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4399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doc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doc

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理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活动中的生趣

1.在应用活动中生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

再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

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

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

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

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2.在操作活动中生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发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πr2。

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

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3.在情境活动中生趣。

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

”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4.在课外活动生趣。

课外活动能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因此它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如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探索教学规律,发现规律,增强学习兴趣。

又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古老的数学计算方法、数学符号来源,数学家们的生活片断、诗歌中的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丰富世界,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1.感悟“美”。

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造型、色彩的视觉美,不同于体育中的体形、动作、力量的运动美,也不同于各种的音响、节奏、旋律的听觉美。

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瑰丽多姿,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并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数学对称图形时,出示一幅幅对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进行引导:

为什么大家对这些图形都说美,是数学中对称的神奇力量。

从而让学生透过美的现象,感悟到数学的对称美。

当然数学中还有许多的美(如统一美、奇异美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感悟“趣”。

学生能感悟到数学是有趣的,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苦在累也是乐而不疲。

①巧用修辞手法激趣。

有时对数学资源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学生兴趣倍增。

如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中,戏称0为大方的穷光蛋,这一比喻,不但把本课时中的难点凸显了出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高涨了,下课后还谈论着这一有趣的称呼。

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手法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使数学更具吸引力。

②找有趣数学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为了巩固计算方法,必须进行练习,但大量的练习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师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计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题,计算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创造这样的有趣算式吗?

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计算的,纷纷进行笔算寻找。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3.感悟“理”。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

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必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①在深入分析中感悟。

在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数学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理性。

如小摊上转圈摸奖活动,让学生运用概率的初步知识,计算后才知道中大奖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总是拿出去的钱多,回收到的钱少,揭穿了老板赚钱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用数学知识冷静的思考、分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②在辨证的思想中感悟。

辨证的看待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的实质,才能灵活的运用方法。

如在教学小数和分数相乘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供了多种方法,有把小数化分数,同除以一个数后计算,分数化小数计算等等,然后共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方法合适,每种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辩证的看每一种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

在这一过程中用辩证的方法感悟到数学的理性。

③在探索推理活动中感悟。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本上提到了用量角度数相加,剪角相拼和折拼这三种方式,然而这三种只是从操作上得到,因此有一定的误差,有学生对内角和是180度不信服,此时可引导进行推理验证。

先出示长方形,用对角线分成两个任意直角三角形,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学生探究任意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可将任意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360度,然后减去两个直角180度,正好等于180度。

通过这样严密的推理,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

三、在激励中促趣

有人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

一次次的成功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喜悦和美好的憧憬,从而可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应设计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广大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成绩,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6□7>649,□里可以是()。

对于差生只要求能够填出几个,对于中等生能够全部填出,对于优等生应概括出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这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评价,体验成功。

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激励性评价。

俗话说得好:

“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

”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让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生数学失去兴趣。

学生对数学理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影响,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的学习数学知识,甚至会在数学中做出一些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