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第四批七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docx
《整理第四批七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第四批七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第四批七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第四批七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第四批七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第四批七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的全部内容。
瘟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住院患者。
一、瘟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瘟黄(TCD编码:
BNG0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ICD-10编码:
B16。
908,909)。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997),和《病毒性肝炎辨证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2004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制订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瘟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协作组制定的“瘟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瘟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黄证
脾虚瘀黄证
寒湿困脾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瘟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协作组制定的“瘟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瘟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瘟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2。
在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性肝病基础上,重叠或未重叠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肝炎病毒(HEV)及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所致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3。
其他类型的肝衰竭:
包括自身免疫性、代谢性、药物性、酒精性、中毒性、寄生虫性和其他全身性疾病(如休克等)及急性妊娠脂肪肝、纤维淤胆性肝炎、肝小静脉闭塞结合征等导致的肝衰竭;合并原发性肝癌、抗HIV阳性者及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和精神病等影响疗效评价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脂、血糖;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血清内毒素定量、血氨定量;
(4)血清电解质;
(5)血清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HBVDNA定量;
(6)血清甲胎蛋白(AFP);
(7)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细菌培养、MCV等其他非嗜肝病毒学检查、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瘀黄证:
祛湿解毒、凉血化瘀。
(2)脾虚瘀黄证:
健脾温阳,解毒化瘀。
(3)寒湿困脾证:
温阳化湿,补脾益肾.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
特色疗法
(1)结肠灌洗和中药保留灌肠
(2)腹水消敷剂外敷脐部
4。
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2)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改善.
(3)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总胆红素(TBil)降至正常值上限5倍以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国际标准比值(INR)<1。
6.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Ⅲ期及以上肝性脑病、严重感染(包括感染性休克、深部真菌感染、2个部位以上感染、二重感染等)、Ⅰ型肝肾综合征等者,或2周内出现死亡,或自动出院者,或出现消化道大出血,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治疗过程中,出现或并发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意外、胰腺炎、肺栓塞)等,或发现合并有原发性肝癌或其他肿瘤者,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瘟黄病(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
瘟黄病(慢加亚急性肝衰竭)(TCD编码:
BNG020、ICD—10编码:
B16。
908,909)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56天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14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完善检查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候疗效初步评价
□对临床疗效及临床好转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富营养易消化饮食
□监测生命体征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特色疗法
□护肝、血液制品支持、抗病毒、改善微环境、改善内毒素血症,等内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各项检查
□相关对症处理
□必要时心电监护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视病情变化通知病重或病危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特色疗法
□西医对症及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积极预防并发症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临床预后相关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疾病认识及宣教
□日常生活及心理护理
□执行相关医嘱
□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起居、饮食宣教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做好用药的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15-28天)
年月日
(第29—42天)
年月日
(第13—56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证候疗效评估
□对临床疗效及临床好转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证候疗效评估
□对临床疗效及临床好转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对生存率进行统计
□向患者及监护人交代出院注意事项
□制定随访期治疗、随访计划
□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后续治疗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视病情变化通知病重或病危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特色疗法
□对症及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积极预防并发症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相关临床预后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长期医嘱
□传染科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护理
□视病情变化通知病重或病危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特色疗法
□对症及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积极预防并发症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相关临床预后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出院带药
□其他医嘱
□定期门诊随访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与心理护理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用药的指导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满足患者的各种生活需要
□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用药的指导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做好患者出院后的饮食、健康教育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肝厥(肝性脑病)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Ⅱ期及以下的肝性脑病住院患者。
一、肝厥(肝性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肝厥(TCD编码:
BNG10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肝性脑病(ICD-10编码:
K72。
903)。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
《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厥(肝性脑病)协作组制定的“肝厥(肝性脑病)中医诊疗方案”.
肝厥(肝性脑病)临床常见证候:
痰浊内蕴,气滞血瘀证
浊气上逆,内扰神明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厥(肝性脑病)协作组制定的“肝厥(肝性脑病)中医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厥(肝性脑病)。
2。
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厥(Ⅱ期及以下肝性脑病)的患者。
2。
患者出现意识改变、智能检测及诱发电位三项之一异常或三项均异常者,肝功能TBIL<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功能PTA>50%,NH3<3倍正常值上限,可进入本路径。
3.肝功能TBIL≥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功能PTA≤50%,NH3≥3倍正常值上限之一者,不进入本路径。
4。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肝功能;
(2)血氨;
(3)凝血功能;
(4)智能测试:
定向、数字连接试验(NCT)或数字符号测验(SDT);
(5)基础病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电解质、血气分析、内毒素、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脑电图、病毒病原学及病毒复制拷贝数检查、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测、头颅CT或MRI、脑脊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保留灌肠
2。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浊内蕴,气滞血瘀证:
化痰祛浊,理气化瘀。
(2)浊气上逆,上扰神明证:
和胃理气,降浊醒神。
3。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针灸治疗
5。
其他疗法
6.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
嗜睡,欣快激动,睡眠倒错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2。
理解力、定向力基本恢复正常,扑翼样震颤改善。
3.数字连接试验(NCT)或数字符号测验(SDT)结果达到正常范围,血氨、内毒素等达到或接近正常,肝功能稳定或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
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病情加重,或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高胆红素血症、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则退出本路径。
二、肝厥(肝性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厥(肝性脑病)(TCD编码:
BNG100、ICD-10编码:
K72。
903)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病历号:
病程: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7天实际治疗时间:
天
日期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3天)
年月日
(第7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智能检测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中医辨证
□完成初步诊断
□确定治疗方法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药注射液静滴或肌注
□针灸治疗
□结肠透析仪治疗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智能检测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药注射液静滴或肌注
□针灸治疗
□结肠透析仪治疗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智能检测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药注射液静滴或肌注
□针灸治疗
□结肠透析仪治疗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病情评估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主要护理工作
□健康指导
□完成护理记录
□静脉抽血
□完成保留灌肠治疗等操作
□健康指导
□完成护理记录
□完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操作
□健康指导
□完成护理记录
□静脉抽血
□完成保留灌肠治疗等操作
变异记录
□无□有
若有,原因为:
1。
2。
□无□有
若有,原因为:
1。
2。
□无□有
若有,原因为: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肝胆管结石(静止期)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肝胆管结石静止期的门诊患者。
一、肝胆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
第一诊断为肝胆管结石(ICD—10编码:
K80。
508).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
(2)静止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胆管结石协作组制定的“肝胆管结石(静止期)中医诊疗方案”。
肝胆管结石(静止期)常见证候:
肝胆气滞证
肝胆湿热证
肝郁脾虚证
肝胆瘀滞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胆管结石协作组制定的“肝胆管结石(静止期)中医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胆管结石(静止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胆管结石,疾病分期属于静止期患者。
2。
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术后结石残留或复发的患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胆囊结石、胆道狭窄、占位、癌变等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肝胆胰脾B超;
(2)肝功能;
(3)血常规;
(4)血脂四项;
(5)血清葡萄糖;
(6)凝血功能。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上腹CT平扫+增强、上腹MRI、ERCP或MRCP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胆气滞证:
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2)肝胆湿热证: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
(3)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利胆排石。
(4)肝胆瘀滞证:
行气化瘀、利胆排石。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
特色疗法
(1)物理疗法
(2)贴敷疗法
(3)针灸治疗
(4)中药灌肠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右胁或牵及胸背部隐痛、胀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2。
右胁叩击痛等体征改善。
3.肝胆胰脾B超、血清肝功能等指标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者,退出本路径。
2。
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特殊处理,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3。
出现肝功能恶化、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梗阻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肝胆管结石静止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胆管结石静止期(ICD10编码:
K80。
508)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病例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90天实际治疗日:
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14天)
年月日
(第15~29天)
年月日
(第30~59天)
年月日
(第60~90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向患者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检查结果与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注意证候变化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根据检查结果与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说明疾病治疗效果
□完成复诊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注意证候变化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根据检查结果与
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说明疾病治疗效果
□完成复诊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病情评估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交待注意事项
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医师签名
腹胀病(功能性腹胀)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腹胀的门诊患者.
一、腹胀病(功能性腹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病名:
第一诊断为腹胀病(TCD编码:
BNP100)。
西医病名:
第一诊断为功能性腹胀(ICD-10编码:
K63。
8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胃肠病学》(李乾构主编,科学出版社,1993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DouglasA.Drossman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腹胀病(功能性腹胀)协作组制定的“腹胀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腹胀病(功能性腹胀)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气滞证
脾胃湿热证
脾虚湿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腹胀病(功能性腹胀)协作组制定的“腹胀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腹胀病(功能性腹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腹胀病(功能性腹胀)的患者。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或其它功能性胃肠疾病、及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慢性胆囊炎等肝胆系统疾病引起的腹胀不进入本路径。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造影;
(2)肝功能、淀粉酶、脂肪酶、电解质(包括K、Na、Cl、Ca)、血糖;
(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4)腹部立位X线平片;
(5)腹部超声。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结肠镜、腹部CT、胰胆管核磁水成像(MRCP)、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724)、大便涂片查菌群、氢呼气试验、心电图、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
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2)脾胃湿热证:
清热祛湿,理气消胀。
(3)脾虚湿阻证:
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2。
特色疗法
(1)敷脐治疗
(2)针刺治疗
(3)耳穴压豆治疗
3。
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
腹胀、肠鸣、大便不调等减轻或消失。
2.腹部膨胀缓解或消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
合并有其他疾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腹胀病(功能性腹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
腹胀病(功能性腹胀)(TCD:
BNP100、ICD—10:
K63.8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
标准治疗时间≤21天实际治疗时间:
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7天)
年月日
(第8-14天)
年月日
(第15—21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成初步诊断
□完成中医辨证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
□淀粉酶、脂肪酶
□电解质、血糖
□消化道造影
□腹部立位X平片
□腹部超声
□其他检查项目
□确定治疗方案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中药敷脐治疗
□针刺治疗
□电针治疗
□耳穴压豆治疗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善相关检查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中药敷脐治疗
□针刺治疗
□电针治疗
□耳穴压豆治疗
□完成复诊记录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疗效评估
□根据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复查异常项目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中药敷脐治疗
□针刺治疗