信架空明线上感应纵电动势.382.电信电缆线路两端接有隔离变压器或防雷保安器时,电缆芯线的感应电压.383.对有金属构架而无金属线对的光缆线路不考虑直流线路的干扰影响.38五对地距离对地距离和交叉跨越和交叉跨越.381.与标准轨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392.在最大弧垂下,导线与地面最小距离.393.直流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等交叉跨越.39第六章:

绝缘配合第六章:

绝缘配合.39一避雷针计算避雷针计算.391.单支避雷针.392.两支等高避雷针.39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394.山坡等地形倾斜时.405.独立避雷针与设备带电部分、设备接地部分、构架接地部分空气距离.406.独立避雷针接地装置与接地网地中距离.40二避雷线二避雷线.401.单根避雷线.402.两根避雷线,线间最小保护宽度.403.避雷线与设备带电部分、设备接地部分、构架接地部分空气距离.404.避雷线接地装置与接地网地中距离.40三送电线路雷电过电压保护三送电线路雷电过电压保护.401.有避雷线的线路耐雷水平.402.有避雷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403.防止反击要求的大跨越导地线间距.40四发电厂和变电所雷电过电压保护四发电厂和变电所雷电过电压保护.401.110kV,避雷针安装原则.402.66kV避雷针安装原则.403.35kV,构架或者房顶不宜装设避雷针.404.装设在构架上(不含变压器门型架)上避雷针与主接地网连接原则.405.独立避雷针、避雷线与电气设备接地部分、构架接地部分距离.41五污秽及爬电比距分级标准五污秽及爬电比距分级标准.41六绝缘配合六绝缘配合.411.绝缘配合原则.412.架空送电线路的绝缘配合.413.变电所绝缘子串级空气间隙的绝缘配合.424.变电所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435.避雷器参数选择.43七水电厂绝缘配合七水电厂绝缘配合.431.中性点接地.432.操作过电压.443.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和持续运行电压.44第六第六章:

照明设计章:

照明设计.44一灯具的选择一灯具的选择.441.荧光灯具的效率.452.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453.灯具配光选择表.45二照明网络供电及控制二照明网络供电及控制.451.照明灯具端电压的偏移.45三照明负荷计算三照明负荷计算.451.分支线路.452.主干线路.453.不均匀分布负荷.454.照明变压器容量.45四导线截面四导线截面.451.单相.452.三相.453.两种光源时.454.按线路允许电压损失校验导线截面.45五五水电厂照明设计水电厂照明设计.461.供电线路与配电箱.462.照明分支线路要求.463.照明质量.46第七章:

电能质量第七章:

电能质量.46一供电电压偏差供电电压偏差.461.电压偏差.462.电压合格率.463.地区电网电压合格率统计.46二电压波动和闪变二电压波动和闪变.471.电压波动限值.472.电压闪变的限值.473.电压波动的测量及估算.474.闪变的测量与计算.47三公用电网谐波三公用电网谐波.471.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的限值.472.谐波术语数学表达式.473.谐波电流允许值换算.484.第h谐波电压与第h谐波电流关系.485.两个谐波源再同一线路同一相叠加.486.在公共连接点处第i个用户的第n次谐波电流允许值.48四三相电压不平衡四三相电压不平衡.481.电压不平衡限值.482.不平衡度计算.483.不平衡度准确计算.484.不平衡度的近似计算.48第八章:

电力系统设计第八章:

电力系统设计.49一电力电量平衡一电力电量平衡.491.容量组成.492.备用容量.49二网络方案设计网络方案设计.491.电压等级.492.交流电压等级的确定.493.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49三直流输电直流输电.491.换流变压器的选择.492.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49四电网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电网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501.功率损耗.502.电能损耗计算.50五五系统稳定计算系统稳定计算.511.送受端母线电压夹角.512.静态稳定计算.513.暂态和动态稳定计算(略).514.单机单变自励磁条件.515.潜供电流计算.51第九章:

太阳能发电第九章:

太阳能发电.51一光伏发电一光伏发电.511.光伏发电站的防洪等级和防洪标准.512.风电场内建设光伏发电站.513.光伏发电系统分类.514.光伏组件.515.室外汇流箱应有防暴晒、防腐、防锈蚀等措施.516.光伏组件串的串联数.517.储能电池的容量计算.528.发电量计算.529.光伏组件串的最下端距离要求.5210.跟踪系统的跟踪精度要求.5211.电气设备选择.5212.电气主接线.5213.站用电系统.5214.直流系统、配电装置、无功补偿、二次接线、电缆选择与敷设等.52二光伏发电接二光伏发电接入系统设计入系统设计.521.有功功率基本要求.522.紧急控制.533.功率预测.534.无功容量.535.电压控制.536.低电压穿越.537.运行性能.548.并网运行其他要求.549.消防等技术规定见相关规程规范。

.551第一章:

电气一次第一章:

电气一次一电气主接线一电气主接线1.小型发电厂电气主接线1)发电机有直配线时,发电机额定电压应根据地区需要取6.3kV或者10.5kV。

2)50MW发电机与变压器单元接线且有厂用分支时,宜采用6.3kV。

3)发电机电压母线接线方式:

A每段上容量12MW时,宜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B每段上容量12MW时,可双母线或双母线分段。

4)35kV-220kV配电装置A在地区电网中地位重要,负荷大,潮流变化大,出线多,宜双母线;B采用单母线或双母线的66kV-220kV,断路器为SF6时,不宜设旁路设施;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全封闭式开关设备时,不应设旁路设施;C.当35kV-66kV采用单母线分段且断路器无条件检修时,可设置不带专用旁路断路器的旁路母线。

5)发变单元接线时,主变容量按发电机最大连续容量扣除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计算负荷与高压厂用备用变压器可能替代的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计算负荷的差值进行选择。

2.大中型发电厂电气主接线1)以两种升高电压向用户供电或与电力系统连接时:

A125机组的主变宜采用三绕组变压器,每个绕组容量应15%额定容量;B200机组不宜采用三绕组变,如高、中压需要联系时,宜在变电站;C.连接两种升高电压的三绕组变不宜超过2台;D.若两种升高电压均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可选自耦变,主要潮流方向为低压和中压向高压送电。

2)125机组与自耦变或三绕组变为单元接线时,在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宜装设发电机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厂用分支应接在变压器与该断路器之间。

3)125-300机组与双绕组变为单元接线时,在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不宜装设发电机断路器或负荷开关。

4)600机组,技术经济论证,可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可宜装设发电机断路器或负荷开关,主变或高压厂用工作变宜采用柚子啊调压。

5)200发电机的引出线及其分支应采用全连式分相封闭母线。

6)300发电机中性点应采用经高电阻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7)110kV220kV系统主变可采用直接接地或经接地电抗器接地方式。

330kV750kV系统主变可采用直接接地或经小电抗接地方式。

8)35kV-220kV配电装置:

A在电力系统中地位重要,负荷大,潮流变化大,出线多,宜采用双母线或双母线分段接线;B300-600机组的220kV配电装置,当采用双母线分段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和地区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时,可采用3/2接线;C.当35kV-66kV采用单母线分段且断路器无条件检修时,可设置不带专用旁路断路器的旁路母线,当采用双母线接线时,不宜设旁路母线。

D.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侧断路器不宜接入旁路母线。

9)330500kV配电装置应满足系统稳定性、可靠性、限制短路容量的要求,2并满足发电厂运行的灵活性和建设的经济性要求。

A进出线6回,在电力系统中地位重要,宜采用3/2接线;B装机台数较多,出线较少,可采用4/3接线;C.进出线6回,电网远景发展有特殊要求,可采用双母线接线,远期可过渡到双母线分段接线;D.初期进出线回路为4回时,可采用四角形接线,进出线应装设隔离开关;布置上一过渡到远期3/2接线;E.在3/2接线中,电源线宜与负荷线配对成串,同名回路宜配置在不同串内。

初期只有2串时,同名回路宜分别接入不同侧母线,进出线应装设隔离开关。

当3/2接线3串时,同名回路可接于同一侧母线,进出线应装设隔离开关;F.双母线分段接线中,电源线和负荷线宜均匀分布在各段母线上。

10)500750kV配电装置初期建设2台机组1回出线时宜采用简化接线,可采用发-变-断路器组接线、线路侧不设断路器的单母线接线。

11)采用单母线或双母线接线,当断路器为SF6时,不宜设旁路设施;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全封闭式开关设备时,不应设旁路设施。

12)330kV的进出线和母线上装设的避雷器及进出线PT不应装设隔离开关,母线PT不宜装设隔离开关。

220kV及以下母线PT和避雷器宜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110220kV线路PT与耦合电容器不应装设隔离开关。

220kV及以下线路避雷器、发电机与变压器引出线避雷器不宜装设隔离开关。

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不应装设隔离开关。

13)330kV的线路并联电抗器不宜装设断路器;330kV的母线并联电抗器应装设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14)125机组的发变单元接线时,主变容量按发电机最大连续容量扣除“不能被高压厂用启动/备用变替代的高压厂用工作变计算负荷”后进行选择。

即扣除以估算厂用电率的原则和方法所确定的厂用电计算负荷。

即扣除以估算厂用电率的原则和方法所确定的厂用电计算负荷。

3.水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1)发电机与变压器最大组合容量应不大于所在系统的事故备用容量。

2)35kV66kV:

桥形或双桥形、单母线或单母分段。

3)110kV220kV:

A.敞开式:

6回;3566kV,48回;110220kV,34回;5)双母线:

6110kV,短路电流较大,出线需带电抗器;3566kV,8回,或电源多,负荷大;110220kV5回,或地位重要4回;穿越功率较大,电源较多,母线故障要求迅速恢复供电;6)双母线分段,主要针对220kV:

1014回,一组母线上用断路器分段;15回,两组母线用断路器分段;均装设两台母联断路器兼旁路断路器;4为限制短路电流或者系统解列,采用母线分段;7)其他接线:

增设旁路母线或旁路隔离开关的接线;变压器-线路组单元接线;桥形接线;35角形接线。

7.33500kV高压配电装置的基本接线及适应范围1)双母线三分段(四分段)6回,带旁路母线的接线分段原则:

A.每段母线接23个回路;B.最终进出为67回时,宜双母线三分段带旁路接线;C.电源与负荷宜均匀分布在各段母线上。

2)一台半断路器接线的过渡接线:

A.2回进出线,2台断路器;B.3回进出线,35台断路器;C.4回进出线,46台断路器;D.5回进出线,58台断路器;3)变压器母线接线:

出线采用2台断路器,出线较多时,可3/2接线;高质量的主变通过隔离开关直接接至母线;适用:

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系统稳定问题突出,要求线路有高可靠性。

4)其他接线:

35角形接线;环形母线多分段接线;4/3接线。

8.三相变压1器并联运行条件1)时钟序数严格相等;频率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