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4254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docx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打印版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圆周率=π、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市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

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

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

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

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

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

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

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

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

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

(二)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

(2+4)×5=2×5+4×5。

6.除法的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

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

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巧算平年和闰年

算平年和闰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书上是这样说的——不是整百年的,用“年份数”除以4,有余数的就是平年,没有余数的就是闰年。

如1994年,就用1994÷4=48……2,有余数,那么1994年就是平年。

因为除数是4,余数只可能是1、2、3,所以每4年中只有一个闰年,3年平年。

如果遇到整百年的就要除以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就是闰年。

如1700年,就用1700÷400=4……100,所以1700年是平年。

老师越讲学生越糊涂,教师费了不少劲,学生总算弄懂了,可遇到整百年学生还是习惯去除以4,结果又错了,要除以400。

这样大数字除法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有些老师就干脆叫学生死记硬背闰年,如1992、1996、2000……时间久了学生又忘记了。

下面我有绝招“巧算平年和闰年”,学生很容易接受,又不容易忘记。

我主要讲两点:

一是:

遇到年份是整百年,就只用前两位数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如:

1900年,就只用19÷4=4……3,有余数是平年。

2000年,就只用20÷4=5,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果遇到700年,就只用7÷4=1……3,是平年。

方法:

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100倍

如果年份是整百整千年的,算闰年和平年是要除以400,只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一百倍,不就是前两位数除以4了吗?

二是:

遇到年份不是整百年的,就只用后两位数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如:

1995年,就只用后两位的95÷4=23……3,有余数是平年。

2006年,就只用后两位的06÷4=1……2,有余数也是平年。

784年,就只用后两位的84÷4=21,没有余数是闰年。

方法:

用乘法分配律把“年份数”分开

一个四位数(或三位数)不就是一个整百数加一个两位数吗,任何一个整百数都是4的倍数,就看剩下的后两位数是否是4的倍数,如果是,那这个整百整千数就一定是4的倍数。

如:

1924年就可以分解成1900+24,1900一定是4的倍数,就只看24了。

716年就可以分解成700+16,700一定是4的倍数,就只看16了。

好处:

把复杂的四位数除以一位数变成的简单的两位数(或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学生计算起来简便多了。

并且把握得准,绝对不容易出错了——

摘要:

是整百年的用前两位除以4,不是整百年的用后位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巧算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在总复习试卷上有这样的题:

1、2003年的9月1日是星期一,2004年的9月1日是星期几?

2、2005年的6月1日是星期三,2008年的6月1日是星期几?

全班只有两个学生做正确,我问其方法,只有一个人回答把天数相加,再除以7(不好意思,没上网查之前,我也只知道这种方法),另一个学生说是查日历知道的(呵呵,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按照我的思路讲解后,我总觉得第2题做起来有点麻烦,有没有巧方法呢?

回到家,一头扎入网海,哈哈,还真让我捞到了“宝贝”。

下面,就让我一一展示给你吧,不过,你要既动脑,也动动手哟。

一、追溯来源:

星期制度是一种有古老传统的制度。

据说因为《圣经·创世纪》中规定上帝用了六天时间创世纪,第七天休息,所以人们也就以七天为一个周期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星期日是休息日。

从实际的角度来讲,以七天为一个周期,长短也比较合适。

所以尽管中国的传统工作周期是十天(比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说的“十旬休暇”,即是指官员的工作每十日为一个周期,第十日休假),但后来也采取了西方的星期制度。

二、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要知道某一天是星期几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还想知道历史上某一天是星期几。

通常,解决这个方法的有效办法是看日历,但是我们总不会随时随身带着日历,更不可能随时随身带着几千年的万年历。

假如是想在计算机编程中,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预先把一本万年历存进去就更不现实了。

这时候是不是有办法通过什么公式,从年月日推出这一天是星期几呢?

三、解决问题:

1、方法:

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我们也常常在这样做。

我们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知道了2004年5月1日是星期六,那么2004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是星期几就不难推算出来。

我们可以掰着指头从1日数到31日,同时数星期,最后可以数出5月31日是星期一。

其实运用数学计算,可以不用掰指头。

我们知道星期是七天一轮回的,所以5月1日是星期六,七天之后的5月8日也是星期六。

在日期上,8-1=7,正是7的倍数。

同样,5月15日、5月22日和5月29日也是星期六,它们的日期和5月1日的差值分别是14、21和28,也都是7的倍数。

那么5月31日呢?

31-1=30,虽然不是7的倍数,但是31除以7,余数为2,这就是说,5月31日的星期,是在5月1日的星期之后两天。

星期六之后两天正是星期一。

又如,第1题:

2003年的9月1日是星期一,从2003年的9月1日到2004年的9月1日(2004年是闰年,2月29天),一共有366天,366除以7,余2,从星期一往后数两天,就是星期三,所以,2004年的9月1日是星期三。

2、思路:

这个简单的计算告诉我们计算星期的一个基本思路:

首先,先要知道在想算的日子之前的一个确定的日子是星期几,拿这一天做为推算的标准,也就是相当于一个计算的“原点”。

其次,知道想算的日子和这个确定的日子之间相差多少天,用7除这个日期的差值,余数就表示想算的日子的星期在确定的日子的星期之后多少天。

如果余数是0,就表示这两天的星期相同。

显然,如果把这个作为“原点”的日子选为星期日,那么余数正好就等于星期几,这样计算就更方便了。

3、弊病:

但是直接计算两天之间的天数,还是不免繁琐。

比如上面第2题:

2005年的6月1日是星期三,从2005年的6月1日到2008年的6月1日,一共有1096天,除以7,余4,从星期三往后数四天,正好是星期天,也就是说,2008年的6月1日是星期天。

做这题,中间经过2006年、2007年,这两年是平年,每年365天,2008年是闰年,2月份是29天,这些都要考虑清楚,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

又如1980年7月29日和2007年6月1日之间相隔的天数,就不是一下子能算出来的。

这里涉及到1980年7月29日后到同年年底的的天数,2007年1月1日到6月1日之前的天数,还涉及平年、闰年,计算起来更复杂了。

有没有简单、实用的方法呢?

 

四、优化方法:

巧算

现在已经有了,只要记住了公式,知道相关字母表示什么意思,就能很快算出任何一天是星期几,犹如随身带着一本万年历,岂不美哉!

这个公式由世纪数减一、年份末两位、月份和日数即可算出W,再除以7,得到的余数是几就表示这一天是星期几,余数为0,则是星期天。

唯一需要变通的是要把1月和2月当成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C和y都按上一年的年份取值。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计算任意一天是星期几的最好的公式。

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数学家克里斯蒂安·蔡勒(ChristianZeller,1822-1899)在1886年推导出的,因此通称为蔡勒公式(Zeller’sFormula)。

蔡勒公式:

W=[C/4]-2C+y+[y/4]+[13×(M+1)/5]+d-1

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从3月开始,1月和2月要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这时C和y均按上一年取值),d是日数。

求出W的值,再除以7,余几就是星期几,余数为0,则是星期天。

注意:

[...]表示只取整数部分

注意:

公式中如计算得出负数,不能按习惯的余数的概念求余数,只能按数论中的余数的定义求余。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给它加上一个7的整数倍,使它变为一个正数,比如加上7、14、21、28等,得到一个整数后,再除以7,余几,说明这一天是星期几。

我们用这种方法再来做做上面的两道题。

第1题:

2003年的9月1日是星期一,2004年的9月1日是星期几?

C=20y=04M=9d=1

W=[C/4]-2C+y+[y/4]+[13×(M+1)/5]+d-1

=[20/4]-2×20+04+[04/4]+[13×(9+1)/5]+1-1

=5-40+4+1+[13×2]+1-1

=5-40+4+1+26+1-1

=-4

W为负数不行,加7的倍数14,得10。

10除以7,余数为3,2004年的9月1日是星期三。

第2题:

2005年的6月1日是星期三,2008年的6月1日是星期几?

C=20y=08M=6d=1

W=[C/4]-2C+y+[y/4]+[13×(M+1)/5]+d-1

=[20/4]-2×20+08+[08/4]+[13×(6+1)/5]+1-1

=5-40+8+2+[13×7/5]+1-1

=5-40+8+2+18+1-1

=-7

W为负数不行,加7的倍数7,刚好为0。

0除以7还是得0。

余数为0,2008年的6月1日是星期天。

计算结果与前面相同。

这样,我们终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不查日历计算任何一天是星期几的问题。

呵呵,不过,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了负数知识的还好理解,对没有学负数的学生,可要老师动点心思了,想想怎样让学生既能明白算法,又能熟练操作。

 

计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的方法

算式:

S=X-1+[(X-1)/4]-[(X-1)/100]+[(X-1)/400]+C

其中x是公元的年数,C是从这一年的元旦算起到这一天为止(包括这一天是内)的天数。

方括号表示其中算式的整数部分,即在计算S的值时,三个方括号中只要算出商数的整数部分,把余数略去不计。

求出S的值之后,除以7,余几就是星期几;除尽了就是星期日。

举例:

1.计算西安事变发生在星期几。

解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所以x=1936C=347于是可得:

S=1936-1+[(1936-1)/4]-[(1936-1)/100]+[(1936-1)/400]+347

=1935+483-19+4+347=2750

2750÷7=392………6,

所以西安事变发生在星期六

2.计算一下今天(2006年6月11日)是星期几;此时x=2006,C=162,于是可得:

S=2006-1+[(2006-1)/4]-[(2006-1)/100]+[(2006-1)/400]+162

=2005+501-20+5+162=2653

2653÷7=379,无余数,

所以,今天是星期日。

说明:

这个计算方法根据的是每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历法,该历法是从公元1582年开始实行的,所以,用这个方法可以计算公元1582年以后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